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笔划
- 格式:docx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19
颜真卿《多宝塔碑》大图精览历代金石碑刻法书,浩大繁芜,面目纷呈,尝为当今书法初学者们敬而远之,以致不审艺术之美丑高低。
“历代经典碑帖精选赏析”,一个书作,撷取部分,大图精览,清晰呈现,以期窥书之筋骨血肉气,心摹手追,增益审美境界。
本期为颜真卿《多宝塔碑》(请写留言,即可获得全部高清大图)多宝塔碑,现藏在西安碑林,是颜真卿书法存世可见最早而且最为著名的一个碑。
《多宝塔碑》书法,用笔清劲腴润,结构匀稳谨严,其意在文字书写,楷法为上,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懈怠的笔画,严劲中时露清妍,有一股清雄之气。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椽史家鼻祖。
”——晚明书画评论家孙鑛“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是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清代书法家王澍➤颜真卿《多宝塔碑》现藏西安碑林这个碑镌立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史华刻字,碑高2.63米,宽1.4米。
碑额由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徐浩题写。
碑文出自有岑勋之手,其中辞藻曲屈,极尽夸饰,光怪梦寐,云物感应,不可推究。
岑勋,就是李白《将进酒》里提及的“岑夫子”,是李白的好友,多次出现在李白的诗作当中。
南阳人,生平不详,与同为李白的好友、著名的隐士元丹丘也素有往来,岑勋后来也隐居鸣皋山,李白作诗《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多宝塔碑》此碑现被保护,不易捶拓。
市面所售全拓,多为今人所作碑文翻刻。
当今出版的拓本,有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等。
这次发出的《多宝塔碑》版本,是宋人拓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清代大学者钱大昕隶书题“宋拓颜鲁公书多宝塔感应碑”,书法家伊秉绶隶书题“宋拓仅存”,还有书法家王文治、陈鸿寿、学者姚鼐等题跋。
➤伊秉绶➤钱大昕➤宋文治、陈鸿寿➤姚鼐➤徐德銮以下高清大图精览,以飨同好,可资鉴赏,有若清道光年间成都安树森说:“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可想见正色立朝风范,岂仅以笔力遒劲,足传为后学楷模而已哉。
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体全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
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
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
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颜体楷书《多宝塔碑》基本笔画图解,收藏学习!『竖』画的写法悬针竖——范字【中聿】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下铺毫力行;④行笔至三分之二处力量逐渐减小,末端处呈针尖状,力至笔端。
左垂露竖——范字【化佛】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下铺毫力行,中部略呈弧形;④至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⑤提笔回锋收笔。
中垂露竖——范字【下取】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下铺毫力行;④至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⑤提笔回锋收笔。
『撇』画的写法斜撇——范字【人女】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下方撇去;④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注意中锋行笔。
长斜撇——范字【列崛】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下方撇去;④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注意中锋行笔。
新月撇——范字【父文】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下作弧;④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注意中锋行笔。
柳叶撇——范字【度源】①自上方顺锋起笔;②顺势向左下方写撇,中间部分力量逐渐增大;③稍稍驻笔后提笔向左下方写撇,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④该撇两头尖,中间肥,但重心要稳。
短斜撇——范字【我徒】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下方撇去;④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注意中锋行笔。
回锋撇——范字【藏岁】①左上角逆锋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向左下写弯,中间部分提笔敛锋,不宜过肥;④至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向上回锋,再挫笔蓄势,向左上出钩。
平撇——范字【爱所】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锋向右下方顿笔;③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下方撇去;④力量逐渐减小,力至笔端,注意中锋行笔。
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字基本结构临写之一
《多宝塔碑》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
颜真卿四十四岁书写此碑,其时书家正值壮年,体现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
此碑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其用笔特点及结构规律。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真卿(公元709年一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
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
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精于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后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法图示(图文讲解版)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单字,附书写笔顺
很多人自学书法,但不知从何入手。
学书法要选择字帖临摹,怎样选择字帖呢?要把握好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自己喜欢,二是公认的历代经典碑帖。
字形完整、结构清晰的单字,并附有笔顺提示,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很重要,因为古人写字的笔顺与今天国家教学规定的并不完全相同,书法要求作品中每个字及字与字之间的顺势贯气,也就是每一笔画之间都要有气与势的贯通与呼应。
临摹古代经典法帖,如果与所临帖中字的笔顺不一致,那就只能临其外形,而无法临写出帖中字的气势。
颜真卿《多宝塔碑》单字
▼。
颜真卿《多宝塔碑》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后向右下行笔。
③边行边适当按笔。
④向下折笔,转向左上回锋收笔。
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向右稍行即转锋左下稍驻。
③竖直向下稍行,即回锋收笔。
①藏锋或露锋起笔。
②折笔向下或右下按。
③转锋沿向上回锋。
④稍驻蓄势折笔向右上挑出,挑锋不宜长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稍行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横: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中点再渐行渐按。
④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6短横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①顺锋起笔渐行渐重至横尾。
②笔肚朝上轻翻。
③向右下顿笔后回锋收笔。
8右尖横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右行笔渐行渐轻。
④横尾处提锋收笔。
9垂露竖的书写技法:3①逆锋起笔后向右下顿笔②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③至竖尾处略提笔至墨迹左侧向下轻顿。
④提锋至笔画末端后回锋收笔。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至竖中部渐行渐提收笔。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
④至尾处略提锋立笔后回锋收笔。
撇: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将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14竖弯撇的书写技法③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14竖弯撇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折锋向下铺豪。
②至中段再向左下撇出。
①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
②转锋向下作弯势行笔。
③撇尾直接回锋向左上收笔,或稍驻蓄势,再向左上钩出,或沿原路回锋收笔。
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向右下重按。
③向左调锋稍驻。
④向左下边行边提笔出锋。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捺:18斜捺的书写技法①露锋起笔。
19平捺的书写技法②顺锋向右下边行边按(或直或弯)。
③至尾处稍顿蓄势,向右捺出。
①逆锋起笔。
②转笔向上。
③再转笔而向右下行。
《多宝塔碑》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掌握了这些才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多宝塔碑》为颜真卿早期书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用笔严谨沉着,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都交代得十分清楚,通篇无一草率之笔,起笔一般逆势藏锋,行笔过程以中锋为主,注意轻重、徐疾、提按的转换变化,收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具体笔法规律如下。
1、斜点露锋起笔。
笔锋在往右下行进过程中逐渐加重,之后再渐提笔锋向左上回锋收笔。
如“寺、海”两字。
2、横点形似短横,露锋起笔,稍向右上行笔,再往下、往左回锋收笔。
如“衣、祖”两字。
3、竖点逆锋起笔,折笔右下,先左后下行笔,再回锋收笔。
如“官、文”两字。
4、挑点露锋起笔,右下行笔,再往左上、右上出锋收笔。
如“心、潜”两字。
5、反向点露锋左下行笔,向下、向右上出锋收笔。
如“示、尔”两字。
6、长横逆锋起笔,转笔右下行笔,略顿后中锋右行,至尽处右下再左上回锋收笔。
如“不、与(舆)”两字。
7、短横一个字中有数横,且均为短横,其运笔方法与长横相同,只是露锋起笔者稍多。
如“在、今”两字。
8、悬针竖逆锋起笔,折笔右下,顿笔后向下中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如“千、佛”两字。
9、垂露竖逆锋起笔,折笔右下,顿笔后向下中锋行笔,至尽处稍顿后向右下,再向上回锋收笔。
如“阳、悟”两字。
10、短竖短竖用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
如“而、在”两字。
11、斜撇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向左下中锋行笔,渐渐提笔,出锋收笔。
如“人、身”两字。
12、竖撇用笔与斜撇大致相同,只是开始行笔时角度更大些,至收笔处再往左撇出。
如“大、兆”两字。
13、短撇用笔与斜撇大致相同,只是行笔过程更短,其中又可分为短斜撇和短平撇。
短斜撇如“父”字,短平撇如“年”字。
14、斜捺露锋起笔,再转右下行,至最重处再逐渐沿笔画上沿出锋收笔。
如“文、大”两字。
15、平捺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上,再转右下行笔,至最重处再逐渐沿笔画上沿出锋收笔。
如“之、游”两字。
16、反捺居字右下。
顺锋起笔,渐行渐重至捺尾,提锋收笔。
颜真卿最完美的楷书《多宝塔》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后世凡成大家者,多半都学习过颜体,而其中有明显成就者,受益的往往不是颜真卿成熟期的《颜勤礼》《颜家庙》,而是壮年时的《多宝塔》。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两位书法大咖——一、蔡襄蔡襄是北宋著名书家,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
他是四人中年纪最长的,但是排在最后,可即便如此,已经在地位上超越大宋绝大多数书家了。
蔡襄《蒙惠帖》宋四家里的几位,除了米芾比较狂傲,其他人都比较客气,比如黄庭坚就说苏轼是本朝第一;而苏轼则说蔡襄本朝第一。
蔡襄《暑热帖》蔡襄的书法继承多于发挥,属于传统功力型。
而他的功力,主要就来源于对颜真卿的研究。
从碑拓《多宝塔》到墨迹《自书告身》,蔡襄无不涉猎,可谓颜真卿的铁杆粉丝。
蔡襄《澄心堂帖》当然,作为北宋大家,蔡襄也和同代很多人一样,取法五代杨凝式,他以颜楷为根基,加以挥洒,最终还是写出了个人气象。
二、董其昌董其昌虽出现在晚明,但他博采众家,横扫众多前辈,成为有明一代最可称道的书法宗师之一。
董其昌《临颜真卿书》对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来说,董其昌是励志的,因为传说他起初写得很差,后来考试受到刺激,才发愤练字,终于成才。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而他发愤后努力写的第一帖,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写了没两年他就自我感觉超过文徵明了,又超过赵孟頫了。
然后他跳过唐朝,奔晋代而去,一接触二王行草,就把行草搞成了云里雾里的样子。
可是他一写小楷,就暴露了自己的“出身”,晚年所写《千字文》里,随便一划拉,都是噼里啪啦的《多宝塔》。
董其昌《临颜真卿蔡明远帖》董其昌之后,学颜有成就者,刘墉、何绍基、钱南园、谭延闿……不过越往后,颜的痕迹就越重,自己的味道就越轻,到了华世奎这儿,几乎就成了山寨版颜体的代言人了。
究其根源,只是因为后来者多取法颜真卿成熟时期的楷书,个性太明显,所以一入其境,终生难逃;反观蔡襄、董其昌,因为他们从《多宝塔》入手,颜的特征尚不明显,而笔画精到,气足神完,是入门的极佳范本。
颜真卿《多宝塔碑》点1侧点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后向右下行笔。
③边行边适当按笔。
④向下折笔,转向左上回锋收笔。
2竖点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向右稍行即转锋左下稍驻。
③竖直向下稍行,即回锋收笔。
3挑点的书写技法:①藏锋或露锋起笔。
②折笔向下或右下按。
③转锋沿向上回锋。
④稍驻蓄势折笔向右上挑出,挑锋不宜长。
4平点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稍行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横:5长横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中点再渐行渐按。
④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6短横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7左尖横的书写技法。
①顺锋起笔渐行渐重至横尾。
②笔肚朝上轻翻。
③向右下顿笔后回锋收笔。
8右尖横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右行笔渐行渐轻。
④横尾处提锋收笔。
竖:9垂露竖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向右下顿笔。
②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③至竖尾处略提笔至墨迹左侧向下轻顿。
④提锋至笔画末端后回锋收笔。
10悬针竖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至竖中部渐行渐提收笔。
11短竖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
④至尾处略提锋立笔后回锋收笔。
撇:12长撇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将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13短撇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14竖弯撇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后折锋向下铺豪。
②至中段再向左下撇出。
15回锋撇的书写技法①逆锋起笔,向右下顿笔。
③转锋向下作弯势行笔。
③撇尾直接回锋向左上收笔,或稍驻蓄势,再向左上钩出,或沿原路回锋收笔。
16弯头撇的书写技法1、逆锋起笔。
2、折笔向右下重按。
3、向左调锋稍驻。
4、向左下边行边提笔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