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竹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9
有关竹子的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并能够观察和描述竹子的一些特征。
2. 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用途,并能够发挥想象力来思考竹子的未来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竹子的图片和相关说明。
2. 竹制品样本:餐具、纸巾盒等。
3.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兴趣。
例如,讲述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竹子的特点(20分钟)让学生观察竹子的外观、触摸竹子的表面,并带领他们发现竹子的特点。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竹子的颜色、纹理、硬度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竹子的用途(20分钟)展示一些竹制品样本给学生,如竹制餐具、纸巾盒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竹子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4. 实验探究(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进一步了解竹子的特性。
可以选择以下实验内容之一:a. 观察竹子的微观结构: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竹子切面的细胞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竹子为何具有坚硬和轻盈的特点。
b. 测量竹子的强度:将一根竹子切成不同长度的小段,用书籍等重物压弯竹子,观察不同长度竹子的弯曲程度,让学生发现竹子的柔韧性和强度。
5. 总结和展示(2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总结竹子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可以让学生搭建一个简单的竹子模型,展示竹子的优点和潜力。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并表彰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四、教学延伸1. 参观竹子园或竹子制品工厂,让学生亲身感受竹子的奇特之处。
2. 给学生布置竹子相关的小任务,让他们在家庭中观察和收集竹制品,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3. 扩展学生对竹子的认识和应用,畅想未来竹子的创新用途,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有用的竹子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竹子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广泛分布的植物,被誉为“绿色之王”。
除了在建筑、家具制造和工艺品方面被广泛应用外,竹子还有许多有趣而有用的科学实践价值。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大班科学教案,以帮助教师们通过竹子的生长、结构和用途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命过程。
2. 知道竹子的结构和功能。
3. 发展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对竹子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竹子的图片和样本。
2. 显微镜和放大镜。
3. 有关竹子的书籍和资料。
4. 实验器材,如试管、温度计、尺子等。
5. 幼儿手工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1. 引入:向幼儿展示竹子的图片,鼓励他们描述竹子的特点和外观。
2. 导入:和幼儿一起聊一聊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引导幼儿思考竹子为什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得很快。
3. 实践探究:带领幼儿到室外或操场边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竹子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课:竹子的结构和功能1. 复习: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回忆竹子的特点。
2. 导入: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结构,包括竹子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3. 观察实验:给每个幼儿分发一根竹子样本,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竹子的细节结构,如竹节、竹纹和竹心等。
4. 实践探究:提供一些与竹子功能相关的实验,如观察竹子叶片的防水性、测量竹子的生长速度等。
5. 总结:帮助幼儿总结竹子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归纳竹子的结构。
第三课:与竹子相关的工艺和用途1. 复习:回顾前两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结构。
2. 导入:展示一些竹子制成的工艺品和实用品,如竹篮、竹席和竹筷等,鼓励幼儿猜测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竹子制作而成的。
3. 观察实验: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些竹子片段,鼓励他们动手观察和感受竹子的纹理、弯曲度等特点。
幼儿园大班《竹子本领大》科学活动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竹子本领大》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将会:1.学会观察、研究竹子的特点、用途和发展历程;2.了解竹子是生态环境友好的材料,培养意识保护生态环境;3.掌握听、说、读、写、绘等多种方式,扩大词汇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4.动手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竹子,竹篮,竹制品(如吸管、碗碟、拼图等),B5纸、铅笔、颜料、刷子、彩带、胶水等。
2.PPT课件、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
3.音乐CD或播放器、音响等。
4.摄像机或录音机、微型投影仪等。
5.图书和多媒体资料。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导入环节1.播放竹子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孩子们聆听竹子发出的声音。
2.展示各种竹制品、照片,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阶段:观察竹子1.带领孩子们到草地或校园中的竹林中观察竹子,边走边谈,了解竹子的生态意义、生命特征、基本结构和分类特征等知识。
2.在草地或室内,让孩子们自然地触摸、抚摸、感触竹子,体验竹子的纹理、手感、重量、强度和柔软度等特性,学生再说说竹子的巧妙之处。
第三阶段:动手实践1.让孩子们亲手动手制作各种竹制品,如小鱼、小船、铃铛等,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四阶段:自由探究与互动交流1.引导学生自由探究竹子的历史文化和功能价值等内容。
2.在讨论时,放松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加强互动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1.回到教室,观看视频、图片,回忆今天参观、观察和制作的经验。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今天收获的知识与经验,总结成果。
3.鼓励学生给这个活动打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要求学生给自己和同伴一些鼓励和赞扬。
四、教学亮点1.本次活动强调竹子的健康、艺术和文化价值,涵盖了现代教育的多个方面。
2.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探究”,采用让学生主动、自然地感悟、观察、制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大班有用的竹子教案1教案一:竹子的故事活动目的1、通过大胆设想、实践操作发现竹管的最佳连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竹子的特性,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1、长短粗细不同的竹管若干,水桶3个,杯子3个,石头、砖块若干;2、双面胶、玻璃胶、即时贴、各种纸张、保鲜膜、橡皮泥、布条、麻绳、橡皮筋、铅丝、塑料瓶、一次性杯子、周转箱、脸盆、饮料瓶、医药箱、标志牌、抹布等,3、幼儿反穿衣;4、记录板、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展讨论,提出设想教师提出“竹子到底能不能运水”“怎样才能用竹子运水”等问题,让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
二、根据设想,验证操作(幼儿分组实验如何用竹子运水,一段时间后,实验无太大进展。
)师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竹子呢?(马上有幼儿想到用一个个板凳并排放做地基,再将竹子放在板凳上。
竹子之间如何连接成了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轮实验后,幼儿发现脸盆里还是没有水。
幼儿开始议论、检查、寻找原因…)这里一定要连接好!用双面胶试试。
师:“你们知道水怎样就会流动?”(教师启发幼儿意识到成功运水的关键所在。
)幼:“老师,水是不是应该从高处往低处流呢?”师:“你们试试看吧!”(于是,幼儿又搬未了积木、板凳,加高竹子的一端。
运水终于成功了。
)师:“不过,运过去的水似乎太少了。
”(教师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影响运水的其他因素。
)幼:“我们已经往竹子里倒了很多水了!”师:“那么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运水实验后,幼儿记录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交流结果,体验成功1、请各组幼儿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
2、大家讨论哪一组的方法最好。
我们是这样连接的。
四、开拓思路,后继延伸师为什么竹子能运水?竹子还能做些什么呢?(教师留下问题,让幼儿作进一步的探究。
)2教案二:有用的竹子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及竹子的用途。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024年中班下册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用的竹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下册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材料》第三节《有用的竹子》。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竹子的基本知识、生长环境、加工过程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环境、加工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竹子的基本特征、环保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竹子实物、竹制品、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竹子实物、竹制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详细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基本特征、加工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竹子能在短时间内长得这么高?”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竹子的用途,并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制品。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有用的竹子2. 内容:竹子的基本特征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的加工过程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竹子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要求:列举出至少5个竹子的用途,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1)竹子可以用来制作筷子,方便我们吃饭。
(2)竹子可以制作成家具,如椅子、桌子等,环保又美观。
(4)竹子可以制作成笔筒、收纳盒等生活用品,实用且环保。
(5)竹子可以制作成乐器,如笛子、箫等,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2. 作业题目:我喜欢的竹制品要求: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竹制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竹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生活》第三节《有用的竹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用途;学习竹子的分类和识别方法;探讨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分类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竹子实物、图片、PPT、教学视频、分类卡片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竹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竹子的外观特征。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竹子?竹子有什么用途?”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竹子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分类和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分类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竹子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2)讲解例题,指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图片,完成分类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竹子的有趣知识?”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基本特征2. 竹子的生长环境3. 竹子的分类和识别方法4. 竹子的用途5. 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竹子,描述其特征并分类。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描述竹子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竹子的基本知识。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24年大班《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美丽的植物”章节,详细内容为“竹”主题。
通过对竹子的认识,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用途以及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教学重点:观察、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故事书。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竹林,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竹子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竹子实物、图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种类和用途。
(2)播放竹子生长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例题1:竹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例题2:竹子有哪些用途?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进行展示。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生长过程2. 竹子的种类3. 竹子的用途4. 爱护自然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竹子是毛竹,它高大挺拔,叶子翠绿,可以用来做家具、造纸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竹子本领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竹子本领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幼儿能够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如竹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知道竹子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如制作家具、工艺品、乐器等。
(3)能说出竹子与其他植物的一些区别。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索,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让幼儿感受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全面了解竹子的特征和用途。
例如,竹子的外观特征包括它的节、空心的茎等。
在讲解竹子的用途时,像竹制的椅子、竹篮等日常生活用品,要让幼儿有深刻的认识。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竹子某些特殊用途背后的原理。
比如竹子为什么适合制作笛子等乐器,这涉及到竹子的材质特性,如竹子的中空结构、质地均匀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引导幼儿从环保的角度看待竹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1)展示竹子的实物,让幼儿直接观察竹子的外形,包括它的颜色(一般为青绿色或黄绿色)、形状(细长、一节一节的)、质地(光滑、坚硬等)。
幼儿可以亲手触摸竹子,感受竹子的光滑表面和坚硬的质地,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竹子的特征。
(2)播放有关竹子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包括竹子的生长过程、竹林的景象以及竹子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例如,展示竹子从竹笋慢慢长成高大竹子的过程,幼儿可以看到竹笋破土而出,然后一节一节地长高变粗,这样能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竹子的生长规律。
2. 提问引导法(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
例如,在展示竹子的实物后,可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竹子和我们之前见过的大树有什么不一样呀?”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去观察竹子和树木在外观上的区别,如树干的形状、是否有节等。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用的竹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材料》,详细内容为“有用的竹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环境、外形、生长速度等。
2. 培养幼儿对竹子用途的认知,知道竹子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用竹子制作简单的物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竹子的特征和用途。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竹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特征。
2. 讲解:利用PPT和图片,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外形、生长速度等,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竹林,让幼儿亲身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
4. 例题讲解:讲解竹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制作筷子、笔筒、家具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竹片和彩纸制作简单的笔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竹林。
2. 答案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竹子的形态、颜色等,表达对竹子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竹子特征和用途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竹林,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竹子的特征和用途,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用的竹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育内容,以《探索自然》教材第三章《植物的秘密》第一节“有用的竹子”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竹子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认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对自然植物的观察、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竹子的特征、生长环境、用途。
难点:竹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竹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竹林,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竹子的生长过程、用途等,引导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竹子的形态,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竹子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竹子的特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竹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用的竹子2. 内容: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的形态特征竹子的用途竹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竹子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竹子的形象。
2. 作业题目:说一说竹子的用途答案:幼儿列举竹子的用途,如制作筷子、竹席、家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竹林,实地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竹子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达成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中班下册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用的竹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下册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材料》,详细内容为“有用的竹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竹子的外部特征,了解竹子的用途,感受竹子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能够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方式,探究竹子的特性,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了解竹子的广泛用途,感受竹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重点:认识竹子的外部特征,掌握竹子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竹制品(如筷子、竹签、竹篓等)、竹子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竹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触摸竹子,感受竹子的质地。
(3)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竹子?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2. 新课导入(1)通过PPT课件,展示竹子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和用途。
(2)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速度。
(3)介绍竹子的用途,如建筑材料、家具、工艺品、食品等。
3. 例题讲解(1)出示竹制品,让幼儿说出竹子的用途。
(2)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3)提问:“为什么竹子可以用来做这些东西?”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竹子的外部特征。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竹子用途。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引导幼儿思考竹子的其他用途,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外部特征:高、直、空心、有节2. 竹子的用途:建筑材料、家具、工艺品、食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竹子制品,并说明它的用途。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竹篮,它的用途是装水果。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颜色鲜艳,描述准确。
优质资料
大班活动设计:竹子本领大
者:刘婷婷(上海市金山区庄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厨房用具
菜板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农用工具
扁担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生活用品及其他
席子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
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活动设计:竹子本领大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厨房用具
菜板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农用工具
扁担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
生活用品及其他
席子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
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