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古文3绪论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绪论一、汉皇不知江山美人何为重(一)美人扰心杨玉环“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描写出她的倾国之容貌。
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汉皇重色思倾国衣曲的旋律。
唐玄宗,顾不得江上之重要,而把精神和心放在了她身上。
原以为千秋万代不动摇的帝王霸业,转瞬便成炉火后的残灰。
果然红颜扰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假若没有杨玉环的出现,是否还会出现安史之乱,唐玄宗在位的时间是否会更长?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以国家社稷为重!《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玄宗在正史上也有说他的确犹爱美人,这里用汉皇暗喻玄宗,唐代的文学界多用汉皇来比作当朝君主。
整首诗实际是讲唐玄宗在建立了一定的丰功伟业以后,由于国泰民安,四海清平,玄宗一天只能慵懒的在书桌上翻翻营业额。
宫里的生活尽是无涯的宴饮,从不间断。
玄宗渐渐觉得年华似水,人生太短,容不下太多的快乐。
况且他还有些隐隐的寂寞,于是享乐主义的生活便来到了他的世界中。
他忘记自己是帝王身份最重要的责任,每天与美人享乐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杨玉环的光彩灼伤了玄宗的眼睛。
眼下武惠妃病逝了,君王的孤独,需要女人来填补!于是,玄宗不惜霸占儿子的媳妇,终抱得美人归,并给予杨玉环潮水般的宠爱。
他敲羯鼓,她舞霓裳;她云鬓花颜金步摇,他从此君王不早朝。
两个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谈我们的恋爱,当全世界都不存在!玄宗几乎倾尽自己所有心思去讨好杨美人:册封她为贵妃,甚至想封她做皇后,只是因为反对声音太激烈才没能实现。
玄宗还让杨贵妃的家人,人人都做官,权倾天下。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二)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和杨贵妃只能逃往四川,途中二人同坐一车。
陈玄礼和高力士打探军情后,回来是全军愤懑,已诛杀杨国忠,并要求赐死杨贵妃。
绪论目的和要求】掌握什么是古代汉语,了解学好古代汉语的方法。
【重点难点】“文言”与“古白话”的内涵【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2学时导入:一、认识繁体字畧、懼、鬥、鬭、歡、勸、畫、晝、棗、顱、鹽、壇、厭、儼、繫、優、蠶、識、臘二、文言举例《尚书尧典》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
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的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里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
(7)九族:指同族的人。
(8)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白官族姓。
(9)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文】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
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
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
百官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授课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文言和白话“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即古代汉族人民所习用的语言。
“古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
五四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彻底击跨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遂发起了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内容的“白话文”运动,从而使“白话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揭开了“现代汉语”的新篇章。
一般人一提到“古代汉语”,总是把它同文言文等同起来。
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
现代人心目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对于“古代汉语”而言,它的书面语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
宋元文学史
第一部分宋词
绪论
一、词的特质
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词要“要眇宜修”,这是一种什么美呢?《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要眇”,美好貌;“宜修”,修饰得恰到好处。
“要眇宜修”是一种女性之美,是最精致的最纤细的最幽微的,非常精巧的美,是一种从内到外的美。
词为什么具有这种美呢?一是形式上的原因,一是内容上的原因。
词是配合音乐演唱需要的,所以词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性美感;最初词是写给歌女演唱的,大多以女性和男女感情为内容,写得比较柔婉细腻。
词言情诗言志,诗庄词媚,这是人们对词的传统认识。
所以,有些在诗里不能写不能说的,在词里可以不受拘束的讲出来。
但是也有一些在诗里写的,在词里不能写。
比如像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等。
诗所写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叙事、言志、说理、抒情,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是说词给人回味,韵味悠长。
词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交给那些美丽的歌妓酒女去传唱的歌词,所写的是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内容。
当时作者写作的动机,是不在我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批判约束之内的,它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
可是后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诗人文士在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在写给歌女的词中不知不觉把自己最深隐的本质流露了出来。
二、晚唐五代词的发展演进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其一) 温庭筠这首词是纯客观的描写,但是“蛾眉”二字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 韦庄的歌词,完全是主观的,直抒胸臆,他能把他真挚的情感真率的表现出来。
这已经是把歌筵酒席之间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了,它不再是写给一般歌女唱的歌词了。
那么冯延巳呢?我们说温庭筠的词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但他不给人以直接的
感动,他是客观的美。
韦庄的词给人很直接的感动,可是却不大有自由联想的空间,因为在他的词往往写的是具体的事件。
而冯延巳的词既给人直接的感动,也给人丰富的联想。
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
堂是正厅,庑是厢房,是说他的词的内容特别大,超出花间词的范围。
温庭筠的词给我们知觉上的感受,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形象;韦庄的词告诉我们一个感情的故事,给我们一种情感上的感动。
而冯延巳写的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状态,是一种境界。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此词表现出冯延巳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又善于以独特的物象去进行烘托、渲染和开掘。
这正是冯词的艺术特征之所在。
所以冯延巳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他一方面承继着五代小词伤春怨别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他所写的不只是男女的感情,而是一种惆怅、一种闲情,是内心的感情状态。
冯煦《唐五代词选·序》“吾家正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
”刘熙载《艺概》卷四:“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
冯延巳的词带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南唐的词常常是这样。
南唐词常从大自然景物的描写中给人感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又名《相见欢》)“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就是兴,见物起兴。
万物的生长使我们欣喜,草木的黄落使我们悲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文赋》)所以,当词作者把他由自然景物而引起的感情和感动,成功地传达给我们时,我们也能受到感发。
后主的内心有一个极敏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水的中心,只要有一点触动了它的内心,它的水波就自然向外扩散开去,自然扩充到一个绝大的意境。
李后主对于人生宇宙的认识不是外延的,而是内展的,所以当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后,他一下子就扩散出了这么深沉、真么悠远的,把整个的生命的悲哀都表达出来的意境。
这正是李煜词的一个特色,他不是从理性去认知的,是从感性去承受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王国维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后主词实为东坡词“逸怀豪气”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