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30.51 KB
- 文档页数:89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二、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肝硬化腹水2.轻症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个)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临床路径病种(9个)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脏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5.Graves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36个)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6.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颅前窝底脑膜瘤2.颅后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大脑凸面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病种(26个)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1.胸椎管狭窄症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2个)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肾盂癌12.输尿管癌十二、胸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贲门失迟缓症2.自发性气胸3.食管癌4.支气管肺癌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漏斗胸7.非侵袭性胸腺瘤8.肺良性肿瘤9.纵膈良性肿瘤10.食管裂孔疝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12.气管恶性肿瘤13.食管平滑肌瘤14.纵膈恶性畸胎瘤15.食管癌手术治疗16.原发性肺癌手术十三、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法洛四联症7.主动脉病变8.升主动脉瘤9.肺动脉瓣狭窄10.二尖瓣病变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子宫腺肌病2.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计划性剖宫产4.完全性前置胎盘5.过期妊娠6.医疗性引产7.阴道产钳助产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0.产褥感染十六、儿科(内科)临床路径病种(29个)1.轮状病毒肠炎2.支原体肺炎3.麻疹合并肺炎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7.儿童房间隔缺损8.儿童室间隔缺损9.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0.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1.矮小症12.病毒性心肌炎13.川崎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癫痫16.1型糖尿病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过敏性紫癜22.毛细支气管炎23.热性惊厥24.胃食管反流25.消化性溃疡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9.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先天性巨结肠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3.尿道下裂4.急性肠套叠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甲状舌管囊肿或腮源性囊肿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梅克尔憩室1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3.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4.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5.先天性肌性斜颈16.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共同性斜视4.上睑下垂5.老年性白内障6.角膜裂伤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声带息肉3.慢性鼻—鼻窦炎4.喉癌5.慢性扁桃体炎6.突发性耳聋7.鼻出血8.鼻中隔偏曲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0.分泌性中耳炎11.甲状腺肿瘤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3.下咽癌14.腺样体肥大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舌癌2.唇裂3.腭裂4.下颌骨骨折5.下颌前突畸形6.腮腺多形性腺瘤7.牙列缺损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10.复发性口腔溃疡11.口腔扁平苔藓12.口腔念珠菌病13.单纯疱疹14.乳牙中龋15.乳牙慢性牙髓炎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性病科临床路径病种(11个)1.带状疱疹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寻常性天疱疮4.重症多行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白癜风6.淋病7.慢性光化性皮炎8.荨麻疹9.系统性硬化症10.寻常痤疮11.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直肠癌化疗5.直肠癌放射治疗6.结肠癌化疗7.食管癌化疗8.食管癌放射治疗9.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10.乳腺癌化疗11.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12.胃癌姑息化疗13.胃癌术前化疗14.胃癌辅助化疗15.胃癌放射治疗二十三、精神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双相情感障碍2.精神分裂症3.持久的妄想性障碍4.分裂情感性障碍5.抑郁症. 可编辑修改11。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4)心电图、胸片。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
(二)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合体征:呕血、黑便或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
2.基本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氮质血症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2.年龄18-65周岁住院患者3.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入选。
排除标准:1.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者3.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4.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补充血容量3.止血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与尿素氮,大量出血者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2.补充血容量:可静脉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改善周围循环,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血。
3.止血治疗①冰盐水洗胃:下胃管用4℃冰盐水反复灌洗胃腔,灌洗后可注入云南白药、三七粉、白及粉等中药止血。
亦可以去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盐水100rd 中,自胃管灌入,经30-45分钟吸出后再灌注。
或将凝血酶溶解成10-100u/ml 的溶液分次口服。
②抑酸药: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400mg静注6-8小时一次;雷尼替丁:开始50mg,以后100mg/8小时;法莫替丁:开始10mg,以后20mg/12小时维持。
以上药物任选一种,静脉给药24-48小时,直至出血停止后改口服。
③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静推,并可与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50ml,8ml/小时维持静点。
④内窥镜下局部喷洒止血药、电凝止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表单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询问病史及体格检□上级医师查房查□完成入院检查□完成病历书写□根据病情决定是□安排入院常规检查否输血主要□上级医师查房及病□完成上级医师查情评估房记录等病历书写诊□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完成内镜检查,疗输血必要时内镜下止血工□签署输血、内镜和□仍有活动性出作抢救同意书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室(外科、□仍有活动性出血,放射科、ICU)会无法控制者,须请相诊,必要时转入其他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流程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重□ 一级/特级护理□ 一级/特级护理点□病重/病危□病重医嘱□禁食水,记出入量□禁食水,记出入量□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静脉抑酸药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曰出院日期: 年月曰标准住院日: 7- 10 日p主要护理临时医嘱:□ 静脉抑酸药□ 血常规、尿常规、临时医嘱:大便常规+潜血□ 止血药(必要□ 肝肾功能、电解时)质、凝血功能□ 吸氧(必要时)□ 输血前检查(血型、Rh因子,可经输□ 监测血色素变化血传播的常见病相关指标)□ 输血医嘱(必要时)□ 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1_1~~»r. 、- 1 A t ■、□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胃镜检查前感染筛查项目□ 心电监护(必要时)□ 止血药(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 输血医嘱(必要(必要时)时)□ 胃镜检查,必要□ 心电监护(必要时)时内镜下止血□ 吸氧(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插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血气分析(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介绍病房环境、设□ 宣教(消化道出施和设备血和胃镜检查的知□ 入院护理评估识)出院日)□ 已经完成内镜检 查,病因已经明 确,根据病因进入 相关流程 □ 观察有无胃镜检 查并发症 □ 上级医师查房, 决定将患者转入其 他疾病流程,制定 后续诊治方案 □ 住院医师完成病 程记录 □ 决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许患者进流 食 □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是否出院 □ 通知患者及其家 属今天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 病案首页、出院证 明书 □ 向患者及其家属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 项 □ 将出院小结及出 院证明书交患者或 其家属□ 继续监测重要脏 器功能 □ 仍有活动性出 血,无法控制者,工作病情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变异 1. 1. 记录2.2.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住院第 4-10 天日期住院第3 - 9天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长期医嘱:□ 二级/ 一级/ 特级护理抑酸药既往用药开始进流食(出血已止者)□ 静脉输液(出血已止者可适当减少输液量)临时医嘱:□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必要时)□止血药(必要时)□根据病情,酌情复查血常规□ 记24小时出入量□上腹部CT (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内科护理常规□ 出院带药主要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工作□ 心理与生活护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出院医嘱:□ 指导患者饮食病情□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变异 1. 1.记录 2. 2.护士医师签名。
河南省按病种付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指南
住院日期日期第七天第八天临床评估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检查费床位费医疗废物处置费监测血压静脉输液暖气、空调费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检查费床位费医疗废物处置费监测血压静脉输液静脉采血暖气、空调费血常规粪常规+隐血处置检查会诊生理盐水泮托拉唑针 5%葡萄糖氨甲苯酸针酚磺乙胺针 10%葡萄糖维生素 K1 针复方氨基酸液(3AA)药剂生理盐水泮托拉唑针 5%葡萄糖氨甲苯酸针酚磺乙胺针 10%葡萄糖维生素 K1 针复方氨基酸液(3AA)卫生材料营养排泄活动医疗卫教护理及卫教变异护士签名医生签字费用合计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有□无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有□无适当活动适当活动流质流质
住院日期日期第九天第十天临床评估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检查费床位费医疗废物处置费归档各项检查结果监测血压静脉输液暖气、空调费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检查费床位费医疗废物处置费监测血压静脉输液暖气、空调费处置检查
会诊药剂生理盐水泮托拉唑针 5%葡萄糖氨甲苯酸针酚磺乙胺针 10%葡萄糖维生素 K1 针复方氨基酸液(3AA)生理盐水泮托拉唑针 5%葡萄糖氨甲苯酸针酚磺乙胺针 10%葡萄糖维生素 K1 针复方氨基酸液(3AA)卫生材料营养排泄活动医疗卫教护理及卫教变异护士签名医生签字费用合计备注:浓缩红细胞或血浆自费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有□无出院指导□有□无适当活动适当活动流质。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表单患者姓名:_性别:_年龄:_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_年_月—日出院日期:_年_月一日标准住院日:7 - 10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上级医师查房查□完成入院检查□完成病历书写□根据病情决定是主□安排入院常规检查否输血要□上级医师查房及病□完成上级医师查情评估房记录等病历书写p诊□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完成内镜检查,疗输血必要时内镜下止血工□签署输血、内镜和□仍有活动性出作抢救冋意书血,无法控制者,须□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重占八、、p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病重/病危□禁食水,记出入量□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静脉抑酸药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病重□禁食水,记出入量□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p 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临时医嘱:□ 静脉抑酸药□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输血前检查(血型、Rh因子,可经输血传播的常见病相关指标)□ 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胃镜检查前感染筛查项目□ 止血药(必要时)□输血医嘱(必要时)□心电监护(必要时)临时医嘱:□ 止血药(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监测血色素变化□输血医嘱(必要时)□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必要时)□ 胃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吸氧(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插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血气分析(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主要□ 介绍病房环境、设□ 宣教(消化道出p施和设备血和胃镜检查的知护理□ 入院护理评估识)工作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p 变异1. 1.记录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住院第4-10 天日期住院第3-9天(出院日)□ 已经完成内镜检查,病因已经明确,根据病因进入相关流程□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并发症主□ 上级医师查房,要决定将患者转入其诊他疾病流程,制定诊后续诊治方案□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住院医师完成病工程记录作□ 决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许患者进流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继续监测重要脏器功能□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主要□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工作□ 心理与生活护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长期医嘱:出院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出院带药□ 二级/ 一级/ 特级护理□ 抑酸药□ 既往用药□ 开始进流食(出血已止者)□ 静脉输液(出血已止者可适当减少输液量)医临时医嘱:嘱□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必要时)□ 止血药(必要时)□ 根据病情,酌情复查血常规□ 记24小时出入量□上腹部CT (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重点八□ 指导患者饮食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 1.记录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27.251)(二)诊断依据。
根据SGE guideline: The role of endoscopy in acute non-variceal upper-GI hemorrhage. Gastrointest Endosc, (2004,60:497-504);SGE guideline: The role of 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variceal hemorrhage, updated July 2005.Gastrointest Endosc(2005,62:651-655);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内科杂志》 2005,44:73-7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南、共识等文献中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意见选择治疗方案1.维持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输血。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7.251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常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3)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抗核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检查;(2)DIC相关检查;肿瘤标记物相关检查;(3)超声心动图。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一、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ICD-10:K9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主要症状和体征:呕血、黑便或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
2.基本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氮质血症,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年龄18-65周岁住院患者,男女均可;3.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入选。
排除标准:1、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者;3、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4、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补充血容量3、止血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与尿素氮,大量出血者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2、补充血容量:可静脉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周围循环,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血。
3、止血治疗(1)上消化道出血①胃内降温通过胃管以4°C水反复灌洗胃腔。
②口服止血剂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紧急予去甲肾上腺素20-40mg加入生理盐水或冰盐水100-250ml分次口服。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 - 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 ,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 - 158)。
1 .有呕血和/ 或黑便。
2. 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 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 - 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 - 158)。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 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 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 0:K92.204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 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胃镜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ANCA 等自身抗体检查;DIC 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嘱禁饮食、卧床休息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通知病危。
2. 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3. 对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必要时应置入胃管进行胃内冷开水降温及正肾素的血管收缩治疗。
4. 输血指征:(1 )收缩压<90mmHg ,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 ,或心率>120 次/分。
(2 )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5. 抑酸药物:(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受体拮抗剂(H2RA)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定的患者。
(3)维生素C、维生素B6促进粘膜修复及止吐药物的应用。
6. 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必要时选用。
7. 必要时可以选用止血药;中医中药治疗。
8. 内镜检查:(1)系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关键检查,须争取在出血后24 - 48小时内进行。
(2)应积极稳定循环和神志状况,为内镜治疗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八)出院标准。
经内镜检查发现出血已经停止,但未明确出血病灶者,全身情况允许时可出院继续观察。
1. 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
2. 恢复饮食,无再出血表现。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因内镜检查而造成并发症(例如穿孔、误吸),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2. 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建议进入该疾病的相关途径。
3.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等均属高危患者,在胃镜检查后可能需要特殊治疗手段。
4. 通过内镜检查已明确出血病因,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5. 入院后72 小时内不能行胃镜检查或患者拒绝胃镜检查者,应转出本路径。
十)参考费用标准:4000-7000 元。
二、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ICD-10 : K92.204 )患者姓名: _______ 性别:年龄:门诊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年月厂标准住院日7- 10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ICD-10:K26.001/K26.4 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 - 52)等。
1. 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 有呕血和/ 或黑便。
3. 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 - 52)等。
1.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 选择各种止血药物及抗溃疡药物治疗。
3. 本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不包括内镜止血、介入或手术止血等治疗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K26.001/K26.401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疾病编码。
2. 已经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仅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4 )胃镜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腹部CT(增强);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 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渗液),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胶体液(血浆、血浆代用品)。
2. 必要时置入胃管、心电监护。
3. 下列患者应考虑输血治疗:(1 )收缩压<90mmHg ,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2 )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3)心率>120 次/分。
4. 抑酸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受体拮抗剂(H2RA)类药物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定的患者。
( 3)必要时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静脉输入。
5. 内镜检查。
( 1)经过积极内科治疗72 小时仍有活动性出血者,根据病情复查胃镜,必要时转入其他相应路径。
( 2)积极纠正循环衰竭,为内镜检查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应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6. 住院期间止血后处理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血止后24 - 48小时可逐步恢复进食。
7. 出院后处理。
(1)所有患者服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达 6 - 8周,或H2 受体阻断剂8 周。
(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须完成标准方案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 -14天)。
( 3 )黏膜保护。
( 4)门诊随访,鼓励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健康饮食。
(八)出院标准。
1. 活动性出血已止。
2. 已经开始进食,一般情况良好。
3.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血红蛋白降至70g/L 以下的高危患者,应转其他路径。
2. 需要药物以外的其他治疗方式,如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应转相应路径。
3. 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吸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建议进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4. 收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医院应具备:设施完备的内镜室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可提供24 小时服务的血库;具备中心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技术的急救人员。
(十)参考费用标准:2500-5000 元。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ICD-10 : K26.001/K26.401患者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_______ 住院号:住院日期:年_月 _日出院日期:年_月日标准住院日7 - 8日————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ICD-10:K25.0/K2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 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 有呕血和/ 或黑便。
3. 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 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 药物治疗:抑酸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 2)对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对平稳者,可使用H2 受体拮抗剂(H2RA)。
3. 对症支持治疗:液体补充(晶体、胶体),必要时输血支持。
4. 内科保守治疗24 - 72小时评估病情,仍有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必要时复查胃镜,如需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进入其他路径。
5. 出血停止可恢复饮食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以根治,参见标准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0/K25.4 胃溃疡合并出血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胃镜检查、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2.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2)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3)腹部超声或CT;(4)血淀粉酶、脂肪酶;(5)必要时复查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6)肿瘤指标筛查CEA、CA724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