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案1(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加法和减法,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加法和减法。
2.学会化简二次根式,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2.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3.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3.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示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小组讨论的素材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让学生回顾已知的根式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介绍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加法和减法。
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讨论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1.2(第二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ab =a .b (a ≥0,b ≥0);b a =ba (a ≥0,b >0)。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简单二次根式化简。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积和商的性质。
教学难点:例3第(4)题和探究活动涉及较复杂的化简过程和一些技巧的运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我们已经学过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学生回答)问:二次根式还有其他性质吗?我们先来共同探索。
填空:(可用计数器计算)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二、新课教学1、一般地,二次根式还有下面的性质:(板书)2讲解例题例3.化简: 注意:一般地,二次根式化简的结果应使根号内的数是一个自然数,且在该自然数的因数中,不含有除1以外的自然数的平方数.例4.先化简,再求算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01)49______,49_____;⨯=⨯=45__________,45_________;⨯=⨯=99______,_____;1616==33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0,0.ab a b a b a a a b b b=⋅≥≥=≥>()()()()2521121225;247;3;4.97⨯⨯由此可见,合理应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实数的运算. 练一练:化简课内练习: P.9 1-3探究活动:化简下列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请再任意选几个数验证你发现的规律.练习:P.10 1 – 7布置作业: 作业本 1 (2-3)()()()11824;-⋅-()30.0010.5;⨯()121;49()324;75-()()()1375-⨯-()1214-()53323⨯()224512+()2251312-()2286117-2211n n n n n n +=--n 2n ≥( 为自然数,且 ) 222_____,2_____;33=+=333_____,3_____;88=+=444_____,4_____;1515=+=555_____,5_____;2425=+=。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a a =2(a≥0), a a =2 = ⎩⎨⎧-≥)0()0( a a a a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性质:()a a =2(a≥0), a a =2 = ⎩⎨⎧-≥)0()0( a a a a 难点:a a =2 = ⎩⎨⎧-≥)0()0( a a a a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 提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什么数的平方是2?(2±)得到:(2)2=2 (-2)2=2 2) 提问:(2)7=? (?)21?()2122=-=选三个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 新课讲授1、 由上面的提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a a =2 2、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质,a 能小于0吗?(不能,a 必须大于等于0) ()a a =2(a ≥0) 3、提问:?22= ?2=?)5(2=-=-5? ?0?02== 请几个中游的学生回答。
( 2,2 ;5,5 ;0,0 )4、议一议:2a 与a 有什么关系?当a≥0时,2a =?当a <0时, 2a =? 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程度中下)回答,再指定一名学生(程度较好)点评。
教师总结:2a ==a ⎩⎨⎧-≥)0()0( a a a a 5、提问:π-=-?)7(2=??)(=-23π 三、讲解例题例1、计算(1)22)15()10(-- (2)[]222)2(22+∙-- 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1) 应用哪一个性质?具体怎么算?2) 计算顺序应该怎样?第一题选择中下游学生回答,第二题选择中上游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计算时应看清符合哪一个性质?a 是大于0还是小于0?练习:1)(-222)2004()4()5-+-- 2)(2222)12()6()3-+-- 例2 计算3254)3253(2-+- 对于此题,学生可能会先算括号里的,讲解时可以把两种方法作比较,以体现二次根式的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运算规律以及化简方法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二次根式作为新的数学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3.学会化简二次根式;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2.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3.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2.使用案例分析法,举例讲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PPT;2.准备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从而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运算规律和化简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二次根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已知一个二次根式,如何化简?如何求值?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化简二次根式时的细节。
§1.2二次根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02≥=a a a(0)-(0)a a a a a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设想:在教学中首先是进一步梳理和巩固已生成的知识,引入二次根式的性质1与平方根的关系。
并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二。
再通过梳理知识使条理清楚,并及时练习巩固,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解决基础的运算问题。
其间还要求规范书写知道运算程序、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二次根式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动动脑筋:(利用教材中的例子)。
你能把一张三边分别为5、5、10的三角形纸片放入4×4方格内,使它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吗?2、利用教材中的填空:①图1中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
(a )②参考图2,2=______2=_________;2=_________。
(将教材中的直观图形[正方形]作适当拓展,启发诱导数形结合思想,目的是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你发现什么规律?归纳二次根式性质1:3、巩固新学知识,抢答:2___=;2____=;2(3)(____=;2(4)(____-=。
4、合作学习:____=;3____=____=;5__-=__=;0__=。
?=此处的“合作学习”包含着两个过程:一是比较左右两边的式子的结果,得到基本a 。
二是比较右边的式子,得到绝对值的解答结果。
你发现什么规律?对于学生不能回答回思路不明时,则如下点拨:a 有何关系?当a ≥0_____;和a ﹤0_____。
归纳二次根式性质2:5、看谁的正确率高?____=;____=;____=;2(4)(_____=; (5)数a_____=。
1.2二次根式的性质(1)【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a a =2(a≥0), a a =2= ⎩⎨⎧-≥)0()0( a a a a 的发现过程.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性质:()a a =2(a≥0), a a =2 = ⎩⎨⎧-≥)0()0( a a a a 难点:a a =2 = ⎩⎨⎧-≥)0()0( a a a a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 提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什么数的平方是2?(2±)得到:(2)2=2 (-2)2=2 2) 提问:(2)7=? (?)21?()2122=-= 选三个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 新课讲授1、 由上面的提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a a =2 2、 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质,a 能小于0吗?(不能,a 必须大于等于0) ()a a =2(a ≥0) 3、提问:?22= ?2=?)5(2=-=-5? ?0?02== 请几个中游的学生回答。
( 2,2 ;5,5 ;0,0 )3、 议一议:2a 与a 有什么关系? 4、 当a≥0时,2a =?当a <0时, 2a =?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程度中下)回答,再指定一名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2a ==a ⎩⎨⎧-≥)0()0( a a a a5、提问:π-=-?)7(2=??)(=-23π 三、讲解例题例1、计算 (1)22)15()10(--(2)[]222)2(22+∙-- 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 1)应用哪一个性质?具体怎么算? 2) 计算顺序应该怎样?第一题选择中下游学生回答,第二题选择中上游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计算时应看清符合哪一个性质?a 是大于0还是小于0?练习:1)(-222)2004()4()5-+--2)(2222)12()6()3-+-- 例2 计算3254)3253(2-+- 对于此题,学生可能会先算括号里的,讲解时可以把两种方法作比较,以体现二次根式的性质。
学科: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师个性设计1、 2 二次根式的性质(1)自学目标:1、会用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2、经过二次根式性质的运用,初步掌握分类议论的思想方法。
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的性质。
难点:例 2 的化减设计教课程序:一、预习检测:1:达成以下填空:1 22 27 _____ ;_____ ; m_____ m 0 。
222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二、合作沟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得出:二次根式的基天性质1:,说明:依据二次根式的基天性质,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仍等于这个非负数,预习检测2:填空:22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02 ______ ,0 =________;(1 2 ______, 1)=________。
3 3请比较左右两边的式子,议一议:a 2 与 a 有什么关系?当 a≥0,a2 ______ ;当 a 0时, a2 _____ 。
由发问学生而得出:二次根式的基天性质2:(学生经过自学,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议论,察看,从中获得二次根式的性质。
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性质。
进而引出课题,教师鼓舞学生勇敢表述建议,而后作适合评论,板书籍课课题)。
三、练习稳固:1:计算:(1)10 22 15 ;(2)2222 2 2经过发问,启迪学生回答,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进行的方式教课,问题设计:① 二次根式的两个基天性质是什么?② 性质 2 中分类议论的思想方法?3 2 22 2 :计算:4 5 3 5 3说明:第一依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由 a 2a ,获得3 23 225 35再利用绝对值的性质来解题32或许由于32 0 直接获得3 2 3 25 35 3 5 3注意:根号内移到根号外的因式只好是正数。
于是在解题中应当注意符号问题。
题目简单出现的错误是:23 24 2 3 2 4 25 3 5 3 5 3 5 3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发问,学生回答,学生做题,学生上黑板改题,纠错。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运算规则、性质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二次根式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和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则等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8,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则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二次根式的性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算来验证这些性质。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1.2二次根式的性质(2) 课 题1、2二次根式的性质(2)课 时教 学目 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简单二次根式化简。
教 学设 想 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性质与利用性质进行运算。
难点:例3(4)和探究活动涉及较复杂的化简过程和一些技巧的运用。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一、合作学习,引出课题1、复习旧知:二次根式:(1)定义:)0(≥a a(2)两个基本性质:①)0()(2≥=a a a②2、合作学习:我们继续来探究二次根式的其他性质:填空(可用计算器计算) ;,______________94________________94=⨯=⨯;,______________54________________54=⨯=⨯;,______________01.0100________________01.0100=⨯=⨯ ;,______________169________________169=÷= ;,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23=÷= 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通过观察,从中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性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性质。
从而引出课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板书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体验成功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各因式必须是非负数).即)0,0(≥≥⋅=b a b a ab2、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被除式必须是非负数,除式必须是正数)。
即b ab a=).0,0(>≥b a[作用]:运用以上式子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例题讲解:例1 化简:;);();();()(72495374222512112⨯⨯ 注意:一般地,二次根式化简的结果应使根号内的数是一个自然数,且在该自然数的因数中,不含有1以外的自然数的平方数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例2、先化简,再求出下面算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2二次根式的性质(第一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一、 回顾与引入
1、 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数的平方等a (a ≥0),则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记做a ±,则()a a
=±2 2、()a a =2
3、大家抢答 填空()=22 ()=213 =⎪⎪⎭
⎫ ⎝⎛271
二、新课讲解
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4、性质一:()()02≥=a a a
5、能用几何图形作出直观解释吗?用正方形的面积
启发诱导数形结合思想
6、填空 课本6页
7、比较 2a 和a 有何关系?当a ≥0时,2a = 和a ﹤0,2a = 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二
8、性质二:
9、课内练习
梳理知识使条理清楚,及时练习巩固
10、例1 计算
(
1)(
)()
221317
-- (2)()323332+∙⎥⎦
⎤⎢⎣⎡-- 规范书写,知道运算程序、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二次根式运算顺序
11、课本7页课内练习第2题(领悟方法,会正迁移) ((()(()(()(223
1_____,2______,3_____,4_____,5____,6____.=====
12、计算:217375212
-+⎪⎭⎫ ⎝⎛- 要求比较先算括号里与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的优劣;强调先判断2a 中a 的符号
三、引申与提高
例4 化简:
(1) (2) (3)
(a <0,b >0)
(4) (a >1 )
四、分享与体会
你能说出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验与大家分享吗?
五、作业
1.课本作业题
一、 2.作业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