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8
2015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
它令公共卫生官员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感到震惊。
文中解释了谷歌为什么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不仅是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谷歌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这个预测,而这种方法以前一直是被忽略的。
谷歌保存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
发现能够通过人们在网上检索的词条辨别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后,谷歌公司把五千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其他公司也曾试图确定这些相关的词条,但是他们缺乏像谷歌公司一样庞大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统计技术。
虽然谷歌公司的员工猜测,特定的检索词条是为了在网络上得到关于流感的信息,如“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但是找出这些词条并不是重点,他们也不知道哪些词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他们建立的系统并不依赖于这样的语义理解。
他们设立的这个系统唯一关注的就是特定检索词条的频繁使用与流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之间的联系。
谷歌公司为了测试这些检索词条,总共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
在将得出的预测与2007年、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谷歌公司发现,他们的软件发现了45条检索词条的组合,一旦将它们用于一个数学模型,他们的预测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
这是一种可视化的呈现手段,和疾控中心一样,他们也能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而且他们的判断非常及时,不会像疾控中心一样要在流感爆发一两周之后才可以做到。
2015年安徽芜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及物”与当下诗歌的境遇罗振亚①诗歌境遇逐渐好转是新世纪文坛一个不争的事实。
仅仅是诗歌自身内在重构的努力就足以令人兴奋,空前活跃的民刊、网络平台催生的书写与传播方式变革,带来了自由和创造的品质。
诗人们大多数自觉回归诗歌本体,致力于各种艺术可能性的挖掘和打造,提升着诗歌的品位,尤其是“及物”策略的明智选择,将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到了相对理想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它是促成新世纪新诗境遇转换的最重要的动力之源。
②说起“及物”,它的来路还颇为坎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出于对意识形态写作、宏大叙事的反感和规避,许多先锋诗人将诗与现实的关系理解为过度贴近现实、时代写作,会导致诗歌创作速荣速朽。
所以在创作中迷恋纯诗,常有意汰除社会层面的“非”诗因素,高蹈于优雅、和谐的幻想和神性世界,和现实若即若离。
这种追求强化了诗意的纯粹及技巧的稔熟,但过于玄奥超然的所指却把一般的读者挡在门外,悬臵了诗与现实深度对话的可能。
基于“不及物”诗歌的诸多弊端,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则格外关注“此在”,表现日常生活的处境和经验,注重“及物”。
新世纪诗歌整体上延续了“及物”路线,但是诗人们知道诗歌如果不去关涉人间烟火生,前途无从谈起,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新的超越性品质。
③诗人们虽不完全拒斥超验、永恒的情思元素,可是已注意讲究“及物”对象选取的稳妥、恰切,在典型、多维的日常处境和经验的有效敞开中,更接地气地建构诗歌的形象美学,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更为广泛。
不仅是琐碎细微的日常生活,严肃重大的社会问题也走进了抒情空间,并且因为诗人直觉力的超拔和感受的深入,很多作品穿越了对象的芜杂和表层,由灵性感悟的小聪明进入了事物的本质根部,闪烁着智性之光。
④但是,诗人们没将现实因子直接搬入诗中,而是依靠能动的主体精神和象征思维等艺术手段的支撑,在呈象过程中充满灵性,获得一定的精神提升,甚至有时还能提供出某种新的精神向度。
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术,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政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董仲舒以天人论为形上依据,吸收百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了改造。
他的改追突破宗法血缘限制,否定了孔孟的“亲亲”之仁、“敬长”之义,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把“仁”和人、“义”和我联系起来。
董仲舒把“仁”解为“天心”,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天。
仁是天的意志与仁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
仁的化身和理解形式就是天。
在道德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仁发于外,惠及广远,而义则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
这显然已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形成了鲜明比照。
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2015安徽皖南八校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安徽高考试题1227 1424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骄阳似火,无情地烤灼着宽阔的马路——卡斯蒂利亚的一条官道。
在这条道上,行人要想在路边找株小树来乘乘凉,或者找条小溪来解解渴,那是枉费气力。
被晒焦的、贫瘠的田野,险峻的、起伏的丘陵,天上光多,地上乐少——这就是苦于焦渴和酷热的大自然的景象,这就是陷于困倦和沉寂之中的大自然景象。
只是偶尔有一群小鹌鹑从割过的庄稼地里振翅飞起,扬起一团灰尘;大鹌鹑叫得很响,在空中一翻就不见了,而灰尘仿佛被阳光照穿了似的,像金雨一般落到路上。
在八月闷热的傍晚,杳无人迹的马路和茫茫无际的田野显得格外荒凉。
一小队穷苦的行人在缓缓地行进着,他们被酷热弄得疲惫不堪,给自己扬起的尘埃堵得喘不过气来,被灰尘遮得叫人看不清楚,宛如迷失在这片荒野里一样。
这一小队行人大概会使看到他们的每一个人都同情和心痛的,但是人们对这样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并不在意。
人们指望上帝发慈悲,可上帝却往往冷眼相待。
一小队行人的成员是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一头毛驴。
那个女人嘴巴似张非张,喘着大气,疲劳地缓缓地向前走着。
她衣衫褴褛,满身灰尘,光着脚,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
婴儿给抱在一块打过补丁的破布里,两只小手揉着妈妈的乳房,拼命想挤出奶来,哪怕一滴也好。
那个女人年纪很轻,一双乌黑的眼睛闪闪发光,嘴巴鲜红的,雪白的牙齿长得很齐整,身材匀称挺秀。
这一切都说明她先前是很漂亮的,可是极端的贫困改变了她的模样,使她未老先衰。
她脸上的皮肤变粗了,布满了皱纹,一绺绺又脏又乱的头发粘在汗津津的额头上。
这个可怜的女人只有一双动人的乌黑的眼睛透露出往日的风韵;这双眼睛此刻正充满着爱,凝视着儿子那张黑黝黝的小脸。
跟在那个女人后面有气无力地走着的,是一头皮包骨的老毛驴,两只耳朵耷拉着,尾巴没精打采地拖着,满身是污泥和杂草。
搭在驴背上的两只筐里,在破布堆上,躺着两个孩子。
他们彼此迥然不同!小的脸色红润,头往后仰着,睡得很香,在睡梦中不知笑什么。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安徽高考试题1127 1935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 A(B“如果将其剔除,新世纪的文学生态将会更加纯洁”错;C“世俗文学就是低俗文学”错;D“世俗文学与集中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文学精品格格不入”错。
)2 B(A“世俗文学”并不是本文的论题;C“在低俗文学中构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文学精品”与原文表述不符;D第五段并不是总结全文的,与第三、四段是并列的。
)3 B(“因而”的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4 B(识:记)5 C(以:介词,用。
A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
B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D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 C(“治乱贤奸的事迹隐晦不明”只是担心明史的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更不是对所有官史的判断。
)7(1)依据时代来考证那个人的事迹,核实那个人的言语,并且平心静气地考察这些事迹与言语,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可以知道十之八九了。
(6分)(2)你如果不能做好这件事,那么以后就替我再选择贤能的人,把这件事托付给他。
(4分)8高举酒杯,借问嫦娥:白发披头,青春背我,奈何!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4分)9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托物言志)手法。
(1分)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1分)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分)10甲:①天朗气清②惠风和畅③仰观宇宙之大④俯察品类之盛⑤所以游目骋怀⑥足以极视听之娱乙:(1)思而不学则殆(2)善假于物也(3)宁溘死以流亡兮(4)青冥浩荡不见底(5)唯见江心秋月白(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①待人冷淡;②居高临下;③闪烁其词;④热衷享乐;⑤厚颜无耻;⑥拼命鼓噪。
安徽省六校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日期:2015年年2月26日)【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发生在唐、宋之际,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
“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间一系列变动的结果。
“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
第一,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割据地方,武人横行中国。
所以五代最后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须制裁武将的跋扈,因此开始“延儒学文章之士”讲求文治。
宋太祖继周而起,更是有计划地“偃武修文”。
“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愈来愈高。
第二,六朝、隋、唐的门第传统至五代已差不多完全断绝了。
宋代的“士”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1069年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条铁证足以说明宋代“士”即从“民”来,而且人数激增。
第三,“民”变成“士”的关键在科举考试,而宋代制度则是重新创建的,与唐代科举仍受门第的控制不同。
五代科举则在武人手中,考试由兵部执行。
周世宗才开始重视进士,考试严格,中进士后如才学不称,还会斥退。
宋代重建科举,考卷是“糊名”的,极难作弊,进士人数则大增,唐代每科不到二、三十人,五代甚至只有五、六名,宋代则每科增至数百名。
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
“民”成“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政治主体,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而已。
宋代儒学一开始便提出“回向三代”,即重建政治秩序。
这不但与朝廷的意图相合,而且也是一般人民的愿望。
唐末五代的县令多出身武人,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地方吏治坏得不能再坏了。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他善用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错,与后文的阐述相反。
C.“有意避让”“使各部小说的悬念互不相同”属无中生有。
D.文中只是强调莫迪亚诺绝不用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来揭示悬念,并不是不描写这些具体事物。
) 2.A(A.“分析了其作品侦探小说的特性”错,莫迪亚诺的小说只是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但其作品并非侦探小说。
) 3.C(A.随意嫁接,文中第②段强调在侦探小说里,常用“具体事件与具体人物”来设置悬念,并未表明在悬念设置上,莫迪亚诺“从不关注具体的事件与具体的人物”。
B.“近乎相同”错,由原文第②段可知两部作品在设置悬念的角度和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
D.从文章的最后可以看出,莫迪亚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使作品有深意,并没有涉及悬念的设置。
) 4.A(A.愿:希望。
) 5.D(D.均为副词,才。
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表时间,按照;B.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对象,对;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 6.C(C.“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均告大捷”概括错误,原文中有“经年不能破贼,诏徵还”之语,可见“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并未取胜。
) 7.(1)富贵了不回故乡,真可谓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夜里行走啊。
(关键词:“衣”名词用作动词1分,“绣”1分,语义通顺1分) (2)妙计良谋,都须等待你想出来,现在把这酒杯赏赐给你,作为长寿的吉兆。
关键词:“嘉”“俟”“瑞”各1分,语义通顺1分) (3)樊子盖病重的时候,深为雁门之耻抱憾。
关键词:“笃”“恨”各1分,语义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樊子盖,字华宗,是庐江人。
隋炀帝即位后,子盖转任凉州刺史,改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因良好的政绩而闻名。
大业五年,炀帝御驾西巡,准备去吐谷浑。
子盖认为那里瘴气多,向炀帝进献青木香,来抗御雾露。
课案2 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题组练】1.请指出下列病句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详细分析:理清句子主干,查看是否存在结构混乱。
末句主干“重视前期认证、文案设计”,句子结构完整,“是当务之急”是另一句子的谓语,属于藕断丝连。
答案:末句藕断丝连,应删去“是当务之急”。
(2)(2014长春第一次调研)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详细分析:理清句子主干,查看是否存在结构混乱。
“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句式杂糅,存在两种结构,“用……换取”和“以……为代价,换取”。
答案:句式杂糅,应改为“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换取……”,或“我们以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
(3)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详细分析:先进行语法分析,第二个分句主语是“参赛选手”,“通过”是作状语,而第三个分句主语却另换成“张碧江、邓丹捷”了。
答案: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将“通过”提到“参赛选手”前。
(4)(2015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详细分析:先进行语法分析,提取主干,“直接后果是瘫痪”,或“导致瘫痪”,一个句子存在两套句子成分,属于句式杂糅。
答案: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2.请指出下列病句的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安徽省“皖江名校”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
”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
“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社会、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
这种智慧,其哲学的基础乃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
如《周易》一书首乾次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后面六十二卦则阴阳杂陈。
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即乾坤二卦之“和”产生了后面的六十二卦。
春秋时期比较盛行的天地生物的思想可能即源于此,后来的《易传》则正是沿着这个思路阐发《周易》的.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里的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4.12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董仲舒以天人论为形上依据,吸收百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了改造。
他的改造突破宗法血缘限制,否定了孔孟的“亲亲”之仁、“敬长”之义,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把“仁”和人、“义”和我联系起来。
董仲舒把“仁”解为“天心”,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天,仁是天的意志与人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
仁的化身和理想形式就是天。
在道德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仁发于外,惠及广远,而义则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这显然已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形成了鲜明比照。
③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④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段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⑤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太过理想主义”,儒家以“内圣外王”为自己的理想人格,使人“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所以孔子也有不敢以圣者自居的感慨。
至于“外王”,孔子虽有“从政”的欲望,不时发出“沽之哉!沽之哉!”的呼喊,但一生官运不太亨通,结果只能发出“乘桴浮于海”的悲叹。
儒家思想刻意追求神圣性而往往忽视对普通民众进行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制教育。
⑥儒学偏离了社会大众。
两千多年来,儒学基本上是一种“士”的文化。
尽管长期以来对社会的大众层面叶产生过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它却属于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者的联系,坚持“学而优则仕”“到朝廷去”的走向。
一方面给儒者营造了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外王”抱负的机会,一方面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醒狮国学》)1.下列关于“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主要源于孔子对“仁”的思想的充分重视。
B.董仲舒认为“仁”即“天心”,不在于人自身,而在于天,是天的意志与人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
C.宋明理学让儒学获得崭新面貌,使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也让儒学政治作用与修身养性没有分歧。
D.两千多年来,儒学属于统治阶层的精英文化,是一种“士”的文化,也曾经对社会大众产生过影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介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思想,对于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主动追求,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
B.第②段介绍,董仲舒以天人论为依据,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革新,革新突破宗法血缘关系的限制,对百家思想进行兼容并包。
C.第③段介绍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第④段则深入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不是在于治国理论学说,就是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
D.第⑤⑥段介绍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不足是太过理想主义和偏离了社会大众,其中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使人望而远之。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和刑杀,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手段。
B.董仲舒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不同的是,提倡义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
C.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不足之一就是“太过理想主义”,儒家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让人生畏惧甚至退缩,所以孔子不敢以圣人来自居。
D.儒家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者的关系,忽视社会大众,给儒者营造“外王”抱负的机会,也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7题。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
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
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崇祯初,起子壮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
流贼犯皇陵,帝素服召对廷臣。
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
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
”帝纳之。
乃会诸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事。
帝以海内多故,思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得考验授职。
子壮虑为民患,立陈五不可。
会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子壮。
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
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协理詹事府。
未上,京师陷。
福王立,起礼部尚书。
至芜湖,南京亦失守,乃归。
唐王立福建,召相子壮。
以前议宗室事,有宿憾,辞不行。
顺治三年,汀州遘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子永明王由榔于肇庆。
苏观生又议立唐王弟聿鐭,子壮沮不得,退居邑之九江村。
永明王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
会大兵入广州,聿鐭被执死,子壮止不行。
明年春,张家玉、陈邦彦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
兵多蜒户番鬼,善战。
乃与陈邦彦约共攻广州,结故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
事泄,可观等死。
子壮驻五羊驿,为大兵击败,走还九江村。
长子上庸阵殁。
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硃实莲摄县事。
实莲,子壮邑子也。
九月,大兵克高明,实莲战死。
子壮、而炫俱执至广州,不降,被戮。
子壮母自缢。
永明王赠子壮番禺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素服召对廷臣素服:日常穿的便服B.得考验授职考验:考核C.有宿憾,辞不行宿:整夜D.子壮沮不得沮:阻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会诸臣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为.大兵击败吾属今为.之虏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壮官运多舛。
万历时进士及第,崇祯时,累迁礼部右侍郎;因唐王的诋毁,被削除名籍;虽朝臣举荐,官复原职,却因京城陷落,不得上任。
B.陈子壮忧国忧民。
流贼侵犯皇陵,陈子壮从收拢人心的视角来提出中肯的建议,皇帝欣然接纳;当皇帝招募贤能时,他为民考虑,陈说五样不可。
C.陈子壮立场分明。
唐王即位时召见胨子壮为丞相,因先前议宗室之事,推辞不上任;苏观生建议立朱聿鐭为王,陈子壮持反对意见,后隐居乡里。
D.陈子壮凛然正气,当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时,他的儿子陈上庸战死。
陈子壮、麦而炫虽被拘执,不慑于清朝淫威,拒不投降,展现明朝臣子的气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
(3分)(2)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
(3分)(3)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硃实莲摄县事。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8-9题。
雨中花[明]李东阳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
帘幕风微,秋千人静,酒尽春无那。
迢递高楼孤寂坐,缥渺笛声飞堕。
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注]①月来云破:语本宋代张先《天仙子》词:“云破月来花弄影。
”②无那:无奈。
迢递高楼: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
”迢递,高远貌。
8.请分析作者在下阕描写笛声的意图。
(4分)9.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越陌度阡,(1)。
(2),(3)。
(4),(5),(6),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乙:(1),忍尤而攘诟。
(屈原《离骚》)(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3)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4)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
(白居易《琵琶行》)(5),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6),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狮舞蔡楠一阵激烈的锣鼓响起,那头狮王就一下子登上了灵前的供桌上,先是一个蹬桌戏逗,而后一个顶腰旋转,突然就一个高台翻滚,舞在地上,舞出了一朵怒放的莲花……刚柔相济、干净利落的表演落得了一片叫好声,就连趴在寿木两边的孝子们也停止了哭泣,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表演。
狮王舞出人群,正准备下一组动作时候,狮头却被一个人按住了。
铁子,那人的手力道挺大,狮头就在他的力道中被掀开了,露出了一张黑黝黝汗涔涔的脸,你小子也不请假,就又来这里干私活,你快给我回团里去!铁子知道是谁的手来叫他了,铁子以前怕过这只手。
就是这只手把他从庄稼地里拉进舞狮团的,也是这只手手把手将他教练成一个很好的狮王的,还是这只手一个脖拐子把他打得眼前直冒金星的。
可是铁子现在不怕这只手了,他攥得他呲牙咧嘴他也不怕这只手了。
铁子用力甩脱这只手。
铁子说,我不叫干私活,我不在团里干了,我自己干还不行吗?你现在不是我的团长了,我和你没有关系了。
那只手却又执拗地攥住了铁子的手,我不是你的团长,可我还是你的老丈人,你给我回去!你这么好的狮子,在舞给一个死人看,是在糟践狮子。
铁子整个身子就被拽出了狮子,他屁股打着坠儿,嚷嚷着,你别拽我了,你去和跷儿说,她让我回去我就回去!那只手就松开了铁子。
铁子感觉到松开的手走了,是朝着他家的方向去的。
铁子松口气,把散落在地的狮子道具又披在身上,对他的搭档钢子翻了翻白眼,你小子看够了热闹了对不?看够了热闹咱还不给人家再舞一回?人家可是工钱都给了!那只手掀开了门帘,看见跷儿正在新房里对着镜子描眉画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