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原理-ZTE(精)
- 格式:ppt
- 大小:683.50 KB
- 文档页数:14
⽹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链路聚合的产⽣ 由于在企业⽹络中,核⼼层负责数据的⾼速转发,极其容易引发链路阻塞。
所以在核⼼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整体提升⽹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链路拥塞的问题。
⼆、链路聚合的原理与好处 1、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把两台设备之间的链路聚集在⼀块,当做⼀条逻辑链路使⽤。
2、链路聚合带来的好处链路聚合可以提⾼链路的带宽。
理论上,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个聚合端⼝的带宽最⼤为所有成员端⼝的带宽总和。
链路聚合可以提⾼⽹络的可靠性。
配置了链路聚合的端⼝,若其中⼀端⼝出现故障,则该成员端⼝的流量就会切换到成员链路中去。
保障了⽹络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把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员链路中去。
使得每个成员链路最低限度的降低产⽣流量阻塞链路的风险三、链路聚合的模式 链路聚合总共有两种模式:⼿动负载均衡模式与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1、⼿动负载均衡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该模式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
如果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则⾃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平均分担流量。
适⽤于两直连设备之间,既需要⼤量的带宽,也不⽀持LACP协议时。
可以基于MAC地址与IP地址进⾏负载均衡。
2、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链路两端的设备会相互发送LACP报⽂,协商聚合参数,从⽽选举出活动链路和⾮活动链路。
活动成员链路(M):⽤于在负载均衡模式中的数据转发。
⾮活动成员链路(N):⽤于冗余备份。
如果⼀条活动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活动成员链路中优先级最⾼的将代替出现故障的活动链路。
状态由⾮活动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3、两者的区别 在⼿动负载均衡模式下,所有的端⼝都处于数据转发状态;在LACP模式下,会有⼀些链路充当备份链路。
四、数据流控制 1、在⼀个聚合端⼝中,成员端⼝的所有参数必须⼀致,参数包括:物理⼝数量、传输速率、双⼯模式、流量控制模式。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一、聚合原理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方法,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链路,从而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二、聚合类型链路聚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聚合链路的动态性,可以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静态聚合是指预先配置好的聚合链路,而动态聚合则是指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的聚合链路。
根据聚合链路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以太网聚合和IP层聚合。
三、聚合优势链路聚合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带宽: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满足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2. 增加冗余性:通过捆绑多个物理链路,可以提供冗余性,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
3. 简化网络管理: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统一管理,简化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四、聚合协议链路聚合通常使用以下协议:1.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建立链路聚合的协议,通过LACP协议,可以自动发现可用的物理链路并建立聚合链路。
2. 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是一种静态配置的链路聚合方式,需要在网络设备上手动配置LAG参数,以建立聚合链路。
五、聚合实现链路聚合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聚合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静态聚合或动态聚合方式。
2. 选择物理链路:选择可用的物理链路进行聚合。
3. 配置聚合参数:根据所选的聚合方式和物理链路,配置相应的聚合参数,如MAC地址、IP地址等。
4. 测试聚合链路:在配置完成后,需要对聚合链路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聚合模式常见的链路聚合模式包括负载均衡和主备两种模式。
在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会被均匀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在主备模式下,主链路用于数据传输,备链路则作为主链路的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是网络领域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它们在网络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的原理和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1. 链路聚合技术的原理和作用链路聚合技术是指将多个物理链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绑定,形成一个逻辑链路来传输数据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通过数据包的分发算法来实现多个物理链路的负载均衡,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作用:(1)增加带宽: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增加网络的带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提高可靠性:链路聚合技术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一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包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物理链路上进行传输,从而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2. 链路堆叠技术的原理和作用链路堆叠技术是指将多个网络设备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设备来管理和传输数据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堆叠协议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作用:(1)简化管理:通过链路堆叠技术,可以将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设备来管理和控制,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提高扩展性:链路堆叠技术还可以提高网络的扩展性,当网络需要扩展时,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设备进行堆叠连接,从而扩展网络的规模和容量。
3. 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的结合应用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可以结合应用在网络中,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进行聚合,然后将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
结合应用的主要作用:(1)提高带宽: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和链路堆叠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的高带宽传输,从而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2)提高可靠性:结合应用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一个物理链路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正常的链路和设备来保证数据的传输。
总结: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作为网络领域中常用的技术,对于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链路聚合链路聚合1.1 链路聚合简介如图1-1所⽰,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端⼝聚合在⼀起形成⼀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条逻辑链路。
图1-1 链路聚合的产⽣链路聚合可以实现数据流量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之间的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了连接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的正式标准为 IEEE Standard 802.3ad ,由IEEE 制定。
链路聚合在IEEE802.3结构中的位置,处于MAC CLIENT 和MAC 之间,是⼀个可选的⼦层。
标准中定义了链路聚合技术的⽬标、聚合⼦层内各模块的功能和操作的原则,以及链路聚合控制的内容等。
其中,聚合技术应实现的⽬标定义为必须能提⾼链路可⽤性、线性增加带宽、分担负责、实现⾃动配置、快速收敛、保证传输质量、对上层⽤户透明、向下兼容等。
链路聚合相关概念图1-2 链路聚合的相关概念如图1-2所⽰,链路聚合中的相关概念如下:(1)聚合接⼝:聚合接⼝是⼀个逻辑接⼝,它可以分为⼆层聚合端⼝和三层聚合接⼝。
(2)聚合组:聚合组是⼀组以太⽹接⼝的集合。
聚合组是随着聚合接⼝的创建⽽⾃动⽣成的,其编号与聚合接⼝编号相同。
根据聚合组中可以加⼊以太⽹接⼝的类型,可以将聚合组分为⼆层聚合组和三层聚合组。
(3)聚合成员端⼝的状态:聚合组中的成员端⼝有两种状态。
Selected 状态,处于此状态的端⼝可以参与转发⽤户数据;Unselected 状态,处于此状态的端⼝不能转发⽤户数据。
聚合端⼝的速率、双⼯状态由其Selected 成员端⼝决定,聚合端⼝的速率是Selected 成员端⼝的速率之和,聚合端⼝的双⼯状态与Selected 成员端⼝的双⼯状态⼀致。
(4)操作Key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成员端⼝的某些配置⾃动⽣成的⼀个配置组合,包括端⼝速率、双⼯模式和链路状态的配置。
链路聚合的原理一、概述链路聚合是指将多条物理链路合并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因为数据中心网络需要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二、链路聚合的原理1. 传统单链路与链路聚合的比较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单个物理链路连接两个设备。
当一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就会断开。
而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链接。
当其中一个物理链接故障时,其他链接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2. 链路聚合的实现方式实现链路聚合有两种方式: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1)静态聚合:在静态聚合中,管理员手动配置每个端口的速率和优先级。
这种方法需要管理员了解每个端口的性能,并且需要手动配置每个端口的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网络。
(2)动态聚合:在动态聚合中,交换机根据协议自动配置端口参数。
这种方法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网络负载自动调整端口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网络。
3. 链路聚合的协议链路聚合需要使用特定的协议,以确保各个物理链路之间的通信正常。
以下是链路聚合中使用的主要协议:(1)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是一种动态协议,可以自动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
它可以检测到物理链路故障,并且可以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切换到备用链路。
(2)PAgP(端口聚合协议):PAgP是一种Cisco专有协议,它与LACP类似,但只能在Cisco设备上使用。
4. 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如下:(1)首先,交换机将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接。
这个逻辑链接具有一个虚拟MAC地址和一个虚拟IP地址。
(2)当数据包进入逻辑链接时,交换机会将数据包分配给其中一个物理链接进行传输。
如果这个物理链接出现故障,则数据包会被分配给其他可用的物理链接进行传输。
(3)当所有可用的物理链接都无法传输数据包时,交换机会将数据包丢弃。
5. 链路聚合的优点链路聚合技术有以下优点:(1)提高网络带宽: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接组成一个逻辑链接,从而提高网络带宽。
任务二:中兴设备实现链路聚合一、目的掌握交换机的链路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和使用二、内容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的配置三、设备3228 两台直连网线两条串口线一条四、拓扑交换机3228-1 和交换机3228-2 通过smartgroup 端口相连,它们分别由2个物理端口聚合而成。
smartgroup 的端口模式为trunk,承载VLAN10 和VLAN20。
五、配置步骤1、静态聚合下面以3228-1 为例进行配置说明:/*关于VLAN 的部分自己完成*//*创建Trunk 组*/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 【创建smartgroup 端口,它有两个物理端口汇聚而成】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on/*绑定端口到Trunk 组*/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 //设置聚合模式为静态【设为静态的,两台交换机也都必须都设为静态的‘ON’】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on【将端口FE-1/1 和FE-1/2 设置为聚合端口放置在smartgroup 1 并以静态方式工作】/*修改smartgroup 端口的VLAN 链路类型*/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ZXR10(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把smartgroup1 端口以trunk 方式加入vlan10 ZXR(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20 //把smartgroup1 端口以trunk 方式加入vlan102、动态聚合下面以3228-1 为例进行配置说明:/*创建Trunk 组*/ZXR10(config)#interface smartgroup1ZXR10(config-if)#smartgroup mode 802.3ad/*绑定端口到Trunk 组*/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1ZXR10(config-if)#smartgroup 1 mode active //设置聚合模式为active【配置动态链路聚合时,应当将一端端口的聚合模式设置为active,另一端设置为passive,或者两端都设置为active。
路由器和交换机做链路聚合的原理一、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转发数据包的设备,它能够根据网络层的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路由器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 路由选择:路由器可以根据设定的路由选择算法,选择最优的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标地址。
2. 路由更新:路由器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确保数据包能够按照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3. 分割广播域:路由器能够将网络分割成多个广播域,防止广播风暴和网络拥塞。
4. 过滤数据包:路由器可以根据设定的过滤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增强网络安全性。
二、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的设备,它能够根据数据链路层的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交换机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 学习和转发:交换机能够学习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并根据MAC 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目标设备。
2. 广播和组播:交换机能够将广播和组播数据包转发到所有的网络设备,提供广播和组播服务。
3. 过滤数据包:交换机可以根据设定的过滤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增强网络安全性。
4. 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交换机可以将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三、链路聚合的概念和原理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将多个物理链路(如以太网接口)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实现带宽的叠加和冗余。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可靠性。
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支持链路聚合功能。
链路聚合的原理如下:1. 链路聚合组成:链路聚合由两个或多个物理链路组成,这些物理链路可以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上。
2. 聚合控制协议:链路聚合需要使用一种聚合控制协议(如LACP),用于协调各个物理链路的状态和维护链路聚合组的一致性。
3. 聚合组的逻辑链路:链路聚合组形成一个逻辑链路,称为聚合链路。
聚合链路具有一个虚拟MAC地址和一个虚拟IP地址,用于标识整个聚合链路。
链路聚合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
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简介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 入流量在各成员端口中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报文从哪一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
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报文,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的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端口。
链路聚合在增加链路带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冗余等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如果聚合的每个链路都遵循不同的物理路径,则聚合链路也提供冗余和容错。
通过聚合调制解调器链路或者数字线路,链路聚合可用于改善对公共网络的访问。
链路聚合也可用于企业网络,以便在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之间构建多吉比特的主干链路。
原理逻辑链路的带宽增加了大约(n-1)倍,这里,n为聚合的路数。
另外,聚合后,可靠性大大提高,因为,n条链路中只要有一条可以正常工作,则这个链路就可以工作。
除此之外,链路聚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
因为,通过链路聚合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通过内部控制,也可以合理地将数据分配在被聚合连接的设备上,实现负载分担。
链路聚合因为通信负载分布在多个链路上,所以链路聚合有时称为负载平衡。
但是负载平衡作为一种数据中心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来自客户机的请求分布到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器上。
聚合有时被称为反复用或IMUX。
如果多路复用是将多个低速信道合成为一个单个的高速链路的聚合,那么反复用就是在多个链路上的数据"分散"。
它允许以某种增量尺度配置分数带宽,以满足带宽要求。
链路聚合也称为中继。
按需带宽或结合是指按需要添加线路以增加带宽的能力。
EtherChannel流量负载分担机制:1.基于第二层(MAC)寻址的负载分担该方法检查每个帧的源(或目的)MAC地址,并利用这个地址的最后几位来确定从哪条物理链路上传送该帧。
2个链路需使用MAC地址中的最后一位,4个链路需使用MAC地址中的最后两位。
弊端:如果很多帧都来自一个源或目的MAC地址,那么这些帧将在同一条链路上被传送。
不需要在EtherChannel束的每一端使用同样的负载共享方法。
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的交换机)上使用基于源的转发方式,在路由器上使用基于目的地的转发方式。
因为到达路由的所有通信数据都使用同样的MAC目的地址,所以交换机使用基于源的转发方式可阻止帧只在链路束中某一条物理链路上穿过。
2.基于第三层(IP)寻址的负载分担3.基于第四层参数(只有CIsco Catalyst交换机支持)的负载分担。
一些实现方式也支持基于第三层(IP访问)和第四层参数(TCP/UDP端口)的负载共享,它们仅仅用第三层寻址和/或者第四层参数代替第二层寻址.一些Cisco Catalyst交换机可以通过Exclusive OR(XOR)操作将源和目的地址结合起来.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种结合只涉及到对源和目的地址的低序位更随机的输出,然后再对每个哈希值进行XOR操作.EttherChannel冗余和高效性如果EtherChannel束中的某条链路失效,通常在这条链路上传输的流量将被自动重定向到其他可用的链路上.对于网络而言,这个失效是透明的,而且是被交换机自动进行处理的.显然,由于一条链路的失效,链路束的性能会降低,因此,能够检测到链路失效并对其做出快速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Cisco Catalyst交换机在链路失效时会发送一个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中断或SYSLOG中断来提示网络管理人员.端口汇聚协议(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PAgP)根据设备端口的性能在两个设备之间动态创建EtherChannal束.PAgP帧通过SNAP以太网多播帧进行互换,该多播帧使用的目的地址是01-00-0c-cc-cc-cc,SNAP协议类型为0x0104.PAgP帧始终在VLAN1上通过中继端口传送出去.注解:SNAP协议见/view/262314.html?wtp=ttPAgP模式on/off/Auto/Desirable其中on或者off模式下传送PAgP帧是被禁止的,而在auto或者desirable模式下PAgP帧是可以进行互换的.IEEE802.1ad规范描述了一个用于LAN接口的带宽汇聚技术,该技术与Cisco EtherChannel 汇聚类似.他使用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来协商建立一个束.。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摘要:1.链路聚合简介2.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原理3.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优点4.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应用场景5.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实现正文: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条逻辑链路的技术,从而提高带宽利用率和提高网络性能。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是链路聚合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算法,它可以保证数据在多个物理链路间的均衡分布,提高链路聚合的性能。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原理是通过对数据包的哈希值进行计算,将哈希值相同的包分配到同一个链路上。
这样,相同哈希值的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会被同时到达目的地,从而实现了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适用于需要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性能的场景,例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带宽利用率: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条逻辑链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避免链路空闲。
2.提高网络性能:均衡的数据包分布可以有效降低单个链路的负载,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3.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链路聚合哈希方式能够确保相同哈希值的数据包同时到达目的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简化网络管理:链路聚合哈希方式可以实现动态调整链路状态,简化网络管理和维护。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应用场景包括:1.数据中心:在大型数据中心中,链路聚合哈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和带宽利用率,满足高并发、高性能的数据传输需求。
2.高性能计算:在高性能计算领域,链路聚合哈希方式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性能,满足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需求。
3.企业网络:在企业网络中,链路聚合哈希方式可以提高网络性能,保证关键业务的稳定运行。
链路聚合哈希方式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置链路聚合组:在网络设备上配置链路聚合组,将需要聚合的链路加入聚合组。
2.计算哈希值:对数据包的哈希值进行计算,得到哈希值。
3.分配链路:根据哈希值将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链路上,实现负载均衡。
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网络管理员需要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带宽利用率。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
本文将讨论链路聚合的原理、实施方法以及优势。
一、链路聚合的原理链路聚合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物理连接捆绑在一起来增加带宽的技术。
它能将多个链路视为单个逻辑连接来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总带宽利用率。
链路聚合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链路聚合组和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组是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连接的方式。
负载均衡则是指将数据包根据一定的算法平均地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实现并行传输的效果。
二、链路聚合的实施方法链路聚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包括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方式。
1. 静态聚合静态聚合是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中手动设置聚合组和链路的方式。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聚合组中的链路数量和链路类型,并为每个链路配置相同的参数。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管理员手动干预,对网络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较高。
2. 动态聚合动态聚合是通过使用特定的协议来自动配置和管理链路聚合组。
其中一种常用的协议是以太网聚合控制协议(Ethernet AggregationControl Protocol,简称 LACP)。
LACP协议可以自动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需要动态地加入或移除链路聚合组。
三、链路聚合的优势使用链路聚合功能可以带来多个优势,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性能。
1. 增大带宽:通过将多个链路聚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高带宽的逻辑连接,有效增加网络的总带宽。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或高流量的应用需求。
2. 提高可靠性:链路聚合在提高带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当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链路聚合能够自动将数据流转移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3. 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将数据包平均地分布到各个链路上进行传输。
交换机链路聚合技术原理及配置介绍交换机链路聚合技术原理及配置介绍一、 一、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链路聚合技术介绍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如下图所示,Device A与Device 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Link aggregation 1,这条逻辑链路的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示意图二、 二、 两种聚合技术两种聚合技术(一) (一) 端口聚合协议(PAg 端口聚合协议(PAg p, C isco 专有协议)端口聚合协议(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这是Cisco独有的协议。
可以很容易地在有EtherChannel能力的端口间,自动建立Fast EthernetChannel和Gigabit EtherChannel连接,该协议具有学习相邻端口组动态和信息的能力。
PAgp是EtherChannel的增强版,它支持在EtherChannel上的Spanning Tree和Uplink Fast功能,并支持自动配置EtherChannel的捆绑。
Uplink Fast也是Cisco交换机技术,能够保证交换机在几秒钟内快速从失败中恢复。
(二) (二)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 P,IEEE802.3a d)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
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