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梯田苹果园的有效管理初探——以甘肃庄浪县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70.22 KB
- 文档页数:2
鲁丽苹果在甘肃庄浪的生产表现及高效栽培要点作者:崔世强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4年第01期摘要鲁丽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早熟苹果优良品种,甘肃庄浪县于2018年从山东引入该品种进行试验栽培。
经连续5年观察,基本掌握了鲁丽的生长特性,总结集成了鲁丽在山旱区梯田地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庄浪苹果品种结构优化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鲁丽苹果;庄浪;生产表现;高效栽培鲁丽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用藤牧一号和嘎拉杂交培育的早熟优良苹果品种。
甘肃省庄浪县于2018年从山东引入该品种,在南坪镇史坪村建园28亩进行试验栽培。
经连续5年观察,基本掌握了鲁丽的生长习性,集成了鲁丽在山旱区梯田地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引种地基本情况南坪镇史坪村位于庄浪县中部,距县城5 km,平均海拔1 620 m,年均降雨量530 mm,年均温8 ℃,全年无霜期144 d,土壤为黄绵土,全部梯田化,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壤弱碱性。
南坪镇有果园2.4万亩,沿304省道创建早熟苹果生产基地,主要品种为嘎拉、金世纪,是庄浪早熟苹果集中产区。
为优化品种结构,该镇2018年从山东引入鲁丽,在史坪村集中连片种植28亩,现已进入盛果期。
2 引种表现经多年观察,鲁丽苹果在引种地主要表现如下:1)树势健壮。
干性强,萌芽率较低,成枝力强,幼树期以中长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自然坐果率高。
2)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
栽植后第2年即可挂果,是庄浪地区早熟品种中进入结果期最早的。
第3年即大量结果,株产可达到10 kg,密植情况下亩产可达1 200 kg。
第5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到3 000 kg。
3)果实成熟早。
在引种地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初坐果,果实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较嘎拉和金世纪早熟7~10 d。
4)品质优良。
在引种地平均单果质量200 g左右,果个大且大小均匀,圆锥形,片红,不套袋呈现玫红色,套袋后呈现水红色。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摘要】庄浪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从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出发,探讨了苹果产业化发展路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以及风险防范对策。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结与展望,包括发展建议和展望未来。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庄浪县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引入激励机制,降低风险并制定对策。
展望未来,应继续发挥优势,加大投入,推动苹果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为庄浪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关键词】庄浪县、苹果产业、产业化、发展、升级、路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风险防范、总结、展望、发展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
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庄浪县的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
对庄浪县苹果产业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化发展和再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剖析激励机制的作用,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提出风险防范与对策,为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的初步方向和关键问题。
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的分析,揭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和趋势。
通过探讨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庄浪县苹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还将深入分析激励机制对苹果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产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重点讨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在苹果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将提出针对风险防范与对策的建议,帮助庄浪县苹果产业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稳健发展。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庄浪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庄浪县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以其丰富的苹果资源和优质的土壤条件,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庄浪县积极推进苹果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为苹果产业的再升级奠定了基础。
庄浪县的苹果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苹果品种主要为当地土著品种,产量和品质较为有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庄浪县逐渐引进了一些高产优质的苹果品种,并响应国家“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特色品牌”的号召,将苹果产业作为该县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展。
庄浪县通过培训、科技支持等方式提升农民的苹果栽培技术水平。
县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培训,介绍先进的苹果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庄浪县积极引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使用农药、肥料等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
庄浪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苹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庄浪县成立了苹果产业协会,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和帮助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打造苹果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苹果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庄浪县积极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
庄浪县的苹果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和香港等地区,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增加苹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庄浪县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苹果交流会、展销会等活动,扩大苹果的出口市场,提高出口的比重。
庄浪县注重苹果产业与农村旅游的结合,推动苹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庄浪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开发了农家乐、农园旅游等农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庄浪县将苹果产业纳入旅游线路,组织游客参观苹果园,体验采摘苹果的乐趣,进一步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需要农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训、科技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以及与农村旅游的结合,庄浪县的苹果产业逐渐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和再升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术探讨76 农家科技庄浪县山地梯田果园覆盖模式的应用与发展魏 军(庄浪县果业服务中心 甘肃庄浪 44600)摘 要:针对庄浪县梯田果园干旱少雨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对土壤保墒覆盖的各种模式,提出优缺点并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梯田果园 ;土壤覆盖;应用与发展庄浪县山地梯田资源丰富,百万亩优质梯田有三分之二适宜于发展苹果生产,但山地没有自流灌溉条件,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
我县降水主要特点是:一是降水量少,年降水量495mm;二是时间分布不均,全年70%降水集中在夏秋季(7-9月份);三是年际变化大,有些年份干旱,有些年份雨涝。
目前,我县已发展以红富士为主的苹果园60万亩,95%以上实施了土壤覆盖。
山地梯田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水蓄水,充分利用好自然降水;积极开源节流,推广集雨灌溉和节水灌溉,满足果树的水分要求。
用作物秸秆和地膜覆盖树盘和行间,可阻隔蒸发面和下层土壤水分的毛管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流交换速度,从而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从根本上解决果园缺水缺肥、地面蒸发量大、土壤管理费工、水土流失严重等实际问题,对土壤地面管理应改清耕制为覆盖制。
主要覆盖模式有: 1.秸秆覆盖模式 在山区无灌水条件或比较郁闭的果园推行秸秆覆盖制。
目前我县山区主要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或秸秆压土覆盖技术,实施面积万亩以上。
1.1覆盖方法和注意问题。
主要用料为麦秸秆(麦草)、麦糠、玉米杆等,也可使用其他杂草,玉米秸要铡成小段,覆盖后撒少量土压实。
亩用有机秸杆1500—2000㎏,进行全园覆盖,覆盖厚度15—20㎝,第二年、第三年各覆1000㎏,2—3年秸杆充分腐熟后进行深翻还田,再重新覆盖。
覆盖时间宜在春季土壤温度上升后的5月上旬前后,或者冬季。
注意问题:切勿在春季土壤温度上升期覆盖;根干周围40~50cm 范围内不要覆草,尤其冬春干旱季节,秸秆覆土量在总面积的30%以上,防止发生火灾;果园覆盖应在深耕改土的基础上进行,并施入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使其快速腐化;覆盖果园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多雨年造成土壤湿度过大。
55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2月(下)收稿日期:2020-01-31李静(甘肃省庄浪县岳堡镇人民政府 甘肃庄浪 744604)摘 要: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庄浪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是地处西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了全面掌握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再升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升级一、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甘肃省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政府大力推广期、农民毁园还田期、自觉发展期”三大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把苹果种植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小康”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大面积栽植。
但是,农民对苹果产业缺乏深刻认识,导致该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缓慢。
直至2010年前后,农民对苹果产业化发展有了自觉的认识,发展果园的自觉性空前增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高达3.15万公顷,农民人均果品收益117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9%左右。
如今,农民对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地方政府达到了高度一致。
然而,农民对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电子商务营销能力欠佳,苹果品牌意识淡薄等短板逐渐显露,并影响苹果产业化升级改造。
二、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1.地理优势。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
全县总耕地面积92万亩,总人口45万人;域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降雨量482.4mm,年平均气温9.0℃,无霜期152天,年均日照时数2075.9小时,平均相对湿度50-60%,属于农业部评定的苹果最佳生产区。
2.气候优势。
庄浪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和高原气候的双重特征。
光照热量充沛,自然降雨量适中,气候比较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光热水同季,7项主要气象指标中就有6项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指标。
3.品质优势。
“庄浪苹果”果实长圆形,色泽鲜艳美丽,全面鲜红或深红、色相条红或片红,着色度在80%以上;果形美观,果面光洁、无污染、无果锈;果型端正、果顶圆形,果形指数为0.85-0.95;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密,汁液较多,口感脆嫩,香味浓郁,极受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庄浪县苹果园周年管理技术庄浪县处于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内,海拔在1 400~2 857.50 m,年平均气温8.40 ℃,昼夜温差13.80 ℃,年降雨量482.40 mm,无霜期152 d左右,各项气象指标完全符合苹果最佳适生区的要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在苹果园周年管理中,各季节都有管理技术的重点,可总结为:冬搭骨架,春保果,夏促成花,秋提质1 冬季管理1.1 目标任务实施符合各树龄段,不同砧木的果树冬季修剪,清理冬剪的枝条和落叶。
1.2 时间12月1日—翌年3月10日,根据树势情况确定具体修剪时间,旺树为了消弱树势宜早修剪或来年延迟修剪,弱树宜在入冬后严冬前修剪。
1.3 整形修剪方法与步骤①树形培养路线(三步走)。
幼树早培养(1~5 a)按纺缍形培养,突出一强二小三延伸的纺缍形骨架特点;成龄树抓规范(6~12 a)维持良好的优质丰产树形,以纺缍形和改良纺缍形为主。
大龄树换树形(13 a以上)由纺缍形向多主枝开心形转化和过渡,到15 a以后,达到标准主干开心树形。
②整形修剪(三让路)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临时主枝(即辅养枝)为永久主枝让路;临时主枝为永久主枝上的结果枝串让路。
③枝串与枝条的疏留,突出以甩放健壮长枝为主的修剪方法,严禁回缩和短截,在主枝上,枝串高、中、低位错落有序,大、中、小枝组搭配合理。
2 春季管理2.1 目标任务防冻保花,抗旱促果,防病保质。
2.2 时间3月中下旬-5月下旬。
2.3 主要管理措施①追足花前肥,灌好坐果水。
在3月初土壤昼消夜冻时,每株结果树追施尿素0.40~0.50 kg,加硅钙镁钾肥1 kg,灌水5~10 kg②萌芽初期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虫防病。
③刮治腐烂病。
④用2.5 %功夫菊酯2 000倍液防治顶稍卷叶蛾。
⑤花期防花冻。
集中熏烟,萌芽前涂干并树上喷PBO营养液,霜冻来临时园内灌水,树上喷水,树盘覆草,树上喷洒10 %白灰水,延迟花期。
⑥追好花芽分化肥,在5月中下旬,追施二铵、史丹利等复合肥,控制尿素的施入。
果农之友2023.5产业发展苹果是庄浪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果树。
庄浪县的苹果颜色鲜艳、肉质细脆、营养丰富,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苹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优化品种结构和销售渠道,并结合三产整合总结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打造庄浪县特色果业,在延伸苹果产业链的基础上将苹果资源转化为本地经济优势。
1庄浪县苹果种植现状1.1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庄浪县将苹果产业作为主要增收产业,并提供政策倾斜,使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苹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思路也非常清晰,并在种植上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即果园覆盖技术、无袋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防霜防雹技术、绿色防病虫害技术等已广泛应用。
1.2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庄浪县苹果产业的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并全面覆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
县苹果龙头企业与果品专业合作社能通过协作,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利益链接,进而推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县政府要求,每年自然资源局要培育50名高素质果农,且每位果农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1]。
2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种植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问题首先,对多发的极端天气预防能力不足。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气候稳定性不强,经常连年霜冻、大风等。
果农在种植苹果管理时,因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没有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只是在霜冻来临时,临时进行增温,进而影响产量。
其次,老果园更新速度缓慢。
庄浪县的苹果园新果园和老果园各占一半比例。
老果园由于年代久远,果园周围的栅栏等多为木制结构,且果树种植间距小,品种集中,导致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黄叶病等病虫害,进而影响苹果的品质与产量[2]。
再加上农户没有施加有机肥料,导致果园土壤中的有机质缺乏,使得果树的经济寿命变短,最终使农户的收入降低。
新建的果园如遇到自然灾害会导致果苗早衰,使得果园的发展后劲不足。
庄浪山地梯田苹果生产情况调查及高效生产建议作者:***来源:《果农之友》2024年第04期苹果是庄浪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苹果年产量61.78万吨,年苹果收入37.3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年收入5000元以上。
其中山地梯田苹果占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图1),不论在种植规模,还是种植效益方面,庄浪苹果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如何保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庄浪人所关注的。
笔者于2023年8月22—28日在朱店镇牛咀村对山地梯田苹果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牛咀村位于朱店镇东南部,离县城20多千米,西南部与天水市张家川县毗邻,为纯山区村,海拔1832米,年平均降水量468.9毫米,气候温润,很适宜苹果生长,全村有1700多人,土地2600多亩,全部完成了梯田化,种植苹果1600多亩,正常年份牛咀村苹果收益在2000万元以上,是庄浪县典型的苹果专业村。
通过与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交谈、入园观察的方式对牛咀村苹果产业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指出了牛咀村苹果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苹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1 庄浪山地梯田苹果的优势1.1 树龄小整体上庄浪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虽然较早,但快速发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展才进入提速阶段,有40万亩以上的苹果园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所建,如调查的牛咀村是2010年整村推进栽植的苹果,树龄仅13年,刚进入盛果期,所结果实品质优良,竞争优势明显,代表了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基本情况,所产的苹果近年来产地销售价格高,销得快,是最具活力的苹果产区之一。
1.2 品种新庄浪山地梯田规模化发展苹果产业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庄浪开始规模种植苹果时,富士苹果中的烟富系列已大量普及,水红秦冠也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烟富3号、烟富6号、水红秦冠等优良品种开始推广,庄浪种植苹果赶上了好时期,种植品种较先进,如调查的牛咀村,村社干部和果农反映,全村80%以上的苹果为片红富士,由于种植品种好,所产的苹果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每到苹果采收期,牛咀村客商云集,所产的苹果卖得快,卖价高(图2)。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庄浪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
庄浪县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非常适合果树种植的地区。
苹果是庄浪县的传统特产,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庄浪县积极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与再升级,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推动当地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有名的苹果优势区。
目前,庄浪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50万亩以上,产量近80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苹果产业已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全县农户100多万人口的增收致富。
1. 技术推广与示范种植庄浪县积极引进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和品种,通过成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质种苗等举措,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庄浪县的苹果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品种适应性,提高了果品的产量和品质。
2. 产业合作与龙头企业庄浪县大力发展果业产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模式,实现了果农、加工企业和商业销售渠道的紧密对接。
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苹果产业的整体发展,加快了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的步伐。
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庄浪县积极推进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果品展销会、开展电商平台拓展等方式,提高了苹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少苹果品牌已经成功打入国内外市场。
4.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庄浪县大力推进苹果产业的升级与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等方式,提高了苹果产业的产出效益和竞争力,向着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再升级规划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日益提高,庄浪县苹果产业亟需实施再升级规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质量提升与品种优化庄浪县将进一步提升苹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肉厚、口感好、品质优异的苹果品种,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优质苹果主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品质不稳定、营销渠道不畅等。
如何推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和再升级,提高苹果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其现状、发展路径、再升级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庄浪县苹果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了解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探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3.研究庄浪县苹果产业再升级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如何提升其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4.分析影响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建议;5.展望庄浪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预判。
2. 正文2.1 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庄浪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苹果种植在这里得以迅速发展。
苹果产业已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庄浪县目前的苹果产业现状表现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增长,品质不断提高。
苹果品种以富士、红星等优质品种为主,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
庄浪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苹果产业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许多农户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形式参与苹果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提高产销效益。
果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广大果业技术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技术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下面小编主要以典型的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的甘肃(庄浪苹果)生产种植为例,对果农在苹果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详细说明,望能帮助更多的果农走出生产误区,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影响着果农的增产增收水平。
1、思想认识上,重粮轻果,重栽轻管。
以粮为纲的思想在广大果农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西北黄土高原种植苹果较早的庄浪县万泉、阳川乡镇的果农在前十来年,村里的果农存在这样的现象:谁家不种粮或种粮少的果农,专心作务果园的经济收入多,生活水平就越好;而种粮多,作务果园少的果农,反而经济收入少,生活至今困难!另外,作为果树而言,三分栽植,七分管护,在果园发展中群众重栽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多数果农认为,苹果树栽后没管头,等到树长大后再管理,粗放放任栽树果树到正常结果的年限不见树,严重违背了“娃娃从小,果树从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
据研究表明,苗木第一年栽植后的生长情况与苹果树一生的总产量成正相关。
苗木健壮,栽后第一年生长量大,长势旺盛,以后几十年产量都高。
因此,苹果树一栽就要管理,应做好幼树的施肥、灌水、覆膜、病虫害防治、抹芽除萌、早期管护措施。
精细化管理的优质丰产园1精细化管理的优质丰产园2精细化管理的优质丰产园3粗放放任生长的果园1粗放放任生长的果园22、盲目换用品种,乱接乱换,乔矮不分。
苹果树乔化品种早期生长量大、树易成形、但成花困难、而矮化、短枝系列品种早期生长量相对较小、易成花、难成形,管理方法正好相反,即所谓的乔化品种成形快,拉枝、环割等促花技术应早用。
矮化(短枝)品种扩冠难,管理早期应加强肥、水、树体管理,才能丰产。
就品种特性而言:元帅系列具有成熟早、上市早、果型高桩、不需套袋、省工作业方便。
但也存在果个小、单产低、不耐贮藏、运输难“腿短”现象。
富士系的品种,存在成熟较迟、果型不高桩、需要套袋、作务复杂的缺点,但富士品种有单产高、果实生长周期长、耐贮藏、市场价格较高的优势。
位于甘肃东部的庄浪县,是原农业部划分的苹果优生区之一,多年来庄浪县立足于当地实际,坚持发展壮大苹果产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2022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65万亩,苹果产量61.7万吨,年苹果收益37.3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6084元。
庄浪苹果产业在取得良好的效益的同时,也积累了产业开发较成功的经验,主要有:1大户引领庄浪苹果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传统种粮习惯的束缚,果业发展之初,阻力较大,大部分群众认识跟不上,苹果发展进程是缓慢的,当时县委、县政府根据庄浪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土地承包,鼓励公职人员带薪建办苹果示范园,吸引外地客商到庄浪经营果园,这一套组合拳的成功击出,打开了苹果种植局面,50亩以上大户果园在庄浪各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由于这部分果园经营者认识到位,投入充分,管理水平较高,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果,群众看到了种植苹果所获得的“真金白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加快了群众观念的转变,群众积极跟进,加快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在当时的甘肃,甚至全国是很独特的,多年来庄浪不断完善这一措施,大户引领始终是庄浪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贯穿于苹果产业发展全程。
2模式突破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承包制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的引入,我国果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际上苹果密植栽培成为潮流和趋势,庄浪县在规模化发展苹果初期,认真研判生产形势,在发展模式上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展矮化密植栽培,通过利用矮砧、短枝型品种等方式,在朱店、万泉等核心产区建办了一批密植示范园,配套推广了纺锤形整形、拉枝促花、以果压冠、平衡施肥、疏花疏果、辅助授粉、果实套袋等先进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早果丰产生产目标。
在2000年之前,庄浪县苹果的密植栽培在全国是最先进的,由于所建密植园园貌整齐,生产效益高,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好评。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苹果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庄浪县积极推动苹果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本文将从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推动苹果产业化的措施和成效等方面进行初探。
一、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庄浪县是中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温带水果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苹果的生长和发展。
近年来,庄浪县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该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庄浪县的苹果主要以红富士为主,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
苹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纷纷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有机栽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苹果品质和产量,增加销售额。
庄浪县还积极发展苹果的深加工产业,开发出苹果饮料、苹果脱水片等系列产品,提高苹果的附加值。
虽然庄浪县苹果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苹果品种单一。
目前庄浪县的苹果主要以红富士为主,其他好的苹果品种较少,导致市场需求不能满足。
这一问题限制了庄浪县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素质不高。
庄浪县许多苹果种植户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管理经验,不注重品质和产量的控制。
部分农民种植苹果的方式和技术过时,导致产量低下和品质参差不齐。
营销渠道不畅。
庄浪县的苹果销售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和果农个体户,缺乏统一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导致苹果销售时常受制于市场波动和价格压力。
深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
庄浪县在苹果深加工产业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小农户参与度低,释放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为了推动庄浪县苹果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该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方面,庄浪县加强了苹果品种改进和推广。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苹果品种,培育出了适应庄浪县气候条件的苹果新品种,丰富了产业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庄浪县提高了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