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研究方法论文

试验研究方法论文

试验研究方法论文
试验研究方法论文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10-2班

学号:311006030221

导师:陈俊涛

姓名:王河奎

时间:2013年4月

通过两个实例学习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王河奎

摘要:通过两个实例来理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实例一主要掌握学习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的分析方法,得到最优因素水平搭配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3.5小时,原料配比为1.1:1,真空度为600毫米汞柱,即A3B3C1D3;实例二主要掌握学习方差分析的分析方法,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基本吻合。基于两个实例的试验设计练习,掌握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正交试验;直观分析;正交表;方差分析

Two instances of learning orthogonal design

Wang River Kui

Abstract: The two instances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design. For instance master learning the visual analysis of the orthogonal design analysis methods, optimal factor level with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 reaction time was 3.5 hours, raw material ratio of 1.1:1, the vacuum of 600 mm Hg, that A3B3C1D3; instance two main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variance, consistent and intuitive analysis. Two instanc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practice to master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Keywords: orthogonal test; visual analysis; orthogonal; analysis of variance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为改革旧工艺,寻求最优生产条件等,经常要做许多试验,而影响这些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我们把含有两个以上因素的试验称为多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由于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当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较大时,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次数将会很大,有时甚至无法完成。因此,对于多因素试验,存在一个如何安排好试验的问题。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和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利用一套现存规格化的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通过少量的试验,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1]~[3]。因此,学习和掌握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 实例的试验设计

1.1正交表

做正交试验,正交表是必不可少。正交表是预先编制好的一种表格.比如表1即为正交表)

L,其中字母L代表正交表;4代表正交表的行数;2代表正2(3

4

交表的水平数;3代表正交表的列数。

表1 )

L

2(3

4

1 2 3

试验号

列号

1 1 1 1

2 1 2 2

3 2 1 2

4 2 2 1

)2(34L 表的用法:做4次试验,最多可安排2水平的因素3个。

(1))2(34L 表的效率:3个2水平的因素,它的全面试验数为23=8次,使用正交表只需从8次试验中选出4次来做试验,效率是相当高的。

(2)正交表的特点:①表中任一列,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如正交表

)2(34L 中,数字1,2在每列中均出现2次。②表中任两列,其横向形成的有序

数对出现的次数相同。如表)2(34L 中任意两列,数字1,2间的搭配是均衡的。 凡满足上述两性质的表都称为正交表(OrKhogonal Kable)。常用的正交表有

(4

93L ,)2(78L ,)4(516L 等,见附表。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方法,就叫正交试验设计。一般正交表)(q n t L 中,()∑+-=11t n [4]~[5]。

1.2实例一

某种化工产品的转化率可能与反应温度A ,反应时间B ,某两种原料之配比C 和真空度D 有关。为了寻找最优的生产条件,因此考虑对A ,B ,C ,D 这4个因素进行试验。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各个因素具有3个不同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的各因素及水平

因素

水平

1

2

3

A:反应温度(℃) 60 70 80 B:反应时间(小时) 2.5 3.0 3.5 C:原料配比

1.1:1 1.15:1 1.2:1 D:真空度(毫米汞柱)

500

550

600

分析各因素对产品的转化率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并指出最好生产条件。如果选用全面的析因试验设计,则至少要做34=81次试验,而选择正交试验则只需要做9次试验,大大减少了试验的人力和经费投入。 1.2.1最优生产条件的试验设计

本问题题是4因素3水平的试验,故选用正交表)3(49L 。

正交试验表头设计和各因素相应的水平号如表2。试验中一个因素的任意一个水平由一个水平编号,将各因素的诸水平所表示的实际状态或条件代入正交表中,得到9个试验方案,如表3所示。

从表3看出,第一行是1号试验,其试验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5小时,原料配比为1.1∶1,真空度为500毫米汞柱,记作A 1B 1C 1D 1,依此类推,第9号试验条件是A 3B 3C 2D 1。

由此可见,因素和水平可以任意排,但一经排定,试验条件也就完全确定.按正

交试验表3安排试验,试验的结果依次记于试验方案右侧,见表3。

表2试验设计用正交试验表

试验号

列号

表头设计A B C D

1 2 3 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表3试验设计安排及结果

试验号

列号

表头设计A B C D 试验结果

1 2 3 4 (%)

1 1(60)1(2.5)1(1.1:1)1(500)38

2 1 2(3.0)2(1.2:1)2(550)37

3 1 3(3.5)3(1.3:1)3(600)76

4 2(70) 1 2 3 51

5 2 2 3 1 50

6 2 3 1 2 82

7 3(80) 1 3 2 44

8 3 2 1 3 55

9 3 3 2 1 86 1.2.2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就是要通过计算,将各因素、水平对试验结果指标的影响大小,通过极差分析,综合比较,以确定最优化试验方案的方法,有时也称为极差分析法。

例试验结果中转化率列在表3中最后一列。在9次试验中,以第9次试验的指标86为最高,其生产条件是A3B3C2D1。由于全面搭配试验有81种,现只做了9次,9次试验中最好的结果是否一定是全面搭配试验中最好的结果呢?还需进一步分析。

(1)极差计算

在代表因素A的表3的第1列中,将与水平“1”相对应的第1,2,3号3个试验结果相加,记作K11,求得K11=151。同样,将第1列中与水平“2”对应的第4,5,6号试验结果相加,记作K21,求得K21=183。

一般地,定义K ij为表3中的第j列与水平i对应的各次试验结果之和(i=1,2,3; j=1,2,3,4)。记K为9次试验结果的总和,R j为第j列的3个K ij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

此处K11大致反映了A1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21大致反映了A2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31大致反映了A3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12,K22和K32分别反映了B1,B2,B3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13,K23和K33分别反映了C1,C2,C3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14,K24和K34分别反映了D1,D2,D3对试验结果的影响。R j反映了第j列因素的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小,R j越大反映第j列因素影响越大。上述结果列表4。

表4极差分析计算数据

名称 A B C D

K1j151 133 175 174

K2j183 142 174 163

K3j185 244 170 182

K173

j

R j34 111 5 19

(2)极差分析(Analysis of range)

由极差大小顺序排出因素由主到次顺序为:B;A;D、C

这里,R j值相差较大的两因素间用“;”号隔开,而R j值相近的两因素间用“、”号隔开。

由极差看出,特别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因素B,即反应时间;其次是要考虑因素A,即要控制好反应温度;至于D和C,即真空度原和料配比则是最不重要的考虑因素。

选择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与所要求的指标有关。如果要求指标越大越好,则应选取指标大的水平。反之,如果希望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指标小的水平。本实例中,希望转化率越高越好,所以应在第1列选最大的K31=185;即取水平A3,同理选择B3、C1、D3,故本实例中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是A3B3C1D3。

1.3实例二

某试验被考察的因素有5个:A,B,C,D,E。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选

用正交表)2(78L ,现分别把A ,B ,C ,D ,E 安排在表)2(78L 的第1,2,4,5,7列上,空出第3,6列,仿实例一做法,按方案试验,记下试验结果,进行极差计算,得表4。

试验目的要找出试验结果最小的工艺条件及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从表4的极差R j 的大小顺序排出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 、B ;D 、C 、E ,最优工艺条件为A 2B 1C 1D 2E 1。

表4中因没有安排因素而空出了第3,6列,从理论上说这两列的极差R j 应为0,但因存有随机误差,这两个空列的极差值实际上是相当小的。

表 4试验安排及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E

试验结果 1 2 3 4 5 6 7 1 1 1 1 1 1 1 1 14 2 1 1 1 2 2 2 2 13 3 1 2 2 1 1 2 2 17 4 1 2 2 2 2 1 1 17 5 2 1 2 1 2 1 2 8 6 2 1 2 2 1 2 1 10 7 2 2 1 1 2 2 1 11 8 2 2 1 2 1 1 2 15

K 1j 61 45 53 50 56 54 52 K=105 K 2j 44 60 52 55 49 51 53 R j

17

15

1

5

7

3

1

1.3.1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简便易行,计算量小,也较直观,但极差分析精度较差,判断因素的作用时缺乏一个定量的标准。这些问题要用方差分析解决。下面简单介绍实例二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试验使用正交表)2(78L ,试验的8个结果为:14,13,…,11,15,每个因素有2个水平,每个水平做4次试验,则n=4×2=8。

(1)计算总离差平方和:

()

875.74Q 212

=-

=-=∑=n

T x

x S n

k k T

式中,∑==

n

k k

x n

x 1

1

为所有试验结果的总平均值;∑==n

k k x Q 1

2为所有试验结果的平方

和;∑==n

k k x T 1

为所有试验结果的和。

(2)计算因素的离差平方和:

下面以计算因素A 的利差平方和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各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因素A 安排在正交试验的第一列,可看做单因素试验,用x i j 表示因素(正交表)第i 列j 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的总和。则

125.361212

2=-

=-=

∑=n

T Q x n x a

S A p

j ij

A

同理,计算出其他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如表5。 由表4,利用上述步骤,计算得到表5。

表 5离差平方和

A B C D E 1 2 3 4 5 6 7 R j 17 15 1 5 3 7 1

S j

36.125

28.125

0.125

3.125

6.125

1.125

0.125

S T =74.875

(3)计算试验的误差的平方和:

由于正交表的所有列没被排满因素时,即有空列时,所有空列的S j 之和就是误差的变差平方和S e ,这时S e 的自由度f e 也为这些空列自由度之和。当正交表的所有列都排有因素时,即无空列时,取S j 中的最小值作为误差的变差平方和S e 。

25.163=+=S S S e

(4)计算自由度:

71=-=n f T

1=====E D C B A f f f f f

211=+=e f

(5)计算均方:

125.36==

A

A A f S S

同理计算其他因素的均方。 (6)计算统计量:

在实际应用时,先求出各列的j j f S /及e e f S /,若某个j j f S /比e e f S /还小时,这时第j 列就可当作误差列并入S e 中去,这样使误差S e 的自由度增大,在作F 检验时会更灵敏,将所有可当作误差列的S j 全并入S e 后得新的误差变差平方和,记为S e2,其相应的自由度为f e2,这时选用统计量为

2

e j S S F =

表5中第3,6列为空列,因此25.163=+=S S S e ,其中211=+=e f ,所以

625.0/=e e f S ,而第7列的125.01/125.0/77==f S 比e e f S /小,故将它并入误差。

得到375.172=+=S S S e e ,372=+=f f f e e 。整理成方差分析表6.

(7)显著性检验:

查F 分布表得13.10)3,1(05.0=F ,12.34)3,1(01.0=F ,故因素A ,B 作用高度显著,因素C 作用不显著,因素D 作用显著,这与前面极差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F 检验法要求选取S e ,且希望f e 要大,故在安排试验时,适当留出些空列会有好处的。如果在方差分析中,讨论因素A 和B 的交互作用A ×B ,这类交互作用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同样有表现,即一个因素A 的水平对试验结果指标的影响同另一个因素B 的水平选取有关,也可用前面讲的基本方法来处理,这里就不再介介绍。

表 6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S j f j j S

2/e j S S F =

显著性 A 36.125 1 36.125 78.818 B 28.125 1 28.125 61.364 C 3.125 1 3.125 6.818 D 6.125 1 6.125 13.364 E 2 0.125 1 0.125 e 1.1250 2 0.625 e 2

1.375

3

0.458

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上述两个实例说明,正交试验设计包含两个内容:(1)怎样安排试验方案;(2)如何分析试验结果[6]。 1.2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

正交试验的步骤可用图1表示: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考查指标

确定因素、水平及交互作用

选取正交表

表头设计

试验实施

试验数据分析

图 1正交试验基本步骤

3 正交试验学习心得

通过两个实例的分析,我学会了正交试验的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试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问题。掌握了如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试验条件。通过对实例的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如下结论:

(1)实例一通过直观分析法得到的最优因素水平搭配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3.5小时,原料配比为1.1:1,真空度为600毫米汞柱,即A3B3C1D3。

(2)实例二通过直观分析法得到的最优因素水平与方差分析法得到的基本吻合。

参考文献

[1] 陈魁. 试验设计与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2] 徐远清. 正交试验法在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选择中的应用[J]. JOURNAL OF JIANGXI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2008.

[3] 滕海英, 祝国强, 黄平, 等. 正交试验设计实例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1): 75-76.

[4] 王乃坤, 江树华, 曲志程.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 8(114).

[5] 方开泰. 均匀设计——数论方法在试验设计的应用[J]. 应用数学学报, 1980, 3(4): 363-372.

[6] 刘炯天, 樊民强. 试验研究方法[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致谢

首先,我深深地感谢陈俊涛老师四周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收获颇多;感谢学院其他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我的室友张攀华、

杨世成等对我的帮助、友情理解和技术支持;最后,感谢我父母及亲人对我的资金支持和心灵安慰。

除标注文献出处和上述感谢外,其他均属于我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

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如何读文献与写论文(精华版)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 作者:胡键编辑:杨慧珺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教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急于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 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却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

阅读短文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短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阅读是关键我建议在作业或练习时首先让孩子们把短文读通(至少要读上两遍,课上讲这类题时由于时间关系和孩子阅读速度的关系通常是孩子自己指读1-2遍,在听我读一遍),再读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读懂短文,一般这类短文不长,几句话而已,读明白大概意思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您在家中指导孩子做阅读理解练习时,我建议,先不要让孩子大量书写出题目的答案,而是口头做,这样既快又能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会觉得厌烦。但是,如果是作业或练习题中出现这类题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一定要练习写,因为往往他们说的好,写起来就麻烦了。 二、循序渐进来解题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比如,一般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填空,填标点,画出原文句子这类在文中明显告诉答案的题;而后面可能就要有关理解文章内容和你的看法这类较开放的题。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打个记号,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切忌空题(因为仔细阅读短文后这些题不难,一但养成空题的习惯孩子会遇到难题就空着以后就不好改正了) 三、答题技巧 1、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研究方法9种整合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观察法: 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

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毕业设计格式及相关表格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版式要求 1、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设计图纸、资料可采用A3幅面的纸张;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 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2、摘要 必须有中文摘要,鼓励使用外文摘要。 3、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 参考文献 附录 4、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5、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6、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

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7、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8、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9、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10、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11、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是作者为本校研究生作的一个讲座内容,系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YJG-Z06003) xxxx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他们中大多思想活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能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然而,由于硕士研究生,一般刚刚涉及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加上时间紧促,论文撰写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目前,通常由导师个别辅导以及模仿报刊论文去写作,从实践来看是很不够的。 笔者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的论文编审工作,受理了许多研究生论文,从中了解到开办这方面的讲座和辅导是许多研究生希望。然而,论文撰写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很深,本讲座也许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撰写是充满个性差异的事物,为了提高本讲座的实际指导意义,尽量多讲授一些写作中的共性问题,以写作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思路为主,避开具体的专业知识问题和语文问题。为此,讲座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 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论文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讲座的不少内容仅仅笔者个人的经验总结,是探索性的,例如,如何论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文章正文的撰写方法和思路等,因此尚不成熟。 学术论文的写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讲座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很难适合所有的论文写作,加上笔者的知识水平因素和时间仓促,尚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实属难免,但希望能为研究生和一些年轻教师在论文撰写上提供参考。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 期刊论文( 0.3~ 0.6万字),学位论文(硕士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 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调查方法 1、观察法:就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人、事、物、环境、场所等)的状态、变化进行 直接凭肉眼或借助与工具、仪器(照相机、望远镜、放大镜等)作观察、记 录。 2、访问法:访问法,指通过以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情况的一种方法。根据 调查人员同被调查者接触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面谈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 查、留置调查。 3、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 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 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4、问卷法: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 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方法 5、归纳法:就是讲多件同类的个别事物归在一起,从中概括出共同属性或特征以加深 认识的研究方法,也是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之一。 6、综合法:将众多零散的事物进行横向组合或纵向串联,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7、统计法:就是用运统计数据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的状况和变化,认识社会经济规律的方法。 8、比较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同类又有不同之处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可以更 深刻的认识各自的特征。 9、分析法:将复杂的事物进行分解,联系其他有关因素,从而辨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演绎法:它以公理为大前提,以求证事物为小前提,如果小前提符合大前提的前 项,那么小前提的结论必然符合大前提的后项。

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 1.快速阅读,筛选重要信息。读开头和结尾. 2.先看问题,再看文章. 3.了解作家背景(要靠积累呀). 4.抓住主旨.围绕中心会回答问题!多年心得! 大量阅读 以前我们数十年来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相当阅读量配合。据统计,把以前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的,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高中毕业的量为60万单词,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量的标准,因为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渎,读什么呢? 我建议读下列四方面的内容:一、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 二、订一份英语报纸,开始可订属中学生看的, 快速阅读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整体理解 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逐步展开,给予例证,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 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或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往,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而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也就是文章的构思。积累词语 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打个譬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

毕业论文相关表格及格式要求

表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

表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表五: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_ _ __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_ 系___ 指导教师__ 20年月日 表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系(章): 检查日期: 年月日

附件4: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要求与规范 1.文字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论文(设计)中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书写。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字数在5000左右;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切忌逗号一用到底。 2.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与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静养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论文(设计)的表格可以统一编译(如:表15),也可以每章单独编译(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与插图及公式的编译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与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与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与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表内文字说明(5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5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 3.图 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插

阅读论文方法

四大牛人看外国文献的方法(转载,整理) 来源:王欢的日志 最近在要看N多文献,要写报告,还得准备小论文,必须得把效率提高,找到适合自己的看文献的最好方法。 牛人一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 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 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三、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怎样阅读写景文章 写景的记叙文,主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阅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模板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模板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模板论文研究方法思路模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那它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模板,谢谢你的阅读。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模板 本科专业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

毕业论文相关表格参考模板(二)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批表 学院:通信与电子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杨淑芳学号: 20081823 指导教师:谢志华职称:讲师 所选题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选题理由: 我毕业设计选的题目是基于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我国空调温度控制模式主要有: 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温度检测系统、按键电路系统、驱动电路系统、空调压缩系统、显示 系统。这些环境控制系统都是在以硬件为主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的开发。尽管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完成对空调温度控制的检测和控制,但就硬件的组成来看,成本较高,经济性和灵活 性较差,系统的维护比较困难。因此,在计算机普及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和高产 高质的现代化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是我国温室发展的趋向所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我决定毕业设计选此题目。 指导教师意见: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研究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是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趋势。 签字: 年月日 主管教学领导审批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院(系):(盖章) 姓名杨淑芳学号20081823专业班级08电信1班 题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任务书有√无检开题报告有√无 文献综述有√无查 一、二稿等过程稿有√无 内 规范√ 容正文完成未完成 不规范 论文册排版规范√排版不规范 工作态度认真√不认真 答辩资格审查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情况登记表 (由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填写) 学生姓名杨淑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8 级 1 班题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稿指导意见: 论文整体结构、框架基本可以,但内容还不完善,整改要求是: 1、根据空调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要给出控制器的基本方案。 2、对于简易型温度控制器,不宜采用热敏电阻作温度传感器,其调理电路复杂, 建议采用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 3、硬件系统设计一定要画出各部分的原理图,给出主要元件参数选取。 4、软件部分还差很远,要有初始化程序,流程图和源程序。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二稿指导意见: 1、一稿中的某些问题如控制器方案还没有整改; 2、论文的结构做些调整会更好,如把主要芯片的结构与特点放在各硬件电路设计中; 3、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有电源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设计要根据系统所使用的芯片 和电路形式。 4、软件系统还要继续完善,如时温度显示程序和源程序等。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选题 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考虑将来论文题目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自己课程学习、广泛阅读和资料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具体的题目。 尽量选择应用型题目 通常人们对应用性研究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一般它泛指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常将应用型研究分成理论的应用和计量应用,当然实际中,往往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论文在进行分析时,将理论和计量应用融为一体。我们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 宜小题大作 论文的好坏,关键要看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支持自己的观点的。 这需要作者能够清楚定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 第二部分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文献综述,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2.1 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 2.2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 3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5 可能的创新之处 6.已有的研究基础 7.主要参考文献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

实验法  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变客观环境的实践活动。在古代就有了实验的萌芽和雏形。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它构筑了经验事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使近代自然科学得以建立和迅猛发展。进入 20 世纪以后,科学实验从自然科学领域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于是有了专门的实验调查法。   一、实验法的概念 1. 实验法的概念  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  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所说,要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只能通过实验,其他方法不能完全达到这些目的。 实验法是有一定结构的,即不仅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而且有较严格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控制,其实验结果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定性分析。

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  ( 1 )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  ( 2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 对照组 则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  ( 3 )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 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果。  ( 4 )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测量。    二、实验法的特点 实验法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 1.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在观察和访谈等直接调查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调查者一般只是耳闻目睹和口问手记,不存在有意识地改变调查对象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问题。实验法则不然,调查者必须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实验对象的某些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对象

如何阅读学术论文

如何阅读学术论文 1. 要看研究领域综述性文章,对整个研究方向的发展和技术有大体的了解。找出自己想要做的方向。 2. 要看研究领域最初最原始的论文,也就是最经典的,被引用最多的论文。 看法:要仔细研究经典的原始算法和系统模型,把算法的推导都推一遍,仿真也仿一遍。记下算法的不足之处。 3. 要看引用了经典论文的论文。 看法:1. 读摘要、前言和结论,看对经典论文做了哪方面的改进,将改进方法及改进后的优缺点总结。 2. 将论文分类,分别是用在什么具体应用模型的,算法是盲的,非盲的还是半盲的。 4. 要看最新研究的论文 看法:同3 5. 要看相同算法用在不同模型下的论文,如beamforming LMS算法用在OFDM 和CDMA系统下 要看相同系统用不同算法的论文,如OFDM系统用LMS算法和用RLS算法的beamforming 看法:看摘要、前言、总结,都用了什么算法,用什么系统,什么技术,达到什么效果,优缺点。 6. 可以参考看3中的论文中参考文献涉及的论文,特别是其改进了的论文。 1.牛人一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 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

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 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浅析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和对策 公共管理李依键 内容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角色定位问题、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近几年各地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其中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占很大比例,如在河南省济源市被调查的117个农户中,没有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协议的占78.4%,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占10.8%;而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签证及公证机关公证后流转的土地更少。在一些地方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纠纷无法追究责任且大多数流转地没有登记并进行公证,也缺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而且对于农村流转地价的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农地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刘启营,2009)。 (二)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缺乏保障 一是强制流转现象违背了农民意愿。个别地区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越位”的现象,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方式,出现强制性流转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土地流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