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作品的相关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书法必备知识点
书法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书法的基本技巧:包括执笔、运笔、用墨、结构、章法等。
其中,执笔要求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要求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要求以字立形,相安呼应;章法要求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
2. 汉字的形态与结构:书法家需要了解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等特点,以及不同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的形态特征和书写规律。
3. 书法史与书家风格: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书家及其风格特点,有助于书法家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4. 文化素养与意境表现:书法家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理解诗词、古文的意义,以及表现意境、情感等内容,才能更好地在书法作品中展现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
5. 临摹与创作:通过不断地临摹优秀书法作品,学习其运笔、结构、章法等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要勇于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个人风格与特色。
6. 工具材料的选择:了解不同文房四宝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对于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非常重要。
以上是书法必备知识点的一些主要内容,当然在实际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深入研究,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有关书法的知识一、基础书法常识1、书法是指以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工具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
2、书法的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五指执笔法:擫(yè)、押、钩、格、抵。
5、书法造字时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6、选笔原则:尖、健、圆、齐。
7、写字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8、五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9、天下第一、二、三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王羲之)《祭侄文稿》(颜真卿)《黄州寒食帖》(苏轼)。
10、圣书是指:能使自身得到休养的书。
11、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出师颂》。
12、执笔原则:虚而宽。
13、墨色五种:浓、淡、干、枯、湿。
14、用笔的方法有: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提和按,节奏,笔势。
15、清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所藏“三希”是指:《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王珣)。
16、书法作品常见的副式有11种:尺牍、手卷、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册页、屏风、匾额和扇面。
17、书法临写和摹写各有的三种方法:临写:对临、背临、意临;摹写:双钩、单钩、满摹。
18、“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上的“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9、书法史上的书论有:秦李斯《论用笔》,汉卫恒《四体书势》,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提笔阵图后》《书论》,五代隋智永《永字八法》,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信》《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宋苏轼《论书》《东坡题跋》,米芾《书史》,姜夔《续书谱》,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二、常见书法家及其朝代、代表书体、代表作1、李斯——秦代——一篆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2、张芝——东汉——草书——《八月帖》《终年帖》3、钟繇——三国时期曹魏——楷书之祖——《宣示帖》4、卫夫人——东晋——隶书(为王羲之启蒙老师)5、王羲之——东晋——小楷、行书、草书——《乐毅论》《黄庭经》(小楷)《兰亭序》《快雪时晴帖》(行书)《丧乱帖》《十七帖》《初月帖》(行草书)等。
书法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最早形式,它们刻在龟骨和兽骨上,记录了古代商朝的一些日常活动和祭祀事务。
金文则是商王的铭文,也是早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汉字渐渐成为了书写系统的主流形式,同时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被广泛运用于官方文件、碑刻、绘画等领域,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历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不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从秦汉时期的隶书、魏晋时期的行书到唐宋时期的楷书、草书,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代表人物,这些历代名家和作品都对后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书法的基本功书法有其独特的技法和要求,学习书法首先需要掌握其基本功。
书法的基本功包括了笔墨纸砚四个方面的内容:笔是书写工具,墨是书写材料,纸是书写载体,砚是调和墨汁的容器。
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将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致,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
1.笔法:书法的笔法主要是指运笔的技法,包括了用笔、停笔、抬笔等方面的内容。
笔法的基本要求是方圆得体、横平竖直、轻重得当、虚实相间。
在书写中,要注意控制笔压和运笔力度,使得字迹骨韵清晰,布局得体。
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外,不同的字体还有各自的特点和技法,学习书法时要分别对待,全面掌握。
2.墨法:书法的墨法主要是指如何使用墨汁,掌握墨的浓淡、湿润等特点,使其配合笔法创作出优美的字迹。
传统的墨法有“三变”、“四黑”、“五点”等概念,这些都是关于墨的运用技巧和墨色的表现方法,对于书法作品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纸法:纸法是指书法的载体,掌握纸法是书法创作的前提。
古代书法家常常以丝绢为书法载体,现代书法家主要使用宣纸、宣纸、毛边纸等纸张进行书写。
对于不同的纸张,书写效果也有所不同,学习书法需要不断磨练,找到适合自己的纸法表现方式。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关于书法的知识和资料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是用笔墨和纸张等工具,通过运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浓淡等技巧,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一直被视为高雅的文化艺术,其地位和价值不亚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
一、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以记录祭祀、卜辞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刻写在青铜器上,以记录宗庙祭祀和王室贵族的历史。
这些古代文字的形态和笔画,都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的张芝、张旭、王羲之等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八大家”,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快雪时晴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重要时期,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也都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他们的书法作品也是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遗产。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逐渐衰落。
但是,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运动中,书法艺术再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如今,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热爱和追捧。
二、书法的分类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字、风格和用途,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分类。
篆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笔画简洁、方正,具有古朴的美感。
篆书主要用于刻印和印章制作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
隶书是汉代书法的一种,其笔画秀丽、疏朗,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隶书主要用于书写公文、官方文件等场合,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其笔画工整、端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美感。
楷书主要用于书写文章、书信等日常生活中的文书,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行书是草书和楷书的过渡形式,其笔画流畅、舒展,具有一定的动感和韵律感。
书法鉴赏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书法形式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上,这些古代文字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点。
这些书法字体在历代书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古代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不断探索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不同的书法流派和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近代以来,中国书法继承古人之美,注重创新,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西方书法的交流和融合。
现代书法家如潘天寿、齐白石、邵洵美、张大千等,他们在传承传统书法的同时,也注重新的表现形式和意境的融合,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二、书法的艺术价值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书法作品在表现形式、结构构图、笔触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震撼。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通过笔端的流畅和力度,表现出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通过思想感情表达,为文字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审美情趣,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再次,书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修养。
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精神修养的表现。
在书法的创作和欣赏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三、书法鉴赏的要点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点和鉴赏方法。
书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书法概述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划和书写,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艺术,包括了对文字的审美表现和艺术创作。
书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二、书法的分类1.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标准字体,形体端正,笔画匀称,是最基础、最标准的书写字体。
2.隶书隶书是楷书的发展,笔画刚毅有力,整体形态方正,是古代官方书写的标准字体。
3.行书行书是楷书与草书的过渡体,笔势奔放、自然,擅长表现潇洒豪放的笔墨气韵。
4.草书草书是书法中最具有艺术性的字体,笔势潇洒、变化多端,擅长表现书法的情感和神韵。
5.篆书篆书是最古老的字体之一,形态古朴、刚劲有力,是中国古代印章的主要字体。
6.钟书钟书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7.回书回书是中国伊斯兰教信徒的书写体,形态清秀、独特,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三、书法的基本要素1.结构结构是指字体的组成形式和结构关系,包括字的外框、内部构造和各笔画之间的联系。
2.笔画笔画是书法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决定着文字的外形和形态,包括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形式。
3.布局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版面安排,包括文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整体的美感和谐度。
4.用笔用笔是书法作品的笔墨运用和技法表现,包括笔触的轻重、粗细、头尾和转折的处理。
5.墨香墨香是指书法作品的墨色和气韵,是书法作品魅力和生命力的表现。
四、书法的创作要领1.用笔筋骨书法作品要求笔触有力、筋骨分明,表现文字的端正和挺拔。
2.抑扬顿挫书法作品要求有节奏的抑扬顿挫,既要注意笔画的连续流畅,又要注重起承转合。
3.结构合理书法作品要求文字的结构合理、布局协调,既要表达文字的内涵,又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谐度。
4.意境生动书法作品要求有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要求作者运用笔墨表现文字的含义和气韵。
5.用笔考究书法作品要求用笔细腻、精湛,要求作者对笔墨的掌握和运用有较高的造诣。
书法知识相关基础知识书法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通过运笔、布局和结构等手法,表达出了文字之美。
本文将介绍与书法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起源与发展、分类与特点、技法与材料等方面。
一、起源与发展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刻画文字,最早是用骨、甲、石等材料刻写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形态逐渐演变,并形成了不同的书体。
最早的书体是甲骨文,后来又发展出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
这些书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书法文化。
二、分类与特点书法可以分为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
其中楷书是最为常见和规范的书体,它的字形端庄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行书则更加潇洒豪放,笔画之间常常有断续和变化,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而草书则更加难以辨认,字形变形严重,笔画之间相互交织,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书法作品的特点是以线条的流畅和节奏为主要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笔画粗细、长短、轻重和方圆等变化,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情感。
同时,书法作品还注重布局和构图,通过字形的大小、位置和间距等因素来达到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三、技法与材料在书法创作中,运笔是至关重要的技法之一。
运笔包括起笔、扬笔、转折、收笔等动作,通过掌握这些技法,使字形更加流畅自然。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点画、透笔、勾勒等,用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书法创作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纸张和墨汁。
纸张的选择要考虑其质地、韧度和吸墨性等因素,以适应不同书体和技法的需求。
墨汁则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它要求鲜明、浓郁、不易晕染,以使字迹更加清晰醒目。
书法是一门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通过掌握起源与发展、分类与特点、技法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感受书写的乐趣和内涵。
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审美的角度,书法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传承。
书法知识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韵律,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是一些关于书法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书法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今文等多种书体,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二、书法的写作工具书法的写作工具主要有毛笔、宣纸和墨汁。
毛笔是书法家用来书写汉字的主要工具,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书体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毛笔。
宣纸是用来书写的纸张,它的表面光滑,透气性好,非常适合书法作品的展示。
墨汁是用来调和墨水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墨色的深浅和浓稠度。
三、书法的基本要素书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包括结构、笔画、造型和布局。
结构是指字形的整体组织结构,要求字形和谐、稳定、平衡。
笔画是书写过程中毛笔的运用,要求笔画纵横有力、饱满有力。
造型是字的外形特征,包括线条的流畅和曲直的协调。
布局是指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要求整体协调、和谐统一。
四、书法的艺术特点书法的艺术特点主要有意境、气韵、动静和虚实。
意境是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字体的形式和布局来传达。
气韵是书法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可以通过笔画的变化和排列来表达。
动静是指书法作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可以通过字的布局和笔画的展开来表现。
虚实是书法作品中线条和墨色的运用,用来突出重点和增加立体感。
五、书法的表现形式与技法书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对联、碑刻、横幅、题词、欧阳询风、颜真卿风等。
每种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六、书法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修养。
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人的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书法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以上是关于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点,希望可以让大家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书法知识大全的内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传承。
以下是一些书法知识的内容:1、书法是什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文字为载体,运用毛笔、墨、纸等工具,表现出文字的线条、结构和韵味。
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形式。
2、书法的历史渊源?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在秦汉时期,书法逐渐形成了篆、隶、楷三种基本字体,并发展出了各自的书写风格。
到了唐代,书法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
3、书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结构、布局和韵味。
线条是指文字的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等;结构是指文字的构造方式,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布局是指整篇文字的排列和组织方式;韵味是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气质和神韵。
4、书法有哪些基本字体?书法的基本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五种。
篆书是一种古代的字体,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流畅;隶书则是一种庄重、整齐的字体,其特点是字形扁方;楷书是一种规范、易读的字体,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行书和草书则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行书的特点是流畅、优美,草书则更加强调抒发情感和表现个性。
5、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他们的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此外,现代也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如启功、沈鹏等。
6、怎样学习书法?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如用笔方法、笔画顺序等;其次需要不断练习各种字形和字体,熟悉其特点和规律;最后需要多看、多学、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建议初学者可以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
7、书法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书法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书法,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
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
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如下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
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
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先生、女士。
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博士(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如眉公赠亲墨可谓:吾弟亲墨雅赏;景军赠佩刀使者便可谓:秀峰仁兄惠正。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落款中的时间
落年份时公立、农历勿混用,可用公历:两千零九年十一月,或用农历:己丑年孟冬。
落款中月令及别称
一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五、印章的使用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正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随行章、闲章)
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形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
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六六年等。
(2)月号章:何月、谷雨、盛夏等
(3)斋号章:隅馨斋、观石楼、半石斋、神安居、亲墨轩、太阳堂、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等。
(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厚积薄发、戏墨、秀才人情、金石书画、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心画、师法、精勤、书德、百寿、福寿、百通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
2. 腰章
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形印。
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一般是小园。
小长,小方形。
3、名章:
名章一般分为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法作品的幅识和款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留心多看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并将一些新颖的章法与款识记下来,反复临写,到创作时便得心应手了。
书画同源,国画的款识只从谋篇布局上与书法略有不同,其他均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