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及答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地理海陆的变迁试题答案及解析1.大陆漂移的假说是由()提出的.A.哥伦比亚B.加加林C.麦哲伦D.魏格纳【答案】D【解析】1915年,魏格纳通过实地考察,发表了《海陆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大陆漂移的假说,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说的起源。
2.“沧海桑田”这个成语,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A.时间的流逝B.人世间的沧桑C.海陆变迁D.围海造田【答案】C【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大海在地壳运动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3.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答案】A【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考点】该题考查六大板块的分布。
4.根据板块购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A.红海B.大西洋C.地中海D.印度洋【答案】C【解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就会消失。
【考点】该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5.(6分)看下面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能反映海陆变化历史的是〔〕A. 植被类型B. 气候类型C. 地形类型D. 生物化石2.“沧海桑田〞的地理含义是〔〕A. 地表形态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B. 地球外表的海和陆是永久不变的C. 如今的海洋曾经都是陆地D. 只有填海造陆才能沧海变桑田3.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 海底森林死亡B. 地壳下陷,海水吞没C. 砍伐的森林丢弃到海中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在海边种植桑树B. 海陆的变迁C. 填海造陆种田D. 比喻世事的变迁5.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6.以下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7.以下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选项是〔〕A.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B. 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C. 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D.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8.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这可以用什么原理解释?〔〕A. 地质力学B. 大陆漂移学说C. 板块构造学说D. 海底扩张学说9.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10.以下自然现象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 海水的潮起潮落B.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1.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 提出的.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主要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拟________ ,而交界处比拟________ ,多________ 、________ .13.现代科学研究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证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课时作业(含答案)一、选择题1.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B.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C.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D.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2.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下列哪两个板块相向运动所致的()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3.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多火山、地震 B.乙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C.丙处山脉海拔缓慢上升 D.丁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4.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种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A.澳大利亚B.韩国C.印度D.俄罗斯5.世界上的主要山系、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亚欧板块内部B.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内部D.南极大陆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脉会消失B.②山脉会消失C.红海会缩小D.地中海会缩小7.鱼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的巨型海洋生物。
而研究人员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上发现了这种生物的化石(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此次发现说明当地()A.由海洋变成了陆地B.史前鱼龙曾生活在陆地C.人们把化石带到陆地D.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中海不断缩小,终将消亡B.红海面积缩小,将形成山脉C.喜马拉雅山下降,沉入海底D.南极洲漂向低纬,冰川融化9.日本火山、地震灾害频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 B.日本开采地下资源C.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日本人口多10.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轮廓比较吻合,古生物化石极其相似,由此魏格纳提出了()A.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球引力学说11.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当中,下列不属于海陆变迁的例子的是()A.日本填海造陆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生物化石C.台湾海峡底部发现森林遗迹D.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1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拉伸13.下列能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A.南美洲和非洲发现了相同的古生物化石 B.高原、平原在各大洲都有分布C.非洲和亚洲分布着相似的自然景观 D.世界各地都有飞鸟14.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北冰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15.以下实例能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的证明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C.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是因为地壳断裂下沉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二、判断题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江苏徐州)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2~3题。
2.漫画反映的是()A.盖天说 B.大陆漂移假说C.浑天说 D.日心说3.该学说的提出者是()4.(·山东东营)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山东临沂)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B.北美洲、太平洋、非洲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6.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江苏淮安)读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A.这里曾经是海洋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C.生物在不断进化D.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8.根据板块运动的观点,喜马拉雅山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山东青岛)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10.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海会缩小 B.地中海会缩小C.①山脉会消失 D.②山脉会消失1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②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③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内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山东枣庄)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海陆的变迁一.选择题(共12小题)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温室效应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C.人类的生产活动D.填海造陆2.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A.格陵兰岛的冰川不断消融B.我国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B.大陆内部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4.魏格纳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的()A.亚洲、欧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C.非洲和南美洲D.南极洲和大洋洲5.板块的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6.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了()A.阿尔卑斯山B.安第斯山C.喜马拉雅山D.落基山7.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8.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9.红海不断扩张将会成为新的大洋,主要原因是()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张裂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张裂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D.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张裂10.纵贯美洲大陆的巨大山系是()A.喜马拉雅山系B.大高加索山系C.阿尔卑斯山系D.科迪勒拉山系11.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A.安第斯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落基山1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适合居住B.耕地缺乏,火山灰土壤肥沃C.火山美观,利于冒险D.风景优美,便于观看二.解答题(共3小题)13.“沧海桑田”是指海陆变迁。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2.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多集中在A.大洲和大洲的交界处B.大洋和大洋的交界处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D.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3.“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B.地形是不断变化的C.农田不会变海洋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4.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一事例说明A.古人可以在海底钻井取水B.人类填海造陆C.该地发生了地壳上升运动D.这里曾经是陆地5.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原因A.这是地震频繁造成的B.这是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C.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D.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读世界轮廓图,回答6~7 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D.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山地主要形成于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D.印度洋板块与南亚板块的张裂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勘测发现,在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中,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向西南方向移动了3厘米。
据图,回答8~10题。
8.图中A地是尼泊尔地震发生地,据图可判断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张裂C.尼泊尔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9.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判断,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红海,将会A.不断缩小,最终消失B.不断张裂,形成大洋C.保持现状,永不改变D.忽大忽小,很难预测10.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11.不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A.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B.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C.新疆沙漠广布D.极地发现煤田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13.下列地理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B.昼夜的更替C.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D.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14.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升降,人类活动B.海水运动,地质活动C.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D.地壳的变动,人类活动15.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层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在下列叙述中,与大陆漂移假说不相符合的是A.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B.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C.原始大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D.大陆漂移假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不再发生变化1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是一整块且形状固定不变B.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网民创作出熊猫安慰熊本熊的温馨漫画,体现出对日本地震震情的关心。
海陆的变迁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A. 海平面下降B. 人类的填海造陆C. 气候的变化D. 地壳的变动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3.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魏格纳B. 哥白尼C. 哥伦布D. 麦哲伦4.根据如图的信息,回答: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1页/共15页A.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5.关于海陆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几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B.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C. 人类活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 围海造田引起了海陆的变化6.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升降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7.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大陆漂移图”,完成10~11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 荷兰的围海造陆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D.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8.下列现象中,你认为能够作为海陆变迁依据的是()A.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C. 北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D. 大西洋面积不断增大9.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 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 死海的面积在缩小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在减小10.“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填海造陆种田B. 比喻世事的变迁C. 比喻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植桑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海陆变迁课堂练习题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B.地壳运动C.植被减少D.矿产开发2.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极地地区的酷寒、干燥、烈风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3.科学家发现一些实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C.日本冲之鸟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D.极地发现煤田4.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魏格纳是哪个国家的地理学家?A.德国B.美国C.法国D.中国5.下列各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海陆变迁的是:()A.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B.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C.荷兰的围海造陆D.红海的形成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地球的岩石层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7.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8.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A.东部和北部处于板块交界地带B.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界地带C.我国陆地全部处于板块交界地带D.我国陆地全部处于板块内部9.六大板块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10.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A.扩大B.有时扩大、有时缩小C.不变D.缩小11.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12.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C.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二、填空题13.成语“沧海桑田”是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陆的变迁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 水往低处流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
太阳东升西落 D. 四季更替【答案】B【考点】海陆的变迁的原因【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ﻫ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2。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6。
5级地震,此次地震最有可能是亚欧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A.非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答案】C【考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选:C。
ﻫ【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 板块内部B。
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
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 岩层褶皱、断裂地带【答案】C【考点】火山与地震【解析】【分析】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ﻬ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故选:C.【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海陆的变迁
单项选择
1.(2019•南京模拟)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2.(2019•衡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3.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所做的总结,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大量的水土流失
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哪一幅图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观点是()
A.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印度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
B.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C.世界上的火山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
D.世界上的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6.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7.“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阿尔卑斯山
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8.台湾海峡发现了古代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A.过去这里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有森林
D.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9.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10.印度半岛所属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
11.与下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板块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的是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图推断所有的板块都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12.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13.读东非裂谷带图(如下图),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是( ) A.地震频繁
B.火山活动强烈
C.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
D.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
二、综合题
14.(2019•南通)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图1)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1)甲大洲为洲,乙大洋为洋,丙半岛位于板块。
(2)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名称),与该板块不交界的是板块。
(3)地中海位于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将不断缩小;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其面积将不断。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9年4月1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
据悉,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19年3月。
材料二下图。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______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六大板块是:A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板块,D_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_板块。
(2)意大利两两里岛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脉是由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C板块与E板块之间有世界上最大的山系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不属于海陆变迁。
2.故选:D。
2.C 解: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故A叙述正确;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变为陆地,故B叙述正确;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故C叙述错误;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3.C
4.A
5.D
6.D
7.A
8.A
解析:台湾海峡海底之所以有森林的遗迹说明原来这里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的下陷,海水淹没成了台湾海峡。
从而成为海陆变迁的重要依据。
9.A
解析:环太平洋地带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与非洲板块无关。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的分布范围。
印度半岛虽是属于亚洲的一个半岛,但它是深入印度洋的半岛,故属于印度洋板块。
11.C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考查板块的运动特点,重在考查读图技能。
地球表层板块运动的特点是有的碰撞挤压,有的断裂拉伸。
12.D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防震措施与意识。
地震发生时,跳楼、躲在窗下、乘电梯下楼都是不可取的。
13.C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考查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重在培养渎图技能。
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由于大裂谷处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地壳活跃,多发生火山和地震。
14.(1)南美;北冰;印度;(2)太平洋;非洲;(3)欧亚;扩大。
解:(1)读图可得,甲是南美洲,乙是北冰洋,丙是印度板块。
(2)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太平洋上,与该板块不交界的是非洲板块。
(3)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将不断缩小;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其面积将不断扩大。
故答案为:(1)南美;北冰;印度;(2)太平洋;非洲;(3)欧亚;扩大。
15.(1)六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2)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3)亚欧非洲(4)科迪勒拉山系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和图示考查板块的分布及火山、地震、山系的成冈。
板块的分布及名称可以借助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来解答,但要注意区别;通过图示中的信息可以明确意大利两两里岛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故多发生火山;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阿尔卑斯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是由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