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章节划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可以按照不同的理解进行章节划分。
一般来说,该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第2至3自然段):热情赞美圆明园,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其中,第2自然段总体评价圆明园,第3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
第三部分(第4至5自然段):一层一层地揭露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强盗行径,在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指出洗劫和焚毁圆明园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第四部分(第6至10自然段):照应开头,重申作者的立场,表达作者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并对人类未来寄予希望。
其中,第6自然段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第7自然段指出空前劫难的意义,第8至10自然段得出结论。
以上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一种可能的章节划分,但不同的读者或研究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该文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文章赏析《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文学家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对圆明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毁灭表示了深深的痛惜。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雨果在信中以圆明园为例,对比了它的美丽与现在的残骸,以此来揭示英法联军侵略行为的卑劣。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让人痛心,更让人对侵略者的行径感到愤怒。
雨果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的强烈谴责。
雨果在信中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
他详细描述了圆明园中的“大水法”等景观,以及汉白玉的精神,表达了对这座园林的深深热爱和敬仰。
这种赞美不仅是对圆明园本身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节和威武顽强的精神的赞美。
雨果在信中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中国人民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他认为,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不仅是对圆明园的破坏,更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伤害。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解析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小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工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段析】书信的开头语,准备就巴特勒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
【品味】“多谢”一词使文章开篇就充满了讽刺意味。
“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①以上文段中用了很多敬语如“您”“多谢”“请”等,这是作者真正在表达他的敬意吗?如果不是,那又为何这样写呢?)【段析】过渡句,承上启下。
【品味】“请”字含有讥讽意味。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对比有怎样的作用?)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③用细致的描....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写来再现圆明园的魅力有何意义?)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写作背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逃出了北京。
英法联军攻到位于海淀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此文。
课文解析:(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两大部分。
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和控诉。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与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明白,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与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假如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与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明白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讲: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讲,大伙儿没有看见过它,但大伙儿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差不多消失了。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2.过程和方法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图”话圆明园,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又有的盛景,及今的断壁残垣。
从而引出那一场中华民族的旷日四年的浩劫——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掀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等历史。
第一课时一、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检查预习1.检查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3.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教师投影思考题,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部分。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站在人类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寒琅朱1心晨x I瞥见箱箧惊h a 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比较阅读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 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珪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明园, 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 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冑,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赃.物(zāng):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qiâ):箱子。
晨曦.(xī):晨光。
瞥.见(piē):一眼看见。
制裁.(cái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hài):惊慌害怕。
琉璃
..(jiãlüâ):抢劫掠夺。
..(liúlí):用铝和纳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
劫掠
珐琅
..(fàláng):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象铀子的物质。
眼花缭.乱(liáo):眼睛看见纷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形容事物繁复,弄不清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著名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发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0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其他作品《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
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练习
1、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óu()缎晨xī()箱qiâ()huǎng()若瞥.见()赃.物()缀.满()给.予()(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按“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分成两部分,请同学们直接在书上做好标记。
(2)“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这个句子从全文的结构上看起到的作用。
(3)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2、句段品读
(1)课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他们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4)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3、探究质疑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
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请老师和同学评议。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法《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2绸曦箧恍piēzāng zhuìjí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略
(2)过渡
(3)“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4)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2、句段品读
(1)英国和法国。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2)(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3)(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4)(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
3、探究质疑
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抽测题
1、依拼音写汉字。
①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
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影。
②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
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
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②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艺术无国界)。
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
1、骇曦瞥剪缭
2(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
(2)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