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9.67 KB
- 文档页数:7
1.试析中国在朝鲜半岛局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对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以中俄为代表的陆权大国与以日美为代表的海权大国都曾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而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中国的邻邦,朝鲜半岛一旦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必将直接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势必被大大压缩,一旦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势必牵连中国对台湾问题、东南沿海领土权益等其他重大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国对外战略将因此变得处处被动、时时受限。
从军事安全上看,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对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以及周边国家(日本)的恐惧,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必然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甚至于引发新的地区性冲突,这将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确保朝鲜半岛的事态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首先,重点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这是处理好朝鲜半岛问题的“重中之重”,尽可能维持和增进同美国的交往,包括中美高层之间的互动,以及建立起双方就朝鲜半岛问题沟通和对话的长效机制等。
我们可以以朝核问题的解决为契机,加大与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合作,通过在美朝之间斡旋,不仅可以使半岛的局势走向缓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局面,而且,还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在朝鲜半岛上与美国展开竞争博弈。
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还有利于启动两国在地区安全上的对话进程,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
其次,绝对不能忽视朝鲜的利益诉求。
虽然朝鲜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或者非理性行为,甚至偶尔也会触犯中国在对朝关系中的底线,例如事先不通知中国,就进行核试验。
但是,不可否认,朝鲜始终还是中国的重要战略盟友,中朝传统友谊值得珍惜。
朝鲜半岛与中国国家安全一、朝鲜半岛与中国国家安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朝鲜核问题2.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3.泛高丽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地理位置的评价,包括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军事地理位置评价1.朝鲜半岛连同附近的4000多大小岛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半岛南北最长距离为840公里,东西为360公里,故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此三千里为朝鲜里。
朝鲜半岛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岸线绵长且曲折多优良港湾,如仁川、釜山、丽水。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
单一民族国家,人口很大部分分布在平原地带其中北朝鲜2450万,大韩民国人口4700万。
2.朝鲜半岛连接亚洲大陆和日本半岛的“天然桥梁”朝鲜海峡扼东北亚海上交通运输要冲,海峡以东是战略性海域--日本海是俄、美、日等大国海军频繁活动的重要海域。
朝鲜半岛既是大陆国家向东防御的最后一块盾牌,同时也是海洋国家向西进攻的第一块陆基,曾是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跳板,也是1986年美国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个海上咽喉之一三、朝鲜半岛上韩国、朝鲜两国情况之对比面积人口总兵力准军事部队 2004人均GDP(平方公里)(万)(万)(万)(美元)朝鲜 12.33万 2450 108.2 370 12451韩国 9.93万 4729万 68.3 350 86以上可以看出朝鲜面积大人口少,而韩国面积小人口多,2004年韩国人均GDP是朝鲜的145倍(1960年朝鲜人均GDP是韩国的3倍)四、朝鲜半岛与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朝鲜半岛是我国与美、日、俄等大国实力的交汇点和缓冲地带,是我国地缘战略空间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向境外的延伸。
若中国与朝鲜半岛保持良好关系便会对美日联盟形成制衡,使中国在东北亚政治地理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中国必须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施加影响,既希望统一给台湾问题竖立样板,也害怕统一后其与美日联合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朝鲜核问题是目前的热点,牵扯面广影响大,涉及国家众多一旦失去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东北亚长期形成的地缘军事和地缘政治均势,因此引起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准确认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作者:唐永胜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19期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东北亚局势又一次出现动荡,至今仍在持续发酵。
事实说明,在地区安全层面上,朝鲜半岛还未打破危机—缓和—再危机—再缓和的恶性循环。
朝鲜核试验在国际范围造成很大反响。
中国虽然应对有据,但在朝鲜半岛局势变动中较为被动的一面却再一次显现,这种局面应当努力加以扭转。
现实需要更加全面清晰界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我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
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就是朝鲜核问题。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坚持三项主张,即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要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这次朝鲜核试后,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又一次加以强调。
问题在于,这三项主张被许多人视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基本利益。
实际上,朝鲜半岛远非只有一个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只是表象,如何走出冷战对峙才是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
而我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远远超出上述三项内容。
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个对华友好的朝鲜半岛。
这也应该成为中国朝鲜半岛政策努力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
与半岛国家天然紧密的地缘联系,本身就是中国的地缘优势。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相邻国家强化友好合作将使双方成倍获益,相邻国家如果关系紧张则将使双方损失倍增。
中国应该努力保持和巩固在朝鲜半岛的地缘支撑。
这种战略支撑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并不排他,中国对半岛的战略需求并不是单纯权力政治思维,而是新形势下发展周边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在朝鲜半岛诸多利益的根本所在。
中朝关系虽时常受到一些怀疑和责难,但“唇亡齿寒”乃由地缘关系所决定。
努力帮助朝鲜半岛平稳走出冷战,既是支持朝鲜,也是帮助自己。
而积极推进中韩关系,则可延伸中国的战略依托。
只要我国和平崛起进程不中断,半岛国家就会继续与中国加强合作。
第二,在朝鲜半岛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朝鲜半岛问题看法及中国的应对措施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三面环海,半岛上两个国家的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
之前两国曾经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波及韩朝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朝鲜战争。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半岛内两国的同宗同族性及其因历史原因分开,都使得国际社会在研究半岛未来发展时多关注了一份“统一进程”的可能性。
朝鲜半岛因为地理政治历史等相关原因,更是中美日俄等世界大国战略利益的聚焦点。
朝鲜的核试验更是将各国的目光聚焦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只是重点不是在“统一”上,而是在半岛无核化上。
如何应对局势的发展和走势已成为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从目前走势上看,有关各方在半岛利益上的博弈将进入新的局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更显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当前半岛存在的主要问题:朝鲜半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鲜的去核化问题,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也不是单纯的依靠哪一个国家向哪一方施压就能实现的,这要靠各方共同努力,致力于和平的维护和经济的发展,靠援助得来的发展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靠“制裁”得来的和平也始终不能长久。
因此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朝鲜经济发展,使其摆脱“核保护”的外衣,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发展,维持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当然朝核问题是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但似乎解决了朝核问题就解决了朝鲜半岛的问题吗?其实,朝核问题只是朝鲜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包括签订和平协议在内的朝鲜问题在范围上更为宽泛,解决的迫切性也绝不次于朝核问题。
要想真正地解决朝鲜和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包括签订和平协议在内的朝鲜问题。
人们也总认为,朝核问题是朝美双方间的事情,美国手中有强大的核武器,先让一步又何妨?殊不知朝鲜即便有一天重返了六方会谈,美国也不会以朝鲜无核化为单一目标。
总想一揽子解决问题,其结果就是一个事情也说不明白,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
二、个人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我觉朝鲜研究核武器是朝鲜目前仅有的可以与日本美国等国谈判的王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出来,但是一旦打出来也绝非空穴来风,中国绝对不可大意行事。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班级:学号:姓名:国家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同时因为特殊的地缘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不利和平因素依然存在并激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与武装冲突,中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在面临重大现实的军事威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
有利于和平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是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点。
中国陆上有14个邻国,海上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
虽然远在天边,但有近在眼前,可以说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最大的外部因素。
下文再细说这个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
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的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从炮击事件到现在半岛局势扑朔迷离主要是韩国大规模军演挑衅朝鲜且美国三艘航母驻守到东北亚为韩国助威同时名面上军事恫吓朝鲜,其实质上要试探中国及俄罗斯的战略底线意义深长。
不管是韩国的挑衅,还是朝鲜罕见的隐忍不发,其目的都是不愿开第一枪,但其未来的发展局势定是韩国和美国不断挑衅,朝鲜不知能忍多久,中国这位老大哥绝不会坐视不管。
二、日本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东海划界之争。
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当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既有海权纷争,既有紧邻的不断滋扰,又有大国的战略空间挤压。
又有领土争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1.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2. 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对中国地缘安全的看法作文《论中国的地缘安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地缘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其地缘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幅员辽阔,周边邻国众多,陆地边界线漫长。
这既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贸易交流的机会,也使得周边环境的稳定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
在东北亚,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是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东南亚,南海争端以及部分国家内部的不稳定局势,也给中国的地缘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西南方向,中印边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也对两国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着影响。
然而,中国的地缘安全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因素。
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项目,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区的稳定性和相互依存度。
经济的融合有助于减少冲突的可能性,为和平解决争端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和区域合作机制。
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框架下,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通过这些平台,中国能够更好地与周边国家沟通协调,增进互信,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中国自身的国防实力不断提升,为维护国家的地缘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不仅能够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还能够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如反恐、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当前的地缘安全形势,中国应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包容的地区安全架构。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从根本上巩固地缘安全的基础。
中国的地缘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中国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手段,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简述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全球地缘态势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和全球主权力量的转移,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着诸多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挑战。
围绕着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核心问题,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迫切需要针对全球地缘态势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地区冲突加剧当前,全球多个地区的冲突加剧,成为全球安全的突出问题。
在中国周边,朝鲜半岛和南海问题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实现无核化的立场,积极推动各方对话,但随着朝美矛盾愈演愈烈,该问题的解决依然存在挑战。
而南海问题则是中国面临的另一大安全挑战,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存在质疑,这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威胁到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周边国家和平稳定。
二、恐怖主义泛滥恐怖主义是全球安全中的重要问题,各种恐怖组织采取各种手段对国家和平稳定造成威胁。
针对这种威胁,中国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安全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参与全球的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保障本国人民和国家安全。
三、全球化面临新危机当前,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危机,一些国家在推行保护主义政策,同时,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的速度不够快,国际组织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威胁。
以美国为例,其长期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和工业体系的重构,丧失了协调全球事务的能力,直接影响全球安全。
四、技术竞争面临新挑战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各个领域的革新,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竞争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上愈演愈烈,中美之间也已经进入了所说的技术战。
技术发展,使得国家在较小规模上也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打击,这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保持技术创新竞争力,掌握全球技术趋势,提高中国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可持续性。
总之,全球地缘态势的复杂性,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考验,中国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此类威胁,中国需要深入分析全球地缘态势的最新变化和对中国安全带来的影响,并从长远战略高度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维护好全球和地区的长远的和平稳定。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首先,地缘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发展。
当前,朝鲜半岛、东海、南海等地区的地缘
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正在继续加剧。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对我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我国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在领土争端上有矛盾,边界地区也发生过摩擦。
同时,中国周边国家考虑国家安全,企图派遣海军舰艇来反制中国,加剧了地缘紧张局势。
其次,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干涉。
当前,一些大国积极介入我国周边个别国家的安全事宜,维护自身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利益,在亚太地区扩大势力范围,增强自身安全战略影响。
同时,一些外部势力也开展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学术交流,企图影响周边地区安全秩序。
此外,宗教极端主义等跨国恐怖势力不断挑战我国自身安全和周边地区安全秩序,引
发各种暴力事件,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还有,形势复杂演变和安全环境变化日新月异,破坏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安全环境和安
全秩序,破坏平衡态势。
当今世界,新兴力量蓬勃发展,政治联盟及经济金融合作不断扩大,也给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外部势力介入和干涉、宗教
极端主义和跨国恐怖势力的威胁,也面临着形势的复杂演变和安全环境日新月异的挑战。
为此,我国应持续加强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调控、控制和遏制,积极提高安全防卫能力,有
效预防和管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建立和平稳定、安全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为维护我国
和地区安全做出贡献。
中朝陆地地缘分析仔细分解中朝边境的争论的“焦点”,可以分为五个点,由南至北分别是:鸭绿江口、长白山、图们江正源、“间岛”以及图们江口。
在这里解读的重点就是其中的“间岛”、图们江正源,以及半岛最为关注的“长白山”。
附:中朝边境主要焦点示意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朝边境的主要特征是“两江一山”,即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及两江中间号称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长白山,与“长白山脉”不是同一个概念。
后者是呈连贯状态的位于中国东北边境山地的总称,而这里所指的“长白山”,就是一个山头,这个山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了“天池”,也就是中国所称的“长白山天池”,或者朝韩所指的“白头山天池”。
如果中朝两国是由一条贯通日本海与黄海的大河所分割的,那么无论是在约定俗成的古典时期,还是精确划界的现代社会,都不会有太大争议,河道中间的主航道就是最公平的国境线。
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即使是有明确的划界原则,也还是会存在争议的,特别是在呈喇叭状的出海口处。
中朝之间所涉及的图们江口以及鸭绿江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那两个地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先说图们江口的情况;在本博前面《中国东北地缘分析》中已阐述过,俄国从中国手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及远东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海参崴,但这还不足以让他感到安全。
首先他必须打切断中国与日本海的联系,俄国并不希望在海参崴的边上有可能游弋着中国的军舰;其次它需要与朝鲜半岛建立陆地上的联系,以直接从地缘上影响这个在东亚地区起到桥头堡作用的地区。
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即将俄国的边境再往南伸一点,伸到足以和半岛接壤,这样中国理论上的出海口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中俄边境在海参崴周边并无南北向的河流做为界河,俄国人按照他们的意愿将边境线向西向南划过去的。
于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界河——图们江,在这一段变成这俄国和朝鲜的界河,当然对于朝鲜这样的小国来说,主航道原则可以无视,俄国人理所当然的把图们江口完全划入了自己版图。
由地缘谈中国安全环境纵观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几般浮华,几度兴衰,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有“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纵使王朝几番更替,中华民族都在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历史舞台上演绎着它绵延未断华夏之魂。
众所周知中国在古代自称中央之国,四方的狄戎蛮夷都要向我中国叩首献贡,期间经历隋唐盛世,而后又一度因“唯我独尊”的大国之心沦为惨遭践踏的“东亚病夫”,加之中国的仁人志士几番为中国之崛起而奋勇拼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GDP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正所谓树大招风,面对在东亚之土上日益强大的中国,亚洲周边国家也开始了他们的不安,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这也使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一直处于“暗流汹涌”之中。
近期中国周边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与邻国的摩擦及争端不断,有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后有越菲两国频频在南海海域擦枪走火等等。
尽管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日益复杂化的周边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不能懈怠。
一、与周边的主要冲突与矛盾1.日钓鱼岛冲突想必说起钓鱼岛问题,每个中国人一定会在心中呐喊一句“钓鱼岛是中国的!”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由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收回本应属于自己的领土也是无可厚非的了。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曾经饱受日本的侵略与杀戮长达七年之久,在情感上就已无对大和民族的认同感,而日本有频频挑衅中国,安倍不断走访西方各国鼓吹中国威胁论,肆意修订和平宪法,大有军国主义复辟之势。
回到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不断开采海底资源以供自身利益也使得中国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失,两国之间的战争这样看来一触即发。
然而战争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中日战争出于理性也不会由一方轻易发起,毕竟作为中国而言快速的经济发展是来之不易的,战争势必会使中国经济倒退三十年:对于日本而言,小国寡民的日本向来就有危机意识,但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注定它要三思而后行,2.与中南亚国家南海争端南海问题近年来不断激化,过去中国无暇顾及于此海域,纵容东南亚国家(菲律宾、越南等)非法开采海上资源,谋取切身利益。
2007年9月第16卷第5期东北亚论坛N ortheast A si a Foru mSep1,2007V o l116N o15东北亚政治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刘雪莲霍雪辉(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
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
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
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0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0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朝鲜半岛;地缘安全战略;朝核危机[中图分类号]D82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11(2007)05-0050-(07) [收稿日期]2007-06-04[基金项目]吉林大学/9850学科创新平台/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0创新基地项目[作者简介]刘雪莲(1965-),女,吉林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霍雪辉(1980-),女,河北平山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
东北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国利益错综交织的地区之一,具有很高的地缘战略价值。
它/不仅是一个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极其重要的地区,而且也是一个最复杂的地区,中国必须在这里处理许多往往互相冲突的政策目标0。
[1]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且与中国山水相连,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于半岛事务之外,保持半岛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就成为中国在这一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
一、朝鲜半岛的地缘特征及对中国安全的意义对中国来说,东北亚向来是中国地缘安全上重要而又脆弱的一环,其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东南亚地区。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核心地带,它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意义首先就来自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位置由该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
对朝鲜半岛而言,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状况无疑又从根本上提升了这一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北部同中国、俄罗斯接壤,东部与日本毗邻,是连接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天然/桥梁0,也是中、俄、日三大国非常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区;朝鲜半岛还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朝鲜海峡,对这一东北亚海上要冲具有制控作用。
海峡以内是战略性海域日本海,它是美国、俄)50 )罗斯、日本等大国海军活动的重要区域,在美俄的军事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日本海的/南大门0,朝鲜海峡不仅连接日本海和东海,而且连接亚洲和太平洋,成为东北亚极为重要的海上战略要道。
为此,美国海军部于1986年2月宣布,将其列为在全球需要控制的16个海上航道咽喉之一。
另外,从全球角度看,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
它地处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交接的/边缘地带0,作为由大陆向海洋延伸、过渡的特殊地理部分,具有独特而显著的地缘战略特征。
按照斯皮克曼的说法,/-世界权力中心.既不在海上世界也不在大陆世界,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陆地,他称之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R i m-land),其中心位于他所说的-欧洲沿海地区.、印度次大陆和远东。
它一直是海上与陆地强国寻求控制边缘地带并增强它们在那里实力的历史目标0。
[2]朝鲜半岛就具有显著的边缘地带特征。
它背靠纵深广阔的亚欧大陆,面对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成为欧亚/大陆心脏0和太平洋上/海权中心0之间的缓冲地带。
它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最后一张盾牌,同时又是海洋国家西向进攻大陆的第一块路基,作为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相交汇的缓冲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战略意义。
如果说自然地理位置为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其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则进一步提升了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从地缘环境上看,朝鲜半岛像是/鲸鱼群中的一只虾米0,[3]地处被尼克松称为全球五大力量中心中的三大力量)))中、日、俄的包围之下,美国虽与半岛相距甚远,但由于其世界大国的地位,也在半岛拥有至关重要的利益。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朝鲜半岛东北亚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地位。
布热津斯基(Zb i g nie w B rzezi n sk i)在其地缘政治学著作5大棋局6中指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¹行为造成的影响[4]。
与周边国家相比,朝鲜半岛上的两个无论是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国际影响力、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来看,都无疑是个小国。
虽然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国土面积相差不大,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科技大国的地位却是朝鲜半岛国家无法匹敌的。
这种脆弱的地位使朝鲜半岛历来难以摆脱周边大国及其相互关系的左右,朝鲜半岛因此经常沦为大国激烈争夺的区域。
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对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地缘战略上看,朝鲜半岛是中国与海权大国的缓冲地带。
历史上以中俄为代表的陆权大国与以日美为代表的海权大国都曾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给中国东北乃至全国的安全造成过严重威胁。
作为中国的邻邦,朝鲜半岛一旦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必将直接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势必被大大压缩,而一旦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势必牵制中国对台湾问题、东南沿海领土权益等其他重大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国对外战略将因此变得处处被动、时时受限。
其次,从军事安全上看,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对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以及周边国家的恐惧,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必然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这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也将影响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由于地缘关系,朝鲜半岛无核化被破坏对中国危害尤甚。
朝鲜半岛与中国东部心脏地带相邻,不用说出现战事,即使是由于某种缘由导致这里的核武器处于失控状态,或失手出现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0[5]另外,从边境安全上看,维持半岛的和平有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建设,而如果半岛内部发生严重冲突,引起政治动荡,造成难民外流,就会对中国东北尤其是延边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危害,也会对中国与半岛的经贸关系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及其对中国安全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二、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环境的新变化冷战结束后,围绕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美苏对抗的终结,使原来作为美苏对峙战略前沿的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大为缓解,为半岛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前苏联(俄罗斯)国际影响力的减弱,半岛周边其他大国及朝韩两国相继调整了各自的战略,力图填补俄罗斯权力撤出留下的空白,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并最终实现对半岛事务乃至对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这使得朝鲜半岛在某种程¹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5大棋局6中,将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界定为欧亚大陆政治地图上的五个关键的地缘战略棋手,称这些国家具有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其力量实现其地缘战略利益的能力。
)51)度上形成了四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东北亚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经济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因此,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
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各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朝鲜半岛地缘安全战略的调整。
首先,各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相互关系的变化,使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美国将其对外战略定位在如何更好地维护其/霸权0,建立由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
其在亚太的战略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维持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尤其是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二是维持亚太大国关系的均势,即防止出现一个主导性的亚太大国。
为此,美国加强了与日韩的军事合作,调整军事部署,以最大限度地遏制被其视为潜在战略对手的中俄两国以及所谓的/北朝鲜威胁0。
这显然构成了中国实现安全战略的最大障碍,不利于中国对半岛事务影响力的发挥。
不过,鉴于冷战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形势趋于复杂,美国难以像冷战时期那样确保与盟国行动的协调一致,因此它不能不考虑利用在该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俄两国来达到主导该地区事务的目的。
这就给中国提供了与美国接触、影响其对华政策,甚至与美国合作实现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机遇。
对日本来说,冷战结束使其面临的来自北方的强大的军事威胁不复存在,然而在日本看来,以东北亚地区为重点的亚太地区依然存在着/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0,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日本感到来自中国的威胁不断上升,同时对朝鲜研制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的怀疑,也使日本感到极度不安。
因此,日本不断加大其防卫力量,确立了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保障中的支柱作用,并加强了与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希望以日美安保合作为掩护,实现其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
这不能不引起中国在安全上的担忧。
然而,日美同盟的存在,对日本来说不只是保护伞,而且也是一种制约。
因此,在加强与美国合作的同时,日本还加大了与周边其他国家的接触力度,推行/多边均衡外交0,以维持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平衡与稳定。
俄罗斯是与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有较多共同利益的国家。
冷战结束初期俄罗斯奉行的向西方/一边倒0的政策不仅没有为其赢得足够多的支持,反而使其外交活动空间大为收缩。
面对西部北约东扩的压力,俄国开始转向其东部扩展外交空间,为此,俄国调整了其东北亚战略和半岛政策,主要表现为加强与中国在消除地区热点、抵制美国单极霸权、建立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等领域的合作,与日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政治对话,积极参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奉行/南北等距离外交0,以恢复其在东北亚的影响力,实现重建大国地位的目标。
相似的历史境遇、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反对霸权主义及和平解决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相似立场使俄罗斯成为中国实现东北亚安全战略所能倚重的极为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