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庄浪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庄浪发展历程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地处临泽高原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庄浪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公元前269年的西汉初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庄浪古称庄虏,是“西域之道,东南倚青凉”的要冲。
早在3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庄浪就有人类起居痕迹,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据传说,西汉初年,庄浪的始祖“襄聊姜”带领部族迁入此地,以其姓氏命名为庄虏,后改为庄浪。
此后,庄浪成为历代各朝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庄浪的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唐朝时期的“庄浪变”,这是党项族首领麦秀的起义。
麦秀起义后,党项族首府西陌(即今天的庄浪县城)成为临泽京师重镇,沿袭至今。
庄浪曾是军事要地,被尊称为“甘州第一县”。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历史的转折,庄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浪积极参与,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庄浪县委于1943年成立,庄浪成为一个“红色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庄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马铃薯、棉花等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之一。
庄浪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发展了农机具、农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庄浪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庄浪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庄浪古城、黄河壶口瀑布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庄浪还以庄浪纸雕、庄浪布匹等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这些都为庄浪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如今,庄浪正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庄浪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生态环保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庄浪注定要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裕的县城。
在未来的发展中,庄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温馨宜居的都市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庄浪发展历程
庄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年的汉朝西汉时期。
自那时以来,庄浪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飞速演变。
在古代,庄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它与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贸易往来使得庄浪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庄浪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多次战乱,但也为庄浪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浪逐渐从一个贸易中心转变为一个文化中心。
庄浪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这些为庄浪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庄浪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代以来,庄浪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庄浪的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为主,各种优质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
工业方面,庄浪以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庄浪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如今,庄浪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庄浪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庄浪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浪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魅力。
庄浪发展规划方案1. 现状分析庄浪县是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庄浪县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庄浪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余地。
2. 目标定位根据庄浪县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到2025年,庄浪县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2035年,庄浪县GDP达到1000亿元,成为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基于上述目标,制定以下发展策略。
3. 发展策略3.1 引进资本和技术庄浪县在过去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资本和技术支持,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
因此,需要引进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具体策略如下:•针对高技术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建立新的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吸引创新型企业来庄浪落户;•招募高层次人才,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庄浪县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限制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具体策略如下:•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流动性;•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提高能源供应水平,保证产业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3.3 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庄浪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必须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区域竞争力。
具体策略如下:•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和投资扩大;•简化企业社会保险和税收相关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实施方案为推进上述发展策略的实施,庄浪县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保证实施效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政策执行效果;•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庄浪县品牌建设。
甘肃庄浪的由来——庄浪源于藏族部落名称原创牛汝辰庄浪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甘(肃)宁(夏)两省交汇处,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秦安毗邻,西接静宁,北与隆德、泾源接壤。
庄浪县是全国梯田化规模县。
唐朝时,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宋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德顺军是属州级的带有军政合一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庆历三年,把原属渭州的笼竿城提升为军。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內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元成宗铁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早在唐时,在积石山地区和河曲地带(今青海东南)居住着一个称庄浪族、属吐蕃的支族。
金与西夏并立时,庄浪族已发展成四个不小的部落,在积石及河曲一带很有影响。
金和西夏两个政权都想征服庄浪族,他们不惜动用武力,多次发动战争。
庄浪一名系藏语,“庄”,意为野牛,“浪”,意为沟或谷,“庄浪”就是“野牛沟'或“野牛谷'之意。
野牛沟或野牛谷所反映的是一派天然的水草丰茂之地,是游牧民族最佳的生活地域。
原来,庄浪族原系唐末宋初吐蕃西凉六谷部中一支,居住在河谷(今永登县)。
这里遍地野牛,吐蕃人便称该河谷为“庄浪。
庄浪调研报告庄浪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庄浪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庄浪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调研结果1. 基本情况庄浪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
庄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
2. 经济发展状况庄浪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产业有小麦、玉米、果树等。
农业在庄浪的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技术支持、土地资源紧张等。
庄浪还有一些传统手工业和轻工业,如织布、制作木器等。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传统产业在发展方向上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
旅游业是庄浪的新兴产业,庄浪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努力。
3. 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庄浪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优化农业结构。
通过引进高效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减少农业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2) 加强传统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打造庄浪特色品牌。
(3) 发展旅游业。
利用庄浪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庄浪的发展环境和吸引力。
四、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集体经济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整体经济效益。
3.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庄浪特色品牌。
4. 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庄浪发展的整体水平。
甘肃省庄浪县朝那湫考释甘肃省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东部,东邻河西走廊,西接武威市,南临皇觉寺山,北靠祁连山。
庄浪县总面积达到202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0万人。
县城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约280公里,距离西宁市约350公里。
庄浪县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庄浪县就有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的痕迹。
考古学家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如西山堡和北渡村出土的青铜器和古墓葬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庄浪县自古就是农业发达地区,以绿洲农业为主。
这里的农田利用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形,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农田景观。
庄浪县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大豆等。
该地区还以种植各种水果和中草药而闻名,如苹果、葡萄、核桃、黄芪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也为周边城市的市场供应做出了贡献。
庄浪县不仅农业发达,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县内有两座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安和乡沙化植物保护区和皇觉寺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为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庄浪县还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焦家山、裴家山、祁连山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庄浪县也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县内有多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庄浪县还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和庄浪县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参观者。
庄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产品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游览和了解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水洛古城座落在关山西麓,北通六盘,南依小陇山,西接秦安,东连华亭,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交通便利,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水洛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在城内东南部的寺坪塬发现了半坡类型、齐家文化以及寺洼文化遗存,挖掘出大量陶器、窖穴、墓葬等遗物,证明远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水洛城内就有先民生产和生活。
水洛城最早筑于西汉,最初主要是为了纵深防御匈奴势力的侵入,军事性能较大。
解放后县城拆建时发现,汉水洛城分为东城和西城。
东城在今王家庄一带,西城在今贯坪以西,当时的水洛城叫水洛亭。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提到水洛城:“将水洛口水源,东导陇山,西遥水洛亭,西南流,又将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延犊奴川,又西遥水洛亭,南西北注之。
流西南经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这是水洛城早已存在的真实依据。
此后,水洛城繁荣近1500年。
水洛城最早见之于史册,是《晋书》关于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西秦河南王乞伏乾归进攻南安太守王景于水洛城,徙民三千余户于潭郊(今清水县境内)的记载。
它再次证明了水洛城早在公元411年之前就有城廓,而且人口较多,物产丰足,为兵家所重。
唐宝应二年(763),水洛为吐蕃占领。
到了北宋时期,水洛再现繁荣。
据明《平凉府志》记载:“……西南去略阳二百里,有城曰水洛,川土沃饶,有水轮银铜诸利。
羌环数万帐,多收宋逋逃民者之工艺。
”可见,当时水洛的物产、气候、人口及生存方式、生产技术等,均达到了庄浪古代发展史上的顶峰。
北宋时,宋夏争战频繁,水洛城重要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于是北宋瓦亭寨监押刘沪将军奉命扩筑水洛城。
他把原汉代的东西两城合二为一,再加高加厚。
水洛城筑就后,刘沪应当地人民之请,就住水洛城兵马监押。
由于水洛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很高,所以金代升水洛城为县。
到了元代,由于统一全国战争的需要,六盘山的军事位置日益重要,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庄浪城(今庄浪县南湖镇)战略位置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庄浪地区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北移。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
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荣誉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庄浪县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使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庄浪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
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
春秋中期,归秦国版图。
秦始皇灭六国,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
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
)、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
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
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
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
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
献帝建安19 年(214),更永阳郡为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年内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
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
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
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
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我县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
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
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
”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
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这是庄浪现存地名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
“水洛”之名在历史潮流上延续达158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麝年间,庄浪县北属秦州略阳郡阿阳县,南属陇城县;东属泾州平凉郡华亭县。
孝庄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关陇起义军领袖之一的王庆云,曾称帝于略阳郡的水洛城,尔朱天光平水洛城,擒王庆云,此段史料见于《北史》。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水洛城为水洛亭。
亭在当时为地方基层组织,相当于现在的村级机构。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庄浪在魏时属北秦州安阳郡辖;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庄浪又属交州安阳郡。
隋初行州、郡、县三级;开皇三年罢郡,以郡统县,大约在此时改秦州为天水郡。
略阳郡于开皇二年废郡为县,并改县名为河阳县;开皇六年又改名为陇城县。
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
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
大中三年(849),唐政府一度收复庄浪地区,大约30年之后的广明元年(880)被又占领。
五代实际上是唐末方镇政治的继续和扩大。
五代初梁朝时,“歧”为地方割据政权,都凤翔府,庄浪由其保胜节度使管辖,后唐时庄浪西南由其雄武节度使、东北由彰义节度使两镇所辖。
后晋时依后唐旧制。
后汉时,庄浪西南被吐蕃占领,东北仍属彰义节度使辖。
后周时曾收箸被陷的庄浪地区,仍分属雄武和彰义两节度使。
北宋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
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内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元初,庄浪隶属陕西行省,在军事上又隶属巩固便宜都总帅府。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
“庄浪”之名从此开始,这是“庄浪”史载的最早记载,也是以“庄浪”命名地方行政建置的第一次,距今近800年。
元成宗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
因为元制旰隶于省的路、府、州、军无属于二级行政单位。
明洪武二年(1369),庄浪由陕西布政使司辖,隶属凤翔府,仍称庄浪州。
明洪武八年,降州为县,改隶静宁州,属巩昌府。
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隶平凉府。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在庄浪曾派任过县知事。
加外,明制把户分为军、民两种,以府、州县领民户,以卫、所军户。
时庄浪在以上时期民户属凤翔府,军户直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兵备道属泾分生命备道的平凉卫辖。
清代统一全国后,庄浪于1648年归清,时属陕西行省。
1667年从中分属甘肃省,庄浪又属甘肃省行省。
史载,1778年裁庄浪归并隆德县。
庄浪县归并隆德县后,在庄浪县治地设庄浪乡,由隆德县丞驻庄浪乡(今庄浪南湖镇)。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复置庄浪县,隶属泾原道。
1927年废道直隶于此。
1935年设甘肃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于平凉,管辖庄浪。
1949年8月4日,庄浪解放后,成立了庄浪县人民政府,属平凉专区,1950年5月25 日由平凉专区归天水专区。
1956年1月又由天水专区划归平凉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庄浪县并入静宁县,1961年12月又恢复庄浪县,仍属平凉专区,1970年专区改地区。
2002年9月。
地区改市。
庄浪县属平凉市至今未变。
政区规划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甘(肃)宁(夏)两省交汇处,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秦安毗邻,西接静宁,北与隆德、泾源接壤。
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渭水流域。
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
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
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
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自然资源总述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
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占总面积的93.5%,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 -2857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区。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区,水文属贫水区,植被属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过渡类型。
矿物境内资源丰富,已发现铜、铅、锌、锰、铁、石灰石等矿藏带9处,洋芋、林果、亚麻、草编、蔬菜、药材、小杂粮、山野菜等自然资源开发前景相当广阔。
全县拥有劳动力资源21万人,具有抢占劳动力密集型市场的明显优势。
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洋芋,是陇东洋芋、果品、胡麻、荞麦、蚕豆、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县城以西洛河两岸,盛产果菜,素有“瓜果之乡”美誉,以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日益发展壮大。
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处,电力供应比较充足。
地貌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
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低构成现代地貌骨架。
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
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
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地质县境地层出露按地质年代,有7个系(纪),即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气候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社会事业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
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构成了“梯田王国”魅力独具的旅游风景线。
县上以云崖寺创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加大旅游景点和宾馆饭店的投资力度,使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投资75万元,建成云崖寺码头至石窟道路1.7公里、水库至石窟人行道3.5公里。
在竹林寺水库投放旅游船只3艘。
开通了朝那湫景区道路7.5公里。
在紫荆山投资90万元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并建成了三清殿。
2005年,紫荆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级景点。
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