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9
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14•【文号】国铁设备监[2014]18号•【施行日期】2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实施细则(国铁设备监〔2014〕18号国家铁路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安全管理,规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工作,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和《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4号)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营业线上,承担公共运输或施工、维修、检测、试验等任务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驾驶人员(以下简称驾驶人员),应当通过国家铁路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以下简称驾驶证,式样见附件1)。
第三条驾驶证分为机车系列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
具体代码及对应的准驾机车车辆类型为:(一)机车系列:J1类准驾动车组和内燃、电力机车;J2类准驾动车组和内燃机车;J3类准驾动车组和电力机车;J4类准驾内燃、电力机车;J5类准驾内燃机车;J6类准驾电力机车。
(二)自轮运转车辆系列:L1类准驾大型养路机械和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L2类准驾大型养路机械;L3类准驾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
第四条聘用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驾驶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为驾驶证申请人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条件,提高驾驶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
企业聘用取得驾驶证的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驾驶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执业。
第二章申请条件第五条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按照本细则规定提交完整、真实的申请材料。
第六条初次申请驾驶证,申请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按理论考试报名截止日期计算,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年龄满18周岁,且不超过45周岁;(二)身体健康,符合《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TB/T3091)规定的职业健康标准,具有良好的汉字读写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交流;(三)机车系列申请人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及以上学历,自轮运转车辆系列申请人具有国家承认的高中、技校及以上学历;(四)机车系列申请人具有连续机务乘务学习1年以上或者机务乘务学习行程6万公里以上的经历;自轮运转车辆系列申请人具有连续自轮运转车辆乘务学习6个月以上的经历。
动车组操纵与安全文档第一篇:动车组操纵与安全文档动车组操纵与安全1.动车组司机作业程序与机车乘务员作业程序大体相同,主要由出勤、接车、出库、发车、运行、终到、入库、退勤、出勤等环节组成2.出勤及接车作业20分钟3.出库时间距开车点前不少于40分4.入库作业及退勤时间60分5.出乘前充分休息。
做到二必须一严禁:本段夜间出乘前,必须按规定待班时间到段待乘室休息,外段出乘前必须在公寓休息4小时以上,班前严禁饮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6.出勤时做到:准时到达机调室,接受酒精含量测试,领取司机手册、添乘指导簿、司机报单和运行揭示,阅读安全通报,逐条核对运行揭示,对与本趟列车相关的运行揭示逐条打勾,根据天、时、人、车等情况做好预想,做到不错、不漏、全员清楚,制订安全正点,操纵保养、节约等方面的有关措施,记录于司机手册7.站段分界点一度停车,随车机械师下车签点,记录出库时间,并了解股道和走行线路,按信号显示出段8.动车组运行至监控装置开车对标位置、按压开车键9.动车组在运行或未停稳时禁止换向操作10.起动动车组时,应将牵引手柄在P1位稍做停留,在根据目标速度采用适当级位。
动车组运行途中,牵引手柄无须逐级提升或降低,可根据加减速需要自由操控11.进站停车时按停车位置标做到一次稳、准停车,力求停车平稳。
站内停车速度低,尽量采用B4级以下的制动级位,待动车组产生制动后,根据停车位置逐步减挡至B1级停车。
动车组停车后将制动手柄置B1位,使列车制动12.在长、大坡道起动动车组时,可将牵引手柄置于一定牵引级位在缓解列车制动,防止动车组溜逸13.牵引手柄与制动手柄的配合操纵,应充分利用动车组制动优先的控制逻辑设计。
正常情况下,使用制动手柄前,应先将牵引手柄回切位,再实施制动。
紧急情况下要调速时,牵引手柄在任一牵引位上,可直接利用制动手柄调速,在将牵引手柄回切位 14.列车停车后,应追加制动手柄至B7位 15.必须接收书面行车凭证时,应停车接验16.在整备线路准确位置停车,将牵引手柄置切位,换向手柄置关位 17.司机台正面下侧布置有关空调出风口、风笛脚踏开关及MON装置的IC卡插口18.司机室空调与车厢空调系统相分离,是一个独立的空调系统19.车辆在起动状态时,列车前照灯就会自动打开20.我国传统列车的信息控制系统可分为机车信息控制系统和车辆信息控制系统两部分21.我国动车组列车的信息控制系统由监控器和控制传输装置两部分组成22.我国动车组的车载信息控制系统普遍采用了贯穿整个列车的连接总线进行信息传输 23.动车组列车信息控制系统主要由列车信息中央装置、终端装置、列车信息显示器,车内信息显示器等3部分组成 24.传送线有列车信息传送线及自我诊断信息传送线两种25.动车组车载信息控制系统由3种模式:一般模式、检修模式、诊断模式26.动车组旅客广播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广播系统、显示系统和娱乐系统等3个子系统27.乘务员间联络呼叫的主要方式有全体联络呼叫和个别联络呼叫两种28.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救援可以采用机车与动车组直接通过过渡车钩连接29.运行中发现受电弓故障,应立即降弓,采取紧急停车措施30.遇天气恶劣,信号机显示距离不足200时,司机立即报告列车调度员31.遇ATP装置故障时,司机汇报调度员后,停车转换为LKJ装置控制,限速160KM/H继续运行32.动车组的回送采用回送车与动车组固定连接,而后由客运机车牵引回送33.回送限速120KM/H 34.回送途中不得通过半径小于200M曲线35.以5KM/H及以下的速度移动机车并与回送车连挂36.按照地面向机车传送信号的连续性来分类,分为连续式列控系统和点式列控系统37.按照人机关系来分,分为设备优先控制和司机优先控制38.按照列车速度防护模式,分为阶梯速度防护模式和曲线速度防护模式39.CTCS0级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列车40.CTCSO级的控制模式是目标距离式41.CTCSO级的自动闭塞设计仍按固定闭塞方式进行 42.CTCS2级采用目标距离控制模式43.CTCS2级采取的闭塞方式称为准移动闭塞方式,强调了线路数据由地面传送,而CTCS1级的线路数据是在车上存储的.44.CTCS2列控系统分为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2部分,地面设备又分为轨旁和室内设备两部分 45.应答器分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46.200KM/H动车组车载列控系统,同事装备ATP车载设备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2000。
高速铁路学习资料铁道车辆成都铁路局职教处编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第二节动车组的组成及动力配置第二章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原理第一节动车组转向架的组成及分类第三章动车组车体结构及车内设备第一节流线型车体结构第二节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第三节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第四节防火安全技术第五节动车组供排水与卫生系统第四章动车组司机室第一节CRHl动车组司机室第五章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第一节动车组连接装置的基本特性第六章牵引系统和供风系统第一节牵引系统概述第二节供风系统概述第七章 CRH1型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第八章动车一级检修工艺第一节一级检修流程框图(标准模式)第二节作业程序及作业路线第九章动车运用所安全作业标准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自从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建成并通车开始,铁路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快速、可靠、舒适、经济和环保是铁路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中取胜的先决条件。
许多国家都在通过新建或改建既有线,发展高速铁路。
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对列车作如下划分:普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00~160 km/h;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60~200 km/h;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 km/h。
一、高速铁路发展沿革1.日本高速铁路1964年10月1 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一大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投入商业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按照高速行车技术条件建造的铁路,其最高运行速度达210 km/h。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不仅为日本铁路,而且也为世界铁路开创了新纪元。
日本新干线投入商业运营,以高速安全、准时、舒适、运量大、污染小、能源省及占地少等特点而著称。
不仅为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为铁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为当时“夕阳产业”的铁路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再次掀起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竞争的态势。
2024年动车组安全管理办法1安全规则1.1列车乘务组人员(列车员、保洁员、配餐师、服务员、车辆机械师、乘警)应当接受列车长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确保旅客安全的情况下,质量良好地完成本岗位工作。
特殊情况下,按规定也要服从司机统一指挥。
1.2客运乘务组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路局培训,段劳动安全考试合格后,由路局统一颁发上岗证后,方能上岗。
1.3列车长、列车员主要承担服务旅客、查验车票、处理票务、危险品卡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
发生影响旅客安全问题时,客运乘务组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旅客生命和财产安全。
1.4旅客乘降按照前门下,后门上分工,特殊情况可通报车站具体变更组织方案。
中间站到达前,列车通过列车广播组织旅客在各车厢运行方向前端车门等候下车。
车站开车前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始发站提前20分钟检票放客,列车长提前20分钟(折返站10分钟)按规定通知司机、司机通知机械师开门。
到站为低站台时,到站前由列车长组织提前打开车门翻板,并提示附近旅客安全注意事项,开车后及时放平、扣锁翻板;到站为高站台时,车门翻板免开。
发车前,由列车长确认旅客乘降完毕后,通知司机关闭车门(哈站始发为开车前2分钟);用语为动车xx次司机,旅客乘降完毕,请关闭车门,司机听到后回答动车xx次司机明白,如自动开关门装置故障时,由司机通知随车机械师和列车长;列车长负责组织手动开关车门,随车机械师负责处理相关故障。
动车组到站停稳后,司机负责开启车门。
按钮不在司机操作台的,由司机通知机械师开关车门。
动车组重联运行时,两列车长同时确认旅客乘降完毕,二组列车长和一组列车长呼应乘降完毕,用语为xx次后部旅客乘降完毕,由运行前方列车长第一组的列车长负责确认旅客乘降情况并通知司机,呼叫用语同发车呼叫用语。
1.5列车乘务人员应当配备无线对讲机,及时通报各种信息,但不得用对讲机从事与工作无关事情。
动车组列车配备二支长度1.5M杆把为绝缘材料的钩具,定位放置,及时协助旅客捡拾掉入站台下的行李物品。
动车组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动车组的安全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管理办法。
第二条动车组安全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动车组的日常运营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等。
第三条动车组安全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
第二章动车组运营管理第四条动车组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分工。
运营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动车组的运营管理工作。
第五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动车组运输经营许可证,按照运输许可证的规定进行运营活动。
第六条动车组的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动车组进行技术检查和维护,确保动车组的安全运营。
第七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动车组运营安全档案,记录动车组的运营情况、管理措施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
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第八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动车组运营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动车组设备、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第九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动车组的安全运营。
第十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动车组安全信誉评价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达到一定水平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纠正。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四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职责分工,加强事前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到达现场,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置。
第十六条动车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事故或突发事件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TG/CL 127-2013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动车组管理 (3)第一节专业管理 (3)第二节技术管理 (3)第三节修程修制 (5)第四节配属管理 (6)第五节路用动车组 (7)第六节动车组报废 (8)第三章动车组运用所 (10)第一节基本条件 (10)第二节基本职责 (11)第三节生产组织 (12)第四节基本制度 (12)第五节存放点管理 (14)第四章动车组检修 (16)第一节检修计划 (16)第二节一体化作业 (16)第三节一级检修 (17)第四节二级检修 (18)第五节临修作业 (18)第六节加装改造 (18)第五章动车组质量 (20)第一节质量标准 (20)第二节质量监督 (20)第三节检测监控 (21)第四节质量分析 (21)第六章动车组运用 (22)第一节动车组运行图 (22)第二节动车组编组 (22)第三节动车组摘挂 (23)第四节动车组乘务 (23)第五节动车组运行 (25)第六节动车组调车 (27)第七节动车组回送 (28)第八节动车组交接 (29)第九节动车组试运行 (30)第十节司机室管理 (30)第十一节动车组看管 (31)第十二节动车组防火 (31)第十三节动车组防寒 (32)第七章备品及爱车 (34)第一节随车工具备品 (34)第二节爱车工作 (35)第八章基础工作 (37)第一节安全管理 (37)第二节队伍建设 (38)第三节配件管理 (38)第四节置场管理 (39)第五节档案管理 (39)第六节信息化工作 (40)第七节售后管理 (40)第八节标准化工作 (41)第九章限度表 (42)CRH1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42)CRH2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46)CRH3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51)CRH5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55)CRH380A(L)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57)CRH380B(L)/CL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限度表 (61)第十章附则 (84)附件1动车组出所质量标准 (86)附件2动车组二级检修对规办法 (99)附件3动车组运用质量鉴定办法 (102)附件4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141)附件5动车组制动试验办法 (145)附件5-1CRH1型动车组制动试验办法 (145)附件5-2CRH2型及CRH380A(L)型动车组制动试验办法 (150)附件5-3CRH3型及CRH380B(L)/CL型动车组制动试验办法 (157)附件5-4CRH5型动车组制动试验办法 (167)附件6动车组随车备品明细 (174)附件7动车组车辆方位及零部件位置编号规则 (177)附件7-1动车组车辆方位规则 (177)附件7-2动车组同名零部件位置编号规则 (179)附件7-3动车组车辆定位及配件位置编号示意图 (180)附件8名词术语 (183)附件8-1名词解释 (183)附件8-2缩略语 (187)附件9动车组造修单位简称 (199)附件9-1动车组造修企业简称及代号表 (199)附件9-2全路动车段简称及代号表 (200)附件9-3全路动车组运用所简称及代号表 (201)第一章总则第1条“和谐”(CRH)系列电动车组(以下简称动车组)是铁路旅客运输的高速运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