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第01讲—机械运动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第七课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过关一、长度的测量1.基本单位:,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m=dm=cm=mm=μm=nm3.刻度尺的使用(1)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2)放: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线磨损,可取其他整数值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估读位数字为0时,不能省略。
(4)记:记录数据并写上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为。
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2.单位换算:1h=min=s3.停表的读数:停表有两个表盘,小表盘的单位是,大表盘的单位是;大表盘读数时应注30s以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以下。
三、误差与错误产生原因可否避免减小或避免的方法误差仪器不精密;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读数有偏差避免,只能减小;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避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记录结果时细心四、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状态的判断: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的。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五、运动的快慢1.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单位换算:1m/s=km/h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的运动;(2)图象:3.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的直线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3.长度的几种特殊测量方法知识点一、估测法:利用人体中藏有的“尺”或生活中比较熟悉一些物体长度,通过比较来估测另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一根手指的宽度大约1 c m;一“拃”的长度大约20 cm;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脸宽大约为15cm;成年人步长大约为75cm;人的展臂大约与人的身高相等;人的手掌长大约为15cm、宽大约为10cm等。
基础自测:1.中学生食指指甲长度大概是1cm,如图是在某中学生手掌上的充电宝,它的长度最接近()A.5cm B.15cm C.30cm D.40cm2.“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我校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最小间距d约为()A.0.5m B.1.8m C.4m D.6m3.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
这型号电池的直径为()A.14mm B.14.5mm C.14cm D.500mm4.如图所示,是艺人手持核雕作品—“核舟”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核舟”的长度约为()A.1mm B.1cm C.3mm D.3cm知识点二、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求平均来求得,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小误差。
可用于测纸的厚度和细金属线的直径。
如要测某一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可取若干张纸(纸的张数要适量),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所得的商即是每张纸的厚度。
又如,要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我们只要找一支圆铅笔(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基础自测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6.小林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 张纸的厚度;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③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单位换算的过程:单位换算的实质就是用新单位等量替换旧单位,替换后不再保留原单位。
由大单位到小单位换算时乘于进率,由小单位到大单位换算时除于进率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指甲宽度1c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 1和N 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 2=0.3N 1/N 2mmB 、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 、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比米(m)大的单位还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巧记换算关系:①m与dm、dm与cm、cm与mm之间进率为10②km与m、m与mm、mm与um、um与nm之间进率为1000单位换算妙招: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正确步骤是:数值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2)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等,如测量要求更精确,则需选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②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③会放:零刻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紧贴待测物体,与所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④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⑤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⑥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
现代,钟,表。
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3)停表的使用: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试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3、误差(1)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的产生原因: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测量人读取的估读值。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的产生原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B、“观”C、“放”D、“看”E、“读”F、“记”5、特殊的测量方法:A>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B>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6、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五、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四、运动快慢(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计算公式:变形:5.速度单位: m/s km/h 1m/s=3.6km/h 。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m;课桌高m;篮球直径cm;指甲宽度cm;铅笔芯的直径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走两步的距离m;物理课本的长cm,宽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活动导入【活动设置】用眼睛观察课本P10上面两幅插图及后黑板图形,在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在后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提出问题】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目测后回答问题1,答案预设:在课本图中,感觉帽子高CD比帽檐直径AB长;感觉上面中心圆面积大;在后黑板图中,感觉上面那根线段比下面的那根长。
拿出刻度尺,动手测量。
并且说出对比结果。
(设计意图: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自学课本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了解“国际单位制”。
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课本上插图黑板上插图(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估测(2)长度的测量工具【反馈练习一】阅读课文P13 “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2.地球半径6.4×106m= km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填上单位)【易错点剖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易犯类似下列的错误:7×10-5m= 7×10-5 m×106μm=70μm7×10-5m= 7×10-5×106 =70μm第一个式中用“106μm”代换了前面的“m”,所以中间的“m”就不应该写了;第二个式中中间没写单位。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7×10-5m= 7×10-5×106μm=70μm。
思考回答:1.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μm2.地球半径6.4×106m= 6.4×103 km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km =884443cm(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并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问题情境设置】1.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2. 除了“一步”以外,人体的哪些部位还可以做为“尺”?3.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总结并过渡】生活中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展示实物】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思考并小组内交流归纳:1.“一搾”: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2.“一庹”: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量程0~1m,分度值1cm)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接近测量值。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测量长度时正确读取估计值。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以例代讲突破难点】如图甲、乙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为、。
【难点剖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 cm,不能读作2.5cm,若长度在两刻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计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2 cm.读估计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向下读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知识拓展】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思考回答听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2.50 cm;2.42 cm。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纽扣的准确值是 1.1cm;估计值是0.00cm;纽扣的直径是:1.1cm+0.00cm=1.10cm。
答案: 1;1.10丙丁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
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
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
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
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
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 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B;2.20cm(或22.0mm)【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归纳强调】1.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
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1min=60 s2.计时工具:运动场和实验室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讨论回答:(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1 min=60 s1 h=3600 s(2)计时工具:古代人用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现代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3)时间的估测(4)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设置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停表是一种测时间间隔仪器。
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控制按钮。
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读数,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和秒并将它们相加。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
小圈指针指示是6.5min偏后位置,大圈指针指示是19.8s,因此读数是6min49.8s。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按要求进行,感受“1分钟”。
先听讲明白后亲手操作,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各组学生按要求进行课本P14实验步骤(2)。
AB【反馈练习三】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 3min38.30s 讨论回答: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6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
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0s,因此读数是3min38.30s。
4.误差【提出问题】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反馈练习四】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学生思考并阅读课本P14下面内容,交流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