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
- 格式:ppt
- 大小:14.59 MB
- 文档页数:362
共4页,第1页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外------------------------不------------------------准------------------答-----------------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期末试卷202 - 202 学年第 学期(A 卷,闭卷) 时间: 100分钟分)1. 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
2. 确定线网规模的三项指标为、 和 、以及 。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主要有 、 和4.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内容主要设计三方面: 、 和5.《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区间隧道的线路最小坡度宜采用 ,困难条件下可采用6.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横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共4页,第3页共4页,第4页A.1.2~1.8 mB.1.1~1.8 mC.1.2~1.7 mD.1.2~1.9 m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说明地面线敷设方式的优缺点?(6分)2、节能型纵断面设计如何做到节能效果?(6分)3、 坡面防护可选用铁路路基常用的一般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6分)4、简要说说盖挖法的优缺点(6分)5、BIM 主要可以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场的什么阶段?(6分)、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轨道交通设计师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其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整条轨道的交通线路。
学完本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战场设计,请从交通综合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车站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你对线路与站场设计的见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35学时数:90 学分:5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相关的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检修员、维护员等,主要从事城轨交通线路设备检修、维护、调试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线路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比如土建工程,线网规划等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层深入,全面讲线路与站场相关知识。
本课程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13章第13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一、线路设计1.线路走向设计: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
线路走向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如避开山体、湖泊和河流等地质障碍物,减少工程难度和成本。
(2):交通需求: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研究预测,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
例如,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分布以及常用的交通方式等,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3):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
例如,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选择最优的线路走向。
2.站点位置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
站点位置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居民分布:根据城市的居民分布情况,确定站点位置。
例如,根据居民的密度和分布,选择最适合的站点位置,以方便居民出行。
(2):交通连接: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连接,选择站点位置。
例如,选择与公交站、火车站和机场等交通枢纽相连的站点位置,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3):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位置。
例如,根据城市功能区划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站点位置。
3.站距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
站距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交通需求: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确定站点的距离。
例如,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方式的选择,选择最适合的站点距离,以方便居民出行。
(2):规划要求: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距离。
例如,根据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环境保护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站点距离。
二、站场设计1.布置设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位置,确定站场的布置。
布置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站点位置: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站点的位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三、课程目标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实施建议六、教学条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分计划学时:64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地位与作用1.课程的地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是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地铁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轨道设计、车站设计和车辆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是工程技术专业课学习的敲门砖。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地铁轨道相关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等,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地铁轨道线路》《无缝线路》和《轨道线路检修》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采用讲授、实操、练习、自学、集中答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够理论联系设计,提高自我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1. 岗位分析图2.课程面向的岗位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的岗位是线路工及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接触轨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临时补修、大修、抢修作业的人员。
面向岗位:初级线路工——中级线路工——高级线路工。
3.课程定位了解地铁线路与轨道的相关基本知识,对线路轨道结构的知识架构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专业基础,以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专业课知识。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掌握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轨道设计、车站设计和车辆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能够掌握线路的组成,能够认识及拆分各种轨道结构,掌握车站的总体布局、车辆基地的构成,了解现代有轨电车和低速磁浮新轨道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140 学时:16 学分:1.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生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面向轨道交通学院运营管理专
业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生的必修课。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专业课程后进行。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巩固和加深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的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与课题有关的技术参数规范,学会按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能正确反映设计成果,能正确绘制线路图。
学时分配如下:
(1)线路设计(14学时);
(2)答辩(2学时)。
五、教材及参考书
具体内容请参考理论课教学大纲与相关设计手册。
六、考核方式
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质量,答辩情况及平时考勤与表现综合评定,分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
审核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