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75.48 KB
- 文档页数:4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等因素,隆阳区的蔬菜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隆阳区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对策。
隆阳区的蔬菜生产主要以户外和温室两种方式为主。
其中,温室蔬菜生产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天气条件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温室蔬菜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且品质更好。
温室蔬菜的生产中,多采用种植高产、优质的矮生型品种,同时还采用红外线加温、CO2浓度增加等技术手段,使蔬菜在温室里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隆阳区主要种植的蔬菜包括:黄瓜、西红柿、茄子、草莓、辣椒、菜豆等品种。
隆阳区蔬菜产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由于近年来隆阳区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蔬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本地蔬菜生产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产品进入市场,使得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
2.价格波动大蔬菜价格受到季节、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价格较为波动。
一些生产商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很难确定蔬菜生产的成本和收益。
3.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蔬菜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高端顾客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更多的对于有机蔬菜的需求增加,但这种种植方式需要相应的技术和投入,因此也对于蔬菜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科技手段的引入农业科技手段的引入,是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目前,隆阳区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如生物技术、气象技术、信息技术等,来提高蔬菜生产水平,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营销模式的优化针对当前存在的市场竞争加剧和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可以制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营销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以在营销中加入更多的创意和互动性,吸收更多的观众和顾客,以实现蔬菜售出量的提高。
3.多元化发展策略除了经营传统的蔬菜种植业务之外,可以加强多元化经营。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农家乐、其他农业产业等领域,拓展新的市场。
经济纵横J2832020年2月·下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出路的探析——以隆阳区杨柳乡为例赵重芹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人民政府摘 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本文选取了保山市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作为研究范本,对杨柳白族彝族乡农业产业发展运用SWOT 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SWOT 分析对杨柳白族彝族乡的农业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杨柳白族彝族乡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启发。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核心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文选取保山市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作为研究范本,分析杨柳乡农业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杨柳白族彝族乡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杨柳乡地处保山市隆阳区西部,与保山城相距34公里,东邻汉庄、河图、板桥,南与蒲缥镇接壤,西与芒宽相连,北与瓦房交接,政府驻地杨柳社区杨柳街。
辖区总人口38095人,总面积49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7.1平方千米,全乡共1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占比66.67%,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2户9529人,是典型的贫困山区乡。
1.1 优势分析1.1.1 地理位置优越,立体气候明显杨柳乡位于保山西部,沿县道沙瓦公路行驶34公里,从保山城区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杨柳乡人民政府驻地;立体气候明显,可发展多样化农业,全乡整体地势东高西低,立体气候明显,有冷、温、热三个气候带,呈阶梯状分布。
东部为高寒山区、中部为温凉山区、西部为亚热带型气候。
1.1.2 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杨柳乡辖区有重点名胜古迹双虹桥、大小海坝水库。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东南山地向滇南低山丘陵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
蔬菜产业作为隆阳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隆阳区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小,种植户分散目前,隆阳区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由于种植户分散,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农民种植蔬菜多为散房顶,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导致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蔬菜产业的发展。
2.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隆阳区蔬菜种植以豇豆、冬瓜、辣椒等为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市场销售方面,缺乏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影响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3.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隆阳区蔬菜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存在着病虫害防治不善、施肥施药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市场需求不足,营销不畅隆阳区蔬菜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农民对市场需求缺乏准确的了解,导致销售不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加强组织化经营,推动产业集聚隆阳区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化经营形式,推动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蔬菜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技术隆阳区应加强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鼓励农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蔬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优化施肥施药方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兰再亮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5期保山市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兰再亮(保山市隆阳区农机推广站,云南保山678000)[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全国农业产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保山市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优化保山市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5-13-31保山市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2016 年末,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总产值858 359万元,农村常驻居民可支配收入 11 390 元;耕地总面积4.27 万hm2,其中田1.81 万hm2,地2.46 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4 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832 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8 万hm(2甘蔗面积0.43 万hm2,烟叶面积 0.57 万 hm2,茶叶面积 0.39 万 hm2,蚕桑面积0.33 万hm2,蔬菜面积0.25 万hm2,水果面积0.65 万hm2),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32 万hm2;核桃栽植面积稳定在8.62万hm2,咖啡、甜柿产业稳步推进。
同时,当地畜牧业快速发展,2017 年全区生猪出栏16 万头,牛出栏9 万头,连续9 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另外,当地完成土地流转0.654 万hm2。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力量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重点推进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等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
云南隆阳区辛街乡:壮大集体经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胡賴丨 2020/7上 |乡村振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距保山市城区12公里,属半山半坝乡镇。
全乡辖15个村(社区)、85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
2019年年末,共有人口 16954户57272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8元。
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4个。
多年来,辛街乡通过巧打五张“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构建基层公开招租、确定加工和销售龙头企 业。
通过收购和加工本镇17个村级 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的蜂蜜和辣椒 等^带动17个村集体实现收益45万 余元。
2. 加大资金扶持。
整合各类涉 农项目及包帮单位帮扶资金等,注 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股权量化到 集体经济组织每位成员,增强集体 经济发展实力。
一年来,全县共整 合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烟草公司 等部门项目资金5100余万元,配置 集体股和成员股。
3. 提供优质服务。
县税务等相 关部门对村级集体投资兴建标准厂 房、商业店铺等实体项目,减免征 地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社会治理新格局。
1.打好“土地牌”,盘活资源 促增值为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以“存量”换“增量”,实现土地 增值,大村、杜家社区、阿今村充 分利用区位优势,抓住城镇发展机 遇,引进园艺、蔬菜企业,将闲置 土地集中流转,村级负责做好企业 和农户的协调服务工作,企业以每 年100〜400元/亩的协调服务费支付性收费按底价减半收取。
县委组织 部与浙江泰隆村镇银行合作,选择 基础条件好的镇村和党员户试点, 给予金融授信支持,实行贷款利率 优惠。
4.收益合理分配。
为了规范村 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旬阳县出台 了《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管理办 法》《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 办法》等,指导各村制定了《股份 经济合作社章程》《收益分配管理 制度》等。
对村级集体经济作出贡 献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等,依托村集体经济收益,合理提高他们的 待遇和补贴,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 极性。
50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董治菁(中共保山市委党校)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青华街道针对社会稳定、社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支持,还形成了青华街道城市党建示范。
青华街道辖区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青华街道;实践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青华街道为例【作者简介】董治菁(198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共保山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和文化建设。
一、青华街道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一)党旗飘扬,红花绽放—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保山市首批棚改安置小区的红花社区,于2017年7月正式挂牌入驻红花安置小区。
棚改前,社区共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棚改后,社区党总支共有113名党员,分别在下设的3个党支部和6个党小组,社区共有12个村居民小组,居民楼23栋,住房2824套,现入住4737人共计1658户。
刚入住时,社区出现各种问题,矛盾纠纷凸显,涉及生产、生活、就业、交通等各方面,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1.坚持党建引领,实现社区党员由“散”变“聚”。
通过组织找党员和党员找组织,及时帮助引导党员向属地党组织报到,凝聚人心。
街道党工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社区党总支直接履行“龙头”责任,各支部及楼栋党小组履行具体责任,坚持“5+2”(工作日+节假日)、“8+X”(工作时间+下班时间)不间断服务,使基层党建工作系统上下联动贯通,组织强起来。
打造了多功能“党群服务综合体”,为居民群众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
2.坚持制度创新,实现社区管理由“虚”到“实”。
社区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4113”工作制度,更好地实现从上到下“宣传政策、解释政策”,从下往上“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彻底解决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不畅通问题。
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钟进能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9期摘要:截至2012年1月,隆阳区专业合作社达到246个,其中农民成员40 706个,入社股金9 611万元,带动农户5.6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些问题需要解决。
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隆阳区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48-02一、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近年来,隆阳区成立了区级领导和22个区直单位组成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并对新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3 000元~5 000元的开办费、培训费补助,同时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扶持,确保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发挥作用一个。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第一家登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每年以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1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46个,其中烤烟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蔬菜52个、水果22个、养殖44个、特色农产品14个、其他22个。
入社股金9611万元,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2011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作者:杨保新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7期摘要: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内部管理的不规范,融资困难,项目少,扶持面窄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隆阳区近几年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合作社就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宣传和交流,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做了思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近年来,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速,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社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寻求农民增收新突破、促进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明显。
如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质增效,促其规范健康运行,值得我们思考。
一、合作社发展情况及成效2007年以来,隆阳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路子,由区农业、区供销、林业部门加强引导、积极介入、主动服务,促进了我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到2015年底,全区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8个,覆盖全区18个乡镇240个村,占83%,按行业为:种植业346个(烤烟110个、香料烟6个、蔬菜73个、咖啡50个、水果32个、核桃44个、中药材24个、茶叶食用菌7个);养殖业109个(生猪47个、牛羊47个、家禽15个);加工业5个;农机服务16个;其他32个;发展公益性合作社21个。
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个,消费合作社2个。
累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63836户,入股资金67437万元,带动农户12万户以上,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
全区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11个,省级示范社称号85个(其中:省林农示范社42个),市级示范社称号29个(其中:市林农示范社10个),区级示范社称号30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正逐步由单纯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产销一体化经营,由单一要素合作转化为劳动、技术、资金、土地、市场等多要素合作。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其中蔬菜产业是该地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制定针对该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特点隆阳区蔬菜产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户多种植保障性蔬菜,大棚蔬菜种植较少。
该区蔬菜主要贡献一、二季度的产量,三、四季度因气候原因蔬菜产量减少,但价格较高。
2.面临问题由于该区蔬菜生产主要以农户种植的方式进行,导致蔬菜品种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从而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二、对策建议1.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农户参与种植专业蔬菜品种,扩大种植规模。
同时,引导企业、合作社投资设施蔬菜园,提高蔬菜品质、产量和商品化程度,增加投入、采收机械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提高蔬菜品质水平加强对蔬菜品质的筛选和排除劣质品的管理,建立蔬菜种植品质检测机制,提高蔬菜质量水平。
同时,对优质蔬菜品种的推广应用,扩大消费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优化营销模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以集中采购、统一销售为核心,整合蔬菜生产资源和市场信息,并开拓电子商务、便利店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4.积极营造农业龙头企业的氛围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渠道支持,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现代化蔬菜生产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蔬菜产业发展。
结语: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营销推广力度,将推动蔬菜产业在保山市迎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