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枕叶的神经心理功能神经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77
心理学神经系统结构框架引言:心理学神经系统结构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的核心内容。
它涵盖了大脑的不同区域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神经系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探讨它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一、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心理学神经系统结构的最外层,也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基础。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不同的脑区在认知功能上有所不同,例如额叶负责决策和规划,颞叶与记忆和语言相关。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进行信息传递,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二、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由大脑皮层与下丘脑之间的结构组成,包括边缘系统前部和边缘系统后部。
边缘系统前部主要负责情感的调节和情绪的产生,如杏仁核和前扣带回。
边缘系统后部则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如下丘脑和丘脑下部。
边缘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视觉信息。
它包括视网膜、视觉皮层和视觉通路等组成部分。
视觉信息经过视觉通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皮层区域,经过处理后形成我们对外界视觉的感知和认知。
视觉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四、听觉系统听觉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声音信息。
它包括耳蜗、听觉神经和听觉皮层等组成部分。
声音通过耳蜗传入听觉神经,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皮层区域进行处理。
听觉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听觉感知、语言理解和音乐欣赏等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五、运动系统运动系统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运动行为。
它包括运动皮层、小脑和脊髓等组成部分。
运动信号由运动皮层发出,经过小脑和脊髓等结构的协调和调节,最终使肌肉产生相应的运动。
运动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运动控制、动作规划和协调等行为过程的神经机制。
六、记忆系统记忆系统负责存储和提取人类的记忆信息。
它包括海马体、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等组成部分。
(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客观事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位于脊柱中,脑位于颅腔内。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脑是高级中枢,分为脑干、间脑、小脑、大脑两半球等部分。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延脑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重要关系,具有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功能,被称为“生命中枢”。
桥脑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的一部分是姿势、随意走动、定向反射中枢,另一部分是视觉、听觉反射中枢。
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
下丘脑对情绪有重要的作用。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大脑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灰质部分又叫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引起条件反射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神经活动主要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他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和抑制的正诱导是指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负诱导是指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
兴奋和抑制的诱导可能是同时性的,也可能是相继的。
大脑两半球是人类智慧活动的器官,是全部系统活动的最高部位。
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
大脑的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神经心理学中的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脑神经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神经心理学中,脑结构和功能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探讨神经心理学中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研究领域。
一、脑结构脑结构是指大脑的组织和形态特征。
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再细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此外,大脑还包括皮质和脑内核。
皮质是大脑的外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记忆和语言。
脑内核是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与情绪、动作和奖赏系统相关。
研究神经心理学中的脑结构有多种方法,包括脑部成像技术、病例研究和实验研究。
脑部成像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不同脑区在特定任务或心理过程中的活动变化。
二、脑功能脑功能是指大脑执行的各种认知和感知任务。
神经心理学研究了大脑在思维、注意力、记忆、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功能。
脑功能的研究通常通过实验方法,如注意力任务和记忆测试,来评估和测量。
神经心理学家发现,不同脑区对于特定的功能具有专门性。
例如,颞叶的海马体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额叶的额叶皮质负责决策和情绪调控。
这些研究结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和行为。
三、神经心理学研究领域神经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发育神经科学和临床神经心理学。
1.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大脑如何处理和组织各种感知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认知神经科学试图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神经基础。
2. 发育神经科学:研究大脑在婴儿和儿童时期的发育过程。
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儿童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
3. 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损伤和疾病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临床神经心理学家通过评估和干预来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个体康复。
四、脑结构和功能相关研究神经心理学中有许多研究关注于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不同脑结构如何影响特定的功能,并增进我们对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解。
大脑各部位对应的功能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和神秘的器官之一,它掌控着我们的思考、情感、记忆、行动等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四个叶,由数百亿的神经元构成。
这些神经元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共同协作完成各种功能。
不同的大脑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下面是大脑各部位对应的主要功能:
1.额叶:控制思考、决策、计划和执行能力,还负责人格、社交行为和情感控制。
2.颞叶:负责语言理解、记忆存储和听觉处理等功能。
3.顶叶:控制视觉、空间定位和注意力。
4.枕叶:负责感觉处理和运动控制。
5.中央回:控制意识、思维和语言等高级功能。
6.扣带回:控制情感、记忆和行为控制等功能。
7.海马体:负责短期和长期记忆的存储和检索。
8.杏仁核:控制情感反应和情绪识别等功能。
9.苍白球:控制脊髓传入的感觉信息。
10.脑干: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
以上是大脑各部位对应的主要功能,不同的大脑部位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了解大脑各部位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思考、情感和行为。
- 1 -。
人类脑部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和功能脑部是人类最为神秘的器官之一,它承载了人类思维、情感、意识等诸多重要功能。
而脑部内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神经元,那么人类脑部中的神经元分布在哪些区域,它们的功能是什么呢?一、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最为高级的神经元聚集区,是人类智力最为发达的部分。
它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一半球都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叶片。
不同叶片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其中:1.额叶:是大脑最前部的叶片,在人类智力和社交表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右侧额叶控制空间感知和音乐能力,而左侧额叶则控制语言和逻辑思考。
2.顶叶:在图像处理、听觉处理和交感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颞叶:在阅读、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枕叶:在基本的感官处理、运动控制和平衡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二、小脑小脑是脑干后面的一块结构,它在运动控制、平衡感和姿态维持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脑望远镜般的结构意味着它可以控制骨骼肌和肌腱的简单运动,以及维护人体动静平衡。
三、脑干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控制心跳、呼吸、消化和其他自主系统的大型区域。
它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
中脑控制双眼视线的方向、瞳孔大小和躯干运动;脑桥控制听觉信息、味觉和下唇感觉;延髓掌控咀嚼、吞咽、嗓音、咳嗽和打嗝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机能。
总的来说,人类脑部神经元密集分布在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并分别担当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这些神经元共同协作,才使得我们的思维、感知、运动等各种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受到基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不同的神经元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可能会存在个体差异,这也可能是人类个性和行为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神经心理学知识点神经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究了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神经心理学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功能的基础。
一、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与其他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人类学习、记忆、情感和决策等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掌控着人类的认知和行为。
大脑可以分为左右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功能区。
不同的功能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心理过程,例如,额叶负责决策和规划,颞叶负责语言和记忆。
三、神经传递与神经递质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当电信号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进而影响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和丙酮胺等,它们在情绪、学习和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基于这些信息对世界的主观体验。
人类有多种感知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神经心理学研究了感知的神经基础和认知过程,以及如何解释感知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五、认知与注意力认知是指人类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运用的信息处理过程。
注意力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集中精力在特定信息上的能力。
神经心理学研究了认知和注意力的神经机制,例如工作记忆、注意网络和执行功能等,为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六、学习与记忆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所学内容储存和回忆的能力。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例如海马体和杏仁核在记忆形成和情绪记忆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对于改善学习和记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七、情绪与情感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它们是对不同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大脑的分区及功能人类的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别的器官,负责控制和协调所有身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大脑可以被分为许多不同的区域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主要分区及其功能。
1.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大脑的外层灰质组织,分为左右两半球。
大脑皮质是人类智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感觉信息和运动控制的主要处理区域。
大脑皮质被分为四个主要叶状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叶状区都与不同的功能相关。
- 额叶(Frontal Lobe):负责意识、决策、推理和创造能力。
它还是人格、社会行为、规划和执行功能的中心。
- 顶叶(Parietal Lobe):负责处理触觉信息和空间感知。
它还参与身体位置感知和注意力的调节。
- 颞叶(Temporal Lobe):主要负责听觉处理和记忆存储。
它还与情感和语言相关。
- 枕叶(Occipital Lobe):主要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
2.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位于大脑的内部,与记忆、情绪和动机相关。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杏仁核(Amygdala):与情绪的形成和记忆相关,尤其是恐惧的记忆。
- 丘脑(Thalamus):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皮质,还参与情绪、注意力和意识的调节。
- 皮层海马体(Hippocampus):负责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3. 大脑基底节(Basal Ganglia):位于大脑的深部,参与运动控制和习惯行为的调节。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纹状体(Caudate Nucleus):负责运动的控制和协调。
- 尾状核(Putamen):与纹状体一起参与运动控制。
- 阿托品酸胆碱能神经元(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System):负责调节动作的发起和抑制。
4. 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的后部,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运动。
小脑还参与平衡、姿势控制、注意力和学习。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它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组成。
大脑又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每个叶又有特定的功能区域。
以下是大脑部分脑区的主要划分和功能。
1.前额叶:位于前脑的最前部,控制人的个性、决策、判断力、计划能力和社交能力。
它包括额下回(负责运动控制和行为控制)、额中回(参与智力活动和情感调节)和额上回(与规划和执行任务有关)。
2.顶叶:位于大脑的顶部,负责感觉信息的处理和空间认知。
它包括中央旁回(接收和处理触觉、痛觉和运动信息)、上颞回(参与语言理解和视觉信息处理)、颞下回(参与声音的识别和记忆)。
3.颞叶:位于太阳穴区,主要参与语言、情感和记忆的处理。
它包括上颞回(负责声音、语言和语义理解)、中颞回(参与嗅觉和记忆)、颞中回(与情感调节有关)和颞下回(负责音乐、声音和声音记忆)。
4.枕叶:位于大脑后部,主要处理视觉信息。
它包括视觉皮层(接收和解析视觉信息)和视觉联合区(将不同部位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整合起来)。
此外,大脑还包括一些与脑干和小脑紧密相连的脑区,它们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5.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础功能。
它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功能区域,参与不同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
6.小脑:位于大脑的后部,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态控制。
小脑包括小脑半球和小脑蚓,前者负责接收感觉信息并参与运动控制,后者主要参与运动计划和协调。
另外,还有一些脑区和功能与感知、情绪和记忆等密切相关。
7.布洛卡区:位于左额叶和颞叶交界处,负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布洛卡区的损伤会导致失语症,使患者无法说出或理解语言。
8.奥卡区:位于左颞叶后部,主要与视觉认知有关。
奥卡区的损伤可能导致失认症,使患者无法识别和辨认日常物体或人脸。
9.海马回:位于颞叶内侧,主要参与记忆的形成和保存。
海马回的损伤会导致记忆障碍,如失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
⼤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都把刺激信息由神经传⼈⼤脑,经过⽪层的加⼯、整理,做出决策,然后发出信息,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
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状况⼜会通过信息环路报告给⼤脑,以便进⼀步调节。
⼤脑两半球各⾃管理着⾝体相对的那⼀半,即左半球主管⾝体的右半边,右半球主管⾝体的左半边。
⽪层上的4个叶在机能上也有分⼯。
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额叶在⼈的⼼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控制着⼈的有⽬的、有意识的⾏为。
有研究表明,额叶受伤的病⼈⽆法解答算术应⽤题,智⼒下降,还出现性格上的障碍。
原本很温和的病⼈变得暴躁、粗野、不能⾃制。
⽪层各部位既分⼯⼜合作,在机能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新近关于⼈脑研究的成果表明,⼤脑⽪层的绝⼤部分不承担具体的感觉和运动的功能,因⽽可以集中⽤于⾼级的⼼理过程,如思维(见图1-3)。
⼈的⼤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即⼼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通常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
右半球运⽤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的理解。
当然⼤脑两半球的机能不对称性也是相对的,是⼀个⼈在交往过程中逐渐稳定下来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脑是⼼理的器官,是⼼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并制约着⼈的⼼理活动。
心理变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了解大脑结构与心理异常的关联心理变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了解大脑结构与心理异常的关联心理异常是一类涉及个体心理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对于这些异常的原因和机制的了解可以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入手。
在神经生物学中,大脑结构的异常与心理异常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心理异常与大脑结构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变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大脑结构与心理异常大脑是人类复杂的器官之一,由左右两个半球和众多的脑区组成。
大脑的各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知、思考、记忆和情绪控制等。
然而,大脑结构的异常可能导致这些功能的紊乱和异常表现。
1. 皮层区域异常皮层是大脑的外层,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
这些区域对于认知和情绪调控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额叶皮层异常与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和抑郁症等心理异常有关。
顶叶皮层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有关。
颞叶皮层异常与焦虑症和癫痫等异常有关。
2. 边缘系统异常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体和前额叶等结构,负责情绪的生成和调控。
杏仁核的过度兴奋与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
海马体的异常与记忆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有关。
前额叶异常与决策困难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有关。
3. 神经递质异常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分子,如多巴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异常与心理异常密切相关。
例如,多巴胺的异常与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关。
谷氨酸的异常与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异常相关。
γ-氨基丁酸不足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关。
二、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心理变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复杂而多样的,涉及遗传、发育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1. 遗传基础心理异常往往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研究发现,大脑结构的变异与心理异常的遗传有关。
例如,孪生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因素约占50-80%。
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大脑结构的异常,从而引发心理异常的发生。
神经科学——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原理人类的大脑是最神奇和最神秘的器官之一,它控制我们身体的运动,思维、情感、记忆等方面,帮助我们适应环境和生存。
因此,解读人类大脑的神秘和奥秘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我们对人类大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目前对人类大脑运作原理的认识。
一、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神经科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除了人类大脑,还包括神经元、神经回路和神经递质等一系列相关的领域。
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
它有一个细胞体,若干根突起和一个轴突。
根突起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刺激进行处理;轴突则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和组织中。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
目前已经发现数百种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GABA、谷氨酸等等。
每种神经递质都有其功用和特点,不同神经递质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和调节。
神经回路是多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它们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完成信息处理、存储、传递等功能。
神经回路可以是直接连接两个神经元,也可以是过程中多个神经元的参与。
在神经回路中,突触的传递和神经元的活动状态是关键。
二、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科学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为了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神经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1. 生理学测量法:神经科学家通过记录个体的生理反应和身体的电化学信号来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
常用的生理学测量方法包括脑电图(EE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
2. 影像学技术:通过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MRI(fMRI)、磁力图(MEG)等,神经科学家可以测量脑部活动的时空特征以及大脑部位之间的相互影响,推断神经回路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生物学技术:神经科学家使用细胞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等研究神经元的内部构造和分子机制,从而了解神经元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单选题1、下列()脑叶功能不对。
A.额叶-感觉整合B.顶叶-语言功能C.枕叶-视觉D.颞叶-记忆正确答案:A2、损伤以下()会引起帕金森氏病和其他运动障碍。
A.脑桥B.基底核C.顶叶D.丘脑正确答案:B3、一病人出现体温波动、强烈渴觉和失眠提示以下()功能障碍。
A.下丘脑B.延髓C.垂体D.小脑正确答案:A4、神经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最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B.树突C.轴突始段D.轴突末梢正确答案:C5、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正确答案:D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机制是()。
A.钾离子外流B.钠离子内流C.钙离子内流D.钾离子内流正确答案:A7、在通道关闭之后,由去极化恢复到静息电位的离子机制哪项是错误的?()A.钾离子不断外流,细胞膜内外钾离子电位差不断增大,阻止钾离子外流,恰巧膜内外浓度差的作用力和电位差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形成了稳定的膜电势差B.引起复极化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是氯离子的内流C.在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引起电压门控钾通道开放,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钾离子外流引起复极化D.静息电位的形成是多种离子平衡电位综合作用而致正确答案:B8、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不包括()。
A.膜对各离子的通透性,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氯离子等B.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C.细胞ATP浓度D.钠钾泵的存在正确答案:C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模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A.钾离子和钙离子B.钠离子和钾离子,尤其是钾离子C.钠离子和钾离子,尤其是钠离子D.钠离子和钙离子正确答案:C10、下列()不是海马体的功能。
A.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B.形成新的短时记忆C.空间记忆功能D.与情绪记忆有关正确答案:B11、下列不是动作电位的特点()。
第二章脑与心理导入:大家还记不记得“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些许疑惑:既然是大脑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怎么不叫“脑理”呢?既然是大脑在作用,为什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心花怒放”,着急的时候会“心急火燎”,经历惊险恐怖场面会“心惊胆战”,伤心的时候会“痛心疾首”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知识——关于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从古至今,不管是谁,都会体会到当我们喜怒哀乐、忧思俱愁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会有特殊的反应。
所以在科技还不发达古代,人们就简单的认为心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
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
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
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
再比如“用心想一想”的意思是让你专注地思考;“扪心自问”意思是让你反省自己的所为;“铭记在心”的意思是让你永不忘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
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
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
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