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油地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索-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301.65 KB
- 文档页数:1
共融共创共享——关于中国石油推进企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上)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编者按:开发一地,造福一方。
石油石化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油气资源,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石油石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地方和群众的支持。
关心和支持石油石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关心和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关心和支持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企地和谐共处,才能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企业与当地各级政府和群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和谐共处,实现了互利共赢。
为进一步奏响和谐发展主旋律,共为祖国献石油,《中国石油报》从今天起推出“中国石油推进企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专题报道,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中国石油与地方政府和群众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事迹及成果,敬请关注。
10月1日,大兴安岭。
这一天,国家重点工程——中俄原油管道焊接突破400公里。
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工作人员说,这得益于地方政府从管材运输、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10月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小伙布仁迎娶了自己美丽的新娘。
当地人说,正是中国石油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建设,让这个“外地姑娘不愿来、本地姑娘往外嫁”的地方开始扬眉吐气。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石油拥有大胸怀,担当大责任。
半个世纪来,中国石油坚持“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向国家贡献能源动力的同时,倾情助力地方经济,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共融:树立“一盘棋”思想谋双赢中国石油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被称为没有围墙的企业,业务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石油勘探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石油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也凝聚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倾情帮助。
下面这组数据,展示了石油和地方唇齿相依,携手发展的辉煌成果。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全区工业增加值中,石油石化产业贡献率在70%以上,不仅对全区GDP增长和第二产业起到支撑作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论油田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任何一个在市场经济博弈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
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领导者、企业的员工人人有责,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特别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给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的大气候影响下,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约油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一些职工避重择轻的择业倾向制约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油田所管理的油区范围跨度大、战线长,职工渴望进入基地单位工作、选择岗位轻松工作的倾向依然存在,这在远离驻地单位的职工和从事一线艰苦岗位职工中处于照顾家庭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原因渴望回归的表现更加突出。
如若没有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管理局目前用工制度类别名目繁多会制约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固定工、劳务工、员工、托管单位劳务输出工等多种用工制度并存,各用工制度之间的薪酬管理上存在一定政策原因导致的差异性,这部分人的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同工不同酬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不可能不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三是企业改制问题、子女就业问题、协解职工家属群体性上访问题会不同程度的波及我们的职工。
四是队伍年龄结构的变化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职工队伍由于多年来人员更新较少,一线操作岗位人员一度曾经发生过断档,现在虽然补充了部分年轻职工,但不能改变职工年龄老龄化的趋势,导致生产和技术力量的青黄不接。
另一方面,“90后”职工现在已经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固执脆弱、娇生惯养、难以调教、缺乏吃苦精神是这部分人的特点,短期内难以成长为生产的主力军。
五是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成为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大敌。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说白了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新形势下构建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的相关探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油田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改善员工福利待遇,构建和谐工农关系已成为油田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构建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员工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建设的重要性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工农关系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工人和农民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设和谐的工农关系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建设和谐社会是国家长期发展目标,而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积极配合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构建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新形势下,构建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国家劳动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用工压力。
二是员工福利待遇需求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于工资、医疗、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三是员工思想观念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环境、责任意识、人格尊严和自我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来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
四是管理理念转变。
传统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为核心,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尊重,企业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更好地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针对新形势下构建油田企业和谐工农关系的难点和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险、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培训机会等多种途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共同成长。
建立油地和谐关系的实践与思索宋天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油矿【摘要】油田被称为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加上少数村民存在“靠着油田吃油田”的思想,采油二厂井楼油矿油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过村民阻挠油田生产发展的事情。
因此,如何建立油田与地方的和谐融洽关系,增强村民对油区的认同感,建立和谐共赢的油地关系,成为促进油田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增进村民感情、治安力量前移、真情关爱村民、实施清洁生产等四个方面,对建立和谐共赢的油地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油地和谐增进感情治安前移清洁生产平安油区石油企业地面生产管理和施工作业的野外性及区域的开放性、分散性、辐射性等特点,也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生产必定与当地的村民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何增强油区周围村民对油田的认同感,建立和谐共赢的油地关系,成为油矿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
井楼油矿位于唐河县古城乡,管理油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041口,年产原油30余万吨,是河南油田原油生产第二大矿。
油矿与2个乡镇、8个村委、22个自然村接壤。
地上农田,地下油田;空中电网,地下管网;村在油井边,油井在村中,这是对井楼油矿的真实写照。
对于油田这样一个没有院墙的工厂。
加上少数村民存在“靠着油田吃油田”的思想,前些年油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油区环境,该矿按照和谐共建、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附近村民建立感情,共谋发展。
以前曾经发生的殴打职工、哄抢原油、盗窃设备、阻拦施工等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油区与附近村民互相支持、和谐相处的融洽局面。
一、通过油地和谐共建增进与当地村民感情如何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井楼油矿从构建和谐油区的理念出发,转变工作思路,加强信息沟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作为原油生产企业的井楼油矿,把周边村民视为“兄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好油地共建。
油区王岗村到常赵庄村路段,由于常年失修,晴天灰尘飞腾,雨天泥泞不堪。
关于和谐矿区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和谐矿区建设不仅是油田生产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其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本文主要从安全和质量管理方面撰写了和谐矿区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标签:矿区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随着油田矿区生产生活基地向城市的战略性调整和石油人向城市的融入,油田矿区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
加强和创新矿区社会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1、和谐油田矿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1.1和谐油田矿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油田矿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
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
油田矿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
社会人的许多需求,或者通过油田矿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油田矿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和谐油田矿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
1.2和谐油田矿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管理体制运转有序。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油田矿区这一层面,油田矿区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对于城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油田矿区。
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油田矿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离不开油田矿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离不开油田矿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油田矿区。
浅谈和谐油地关系的构建摘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油地关系,探索创建和谐关系的方法和渠道,对于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关系构建一、新形势下油地关系的特点1、处理难度的不平衡性。
纯梁采油厂目前管辖区域横跨博兴县、高青县、桓台县、滨城区、东营区。
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风土人情、发展历史等情况各异,政府和农户对油田的认识程度、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一,油地关系的处理难度不一样。
总体而言,老油区的关系比较好处理,新开发区域的关系不好处理;地方财政充裕、经济发达县区的关系好处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不好处理;采油厂各级领导,以及地方政府领导对油地工作重视程度高、沟通顺畅的地区好处理,反之不好处理。
2、油地关系的反复多变性。
事关生产环节的油地关系链条比较长,大的关系要从市政府、县区政府、乡镇政府、行政村、农户个人逐级处理,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产生“肠梗阻”。
在油地关系的末端(村级),往往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等,关系时而通顺,时而堵塞,反复多变直接影响的生产运行进度。
3、油地有关政务的繁琐性。
地方政府很多事关油田的政务分散在各个部门,这些部门有的是条条单位,有的是块块单位,分工精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事务办理起来比较繁琐。
有的项目,采油厂既要和土地局、油区办、环保局打交道,还要向水利局、河务局、交通局、公路局、海洋局、水产养殖部门打报告、递申请。
各部门有自己的工作规定和收费标准,有一项工作跟不上,一个环节没打通,工作就要受阻。
4、油地工作与油区治安相互交织。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工农矛盾,往往引发村民干扰施工、扣押车辆、挖沟断路,甚至是群体性上访(到采油厂)、围殴职工等违法行为,采油厂被迫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采油厂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另外,在利益驱使下,不法分子哄抢原油、盗割管线、破坏井口、窃气盗电等现象在油区频频发生,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又可能导致油区内相关工农关系(包括征地、作业等)难以处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研讨论文推行岗位差异化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名称:油气储运管理处新疆采油项目部作者姓名:王小宁摘要:新疆采油项目部是中原油田油气储运管理处的一支外闯市场队伍,组建于2013年5月份。
为了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外部市场,促进外闯市场队伍的和谐发展,他们在如何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功夫。
深入井站、深入实际、深入职工调查研究,了解职工所想、所思、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方法、新途径。
经过调查分析论证,实施了“岗位差异化管理办法”,拉开了艰苦岗位同一般岗位的绩效分配差距,解决了艰苦岗位职工最关心的现实利益分配问题,同时也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队伍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差异化考核效果一、前言新疆采油项目部在塔河油田主要从事的是采油劳务输出业务。
截止目前共有员工53人,管理着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2号和4号片区的1座计转站、2座单井流程和60多口油水井。
现场操作岗位分为采油小班岗、巡检岗和维护岗。
工作制度为井站小班人员实行两班两到,即白班和夜班各12小时,半月为一个轮换周期。
巡检及维护人员实行12小时工作制,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工作时间段。
进疆3年以来,由于实行的是统一的倒班模式,使得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值岗的职工心理产生一些抵触和厌倦的情绪。
突出表现在S65流程和2号站的小班人员,由于上班所处的露天环境比较艰苦,冬天天寒地冻,夏天干燥炎热、蚊虫叮咬,而且还时常伴随着浮尘扬沙天气对身心的影响。
部分职工因长期在井站上小班,管理上要求的又比较严格,希望能够调整到巡检维护岗位上去工作。
若心愿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激化干群之间的矛盾,影响队伍的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项目部结合各井站的管理现状,制定出了“岗位差异化管理办法”,拉开了员工绩效分配差距,同时在井站实行竞争上岗,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缓解了岗位调整上的工作压力,实现了队伍的和谐发展。
新形势下和谐油地关系的构建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油地关系也面临了新的形势和挑战。
人们对油地关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构建更加和谐的油地关系。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油地关系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措施。
一、新形势下油地关系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地处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分布地带的国家,对于油地关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也使得石油的开采和利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新形势下油地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紧缺问题突出。
随着石油需求不断增加,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也出现了逐渐枯竭的趋势,矿藏质量不断下降,开采和利用成本不断增加。
2. 环境保护需求增加。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石油开采和利用的环境影响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要求以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开采和利用。
3. 油地关系的复杂性增加。
由于石油资源的特殊性和地域的复杂性,油地关系的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需要找到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油地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石油开采和利用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损害。
2. 能源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石油开采对当地社会秩序的影响。
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石油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地征用、社会动荡等,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和谐的油地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如下: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石油开采和利用必须遵循环保法规,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