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9
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临床医案。
中医八法指导下应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
罗学文;邹川;樊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3(20)6
【摘要】水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性水肿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属中医"水气病"范畴,其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繁杂,病变涉及全身多个脏腑。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记载治疗水肿病之经方立法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对于指导水肿的临床实践颇具价值。
笔者在导师刘旭生教授的指导下,从汗、下、消、和、温、补、清、吐8种治法对经方治疗。
肾病水肿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探索中医辨证论治肾性水肿的思路。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罗学文;邹川;樊平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病科,广西,柳州,54500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国中医肾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969.2
【相关文献】
1.运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效果
2.张昱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验举隅
3.经方辨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50例
4.运用经方治疗肾病性水肿
5.运用数据可视化分析中医药经方治疗水肿疾病的用药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 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
1. 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 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
1. 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ICD-10:N04.900),且不伴有严重感染、肾衰竭、血栓等并发症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肾脏病学》[3]、《肾病综合征》(梅长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是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②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0g/L或以下。
③水肿多较明显,严重者可出现胸、腹腔及心包积液。
④高脂血症血浆中几乎各种脂蛋白成分均增加。
其中前两条是诊断的必备条件,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肾病综合征;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可呈阳性;5)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1)本虚证:①脾肾气虚证:眼睑或足跗浮肿或尿多泡沫,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②肺脾气虚证:眼睑、足跗浮肿或尿多泡沫,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纳差便溏。
舌淡,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③气阴两虚证:眼睑、足跗浮肿或尿多泡沫,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口干目涩、眩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④肝肾阴虚证:眼睑、足跗浮肿或尿多泡沫,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而痛,腰酸膝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偏干。
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5)气阴两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易感冒,舌红少津,苔少,脉细弱。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一、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大量尿蛋白(尿蛋白定量>3.5g/d)2.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高度水肿4.高血脂症(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增高)前两项是诊断肾病综合症的必要条件,后两项为次要条件。
临床上只要满足上述2项必要条件,肾病综合症的诊断即成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病因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1)一般治疗①休息②饮食(2)利尿消肿(3)降压治疗(降压的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4)糖皮质激素(5)免疫抑制治疗(6)中医治疗3.并发症治疗(1)抗凝和抗血小板粘附治疗(2)降脂治疗(3)其他并发症(感染、急性肾衰、代谢紊乱等)的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病综合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1小时尿沉渣;(2)肝肾功能、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PR、ASO、RF、ESR、iPTH)(3)腹部、胸腹腔超声、胸片、心电图、双肾动静脉彩超、双下肢血管彩超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超声心动图、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2)肾脏穿刺活检(七)一般治疗1.休息2.饮食(八)选择用药1.利尿消肿:对于浮肿明显,限钠限水后仍不能消肿者选用利尿剂2.补充白蛋白3. 降压治疗(降压的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4.糖皮质激素5.免疫抑制治疗6.中医治疗7.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8.必要时抗感染治疗9.酌情使用抗凝药、溶栓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碱剂及其他药物(九)肾活检1.麻醉方式:局麻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查凝血功能正常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电镜检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1.01版,2011)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ICD-10:N04),且不伴有严重感染、肾衰竭、血栓等并发症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5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且不伴有严重感染、肾衰竭、血栓等并发症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5项、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及隐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3)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4)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5项);(5)输血前四项、凝血四项、D-二聚体;(6)PPD试验;(7)泌尿系彩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自身抗体8项、血管炎4项、微量元素7项、腹部彩超、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等。
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儿科住院患者。
一、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编码:BNS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CD-10编码:N04.900)(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
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本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标证:外感风邪证水湿内停证湿热内蕴证瘀血阻滞证湿浊停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编码:BNS010)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CD-10 N04.900)的患者。
编码: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3.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次症:面色?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等以及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尿肌酐比值;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24、补体、凝血功能、血沉;ASO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试验;泌尿系B超、腹部B超;胸部正位片、心电图。
水肿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水肿病(肾病综合征)【概述】水肿是指体内水液储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临床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也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一)阳水:1、风水泛滥:主症:眼睑浮肿,继及四肢或全身肿,来势疾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晦气。
次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肿势较甚可见脉沉。
2、水湿浸淫: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全身困重。
次症:胸闷,小便短少,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3、湿热壅盛:主症: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满闷。
次症: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二)阴水1、脾阳虚衰:主症: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
次症:纳减便溏,面色不华,怯寒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2、肾阳衰微: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凸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
次症: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3、脾肾两虚: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乏力,腰酸重,脘腹胀满,心悸。
次症:纳呆,尿少,尿中泡沫多,畏寒,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瘀水互结证主症:水肿拖延不愈,按之凸起不起,腰痛牢固或呈刺痛;皮肤瘀斑,或伴随血尿,面色黧黑或昏暗,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一、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ICD-IO:N04. 900)o(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大量尿蛋白大于3. 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水肿(4)血脂升高。
其中(1) (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L利尿消肿;2.减少尿蛋白;3.降脂治疗;4•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5.并发症防治:抗感染、抗凝、防治急性肾损伤;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7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 900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生化全套、D2聚体、凝血全套、抗磷脂酶A2抗体、免疫电泳分析;(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电解质、血凝;(3)尿微量蛋白系列、24小时尿蛋白定量、晨尿尿蛋白/ 尿肌酎、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免疫、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4)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七)肾穿刺病理检查。
如果患者入院前已完成穿刺前的检查和准备,住院后即可进行肾活检。
如果患者住院后开始安排肾活检前的检查和准备, 则在完成评估后行肾活检。
如果肾穿刺前使用了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宜提前5-7天停用抗血小板药(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提前3天停用抗凝药。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取材方式:经皮肾活检。
4.组织病理:石蜡切片行光镜检查,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戊二醛固定的标本行电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