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庄浪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庄浪发展历程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地处临泽高原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庄浪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公元前269年的西汉初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庄浪古称庄虏,是“西域之道,东南倚青凉”的要冲。
早在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庄浪就有人类起居痕迹,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据传说,西汉初年,庄浪的始祖“襄聊姜”带领部族迁入此地,以其姓氏命名为庄虏,后改为庄浪。
此后,庄浪成为历代各朝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庄浪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唐朝时期的“庄浪变”,这是党项族首领麦秀的起义。
麦秀起义后,党项族首府西陌(即今天的庄浪县城)成为临泽京师重镇,沿袭至今。
庄浪曾是军事要地,被尊称为“甘州第一县”。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历史的转折,庄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浪积极参与,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庄浪县委于1943年成立,庄浪成为一个“红色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庄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马铃薯、棉花等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之一。
庄浪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发展了农机具、农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庄浪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庄浪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庄浪古城、黄河壶口瀑布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庄浪还以庄浪纸雕、庄浪布匹等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这些都为庄浪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如今,庄浪正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庄浪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生态环保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庄浪注定要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裕的县城。
在未来的发展中,庄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温馨宜居的都市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汉朝西汉时期。
自那时以来,庄浪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飞速演变。
在古代,庄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它与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贸易往来使得庄浪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庄浪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多次战乱,但也为庄浪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浪逐渐从一个贸易中心转变为一个文化中心。
庄浪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这些为庄浪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庄浪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代以来,庄浪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为主,各种优质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
工业方面,庄浪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庄浪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如今,庄浪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庄浪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庄浪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浪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魅力。
庄浪发展规划方案1. 现状分析庄浪县是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庄浪县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庄浪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余地。
2. 目标定位根据庄浪县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5年,庄浪县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2035年,庄浪县GDP达到1000亿元,成为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基于上述目标,制定以下发展策略。
3. 发展策略3.1 引进资本和技术庄浪县在过去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资本和技术支持,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
因此,需要引进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具体策略如下:•针对高技术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建立新的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吸引创新型企业来庄浪落户;•招募高层次人才,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庄浪县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限制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具体策略如下:•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流动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提高能源供应水平,保证产业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3.3 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庄浪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必须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区域竞争力。
具体策略如下:•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和投资扩大;•简化企业社会保险和税收相关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实施方案为推进上述发展策略的实施,庄浪县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保证实施效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政策执行效果;•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庄浪县品牌建设。
甘肃庄浪的由来——庄浪源于藏族部落名称原创牛汝辰庄浪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甘(肃)宁(夏)两省交汇处,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秦安毗邻,西接静宁,北与隆德、泾源接壤。
庄浪县是全国梯田化规模县。
唐朝时,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宋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德顺军是属州级的带有军政合一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庆历三年,把原属渭州的笼竿城提升为军。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內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元成宗铁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早在唐时,在积石山地区和河曲地带(今青海东南)居住着一个称庄浪族、属吐蕃的支族。
金与西夏并立时,庄浪族已发展成四个不小的部落,在积石及河曲一带很有影响。
金和西夏两个政权都想征服庄浪族,他们不惜动用武力,多次发动战争。
庄浪一名系藏语,“庄”,意为野牛,“浪”,意为沟或谷,“庄浪”就是“野牛沟'或“野牛谷'之意。
野牛沟或野牛谷所反映的是一派天然的水草丰茂之地,是游牧民族最佳的生活地域。
原来,庄浪族原系唐末宋初吐蕃西凉六谷部中一支,居住在河谷(今永登县)。
这里遍地野牛,吐蕃人便称该河谷为“庄浪。
庄浪调研报告庄浪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庄浪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庄浪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调研结果1. 基本情况庄浪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
庄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
2. 经济发展状况庄浪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产业有小麦、玉米、果树等。
农业在庄浪的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技术支持、土地资源紧张等。
庄浪还有一些传统手工业和轻工业,如织布、制作木器等。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传统产业在发展方向上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
旅游业是庄浪的新兴产业,庄浪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努力。
3. 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庄浪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优化农业结构。
通过引进高效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减少农业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2) 加强传统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打造庄浪特色品牌。
(3) 发展旅游业。
利用庄浪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庄浪的发展环境和吸引力。
四、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集体经济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整体经济效益。
3.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庄浪特色品牌。
4. 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庄浪发展的整体水平。
甘肃省庄浪县朝那湫考释甘肃省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东部,东邻河西走廊,西接武威市,南临皇觉寺山,北靠祁连山。
庄浪县总面积达到202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0万人。
县城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约280公里,距离西宁市约350公里。
庄浪县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庄浪县就有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的痕迹。
考古学家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如西山堡和北渡村出土的青铜器和古墓葬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庄浪县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以绿洲农业为主。
这里的农田利用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形,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农田景观。
庄浪县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大豆等。
该地区还以种植各种水果和中草药而闻名,如苹果、葡萄、核桃、黄芪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也为周边城市的市场供应做出了贡献。
庄浪县不仅农业发达,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县内有两座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安和乡沙化植物保护区和皇觉寺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为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庄浪县还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焦家山、裴家山、祁连山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庄浪县也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县内有多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庄浪县还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和庄浪县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参观者。
庄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产品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游览和了解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水洛古城座落在关山西麓,北通六盘,南依小陇山,西接秦安,东连华亭,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交通便利,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水洛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在城内东南部的寺坪塬发现了半坡类型、齐家文化以及寺洼文化遗存,挖掘出大量陶器、窖穴、墓葬等遗物,证明远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水洛城内就有先民生产和生活。
水洛城最早筑于西汉,最初主要是为了纵深防御匈奴势力的侵入,军事性能较大。
解放后县城拆建时发现,汉水洛城分为东城和西城。
东城在今王家庄一带,西城在今贯坪以西,当时的水洛城叫水洛亭。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提到水洛城:“将水洛口水源,东导陇山,西遥水洛亭,西南流,又将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延犊奴川,又西遥水洛亭,南西北注之。
流西南经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这是水洛城早已存在的真实依据。
此后,水洛城繁荣近1500年。
水洛城最早见之于史册,是《晋书》关于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西秦河南王乞伏乾归进攻南安太守王景于水洛城,徙民三千余户于潭郊(今清水县境内)的记载。
它再次证明了水洛城早在公元411年之前就有城廓,而且人口较多,物产丰足,为兵家所重。
唐宝应二年(763),水洛为吐蕃占领。
到了北宋时期,水洛再现繁荣。
据明《平凉府志》记载:“……西南去略阳二百里,有城曰水洛,川土沃饶,有水轮银铜诸利。
羌环数万帐,多收宋逋逃民者之工艺。
”可见,当时水洛的物产、气候、人口及生存方式、生产技术等,均达到了庄浪古代发展史上的顶峰。
北宋时,宋夏争战频繁,水洛城重要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于是北宋瓦亭寨监押刘沪将军奉命扩筑水洛城。
他把原汉代的东西两城合二为一,再加高加厚。
水洛城筑就后,刘沪应当地人民之请,就住水洛城兵马监押。
由于水洛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很高,所以金代升水洛城为县。
到了元代,由于统一全国战争的需要,六盘山的军事位置日益重要,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庄浪城(今庄浪县南湖镇)战略位置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庄浪地区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北移。
庄浪县城镇人口就业情况分析庄浪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南部,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少的县城。
该县的人口就业情况与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其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庄浪县的人口规模较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该县的常住人口约为30万人。
在人口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就业岗位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就业形势相比较大城市较为严峻。
从就业结构来看,庄浪县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农村居民通过务农和养殖获得收入。
第三产业就业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等行业,占据庄浪县就业的主导地位。
另外,由于庄浪县地处区域交通枢纽,一些物流、运输和仓储行业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是,庄浪县的就业机会仍然不足以满足就业需求。
由于人口规模较小,县城的工商业相对欠发达,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职位招聘数量也较为有限。
就业岗位与人才需求不匹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庄浪县的职位需求倾向于朴实、基础技能较强的工种,如农民、建筑工人和服务人员;另一方面,缺乏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如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等。
这导致了当地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去发达地区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庄浪县的就业问题也与教育水平有关。
目前,在庄浪县,初、高中教育较为普及,但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未能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这也限制了当地居民在技术和知识方面的提升,制约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庄浪县的就业问题,有一些政策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庄浪县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企业进驻,进一步拓宽就业岗位。
其次,庄浪县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本地居民的教育水平。
扶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開設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此外,庄浪县还可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待遇。
甘肃庄浪县50年前遍地荒山,农民一铲子下去,如今到处是梯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梯田,但要说最有代表性的梯田,当数甘肃省平凉市西部的庄浪县。
放眼望去,庄浪梯田宏伟壮观,就像是一座座生机勃勃的绿色金字塔,层层叠叠,美得像一幅精致的画,让人心中涌动出惊喜和感叹。
庄稼都能美成这个样子,难怪会得到“梯田王国”的美誉。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5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干旱多灾、资源贫乏的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说,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六盘山分东麓和西麓,主峰最高的地方海拔有2942米,巨大山体影响着东麓和西麓的气候条件,东麓温和湿润,西麓干旱少雨。
庄浪县位置并不理想。
庄浪县海拔在1045米至2857米之间,95%是山地和丘陵。
由于地下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农民生存全靠这片黄土高原的土地。
但此地人多地少又干旱少雨,出产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好不容易来点雨,都哗啦啦顺着陡坡地跑下山了,不仅如此,还跑土、跑肥。
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无奈,当地还出现了两句顺口溜,一是说“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二是说“麦子长得像马毛,一亩不超100斤”,字里行间透露着当地人的心酸。
庄浪人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庄浪人在饥馑岁月里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靠自己的力量逆袭改命。
1964年,庄浪县全民拿起铁锹参与荒山改梯田,最初靠人力用背篓移土,有了架子车就推土。
移动土方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当时人们生活穷困,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修梯田的村民们都瘦瘦的,有的体力严重不支,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
在实践中,勤劳聪明的庄浪人摸索出“山顶乔灌戴帽,山湾梯田缠腰,梗坝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生态梯田模式。
没有机械,没有资金,没有报酬,庄浪人年年天天日日,每天反反复复的“修地球”。
从1964年到1998年,梯田建设历时34年,付出了价值4.75亿元的劳动量,移动土方量2.9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
全县万亩荒山坡地被改造成了90多万亩的梯田,成为国家水利部命名的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5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目录· • 基本概况· • 历史沿革· • 自然资源· • 社会事业· • 经济综述·•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社会事业·• 经济综述庄浪县-基本概况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庄浪县庄浪县是中国甘肃省平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西部大峡谷的交汇地带。
庄浪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中国盐都”和“中国黄土艺术之乡”。
下面将为您介绍庄浪县的悠久历史、优美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著名的黄河风情线景点,让您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庄浪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庄浪县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而在后来的历史上,庄浪县曾是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曾先后为汉、魏、晋、隋、唐等多个朝代所设州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庄浪县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县境内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动植物资源,其中以庄浪盐湖最为著名。
庄浪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盐田宛如一幅幅美丽的油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庄浪县还有大片的黄土地貌,呈现出独特的自然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庄浪县的文化底蕴同样丰富多彩。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黄土高原文化之乡,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庄浪县是中国黄土雕塑的发源地,黄土雕塑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中国庄浪黄土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游客,成为了一个展示庄浪县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
在庄浪县还有著名的黄河风情线景点。
黄河风情线是沿黄河的旅游路线,庄浪县作为黄河风情线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比如有以黄河为背景的庄浪古城,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城市的历史风貌。
另外还有庄浪博物馆和庄浪千佛洞等文化景点,展现了庄浪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庄浪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作为中国盐都和黄土艺术之乡,庄浪县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观赏庄浪盐湖的美景、欣赏黄土雕塑的艺术,还是感受黄河风情线的独特魅力,庄浪县都能给您带来难忘的旅游体验。
南湖镇概况南湖镇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庄浪河上游河谷,东接岳堡、杨河,西与静宁县接壤,南邻卧龙、柳梁,北靠赵墩。
庄静、秦隆公路纵贯境内。
辖区面积110.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00-2000米,年无霜期140天,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19.5℃,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450mm,年日照总时数2171.5小时,镇人民政府驻地南门村,距县城27公里。
全镇辖16个村,113个社,总户数5394户,农村户数5202户,总人口25432人,其中农业人口23472人。
城区暂住人口16000人。
农村劳动力10400人。
总耕地面积59836亩,其中山地49012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2.57亩。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00万元,粮食总产量10089吨,人均产粮4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财政收入20.7万元。
果园面积6714亩,全膜玉米5324亩,全膜洋芋6714亩,养殖小区4处(陈庄肉牛养殖小区年存栏80头,李庄獭兔养殖小区共存栏1600只,寺门生猪养殖小区年存栏2200头,北山分散养殖区养牛400头,养猪400头,养兔3000只)。
辖区内设有机关单位35个,其中,乡镇级卫生院1所,医生63人,病床60张,村级卫生所16个,乡村医生22人;庄浪二中有专职教师151人,在校学生2658名,南湖中学有专职教师108人,在校学生1865名,南湖中心小学有专职教师74人,在校学生1495名,曹湾九年制学校有专职教师21人,在校学生286名;共有小学9所,教师97人,在校学生1219名,农村适龄儿童3495人。
财税、金融、保险、邮政、电讯、政法、工商、农技、农机等机构和单位齐全。
镇政府机关共有干部职工94人,其中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70人(农综26人,计生办13人,服务站4人,文化广播站7人,劳务站7人,民政办2人,司法所7人,经管站4人),编外临时人员6人。
中国文化圣地之庄浪庄浪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最灿烂的文化。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物,造就了独特的风情!自盘古开天地以后,羲皇和女娲选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华族,据传水洛河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取材之地。
随着人口的增多,华人才散居商丘一带,以至后来遍步黄河流域…庄浪人是留守大本营的一支,换言之,庄浪人是血统纯正的华夏嫡裔。
庄浪地处汉中咽喉之咽喉之地,占据街亭,退可固山川之险,偏安汉中天府之国;进可虎并中原大地,兼收山东九州。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武侯奖帅三军,誓师北伐,首首先派参军马谡,上将军王平,领重兵把守街亭。
魏督都司马懿,上将军张颌帅兵夺之。
因亮举动失当,用人不察,街亭失守。
司马大军长驱直入,亮不得已拔天水诸城南撤,不得已西城弄险,上演一场空城计,北伐失败!兵曰:夫庄浪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兵家必争,不察者不可立为天下王!宋时,庄浪地处边疆,屡遭西夏侵犯。
皇戚刘沪大将下车庄浪,督导军务,请来三老豪杰共商国之大计,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匡扶大宋之社稷,功在万代,愿为将军驱驰!于是父送子,妻送夫,戎歌上阵。
将军拔勇壮之士五百,建庄浪骑兵团,日夜操练,废寝忘食,操劳边事。
时值冬月,一场大雪过后,西夏王子率三千兵马乘机摸上庄浪地境。
前线探子飞鸽传书,报知将军府。
将军披上战甲,亲帅骑兵团抄小道神速冲入敌营,很多敌兵是在梦中就做了刀下鬼的,五百名铁甲弯刀一阵狂砍后,雪地上的人头像足球一样滚的到处都是,雪地上留下三千多具无头尸,西夏王子帅残部奔逃,骑兵团穷追不舍,一路追杀,敌人逃走的路上留满血肉,王子逃到水洛河上阀,回顾身后,只有二十八骑,自知回去无法向皇帝元昊交代,解散部众,抽出尚方刺入自己的腹中。
西夏闻讯,朝野震惊,李元昊当殿上传旨一道,宣来了他朝里文武两班,文要和武要战争论不休,李元昊是个马上皇帝,宁死不可服输,于是决定御驾亲征,随行还带着自己的铁浮屠,拐子马,杀气腾腾朝水洛城推进.铁浮屠是一种装甲部队,人和马都披挂着厚厚的的铠铁刀枪不入,速度慢,杀伤力强,多用于攻城,是元昊横扫西北的无敌法宝,这次就是想用它消灭刘家军的,自此,水洛一战震震惊西北诸边。
庄浪文化传统
庄浪,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庄浪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精髓,融合了历史、民俗、艺术等多种元素,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在庄浪,人们尊崇传统,尊重祖先,这种传统观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庄浪,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庄浪的民俗文化也是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传说、传统医药、传统手工
艺等都是庄浪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结婚时的礼仪、丧葬时的仪式等,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庄浪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庄浪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民间乐器演奏等。
这些
传统艺术形式在庄浪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庄浪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浪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
政府加
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力度,鼓励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推动庄浪文化传统的发展。
庄浪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更是这片土地上
的精神支柱。
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庄浪文化传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介绍我的家乡庄浪的作文说起我的家乡庄浪,那可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
庄浪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独特的宁静与温馨。
庄浪的四季,各有各的美。
春天,当温暖的春风拂过大地,田野里的麦苗像是被唤醒的孩子,伸着懒腰,一点点地绿了起来。
桃花、杏花也不甘示弱,争奇斗艳地开放着,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整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深深地吸上几口,那种清新和甜美,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
夏天,是庄浪最热闹的季节。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每当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庄浪的夏天,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那香甜可口的水果。
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了枝头,一个个红彤彤、黄澄澄的,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偷溜进果园,摘几个果子,在树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滋味,至今都让人难以忘怀。
秋天,庄浪就像一幅金色的画卷。
麦浪滚滚,那是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
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金黄的稻谷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每当这个时候,家里的院子里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分拣着粮食,一边聊着天,那种温馨的场景,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
冬天的庄浪,别有一番风味。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
山上的树木像是披上了白色的棉袄,房屋也戴上了厚厚的帽子。
孩子们在雪地里嬉笑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而大人们则坐在热炕上,嗑着瓜子,唠着家常,享受着冬日里的悠闲时光。
庄浪不仅四季如画,美食也让人回味无穷。
庄浪暖锅,那可是庄浪人餐桌上的最爱。
一个大大的铜锅,里面分层码放着各种各样的食材,有肉、有菜、有粉条,再加上精心熬制的高汤,在炭火上慢慢炖煮。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暖锅,让人从胃里暖到心里。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荣誉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庄浪县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使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庄浪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
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
春秋中期,归秦国版图。
秦始皇灭六国,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
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
)、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
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
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
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
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
献帝建安19 年(214),更永阳郡为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年内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
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
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
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
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我县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
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
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
”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
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这是庄浪现存地名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
“水洛”之名在历史潮流上延续达158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麝年间,庄浪县北属秦州略阳郡阿阳县,南属陇城县;东属泾州平凉郡华亭县。
孝庄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关陇起义军领袖之一的王庆云,曾称帝于略阳郡的水洛城,尔朱天光平水洛城,擒王庆云,此段史料见于《北史》。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水洛城为水洛亭。
亭在当时为地方基层组织,相当于现在的村级机构。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庄浪在魏时属北秦州安阳郡辖;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庄浪又属交州安阳郡。
隋初行州、郡、县三级;开皇三年罢郡,以郡统县,大约在此时改秦州为天水郡。
略阳郡于开皇二年废郡为县,并改县名为河阳县;开皇六年又改名为陇城县。
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大中三年(849),唐政府一度收复庄浪地区,大约30年之后的广明元年(880)被又占领。
五代实际上是唐末方镇政治的继续和扩大。
五代初梁朝时,“歧”为地方割据政权,都凤翔府,庄浪由其保胜节度使管辖,后唐时庄浪西南由其雄武节度使、东北由彰义节度使两镇所辖。
后晋时依后唐旧制。
后汉时,庄浪西南被吐蕃占领,东北仍属彰义节度使辖。
后周时曾收箸被陷的庄浪地区,仍分属雄武和彰义两节度使。
北宋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内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元初,庄浪隶属陕西行省,在军事上又隶属巩固便宜都总帅府。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这是“庄浪”史载的最早记载,也是以“庄浪”命名地方行政建置的第一次,距今近800年。
元成宗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因为元制旰隶于省的路、府、州、军无属于二级行政单位。
明洪武二年(1369),庄浪由陕西布政使司辖,隶属凤翔府,仍称庄浪州。
明洪武八年,降州为县,改隶静宁州,属巩昌府。
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隶平凉府。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在庄浪曾派任过县知事。
加外,明制把户分为军、民两种,以府、州县领民户,以卫、所军户。
时庄浪在以上时期民户属凤翔府,军户直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兵备道属泾分生命备道的平凉卫辖。
清代统一全国后,庄浪于1648年归清,时属陕西行省。
1667年从中分属甘肃省,庄浪又属甘肃省行省。
史载,1778年裁庄浪归并隆德县。
庄浪县归并隆德县后,在庄浪县治地设庄浪乡,由隆德县丞驻庄浪乡(今庄浪南湖镇)。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复置庄浪县,隶属泾原道。
1927年废道直隶于此。
1935年设甘肃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于平凉,管辖庄浪。
1949年8月4日,庄浪解放后,成立了庄浪县人民政府,属平凉专区,1950年5月25 日由平凉专区归天水专区。
1956年1月又由天水专区划归平凉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庄浪县并入静宁县,1961年12月又恢复庄浪县,仍属平凉专区,1970年专区改地区。
2002年9月。
地区改市。
庄浪县属平凉市至今未变。
政区规划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甘(肃)宁(夏)两省交汇处,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秦安毗邻,西接静宁,北与隆德、泾源接壤。
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自然资源总述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
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占总面积的93.5%,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 -2857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区。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区,水文属贫水区,植被属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过渡类型。
矿物境内资源丰富,已发现铜、铅、锌、锰、铁、石灰石等矿藏带9处,洋芋、林果、亚麻、草编、蔬菜、药材、小杂粮、山野菜等自然资源开发前景相当广阔。
全县拥有劳动力资源21万人,具有抢占劳动力密集型市场的明显优势。
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洋芋,是陇东洋芋、果品、胡麻、荞麦、蚕豆、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县城以西洛河两岸,盛产果菜,素有“瓜果之乡”美誉,以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日益发展壮大。
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处,电力供应比较充足。
地貌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
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低构成现代地貌骨架。
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
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
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地质县境地层出露按地质年代,有7个系(纪),即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气候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社会事业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构成了“梯田王国”魅力独具的旅游风景线。
县上以云崖寺创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加大旅游景点和宾馆饭店的投资力度,使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投资75万元,建成云崖寺码头至石窟道路1.7公里、水库至石窟人行道3.5公里。
在竹林寺水库投放旅游船只3艘。
开通了朝那湫景区道路7.5公里。
在紫荆山投资90万元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并建成了三清殿。
2005年,紫荆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级景点。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