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基本原理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25
⽹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链路聚合的产⽣ 由于在企业⽹络中,核⼼层负责数据的⾼速转发,极其容易引发链路阻塞。
所以在核⼼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整体提升⽹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链路拥塞的问题。
⼆、链路聚合的原理与好处 1、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把两台设备之间的链路聚集在⼀块,当做⼀条逻辑链路使⽤。
2、链路聚合带来的好处链路聚合可以提⾼链路的带宽。
理论上,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个聚合端⼝的带宽最⼤为所有成员端⼝的带宽总和。
链路聚合可以提⾼⽹络的可靠性。
配置了链路聚合的端⼝,若其中⼀端⼝出现故障,则该成员端⼝的流量就会切换到成员链路中去。
保障了⽹络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把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员链路中去。
使得每个成员链路最低限度的降低产⽣流量阻塞链路的风险三、链路聚合的模式 链路聚合总共有两种模式:⼿动负载均衡模式与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1、⼿动负载均衡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该模式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
如果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则⾃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平均分担流量。
适⽤于两直连设备之间,既需要⼤量的带宽,也不⽀持LACP协议时。
可以基于MAC地址与IP地址进⾏负载均衡。
2、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链路两端的设备会相互发送LACP报⽂,协商聚合参数,从⽽选举出活动链路和⾮活动链路。
活动成员链路(M):⽤于在负载均衡模式中的数据转发。
⾮活动成员链路(N):⽤于冗余备份。
如果⼀条活动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活动成员链路中优先级最⾼的将代替出现故障的活动链路。
状态由⾮活动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3、两者的区别 在⼿动负载均衡模式下,所有的端⼝都处于数据转发状态;在LACP模式下,会有⼀些链路充当备份链路。
四、数据流控制 1、在⼀个聚合端⼝中,成员端⼝的所有参数必须⼀致,参数包括:物理⼝数量、传输速率、双⼯模式、流量控制模式。
链路聚合工作原理
嘿呀!今天咱们来聊聊链路聚合工作原理呢!
哇!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链路聚合呀?简单来说,链路聚合就是把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呢!
哎呀呀,那它到底是咋工作的呢?1. 增加带宽!这可是它的一个大优点呀!比如说,原本一条链路的带宽有限,速度不够快,这时候把几条链路聚合在一起,带宽不就大大增加了嘛!就像多个人一起干活,效率自然高得多啦!2. 提供冗余!要是其中一条链路出了问题,哎呀呀,不用担心,其他链路还能继续工作,数据传输不会中断呢!这是不是很棒呀?3. 负载均衡!数据可以在聚合的链路中更合理地分配,就像把货物均匀地放在不同的马车上,这样每个链路的负担就比较均衡啦,不会有的累得不行,有的闲着没事干!
哇哦!再深入一点说,链路聚合在实现的时候,得有一些规则和算法呢!比如说,怎么确定哪些链路可以聚合在一起?怎么分配数据?这都得有一套办法呀!
哎呀呀,还有呢!不同的网络设备对链路聚合的支持和实现方式可能不太一样哦!有的可能更灵活,有的可能稍微有点局限。
总之呀,链路聚合工作原理可不简单,但是它给我们的网络带来了很多好处呢!嘿,这下你是不是对链路聚合工作原理有点清楚啦?。
路由器链路聚合技术(Eth-Trunk、Ip-Trunk)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营商对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传统技术中,常用更换高速率的接口板或更换支持高速率接口板的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带宽,但这种方案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不够灵活。
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硬件升级的条件下,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实现增大链路带宽的目的。
在实现增大带宽目的的同时,链路聚合采用备份链路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一、链路聚合技术(Eth-Trunk、Ip-Trunk)的概念链路聚合是将—组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及可靠性的方法。
例如两台路由器通过3个100M以太网接口直连,将这3个以太网接口捆绑,可形成一个300M带宽的Eth-Trunk 逻辑接口,这就是链路聚合技术。
1、链路聚合组将若干条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所形成的逻辑链路称之为链路聚合组(LAG)或者Trunk。
如果这些被捆绑链路都是以太网链路,该聚合组被称为以太网链路聚合组,简写为Eth-Trunk,该聚合组接口称之为Eth-Trunk接口;如果这些被捆绑链路都是POS链路,该聚合组被称为POS链路聚合组,简写为IP-Trunk。
该聚合组接口称之为IP-Trunk 接口。
2、成员接口组成Trunk的各个接口称之为成员接口。
例如:Eth-Trunk接口可以作为普通的以太网接口来使用,它与普通以太网接口的差别只在于:转发的时候Eth-Trunk需要从众多成员接口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接口来进行转发。
所以,除了一些必须在物理接口下配置的特性,可以像配置普通以太网接口那样配置Eth-Trunk逻辑接口。
不能把已有的Trunk 成员接口再捆绑成为其它Trunk的成员。
3、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链路聚合存在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两种。
转发数据的接口称为活动接口,而不转发数据的接口称为非活动接口。
活动接口对应的链路称为活动链路,非活动接口对应的链路称为非活动链路。
链路聚合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
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简介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 入流量在各成员端口中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报文从哪一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
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报文,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的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端口。
链路聚合在增加链路带宽、实现链路传输弹性和冗余等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如果聚合的每个链路都遵循不同的物理路径,则聚合链路也提供冗余和容错。
通过聚合调制解调器链路或者数字线路,链路聚合可用于改善对公共网络的访问。
链路聚合也可用于企业网络,以便在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之间构建多吉比特的主干链路。
原理逻辑链路的带宽增加了大约(n-1)倍,这里,n为聚合的路数。
另外,聚合后,可靠性大大提高,因为,n条链路中只要有一条可以正常工作,则这个链路就可以工作。
除此之外,链路聚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
因为,通过链路聚合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通过内部控制,也可以合理地将数据分配在被聚合连接的设备上,实现负载分担。
链路聚合因为通信负载分布在多个链路上,所以链路聚合有时称为负载平衡。
但是负载平衡作为一种数据中心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来自客户机的请求分布到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器上。
聚合有时被称为反复用或IMUX。
如果多路复用是将多个低速信道合成为一个单个的高速链路的聚合,那么反复用就是在多个链路上的数据"分散"。
它允许以某种增量尺度配置分数带宽,以满足带宽要求。
链路聚合也称为中继。
按需带宽或结合是指按需要添加线路以增加带宽的能力。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是指将一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 ),可以提供更高的通讯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而这种提高不需要硬件的升级,并且还为两台设备的通讯提供了冗余保护。
图1 链路聚合示意图2.1. 手工汇聚手工汇聚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链路聚合方式,在该模式下,汇聚组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完全由手工来配置,没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参与。
该模式下所有成员接口(selected )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分担负载流量,因此称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手工汇聚端口的 LACP 协议为关闭状态,禁止用户使能手工汇聚端口的LACP 协议。
1) 手工汇聚组中的端口状态在手工汇聚组中,端口可能处于两种状态:Selected 或Standby 。
处于Selected 状态且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为汇聚组的主端口,其他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为汇聚组的成员端口。
由于设备所能支持的汇聚组中的最大端口数有限制,如果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超过设备所能支持的汇聚组中的最大端口数,系统将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端口为Selected 端口,其他则为Standby 端口。
2)手工汇聚对端口配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手工汇聚对汇聚前的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不作限制。
但对于以下情况,系统会作特殊处理:对于初始就处于DOWN 状态的端口,在汇聚时对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没有限制; 对于曾经处于UP 状态,并协商或强制指定过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而当前处于DOWN状态的端口,在汇聚时要求速率和双工模式一致;对于一个汇聚组,当汇聚组中某个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发生改变时,系统不进行解汇聚,汇聚组中的端口也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但如果是主端口出现速率降低和双工模式变化,则该端口的转发可能出现丢包现象。
2.2 LACP汇聚LACP汇聚有两种工作模式:动态LACP汇聚和静态LACP汇聚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实现链路的汇聚。
链路聚合的一、什么是链路聚合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或逻辑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高带宽、更高可用性的逻辑链路。
通过将多个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链路聚合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可以实现故障容忍和灵活的网络调度。
二、链路聚合的原理链路聚合使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或静态链路聚合来将多个物理或逻辑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
具体原理如下:1. LACPLACP是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缩写,它运行在网络设备之间,用于协调链路聚合。
LACP使用标准的Ethernet帧格式,在链路上发送LACP数据单元,以进行链路聚合的协商和控制。
通过LACP协商,网络设备可以协商并决定哪些链路将被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并确定链路的优先级、状态和可用带宽等信息。
2. 静态链路聚合静态链路聚合是一种不需要使用LACP的链路聚合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手动配置需要聚合的链路,并指定聚合链路的参数和优先级。
静态链路聚合适用于一些不支持LACP协议的设备,或者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需要手动配置链路聚合的情况。
三、链路聚合的优势链路聚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带宽和吞吐量通过聚合多个链路,可以将它们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吞吐量。
对于高负载的网络环境,链路聚合可以有效地增加网络的传输能力,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
2. 实现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将网络流量均匀地分布到多个链路上,实现负载均衡。
通过负载均衡,可以避免某个链路过载而其他链路空闲的情况发生,提高链路利用率。
3. 增强网络的冗余性通过将多个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链路聚合可以增强网络的冗余性。
当某个链路发生故障时,其他正常的链路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从而实现故障容忍。
4. 灵活的网络调度链路聚合可以提供灵活的网络调度策略,根据不同的网络流量情况,动态调整链路的使用方式。
通过网络调度,可以实现更优化的链路利用和资源分配。
四、链路聚合的应用场景链路聚合在以下几个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1. 数据中心网络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用于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