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批国家标准项目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
(请严格按照示例格式及注释要求填写!)
注:1.请严格按照表格示例格式填写,如开竣工时间格式为“2024-01-05”,单位为“万元”等;
2.行业分类包括:工业、新型基础设施(含科研类)、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含教育、卫生、民政等)、交通、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
3.谋划项目、前期项目无须填写年度计划投资及分月度计划投资;计划新开工项目及续建项目须填写年度计划投资及分月度计划投资;计划新开工项目的计划开工时间必须是2024年。
附件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根据《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力(常规电力)、燃料(炼油、煤制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装备等领域行业标准制定。
第三条行业标准是指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包括工程建设、标准样品的制作)。
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
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
制定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制定行业标准要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保护环境,与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相互协调,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第四条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鼓励行业标准制定为推荐性标准。
第五条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发布、编号、备案、出版、复审、修订、修改等工作。
第六条国家能源局统一管理能源领域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具有标准化管理职能的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集团公司等(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对行业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报批、出版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立项第七条能源领域行业标准的计划立项,由国家能源局负责。
第八条任何政府机构、行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制定行业标准立项申请(以下简称申请人),并填写《行业标准项目任务书》(见附表1)。
第九条能源领域行业标准立项申请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以下统一简称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受理,经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审查后报送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
机械部关于报批、发布机械工业标准文件的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机械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5.12•【文号】机械部机械科[1994]425号•【施行日期】1994.05.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报批、发布机械工业标准文件的若干规定(机械部机械科(1994)425号1994年5月12日)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部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报批、发布机械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含行业内部标准、下同)部文,应按以下规定办理:(1)为了提高办文效率、减少部发文的数量,凡报批国家标准或发布行业标准,应分批集中办理部发文(每批一般约40个左右)。
(2)报批国家标准部发文格式(见附件1);批准、发布机械行业标准部发文格式(见附件2);批准、发布机械行业标准(内部使用)部发文格式(见附件3);报批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司发文格式(见附件4);批准、发布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部发文格式(见附件5)。
(3)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报批国家标准的规定,凡报批国家标准的部发文数量和报批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的司发文数量应与所报批国家标准的数量和所报批的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的数量相同。
(4)报批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的部发文和司发文,批准、发布机械行业标准和批准发布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的部发文,经各行业标准化业务管理机构对报批的标准复核认可后(复核标准记录表格式见附件6),代部拟报批,发布标准部发文稿或司发文稿,经单位领导核签后,送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由有关处室负责人核签,最后科技与质量监督司领导代部领导签发。
附一报批国家标准部发文格式标题:关于报批《××××××》等××个国家标准的函主送: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文:根据你局19××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我部已完成《×××××》等××个国家标准报批稿,现将标准报批稿送上,请审批。
装备工业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2012年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装备工业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根据《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结合行业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规定了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出版、复审、修改等标准制定程序。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机械(含轨道交通装备、制药装备)、汽车、航空、船舶等四个行业(以下统称装备工业行业)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第四条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的范围按现行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应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标准制定应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第六条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工作,部内由部科技司统一归口管理,部装备工业司(以下简称装备司)具体负责装备工业的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工作。
行业标准化技术支撑机构协助装备司开展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工作,部委托机构受装备司委托开展本行业的行业标准制定日常管理工作(单位名单见附件1)。
第七条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以下统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
已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业或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
没有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业或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由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
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参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第二章标准立项第八条任何政府机构、行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随时提出行业标准立项申请,按要求填写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表1),上报给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部委托机构。
部委托机构应将收到的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转交给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复核报批中的几点要求附表4: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项目名称:××××××共页第页负责起草单位:承办人: 电话:年月日填写说明: ①发送“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数:个。
②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个。
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个。
④没有回函的单位数:个。
要求:1 表的格式不要随意变更修改。
2 这四条一定要认真填写,注意数字的正确性。
3 函审和会审的方式,均按附表4要求格式填写;4 标准起草单位提出的意见,应在工作组中提前处理解决并反映在征求意见稿中,不得出现在表中。
如是同一单位非起草工作组人员,以个人身份提出意见(提出单位栏写姓名)。
附表5:行业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填表人填表时间对行业标准审查会议纪要的要求(中机联标[2012]87号文4。
2。
1c:)内容简要齐全;盖组织审查单位公章;本次会议审查标准清单;审查标准代表签字(手签,见表);审查会意见处理信息(或审查意见汇总表);《行业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见表。
附表6:参加审查的代表名单说明及要求:1。
代表的含义:委员.未能出席的标委会委员,可委托他人代表出席(签出席人名并附委托书);非委员代表不得出现;2.到会委员、委托代表签字人数,以及提交书面意见未到会委员总数,至少为全体委员的四分之三以上,会审才有效。
行业标准送审稿函审结论表标准报批签署单行业标准申报单报批行业标准项目汇总表报批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编制说明的要求(中机联标[2012]87号3。
3条)起草标准草案时,应同时编写标准编制说明,其内容一般包括:a.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即计划来源,工信部,工信厅科201X-XX号)、主要工作过程(接到计划后组织起草等工作)、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细则3。
1的规定)及其所做的工作等;b。
标准编制原则(本细则1。
5的规定)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解决的主要问题,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c. 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基础标准不涉及,写清楚原因即可)d。
标准立项、申报及审批第一节国家标准立项申报及审批工作一、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1.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2.符合国家标准的立项范围和指导原则;3.市场和企业急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推动作用;4.政府急需,对规范市场秩序有推动作用;5.符合国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6.同现行国家标准没有交叉;7.属于申报单位的业务范围;8.提交国家标准草案;9.完成期限不超过三年。
二、立项来源1、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各技术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的要求,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
2、向社会征集1)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
2)任何单位、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但是,有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所属组织或个人的立项申请,还须经所在单位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推荐。
三、项目提案上报上报单位:行业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接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上报内容:标准项目建议书(详见附表1)、标准草案标准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制定或者修订的目的、意义或必要性;(二)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三)标准的主要内容;(四)完成时限;(五)其他有关情况。
《项目建议书》必须使用指定的统一格式的电子模板制作(详见附表1),《申报标准汇总表》(详见附表2),表格格式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标准制定工作站栏目中的常用工具中下载《项目建议书》电子模板。
四、向社会征集的项目提案的处理讨论:向社会征集的项目提案,由国家标准委委托有关部门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做出是否采纳的决定。
1对被采纳的,由国家标准委给予项目提案单位或个人答复,并委托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
项目检测汇总表格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单位:项目验收单位:项目竣工时间: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结果备注1土建工程质量检测1.1基础工程检测基础填筑平整度和强度合格1.2结构工程检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钢筋质量和构件尺寸合格1.3防水工程检测防水层质量合格,无渗漏2安装工程质量检测2.1电气工程检测电气设备安装合格,电气线路连接正确2.2暖通工程检测采暖设备安装和运行正常,管道连接紧固无漏水2.3通风工程检测通风设备安装和运行正常,保证室内空气质量2.4给排水工程检测给水、排水管道安装正常,无渗漏3装饰工程质量检测3.1地面铺装检测地面平整度、耐磨性和防滑性合格3.2墙面装饰检测墙面装饰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合格3.3天花板装饰检测天花板装饰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合格3.4室内装修检测室内装修材料和施工工艺合格,保证装修质量4设备设施功能检测4.1电梯检测电梯安装和运行正常,满足使用要求4.2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安装合格,满足消防要求4.3供暖设施检测采暖设施安装和运行正常,满足供暖要求5竣工验收评定5.1工程质量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评定工程质量5.2安全可靠性检测工程安全设施和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使用安全5.3室内环境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光线和声效等环境指标,达到使用要求以上为项目检测汇总表格,根据具体项目的工程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检测项目和标准。
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对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评定,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要求室内环境满足使用需求。
该表格可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供相关单位参考和记录。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商务部•【公布日期】2012.10.10•【文号】商办流通函[2012]1038号•【施行日期】2012.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2]1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进一步规范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现将《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严格标准制修订流程,提高标准质量,推动流通标准化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商务部办公厅2012年10月10日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规范(试行)为规范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就流通行业标准的提报、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复审、修改等作出以下规定。
一、标准项目提报(一)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须填写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1)及申请说明(本领域及行业发展现状、制修订标准必要性、标准重点内容等),申请2个及以上项目的应同时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汇总表(见附件2)。
(二)相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标准建议项目,经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汇总审查后,根据行业属性报送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
对行业归属不明确或涉及2个以上司局职能的项目,由相关单位报送商务部标准化工作牵头司局(流通发展司)协调确定。
(三)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依据当年商务、内贸工作要点以及各行业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出流通领域各行业建议立项的标准项目报送商务部标准化工作牵头司局,并附筛选标准项目过程说明、结果等材料。
二、标准项目立项(一)商务部标准化工作牵头司局会同相关业务司局负责组织标准项目评审。
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对体育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第三条体育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要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备案、出版、复审、修订、修改、废止等工作。
第四条体育标准包括体育国家标准和体育行业标准。
体育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体育行业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第五条总局体育经济司(以下简称“经济司”)统一归口管理体育标准、标准制修订工作。
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以下简称“装备中心”)组织实施体育标准、标准制修订工作。
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业务范围内体育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工作。
总局各司局、直属事业单位、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根据体育标准项目涉及内容,分工参与标准立项论证和标准审查工作。
第二章标准立项第六条装备中心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组织研究制定体育标准体系,经经济司审核后,报总局批准。
总局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体育标准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各方建议可适时修订。
总局每年第一季度发布本年度体育标准制定立项指南(以下简称“立项指南”)。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立项指南提出标准立项申请。
原则上,未列入立项指南的项目不予立项。
确属急需制定的项目,申请单位应当说明原因并征得相关单位同意。
申请立项应当填写并提交“标准项目建议书”、“标准草案”和“计划编制说明”(包括计划编制的基本情况、编制原则和重点等)。
申请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应当填写“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1),申请推荐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项目应当填写“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或“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2及附件3)。
第八条装备中心应根据立项申请涉及的内容范畴,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每年第二、四季度对标准项目建议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行业标准化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委近年来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更好地指导行业标准化工作。
该《办法》从行业标准制定过程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公布、出版、复审、修订、修改等作了统一的规定,力求使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统一。
该《办法》业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以规范性文件印发执行。
附件: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轻工、纺织、黑色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建材、机械(含锅炉压力容器、制药装备)、汽车、电力、煤炭、黄金、包装、商业、物流和稀土等行业标准制定。
第三条行业标准是指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包括工程建设、标准样品的制作)。
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
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
制定行业标准,要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制定行业标准要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保护环境,与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相互协调,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第四条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公布、出版、复审、修订、修改等工作。
第五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行业标准计划单列单位(以下统一简称直管行业标准化机构,具体名单见附件一)对行业标准制定过程的起草、技术审查、编号、报批、备案、出版等工作进行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所辖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管理,规范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出版、复审、修改等标准制定的主要程序及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行业及编号代码是:化工(HG)、石化(SH)、黑色冶金(YB)、有色金属(YS)、黄金(YS)、建材(JC)、稀土(XB)、机械(JB)、汽车(QC)、船舶(CB)、航空(HB)、轻工(QB)、纺织(FZ)、包装(BB)、航天(QJ)、兵工民品(WJ)、核工业(EJ)、电子(SJ)、通信(YD)等19个大行业和信息化的行业标准。
第四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标准制定应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第五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科技司负责统一归口管理,负责行业标准计划编制、标准批准发布以及综合协调与监督指导工作。
相关司局等单位分别负责所管领域标准的项目计划建议,标准起草、审查、报批、出版、复审、修改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应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标准化机构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
第二章标准立项第七条行业标准立项,由相关司局等单位根据所管领域的工作实际,提出行业标准制定立项建议。
第八条行业标准的范围、标准性质等按现行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标准立项建议内容包括:(一)申报项目的总体情况说明(包括项目编制的基本情况、编制原则和重点等);(二)标准项目汇总表;(三)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第十条科技司收到标准立项建议后,负责归类、汇总,并公开征求意见,并统筹协调和审查后,下达标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