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18.59 KB
- 文档页数:2
庄浪县历史沿革简永惠制作表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72年陇西郡西汉公元前209年—公元25年公元前114年天水郡阿阳县街泉县陇县东汉公元25年——220年公元74年汉阳郡阿阳县略阳县陇县三国公元220年——265年广魏郡略阳县临渭西晋公元265年——317年略阳郡略阳县临渭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前后前后西夏赵赵秦秦秦等国南北朝公元420年——581年北公元431年魏略阳郡陇城县阿阳县随公元581年——618年天水郡陇城县公元582年安定郡华亭县唐公元618年——907年秦州陇城县(公元763年河陇尽汲吐番)公元625年陇州华亭县五代公元907年——960年吐后番唐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秦渭州公元1043年风德顺军水洛城通边砦中安堡路(泾源路)金公元1115年——1234年公元1142年熙秦路德顺州水洛县通边县元公元1206年——1368年公元1227年庄浪路公元1304年风翔路庄浪州明公元1368年——1644年凤翔府庄浪县公元1369年肇昌府静宁州公元1549年平凉府静宁州庄浪县清公元1644年——1911年公元1645年平凉府静宁州庄浪县公元1778年隆德县庄浪乡民国公元1911年——1949年公元1913年泾源道静宁州庄浪县第二督查公元1935年专员公署静宁州庄浪县共和国公元1949年——1983年平凉行署庄浪县公元1950年——1955年天水专区(公元1958年——1961年曾并入静宁县)静宁县此表由永惠工作室编辑制作QQ1083483769。
庄浪发展历程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地处临泽高原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庄浪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公元前269年的西汉初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庄浪古称庄虏,是“西域之道,东南倚青凉”的要冲。
早在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庄浪就有人类起居痕迹,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据传说,西汉初年,庄浪的始祖“襄聊姜”带领部族迁入此地,以其姓氏命名为庄虏,后改为庄浪。
此后,庄浪成为历代各朝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庄浪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唐朝时期的“庄浪变”,这是党项族首领麦秀的起义。
麦秀起义后,党项族首府西陌(即今天的庄浪县城)成为临泽京师重镇,沿袭至今。
庄浪曾是军事要地,被尊称为“甘州第一县”。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历史的转折,庄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浪积极参与,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庄浪县委于1943年成立,庄浪成为一个“红色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庄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马铃薯、棉花等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之一。
庄浪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发展了农机具、农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庄浪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庄浪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庄浪古城、黄河壶口瀑布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庄浪还以庄浪纸雕、庄浪布匹等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这些都为庄浪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如今,庄浪正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庄浪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生态环保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庄浪注定要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裕的县城。
在未来的发展中,庄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温馨宜居的都市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汉朝西汉时期。
自那时以来,庄浪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飞速演变。
在古代,庄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它与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贸易往来使得庄浪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庄浪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多次战乱,但也为庄浪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浪逐渐从一个贸易中心转变为一个文化中心。
庄浪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这些为庄浪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庄浪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代以来,庄浪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为主,各种优质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
工业方面,庄浪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庄浪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如今,庄浪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庄浪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庄浪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浪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魅力。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荣誉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庄浪县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使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庄浪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
甘肃省庄浪县朝那湫考释甘肃省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东部,东邻河西走廊,西接武威市,南临皇觉寺山,北靠祁连山。
庄浪县总面积达到202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0万人。
县城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约280公里,距离西宁市约350公里。
庄浪县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庄浪县就有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的痕迹。
考古学家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如西山堡和北渡村出土的青铜器和古墓葬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庄浪县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以绿洲农业为主。
这里的农田利用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形,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农田景观。
庄浪县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大豆等。
该地区还以种植各种水果和中草药而闻名,如苹果、葡萄、核桃、黄芪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也为周边城市的市场供应做出了贡献。
庄浪县不仅农业发达,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县内有两座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安和乡沙化植物保护区和皇觉寺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为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庄浪县还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焦家山、裴家山、祁连山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庄浪县也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县内有多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庄浪县还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和庄浪县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参观者。
庄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产品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游览和了解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人们都知道,庄浪城过去在(今庄浪县南湖镇),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浪县城便北辙南迁止水洛。
人们不禁要问,因何治所达八百年之久的庄浪城要搬迁呢?《庄浪文史》刊登的几份珍贵史料,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一、庄浪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庄浪县地从春秋时入秦国版图,至北宋设相当于县的建置,正式设县级建置始于金皇统二年(1142)。
秦统一后(前221),仍属陇西郡所辖,设有基层建置受渠亭(今南湖镇)、水洛亭(今县城)。
宋庆历三年(1043)十月,铎厮那献地归宋,瓦亭寨钤辖代理静边寨主刘沪进驻水洛城,为渭州(治今平凉)德顺军(时置宁夏隆德县,后迁静宁县)所辖一城,相当于县。
庆历八年(1048),置通边寨(今通边)。
金皇统二年(1142),以水洛城、通边寨置水洛县、通边县,属凤翔路德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元庄浪州宣差老关笃坚降明。
三年,庄浪州由直隶陕西省改隶凤翔府。
八年(1375),降州为县,隶平凉府静宁州。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庄浪。
五年(1648)十一月,由静宁州直隶平凉府。
乾隆四十三年(1778),撤庄浪县建置,属隆德县,驻县丞,称庄浪乡。
中华民国2年(1913)2月,恢复庄浪县建置。
1949年8月,庄浪解放,12月成立庄浪县人民政府,属平凉分区。
1950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改属天水分区。
1956年1月,再改属平凉专区,合并于静宁县。
1961年12月恢复了庄浪县建置。
二、庄浪区域划分以前庄浪划区地域狭小,民国31年(1942),甘肃省政府调整了庄浪县辖域,划庄浪所属广盈乡、云萃乡属静宁县,划静宁县所属水洛镇、通野镇、朱店乡、万马乡、良野乡、章麻乡、焦韩乡全部及曹计乡、韩店乡之一部分共计80保、9.1万人口地区属庄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又多次调整了与邻县插花辖地,形成了庄浪县现有辖区地域。
地域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致使庄浪县政府所在地显得比较偏远。
三、庄浪县城搬迁1951年4月,庄浪县人民政府请示甘肃省人民政府天水专员公署搬迁县城。
甘肃庄浪红色革命人物事迹
甘肃庄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红色革命人
物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事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甘肃庄浪县的红军
烈士陈赓。
陈赓,原名陈学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
在甘肃庄浪开展了坚决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赓早年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来加入红军,积极
参与了长征等重大革命斗争。
在甘肃庄浪,他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
命斗争,发动农民建立革命政权,推动了当地革命事业的发展。
他
还积极宣传党的主张,组织群众开展革命宣传教育工作,壮大革命
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陈赓外,甘肃庄浪还有许多其他红色革命人物,他们在不
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是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一些可能是军队指挥员,还有一些可能是群众组织的积极分子。
他们在甘肃庄浪开展革命斗争,推动了当地革命事业的发展,为中
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甘肃庄浪红色革命人物的事迹丰富多彩,他们为中
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闪亮的一笔。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续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甘肃庄浪县50年前遍地荒山,农民一铲子下去,如今到处是梯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梯田,但要说最有代表性的梯田,当数甘肃省平凉市西部的庄浪县。
放眼望去,庄浪梯田宏伟壮观,就像是一座座生机勃勃的绿色金字塔,层层叠叠,美得像一幅精致的画,让人心中涌动出惊喜和感叹。
庄稼都能美成这个样子,难怪会得到“梯田王国”的美誉。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5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干旱多灾、资源贫乏的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说,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六盘山分东麓和西麓,主峰最高的地方海拔有2942米,巨大山体影响着东麓和西麓的气候条件,东麓温和湿润,西麓干旱少雨。
庄浪县位置并不理想。
庄浪县海拔在1045米至2857米之间,95%是山地和丘陵。
由于地下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农民生存全靠这片黄土高原的土地。
但此地人多地少又干旱少雨,出产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好不容易来点雨,都哗啦啦顺着陡坡地跑下山了,不仅如此,还跑土、跑肥。
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无奈,当地还出现了两句顺口溜,一是说“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二是说“麦子长得像马毛,一亩不超100斤”,字里行间透露着当地人的心酸。
庄浪人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庄浪人在饥馑岁月里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靠自己的力量逆袭改命。
1964年,庄浪县全民拿起铁锹参与荒山改梯田,最初靠人力用背篓移土,有了架子车就推土。
移动土方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当时人们生活穷困,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修梯田的村民们都瘦瘦的,有的体力严重不支,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
在实践中,勤劳聪明的庄浪人摸索出“山顶乔灌戴帽,山湾梯田缠腰,梗坝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生态梯田模式。
没有机械,没有资金,没有报酬,庄浪人年年天天日日,每天反反复复的“修地球”。
从1964年到1998年,梯田建设历时34年,付出了价值4.75亿元的劳动量,移动土方量2.9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
全县万亩荒山坡地被改造成了90多万亩的梯田,成为国家水利部命名的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5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目录· • 基本概况· • 历史沿革· • 自然资源· • 社会事业· • 经济综述·•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社会事业·• 经济综述庄浪县-基本概况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甘肃省庄浪县朝那湫考释甘肃省庄浪县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古代遗迹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朝那湫考释。
朝那湫考释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古代遗址,它不仅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
朝那湫考释位于庄浪县城东南20公里的朝那湫乡,地处黄河流域的西部,是一处形态独特、保存完好的古代考古遗址。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朝那湫考释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历时约5000年。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那湫考释见证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朝那湫考释是一个庄浪县乃至整个甘肃省的重要文化遗产,被誉为“甘肃的龙门石窟”,其规模和保存完好程度堪比著名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那湫考释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学者、考古学家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场所。
朝那湫考释的地质奇观主要表现在其岩层的形态上。
整个遗址位于一片山岭之中,这片山岭的岩石由特殊的石灰石构成,因此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等壮丽的地质景观。
这些地质奇观为考古遗址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得朝那湫考释成为了一处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奇特景点。
而在文化遗产方面,朝那湫考释也是一处极为珍贵的遗址。
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文物,如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而且在艺术和制作工艺上也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深受研究人员的青睐。
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墓葬和遗址,这些墓葬和遗址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于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除了考古价值外,朝那湫考释还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朝那湫考释逐渐成为了庄浪县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庄浪县庄浪县是中国甘肃省平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西部大峡谷的交汇地带。
庄浪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中国盐都”和“中国黄土艺术之乡”。
下面将为您介绍庄浪县的悠久历史、优美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著名的黄河风情线景点,让您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庄浪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庄浪县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而在后来的历史上,庄浪县曾是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曾先后为汉、魏、晋、隋、唐等多个朝代所设州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庄浪县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县境内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动植物资源,其中以庄浪盐湖最为著名。
庄浪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盐田宛如一幅幅美丽的油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庄浪县还有大片的黄土地貌,呈现出独特的自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庄浪县的文化底蕴同样丰富多彩。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黄土高原文化之乡,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庄浪县是中国黄土雕塑的发源地,黄土雕塑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中国庄浪黄土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游客,成为了一个展示庄浪县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
在庄浪县还有著名的黄河风情线景点。
黄河风情线是沿黄河的旅游路线,庄浪县作为黄河风情线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比如有以黄河为背景的庄浪古城,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城市的历史风貌。
另外还有庄浪博物馆和庄浪千佛洞等文化景点,展现了庄浪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庄浪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作为中国盐都和黄土艺术之乡,庄浪县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观赏庄浪盐湖的美景、欣赏黄土雕塑的艺术,还是感受黄河风情线的独特魅力,庄浪县都能给您带来难忘的旅游体验。
庄浪历史传说华胥氏之国与庄浪庄浪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孕育了许多神话传说。
她是自秦以来,古代国家举行水神大祭的地方,《史记》“名山七”中的中吴岳,“名川四”中朝那湫(jiū, 古代或当地人读音)的属地,石鼓《诅(zǔ)楚文》(秦国石刻,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兵,复其边城,故后世称“诅楚文”)的发掘处,秦霸业的奠基地。
华胥氏与女娲华胥(xū)氏,她是我国上古时期(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母系社会中一位民族部落的杰出女首领,是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女娲(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的生身之母。
华胥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字初具雏形,语言以“华”音为基,“华”代表一种美丽(繁盛)的事物,古作“光华”解,燧(suì,古代取火器具)人氏崇拜太阳与火,因为称“华”,如“火华”,由于花果瓜菜有艳丽的“光华”,故又以华称瓜果,如树华,甲骨文的“华”字,就是一株挂着果实的花树。
后因避免“光华”和“花华”混淆,才创造了“花”字。
因此,华胥氏时代前期,可能是太阳、雷电与火等光华崇拜(自然灵崇拜),后期则是花华崇拜(植物灵崇拜)。
华胥氏为燧人氏族中的成员,是较早的有文化的人类,他们崇拜太阳、火等“自然神灵”。
华胥之国是一个传说中的原始“国家”,从许多古籍记载里则透露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比如《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国无帅长(shuài cháng,首领),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yāo shāng指未长大成人而死亡);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
这些远古民族生活的国家,其实就是母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
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28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
雷泽辨识“雷泽”是什么?“雷泽”在哪里?“雷泽”在中国文明启元时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在哪里?简单的理解,雷泽就是雷神居住的水泽。
中国文化圣地之庄浪庄浪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最灿烂的文化。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物,造就了独特的风情!自盘古开天地以后,羲皇和女娲选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华族,据传水洛河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取材之地。
随着人口的增多,华人才散居商丘一带,以至后来遍步黄河流域…庄浪人是留守大本营的一支,换言之,庄浪人是血统纯正的华夏嫡裔。
庄浪地处汉中咽喉之咽喉之地,占据街亭,退可固山川之险,偏安汉中天府之国;进可虎并中原大地,兼收山东九州。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武侯奖帅三军,誓师北伐,首首先派参军马谡,上将军王平,领重兵把守街亭。
魏督都司马懿,上将军张颌帅兵夺之。
因亮举动失当,用人不察,街亭失守。
司马大军长驱直入,亮不得已拔天水诸城南撤,不得已西城弄险,上演一场空城计,北伐失败!兵曰:夫庄浪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兵家必争,不察者不可立为天下王!宋时,庄浪地处边疆,屡遭西夏侵犯。
皇戚刘沪大将下车庄浪,督导军务,请来三老豪杰共商国之大计,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匡扶大宋之社稷,功在万代,愿为将军驱驰!于是父送子,妻送夫,戎歌上阵。
将军拔勇壮之士五百,建庄浪骑兵团,日夜操练,废寝忘食,操劳边事。
时值冬月,一场大雪过后,西夏王子率三千兵马乘机摸上庄浪地境。
前线探子飞鸽传书,报知将军府。
将军披上战甲,亲帅骑兵团抄小道神速冲入敌营,很多敌兵是在梦中就做了刀下鬼的,五百名铁甲弯刀一阵狂砍后,雪地上的人头像足球一样滚的到处都是,雪地上留下三千多具无头尸,西夏王子帅残部奔逃,骑兵团穷追不舍,一路追杀,敌人逃走的路上留满血肉,王子逃到水洛河上阀,回顾身后,只有二十八骑,自知回去无法向皇帝元昊交代,解散部众,抽出尚方刺入自己的腹中。
西夏闻讯,朝野震惊,李元昊当殿上传旨一道,宣来了他朝里文武两班,文要和武要战争论不休,李元昊是个马上皇帝,宁死不可服输,于是决定御驾亲征,随行还带着自己的铁浮屠,拐子马,杀气腾腾朝水洛城推进.铁浮屠是一种装甲部队,人和马都披挂着厚厚的的铠铁刀枪不入,速度慢,杀伤力强,多用于攻城,是元昊横扫西北的无敌法宝,这次就是想用它消灭刘家军的,自此,水洛一战震震惊西北诸边。
庄浪文化传统
庄浪,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庄浪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精髓,融合了历史、民俗、艺术等多种元素,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在庄浪,人们尊崇传统,尊重祖先,这种传统观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庄浪,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庄浪的民俗文化也是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传说、传统医药、传统手工
艺等都是庄浪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结婚时的礼仪、丧葬时的仪式等,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庄浪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庄浪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民间乐器演奏等。
这些
传统艺术形式在庄浪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庄浪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浪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
政府加
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力度,鼓励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推动庄浪文化传统的发展。
庄浪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更是这片土地上
的精神支柱。
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庄浪文化传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庄浪县历史悠久,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
三代时期,庄浪地属不太明确。
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
春秋中期,秦国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攻灭和臣服了十二个西戎部落,遂称霸整个西戎地区,后秦孝公灭狟戎(在今武山县一带),秦昭王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一带)。
至此,甘肃黄河、洮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归并秦国版图。
为了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统治,秦国于公元前279年,首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郡级行政区域陇西郡,并于公元前272年置北地郡。
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终秦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陇西、北地、九原、上郡、内史)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承秦制,西汉地方行政区划仍分郡县两级,尤其初期行政建置沿革多循秦代。
到西汉中后期以来,特别是汉武帝不断“北却匈奴,西逐诸羌”,经略西域,西汉王朝的疆域空前扩大,设郡多达一百多个。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刺史部下设郡、县以统之。
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
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
)、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
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
王莽篡汉的十多年,随意乱改地名,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
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
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
献帝建安19 年(214),更永阳郡为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年内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重新统一全国后,改两汉十三州长党史部为司、兖、豫、并、雍、秦等十九州刺史部。
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
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
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
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我县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
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
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
”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
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这是庄浪现存地名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
“水洛”之名在历史潮流上延续达158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麝年间,庄浪县北属秦州略阳郡阿阳县,南属陇城县;东属泾州平凉郡华亭县。
孝庄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关陇起义军领袖之一的王庆云,曾称帝于略阳郡的水洛城,尔朱天光平水洛城,擒王庆云,此段史料见于《北史》。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水洛城为水洛亭。
亭在当时为地方基层组织,相当于现在的村级机构。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庄浪在魏时属北秦州安阳郡辖;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庄浪又属交州安阳郡。
公元589 年隋灭陈,继西晋之后,第三次实现全国性大统一,其地方机构先后几次变易。
隋初行州、郡、县三级;开皇三年罢郡,以郡统县,大约在此时改秦州为天水郡。
略阳郡于开皇二年废郡为县,并改县名为河阳县;开皇六年又改名为陇城县。
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行政区划表现出大统一的特色。
唐初罢郡又置州,还按山川地形划分全国为十道;到开元时,全国分为十五道,且道已基本上演变成以采访使为首的监察区,地方行政属性太大,从而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自安史之乱后,方镇统辖诸州,成为实际上的地方行政区域;到元和末年,唐境内共有四十七镇。
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大中三年(849),唐政府一度收复庄浪地区,大约30年之后的广明元年(880)被又占领。
五代实际上是唐末方镇政治的继续和扩大。
五代初梁朝时,“歧”为地方割据政权,都凤翔府,庄浪由其保胜节度使管辖,后唐时庄浪西南由其雄武节度使、东北由彰义节度使两镇所辖。
后晋时依后唐旧制。
后汉时,庄浪西南被吐蕃占领,东北仍属彰义节度使辖。
后周时曾收箸被陷的庄浪地区,仍分属雄武和彰义两节度使。
宋代仁宗天圣年间分全国为10路,神宗元丰年间增至23路,崇宁(1102-1106)年间以后又地增至24路。
其在关陇地区设有六路,即鹿延路、环庆路、熙河路、永兴路、泾原路、秦凤路,这是北王朝在西北设置的六个大行政区,既管军事,又管民政,
实质是地方最高一级的军事行政单位。
终北宋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德顺军是属州级的带有军政合一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庆历三年,把原属渭州的笼竿城提升为军。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内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宋史》较详细地提到了这件事:德顺“崇宁户29269户,126241人,县一:陇干;元禧八年以外底置堡。
城一,水洛;领王家城、石门堡。
寨六:静边、得胜、隆德、通边、治平、怀远。
……其中水洛城、王家城、石门堡、通边寨等都在我县域内。
元初,庄浪隶属陕西行省,在军事上又隶属巩固便宜都总帅府。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这是“庄浪”史载的最早记载,也是以“庄浪”命名地方行政建置的第一次,距今近800年。
元成宗铁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因为元制旰隶于省的路、府、州、军无属于二级行政单位。
A明朝时,庄浪地方行政区设置走向稳定和成熟,即由分属周边各县到县境内独立设县。
明洪武二年(1369),庄浪由陕西布政使司辖,隶属凤翔府,仍称庄浪州。
明洪武八年,降州为县,改隶静宁州,属巩昌府。
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隶平凉府。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在庄浪曾派任过县知事。
加外,明制把户分为军、民两种,以府、州县领民户,以卫、所军户。
时庄浪在以上时期民户属凤翔府,军户直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兵备道属泾分生命备道的平凉卫辖。
清代统一全国后,庄浪于1648年归清,时属陕西行省。
1667年从中分属甘肃省,庄浪又属甘肃省行省。
史载,庄浪“顺治初年仍属平凉府,领固原、静宁二州,县七:平凉、崇信、华亭、镇原、灵台、庄浪、隆德。
1778年裁庄浪归并隆德县。
庄浪县归并隆德县后,在庄浪县治地设庄浪乡,由隆德县丞驻庄浪乡(今庄浪南湖镇)。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复置庄浪县,隶属泾原道。
1927年废道直隶于此。
1935年设甘肃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于平凉,管辖庄浪。
1949年8月4日,庄浪解放后,成立了庄浪县人民政府,属平凉专区,1950年5月25 日由平凉专区归天水专区。
1956年1月又由天水专区划归平凉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庄浪县并入静宁县,1961年12月又恢复庄浪县至今,现辖五个镇十三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