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跳吧!跳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跳吧!跳吧!》教案1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跳吧!跳吧!》。

(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了解斯洛伐克的音乐文化,体验音乐文化的丰富。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跳吧!跳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观赏斯洛伐克舞蹈波尔卡,感受波尔卡舞舞蹈的特

点。

(一)这段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二)这段波尔卡舞蹈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听音乐律动,感受舞蹈的特点。

教师:在音乐和律动中同学们感受了波尔卡舞蹈的特点,这首波尔卡舞曲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学

(一)聆听歌曲〈跳吧!跳吧!〉

1、歌曲表现了什么?

2、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是什么?

(二)学唱歌曲

1、学唱乐谱

唱好歌曲的切分节奏和重音。

2、唱歌词

听音乐唱歌词

3、歌曲的结构

(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2)A、B段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4、听A段旋律音乐画旋律线,感受这段旋律的特点。

5、演唱歌曲

(1)引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轻快的声音演唱

歌曲,表现舞曲的风格。

(2)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3)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

(三)实践与创造

1、听歌曲〈跳吧!跳吧!〉音乐,做波尔卡舞蹈动作。

2、围成圆圈边走边唱;用某种动作表现切分节奏;用不同的队形边跳边唱。

(四)介绍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克音乐

1、斯洛伐克

2、斯洛伐克音乐。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斯洛伐克民歌?

三、小结

我们学习了歌曲〈跳吧!跳吧!〉感受、体验、表现了歌曲,了解了斯洛伐克音乐文化,体验了音乐文化的丰富。《跳吧!跳吧!》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

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二、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跳吧!跳吧!》是一首令人欢快的斯洛伐克民歌,学生在歌声和舞蹈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和集体的温暖。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语言直观”设置悬念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和兴趣。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全体学生围着圆圈边唱边舞,会乐器的同学为其伴奏。

4、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学唱和欣赏斯洛伐克的音乐,学生愿意主动了解斯洛伐克的民族文化。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演唱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掌握重音的演唱技巧。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表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通过集体创作和表演,学生能够喜爱斯洛伐克民间歌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2、重音的正确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生动、神秘的语调):世界上有一个国家非常特别,就像是童话故事里描绘的那样,有许许多多古老而神秘的城堡,还有那水晶般的冰洞和美丽非凡的岩洞。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温泉,吸引了伊丽莎白女王。哇~是不是很想知道是哪个国家呢?

生:是!老师快透露吧,,,,,,,

师:这个国家就是斯洛伐克,欧洲中部的一个国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斯洛伐克神奇的建筑。

(图片展示斯洛伐克的城堡、圣马丁大教堂等)

师:斯洛伐克的音乐也很吸引人,请大家听听,歌曲中人们在干什么?(带着问题听,有方向,更能集中注意力)生:人们在跳舞、喝啤酒、吃面包

师:那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很欢快、热情

师:你从哪里知道呢?

生:歌曲速度很欢快

师:回答得真有水平,这首歌曲就是斯洛伐克的民歌《跳吧!跳吧!》,歌曲正是表现了人们在冬日的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使的热烈、欢乐的情景。

【寓教于乐】

1、听范唱,再次感受歌曲

2、跟着钢琴声轻轻唱

3、学生指出难唱的地方:可能有切分节奏、附点、吸气

4、解决问题:切分节奏划拍,并加上重音

5、跟钢琴声放出声音唱,注意两段的对比

6、欣赏斯洛伐克舞蹈视频——《波尔卡》

7、学舞步

师:“老师都忍不住要跳一跳,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

生:跟着伴奏表演舞步:老师开始舞步,随音乐自由“邀请”一学生跟着,两手交叉相互握着,一起舞步,再由学生邀请另外的同学……直至全班同学都围在圆圈中,一起欢快地舞蹈。

【创作表演】

1、学生在已学舞步的基础上创编两到三个舞蹈动作或队型的改编,再一起表演。

2、邀请会乐器的同学伴奏,其余同学随着律动演唱。乐器可以有:吉他、口琴、钢琴等

3、其他斯洛伐克民歌欣赏

【完美结课】

小结,师生再见!

【教后反思】

教师也是演员,你的演技高低,决定了你的收视率。作为音乐教师,课堂上我们经常要为学生做各种示范:朗诵、表演、唱歌、跳舞,就如同一个演员在表演,如果你表演得好学生自然会欣赏你、模仿你,否则你将失去你的粉丝。

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拍摄手法或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都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就如同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在练习节奏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呈现节奏让学生去练,而是让学生把椅子当手鼓敲出“咚、哒”的声音,我再模仿手鼓的’声音说出节奏,学生来敲,最后再呈现节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跳吧!跳吧!》教案3

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用波尔卡舞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你们很高兴,,我姓叶,大家叫我叶老师,这节课我带大家认识一个美丽的国家。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

什么国家?(斯洛伐克)。

它是一个风景秀丽,古老而独特的小国家。请欣赏(斯洛伐克现代建筑、古老神秘的城堡和幸福跳吧跳吧的斯洛伐克人们)

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让我们兴奋,也让我们激动。

二、寓教于乐

1、让我们来动一动,夸一夸吧。

XXXXXXXXXX

他们国家真美丽真美丽。

他们生活真幸福真幸福。

古老城堡真神秘真神秘。

分析(斯洛伐克)切分节奏。重拍在第一个半拍

2、听游戏俄罗斯方块背景音乐

3、练习。

三、按节奏填音符,成一条旋律。

1师示范XXXXXXXXXX

3355544544

2、学生练习(填音符):

XXXXXXXXXX

2244433433

XXXXXXXXXX

1133322322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四、创造表现

师:同学们,你们谱子编写的还真不错,看看书上前几句跟我们编写的一样吧,所以将来的作曲家将会从你们这里诞生呢。

1、好,我们现在来学学歌曲的后面部分。(跟唱)

注意:重拍。

分析:X.X

提醒:最后一小节。

学习:前部分最后一乐句

2、齐唱后部分歌曲。

3、合起来唱全曲。

刚才我们唱的歌曲它是以民间波尔卡舞

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歌曲的速度?力度?

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

4、师:《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5、接下来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注意强弱。

6、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延伸

轮舞

rounddance

民间舞蹈形式。又称环舞。存在于世界各地,以欧洲最为流行。它是一种集体舞,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人们拉起手来首尾相接是一个圆圈,打开来是一条弧形的链。有的地方是围成一个大圆,有的是围成几个小圆或几层小圆,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同方向或反方向,变化多端。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国家都有五朔节花柱舞,人们穿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围着用鲜花和彩带装饰起来的五朔节花柱跳舞,含有祈望果树丰收之意。

六、学习斯洛伐克民间舞蹈——波尔卡

1、介绍波尔卡舞蹈

讲解波尔卡舞步

2、学习波尔卡舞步

3、跟音乐跳波尔卡舞蹈。

七、拓展欣赏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

八、完美结课

看了这段舞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被这快乐的情绪所感染,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在歌声和舞蹈中结束本课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这节

课中将舞蹈体验列为了重点,因此,歌曲的教学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紧,在歌曲的学唱中老师关注的面比较少。在舞蹈这一块学生还是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特别是大部分的同学,主要还是因为平时动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这方面的素材不够,所以课堂中要注重老师的引导,更要注重平时让学生“动起来”,更多地向学生渗透音乐的“动感”。细细的分析下来,感悟自己在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值得反思:

1、是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应该更灵活多样,这样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是在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短,我高估七年级学生的能力了。

3、是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其实只需稍做引导就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不要再叫学生念了。

4、老师语言组织的不够精炼,不够感染力。

5、在此课的教授中,对学生难点的掌握还不是特别扎实,学生活动的都比较被动。这些是我今后教学应改进的地方。留待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强。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052 学时:96学分:6 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单元操作 考核要求: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顾宗珠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 主要参考书: (1)朱珠、李丽贤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能综合实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2)季鸿崑《面点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原料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的生产及部分糕点制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基本具备对产品质量的分析能力;了解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比例达到60%,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使学生掌握烘焙食品原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及糕点制作的技术,并能对其产品进行品质分析。 三、课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讲课实验总时数 2 2 绪论 10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0 24 20 第二章4 面包的生产.第三章饼干的生产 4 16 20 22 第四章2 20 糕点的生产10 综合实验 10 8 2 6 考核 72 合计 96 24 四、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焙烤食品发展概况,明确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提高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学内容] (一)焙烤食品的发展概况 (二)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三)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小麦粉及其他常用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糖 第四节水 第五节膨松剂 第六节蛋品 第七节乳品 第八节食盐 第九节果料 第十节食品添加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原料的性质,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

《跳吧跳吧跳吧》说课稿

《跳吧!跳吧!》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跳吧跳吧》,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跳吧跳吧》这一课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 1、歌曲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歌词内容富裕生活情趣,并带着幽默感,表现了歌舞当中相互娱乐的风趣。 2、歌曲是F大调,2/4拍,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相似,比较紧凑密集,第二乐段节奏较宽,旋律较为舒展。 3、歌曲的明显特点是:连续切分节奏和曲调多处反复。乐句短小,多处重音,使节奏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适合舞蹈动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 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情感目标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按节拍、按情绪唱好这首歌曲。 2、能正确的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表现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想,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 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 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2.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 唱歌这一环节时,我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 生合作如接唱等。这一学习方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 自由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作能力得到发展。 3.积极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发现、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 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会用眼神、笑 容、言语等即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4.角色扮演: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 在学习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 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学习波尔卡舞蹈,并会请 学生上前表演,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五、说教学过程 (写在黑板上)总的设计思路为:1、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2、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3、启发诱导、对比欣赏 4、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使用《跳吧跳吧》作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4篇

xx音乐游戏教案4篇 xx音乐游戏教案4篇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兔和狼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xx:小朋友们好!幼儿:xx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跳吧跳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材分析 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歌曲《跳吧,跳吧》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基本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欢快跳跃,富于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第二乐句曲调作了五度的大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欢乐的情绪时起彼伏,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欢乐的跳吧歌词

欢乐的跳吧歌词 欢乐的跳吧歌词如下:(匹配歌曲时长3分02秒)[00:05.00]刀妹 - 欢乐的跳吧 [00:28.93]卡林拉朵丝拉哦哦衣耐里 [00:31.18]黑起肯么切答卡拉麻松 [00:33.87]卡林拉朵丝拉哦哦衣耐里 [00:36.13]黑起肯么切答卡拉麻松 [00:38.85]肯林麻里肯大波撒酷油比林哦衣那松[00:43.81]肯林麻里肯大波撒酷油比林哦衣那松[00:48.42]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0:50.63]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0:53.25]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0:55.71]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0:58.22]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1:03.05]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1:27.89]卡林拉朵丝拉哦哦衣耐里 [01:29.98]黑起肯么切答卡拉麻松 [01:32.73]卡林拉朵丝拉哦哦衣耐里 [01:34.88]黑起肯么切答卡拉麻松 [01:37.66]肯林麻里肯大波撒酷油比林哦衣那松[01:42.57]肯林麻里肯大波撒酷油比林哦衣那松[01:47.32]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1:49.64]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1:52.08]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1:54.48]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1:56.95]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2:01.85]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2:36.40]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2:38.62]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2:41.07]哦衣你嘎大西拉哦哦衣那松 [02:43.47]布油那嘎大西拉哦衣那松 [02:45.99]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2:50.89]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02:55.81]恰起卡安丝卡令丝林压你卡大西拉哦衣那松 英文版歌词如下:(匹配歌曲时长3分02秒) [00:05.00]刀妹 - 欢乐的跳吧 [00:28.84]Kelinglar dostlar oynayli heqkim qett da khalmasun [00:33.71]Kelinglar dostlar oynayli heqkim qett da khalmasun [00:38.56]Kining mayli kimda bolsa khoyup bering oynasun [00:43.50]Kining mayli kimda bolsa khoyup bering oynasun [00:48.42]Oyaniga taxlap oynasun buyaniga taxlap oynasun [00:53.27]Oyaniga taxlap oynasun buyaniga taxlap oynasun [00:58.16]Qaqigha askhan lentisini yaniga taxlap oynasun [01:03.05]Qaqigha askhan lentisini yaniga taxlap oynasun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焙烤食品: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弹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3、可塑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不能恢复状态的能力。 4、韧性:指面筋被拉伸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5、面粉的吸水量:是调制一定稠度和粘度的面团所需的水量,以面粉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6、面粉熟化:新磨制的面粉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焙烤性能有所改善,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这种现象就叫做面粉熟化。 7、果葡糖浆:由淀粉经酶法糊化水解成葡萄糖在异构酶作用下部分形成果糖的糖浆,甜度较高。 8、氢化油:是将氢原子加到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上,生成饱和度和熔点较高的固体油脂,提高了稳定性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又称硬化油。 9、起酥油: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能的油脂产品。 10、人造奶油:是以氢化油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牛乳或乳制品、色素、香料、乳化剂、防腐剂、抗氧剂、食盐和维生素经混合、乳化等工序而制成的。 11、油脂的充气性能:油脂在空气中经高速搅拌起泡时,空气呈细小气泡被油脂吸入,这种性质成为油脂的充气性能。 12、甜炼乳:在原料牛乳中加入15%—16%的蔗糖,然后将其水分加热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40%. 13、淡炼乳:不加糖浓缩至原体积的50%。 14、干酪:是用牛乳酶将原料乳凝聚再加凝块进行加工成形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乳制品。 15、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引起的褐变反应成为美拉德反应。 16、蛋粉:将鲜蛋去壳后经喷雾高温干燥制成的。 17、冰蛋:冰蛋是将鲜蛋去壳后,将蛋液搅拌均匀,放在盘模中经低温冻结而成。 18、面团改良剂:是一类化学物质,用在焙烤食品中改善面团性质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物质。 19、氧化剂:可提高面筋力、弹力、韧性和持气性,可使产品体积增大的物质是氧化剂。 20、还原剂:是指能够调节面筋胀润度,使面团具有良好可塑性和延伸性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 21、增稠稳定剂: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22、乳化剂:是指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功能也被称为面团改良剂、保鲜剂、抗老化剂、柔软剂和发泡剂。 23、老化现象:谷物类食品,如面包、馒头、米饭放臵几天后由软变硬组织松散、破碎、粗糙、弹性和风味消失。 24、膨松剂:焙烤食品中能使制品膨松的物质称为膨松剂亦或疏松剂。 25、赋香剂:用以改善或增强香气和香味的香料和香精被称为赋香剂或加香剂。 26、香精:是由数种或数十种香料经稀释剂调和而成的复合香料。 27、淀粉糊化:将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淀粉粒开始吸收水分而膨胀,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以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最后淀粉粒破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就是淀粉糊化。

跳吧跳吧教案

跳吧跳吧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 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3篇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篇一:中班音乐游戏 中班音乐游戏:镜子游戏 一、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个场所都会有一样东西——镜子。镜子是当代社会所有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对镜子认识的基础上,配上范晓萱的健康歌由此引伸了《魔镜》这一堂音乐游戏课。 1、当别人在发言时会尊重他人。 2、会遵守游戏规则。 3、凡事能踊跃参与。 三、活动过程: 团体讨论:哪些场所会有镜子?为什么要照镜子? 主要活动:镜子游戏 当镜子的人必须模仿照镜子的人所做出的动作。 (1)、老师先和全体幼儿玩,每个幼儿先当镜子,由老师当照镜子的人。 (2)、静态到动态的动作,如跳跃、弯腰、举脚?? (3)、2人分为一组,其中一人当人,另一人当镜子,玩一遍后再互换角色。 综合活动:律动—全身运动(健康歌) (1)、播放范晓萱的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2)、随着音乐全身扭动,当音乐停下来,每个幼儿必须停下来摆一个动作,当音乐再继续,则开始动,等音乐停,再摆个姿势(可强调:每次不同,和别人不同)。 (3)、接着变化玩法,当歌词唱到“左三圈”时,“三圈”不唱出歌词改换成拍手,“右三圈”的“三圈”改成拍手。脖子扭扭,“扭扭”改成不动渐进,变化玩法规则。 四、活动延伸 1、科学角加入迷宫图配合主要活动中加入的镜子,玩“看镜子走迷宫”的游戏。 2、“健康歌”录音带放在音乐角,供小朋友角落时间自由使用。 。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蝌蚪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

小学音乐《跳吧跳吧》的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跳吧跳吧》的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跳吧跳吧》的教学反思 首先,如果你是个导演。你的电影卖不卖座,取决于你选的剧本、演员、拍摄的手法等多种因素。我们的课就好比一部电影,教学内容就是剧本,导演有权更改剧本,创意剧本,就如同教师要合理的应用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在上《跳吧跳吧》这一课时,教材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歌曲《跳吧跳吧》,教学要求是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新疆舞曲》(第二号)是一首大约四分钟的钢琴独奏曲。让学生静静的欣赏4分钟钢琴演奏,学生会觉得有些枯燥,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听得懂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在内容安排上,我去掉了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把它换成新疆歌曲《最美还是我们新疆》的'MTV,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新疆的歌曲,同时还领略新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学生被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因为《新疆舞曲》(第二号)钢琴的伴奏音型是模仿新疆手鼓的节奏,所以我增加了认识新疆手鼓这个教学内容。 教师也是演员,你的演技高低,决定了你的收视率。作为音乐教师,课堂上我们经常要为学生做各种示范:朗诵、表演、唱歌、跳舞,就如同一个演员在表演,如果你表演得好学生自然会欣赏你、模仿你,否则你将失去你的粉丝。 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拍摄手法或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都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就如同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达到教学目的。在练习节奏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呈现节奏让学生去练,而是让学生把椅子当手鼓敲出“咚、哒”的声音,我再模仿手鼓的声音说出节奏,学生来敲,最后再呈现节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是一个主持人,你要用你精练的语言把一个个教学环节不留痕迹的串联起来,展现给你的观众,当然就是我们的学生。你还要用你风趣的语言和你的观众产生互动,当然还要有处理现场的能力。在学跳新疆舞的时候,男孩子的动作是单腿跪地敲手鼓,集体跳的时候还没什么,当我请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喊着“跪下、跪下!”这几名同学怎么也不恳作动作,我赶紧对座位上的同学说:“这只是舞蹈动作,难道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卢老师不也这样做吗?我当即就单腿跪地在他们面前,这下,他们再也不说了,三个男生也乖乖的作动作了。

跳吧跳吧

跳吧跳吧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题为“金色乐章”,主要选取了一首欢快、活泼、极富舞蹈动感的歌曲《跳吧!跳吧!》作为学唱歌曲,选取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和《二泉映月》这三首乐曲的部分乐章作为欣赏曲目。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和表演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二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斯洛伐克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掌握斯洛伐克节奏的基本特点、民歌的基本特点。 【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的喜爱上音乐课。我校处于乡镇农村,学生比较淳朴和腼腆,喜欢坐在板凳上循规蹈矩的歌唱,对于表演、律动、舞蹈等音乐活动比较胆怯,放不开手脚;对于歌曲只求会唱能哼,对歌曲中强弱、节奏、情绪等要求不注重精益求精。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一系列带节奏拍击的歌唱活动,重拍拿的舞蹈训练掌握斯洛伐克节奏的特点;通过表格的填写,了解斯洛伐克民歌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能够抓住斯洛伐克节奏特点拍击和表演《跳吧!跳吧!》。 情感目标:喜爱斯洛伐克民间歌舞,也愿意配合舞蹈、拍手等动作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掌握斯洛伐克节奏的基本特点。 2、学习典型舞蹈动作,大组合作演唱表演《跳吧!跳吧!》。 【过程】 一、组织上课 播放进场音乐 二、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先请你们欣赏一小段动画片,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鼹鼠的故事》是斯洛伐克最具典型的动画片,刚刚动画片中的背景音乐是斯洛伐克典型民间音乐。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斯洛伐克音乐的殿堂,共同欣赏它民间歌舞的风采! 三、教学 1、教师介绍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古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在斯洛伐克的村庄还是小镇,都可以发现形态各异的古堡,斯洛伐克有着水晶般的冰洞和美丽非凡的岩洞,还有着贝多芬、伊利莎白女王、茜茜公主都曾光顾过的疗养温泉以及独具一格、造型美观的木式建筑。

中班音乐游戏优质教案

中班音乐游戏优质教案 【篇一:幼儿园优质课中班音乐活动《我这样表现》教 案】 幼儿园优质课中班音乐活动《我这样表现》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 二八四一 我这样表现--课题生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节奏:声音的节奏、建筑的节奏……中班 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乐表现时,仍 出现形式单一,甚至节奏不准究其原因是经验的缺乏和音乐节奏的 敏感性较差。引导能们生活中已有的节奏与他们接触到的音乐节奏 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可以较好地提高他们音 乐敏感性及表现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在幼儿学习经验 的状态存在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这也正如皮亚茶理论:幼儿在 活动中发展,在与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经验。因此,我试图提 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创设一个适宜幼儿现在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 创造性地表现节奏、表现自我。我这样表现--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 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 身经验。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我这样表现--活动准备: 1、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 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2、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我这样表现--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 现春天吧!” 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四年级下册音乐《跳吧!跳吧!》

《跳吧,跳吧》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跳吧,跳吧》的演唱情绪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把握聆听为主,体验情感;分析比较,展开想象;评中有创,愉悦共享。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三、听音乐律动 师:看到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一跳了,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我们就来学学一个最简单的脚步动作。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都学会了吗?好,我们跟音乐做一遍。(在跳的过程中,师随时走下去,请跳的好的同学到前面领舞。) 第一遍:学生跟随老师听着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律动。 第二遍:学生每一小组拉成圈做,在律动中互相交流,并用“啦”唱音乐旋律。 四、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跳的还真不错。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有歌词)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歌谱。 2、用啦跟琴唱旋律。 好,我们用啦唱一遍旋律,在唱的时候,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别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生创作) 师: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第三乐句是怎么写的?出示乐谱。同学们可真棒(老师竖起大拇指),看样子,未来的作曲家要从你们中间诞生了。 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两个小节稍作变化,用了一个八度音程,但后两个小节还是按照旋律模进进行的。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本课程设计安排焙烤加工、果蔬加工、肉品加工、乳品加工、产品创新及推广五个模块,共计100学时,其中每个模块均包括知识培训项目和常见的产品加工项目。按照每个项目的工作复杂程序进行序化排列,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从原辅料的认知、判别到产品的设计、加工、应用,再到产品的开发设计,其职业能力不断在项目实施中得到提升;教师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每个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由指导到辅导,由辅导到评价,完成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变。课程学习结束,学生进入企业岗位顶岗,进一步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见图1)

腌腊制品加工 6 西式灌肠制品加工 6 04 乳制品加工模 块 知识培训 4 液态乳加工 4 酸乳加工 4 冰激淋加工 4 05 产品创新及推 广模块 红肠加工 6 果蔬罐头加工 6 调理食品加工 6 月饼加工 4 学时合计 100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上,按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进行重组,使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前呼后应,兼顾了宽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深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技能为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将每个能力模块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指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实际的项目,将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的串接。(见图2) 2.教学方法上,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为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现果蔬加工工作过程,采用课堂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实景训练法、仿真法等多种方法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见图3) 图2 课程内容重组示意图

3.教学手段上,体现“理 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为实践 服务”的思想,运用虚拟现实 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 优势,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推 行现场教学、实操训练等教室、 实训室合一模式。 4.考核方式上,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项目实行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了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达到“以考核促学习”的效果,避免为考核而考核。 二、教学方法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同的生源情况,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围绕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灵活采用角色扮演、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座谈总结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创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始终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利用仿真的工作环境设计情景,激励、引导学生完成各个教学项目,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通过网络答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实习条件,整个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通过真实的产品加工达到了毕业后的零适应期。 1.组建模拟食品公司,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组建模拟食品公司,学生、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是公司员工,同时又轮换担任一个职务,如公司总经理、生产技术部经理、质检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等,赋予了学生一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全员参与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上课前,由学生自主筹建食品公司,随之进入项目立项、实施阶段。具体过程为:由学生自己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产品工艺,制定实施方案,由全公司集中进行立项论证、分析质疑,项目方案修订完善的公司进入产品加工阶段,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设备器材的准备、生产全过程的组织实施等,加工出的产品会同各公司代表、公司顾问等进行产品评价打分,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产品由该公司组织“销售”。与此同时,各公司进行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在全班举办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营造仿真职业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团队中各负其责,责任心增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锻炼了查获信息、组织协调、文字处理、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产品创新及推销等能力。 2.以任务工单为媒介,采取目标任务引导教学法 通过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行为,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有利于 图3 课程教学流程图 学生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 2、让幼儿准确演唱歌曲并能根据音乐和节奏速度,边唱边做 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学会合作表演,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带《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一、动作游戏,导入活动。(认识我的身体) 教师提出游戏方式:小朋友们,大家把双手放到脸颊上,根据 老师的提示以最快的速度将手指到我所说的身体部位上去。 (先以随意的顺序说出身体的部位,速度由慢渐快,让幼儿感 到紧张有趣。后以歌词中的顺序说出身体的部位,并逐渐加快 速度,让幼儿熟悉歌词。) 二、熟悉乐曲。 教师演唱歌曲,启发幼儿边听边表演。 教师:现在我把身体的这些部位用歌唱的方式添上旋律唱出来,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然后用手指出来身体的相应部位。(教师 唱到身体的哪个部位时,手就摸到哪里,幼儿会觉得有趣并调

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身体,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歌词中唱的部位找到。(教师和孩子一起,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感受到做动作的时候的节奏均匀。)三、幼儿学习演唱,边唱边表演。 教师:谁会像老师一样。把刚才做的唱出来? (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做与唱要协调。) 教师:现在你们来做老师,我来做小朋友,你们唱,我来做。 四、引导幼儿创编歌词与动作。 教师:除了歌词中唱到的部位,还可以拍打身体的其他什么部位呢? (引发幼儿新的儿歌的创作:

五、组织幼儿合作表演。 教师示范,边唱边拍一位幼儿的身体部位,引发幼儿合作律动 的兴趣,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创作表演。 活动延伸: 幼儿回去后将歌曲带动作表演给父母看,并与父母进行拍打身体的游戏,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促进亲子情感。

音乐教案《跳吧!跳吧》

十一、音乐教案《跳吧!跳吧》 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 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二、听音乐律动 师:看到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一跳了,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 我们就来学学一个最简单的脚步动作。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表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了营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面点制作、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训,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质量控制,逐步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知识储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食品的分类方法,掌握新食品的类型; 1.2掌握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3了解食品加工新技术。 2.能力目标 2.1能够完成罐头食品制作; 2.2能够完成西瓜汁饮料制作; 2.3能够完成凝固型酸乳制作; 2.4能够完成牛肉干的制作; 2.5能够完成典型食品的加工。 3.素质目标 3.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3.2培养学生具备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营养学基础专业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面点制作、膳食制作、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最新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模板三篇

最新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模板三篇 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它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吉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模板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模板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知识 3、体验舞蹈的乐趣,培养幼儿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活动过程: 幼儿在《纤夫的爱》的音乐中进入活动场地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 (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5、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 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三、尝试听音乐男女对舞,鼓励幼儿创编造型. 四、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扭秧歌》教案模板三 活动目的: 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跳吧,跳吧》四年级音乐教案

学唱《跳吧,跳吧》 教学过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关于《跳吧跳吧》这首歌曲,我综合运用了打击乐器,新疆舞蹈动作,从而调动了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对歌曲有更深一面的掌握。从而更好的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