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学指导-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
- 格式:pdf
- 大小:251.34 KB
- 文档页数:26
东北农业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授课教师:***东北农业大学教案课程:农业气象学教师:孙彦坤职称:教授一、基本教材:1.《农业气象学》,段若溪、姜会飞主编,2002年气象出版社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1.《农业气象》,刁瑛元、马秀玲主编,1993年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黑龙江省农业气候》,白雅梅主编,2002年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出版。
3.《农业气象试验指导》,孙彦坤、肖同玉主编,2000年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出版。
I、课程(章、节):绪论、第一章大气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大气、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概念2.掌握农业气象的内容与任务3.大气的演化过程4.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5.大气污染III、重点和难点:1.大气科学、农业气象学概念概念3.大气的演化过程(三个阶段)4.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三种成分五个层次)5.大气污染(四种污染源七种污染物)IV、基本内容(见讲稿)V、本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二、填空农业气象习题集p1 1-5题。
三、简答题农业气象习题集p1 1-2题VI、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
VII、学时:3学时。
VIII、授课后存在问题I、课程(章、节):第二章辐射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辐射概念及度量单位。
2.掌握辐射的基本定律。
III、重点和难点:1.辐射概念。
2.辐射度量单位。
IV、基本内容(见讲稿)VI、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
VII、时间分配2学时。
VIII、授课后存在问题I、课程(章、节):第二章辐射第二节太阳辐射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太阳高度角、时间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
3.掌握太阳常数、大气透明度的概念。
4.掌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过程的削弱原因。
III、重点和难点:1.季节的形成。
2.时间的换算。
3.四季的形成。
4.日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第十周学生反馈信息及处理结果一、存在的问题1.课程安排方面:01园林2班反映《园林艺术》在实验主楼139教室,教室光线弱,听课效果差,希望换教室。
02生态2班反映《政治经济学》教室光线不好,同学们看不清黑板,而且很冷,希望换个教室。
答复:由于没有适合的教室,以上两门课程不能调整,请同学们谅解。
2.教学条件方面:02森游反映北区513教室灯坏了不少,希望维修。
答复:学校正准备集中维修。
3.教师授课方面:01会计3班反映周二《税法》老师讲课详细,只是速度稍快。
01园艺3班反映周一《基础生化》老师板书不是很清晰。
02草业反映周四《普通化学》老师、《有机化学》老师、周五《农科高数》老师讲课有点快。
02食品2班反映周三《普通化学》老师声音有些小,板书有些小。
01农电2班反映周一《机械基础》、周二《数字电子》老师讲课太快。
01农学1班反映周二《农经》老师讲课尽心尽力,但板书需提高。
01植保2班反映周二《作物栽培学》老师讲课态度认真,只是声音小;《作物遗传育种》老师讲课有些快;《普通昆虫学》老师声音有些小。
02植保1班反映周二《植物学》老师讲课有点儿快。
二、对教学的肯定01园艺1班反映周一《英语》毕凤春老师在讲课中不断扩充词汇,好。
01园艺2班反映《物理》王薇老师讲课越来越好了。
01园艺3班反映周三《果蔬加工学》老师板书有了明显改进。
02园艺2班反映周一《毛泽东思想概论》李学明老师上课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好。
01食品2班反映周四《形势政策》问题更耐心了。
01水利3班反映周一《形式政策》牛玉萍老师讲课生动,声音洪亮。
01水利2班反映周四《概率》惠淑荣老师讲课特别仔细,态度特别好。
02水电1班反映周二《水利工程制图》杨玉艳老师讲解习题很认真。
02动医3班反映周四《高数》王鹏老师积极解答同学的疑难问题。
01动科1班反映《生化》胡兰老师使同学越学兴趣越浓。
01动科3班反映周三《英语》姚岚老师讲课节奏紧凑,重点突出。
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陈富于;谷士艳;陈东雨;高微;孟凡彬;孙清【摘要】针对暖通空调课程特点,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从提高暖通空调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暖通空调设计能力方面着手,对课程的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出暖通空调课程理论教学改革主要应从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应从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层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在暖通空调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技能.【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9)003【总页数】5页(P324-328)【关键词】暖通空调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改革【作者】陈富于;谷士艳;陈东雨;高微;孟凡彬;孙清【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暖通空调包括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三个部分内容[1-3],是以特定建筑空间为对象,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绿色建筑环境,创造满足工作、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的环境[4-7],包括特殊应用领域人工环境,如交通运载工具的有限空间、地下工程建筑、农业生产和国防设施等环境的营造和控制。
暖通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和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关于公布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
计)评选结果的通知
教通字[2013]76号
各教学单位:
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和《关于做好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通〔2012〕125号)等文件精神,各教学单位推荐了199篇毕业论文(设计)参加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
其中,一等奖62篇,二等奖68篇,三等奖69篇。
2013年6月25日,由校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听取学生现场答辩的形式,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一等奖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评审,并以审阅和讨论的形式对二、三等奖毕业论文进行了评审。
本届共评审出优秀论文(设计)共195篇,其中,一等奖60篇、二等奖68篇、三等奖67篇,现予以公布。
附件:沈阳农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名单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件:
沈阳农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名单。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系统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由沈阳农业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2004年3月教育部批准确认为独立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依托于母校沈阳农业大学办学,沈阳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
学校现设16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等五大门类;拥有6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6个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9个辽宁省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将于2010年9月迁往新校区办学。
新校区位于沈抚同城规划区的核心地带,地处抚顺市经济开发区,北依美丽的浑河,西临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沈阳世博园,与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毗邻。
校园占地500余亩,新校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一批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中心、学生公寓、餐饮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新校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优越。
还可共享沈阳农业大学的部分优质教育资源。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系统点击进入鲁迅美术学院因入学后复查不过关开除4名新生已入学三个月,一场专业复查后却被除名。
近日,鲁迅美术学院以复试成绩明显低于入学考试成绩为由,取消了2015年秋季入学4名新生的学籍,引发社会关注。
根据教育部规定,新生入学后复查只有发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才能被取消学籍。
眼下正值各地艺考关键期,对于鲁艺此举,既有人赞赏学校严把新生质量关,也有人认为专业复查不宜随意推翻高考结果,应维护艺考公正公平。
美术复试不合格,4名新生面临退学12月14日,鲁美做出决定,分别对工业设计系、综合绘画系等4名新生取消入学资格及学籍。
鲁美向媒体提供的一则通报称,10月28日和31日,鲁美在大连校区和沈阳校区分别组织2015年新生进行专业测试复查,经过评卷筛选出初步认定为不合格的新生。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黄秀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本科72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6学时)专科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本科4分,专科3.5分教研室名称: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
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学时分配表>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
选择教材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1982年第一版国家优秀教材纪念奖1988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2001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引论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气候系统概述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4.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5.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1-3 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1太阳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农业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1考试科目:气象学与气候学本考试大纲由(单位)于年月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气象学与气候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素质,并有利于其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本科目分为气象学和气候学两部分。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研究的大气现象是及其状态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大气的基本状况和大气中的主要物理过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的气候特征,气候系统特点及各种物理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气候系统的热力过程、水分过程及动力过程,掌握气候形成的规律及各圈层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了解和解释不同地区气候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了解
精都考研。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6期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关于提高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张新永1杨志清1张连根2周平1希从芳1*(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处,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气象要素光、温、水、气等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分析它们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和调控措施。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结合各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教学质量;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S16-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6-0178-03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本课程,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跟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光、温、水、气等基本要素的时空分布以及它们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和调节措施,并且围绕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气象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最优气象条件和措施。
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和主动学习的意愿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问题主要出在教学人员身上,如教学内容陈旧,长期不更新,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并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再加上理论学时不断压缩,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手段,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实验学时过少,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造成其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水平不高。
要切实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对以上问题必须足够重视并认真分析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授课,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变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6116603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专业开课学期:春季总学时:本科48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12学时)总学分:本科3分编写日期:2020年12月20日教研室名称:自然地理学教研室考核方式:闭卷二、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教材:姜世中•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科学探索,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主要分支学科、研究特点等。
通过对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名人的爱国报国情怀和一丝不苟、科学求真的“竺可桢精神”。
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家、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第二节大气、天气、气候和气候系统的概念第三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在讲述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的时,在阐述竺可桢对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一丝不苟”的座右铭、“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做人原则和“博学之,审问之,慎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处世原则,鼓励学生学习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