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练习系统80套试题(全部80套原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7.94 MB
- 文档页数:165
师资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在进行师资培训考试题库的编制时,需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示例性的师资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1.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有哪些?- A. 内在动机- B. 外在动机- C. 成就动机- D. 以上都是答案:D2.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几个层次? - A. 3个层次- B. 4个层次- C. 5个层次- D. 6个层次答案:D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C.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A. 公平性原则- B. 预防性原则- C. 一致性原则- 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A. 选拔和淘汰学生- 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反馈教学效果- D. 以上都是答案:B6.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A. 参加教育培训- B. 教学实践和反思- C. 与同行交流合作- 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B. 增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C. 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D. 以上都是答案:D8.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哪些因素? - A. 学生的年龄特点- B. 学生的认知水平- C. 教学目标和内容- D. 以上都是答案:D9.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 A. 提高教学效率- B. 丰富教学手段- C.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B.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C. 组织辩论和讨论活动- D. 以上都是答案:D请注意,以上仅为示例性内容,实际的师资培训考试题库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
高等教育法规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D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D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BA.12月1日和3月13日;B.12月4日和3月15日;C.12月3日和3月16日;D.12月5日和3月15日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5、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行为结果;D.法律依据6、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D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7、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8、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B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C.国家强制性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9、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A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10、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_高等教育学(全)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BA.实现素质教育;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
B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D.提高人文素养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
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D.教育工作原则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
B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
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
CA.确定重点难点;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过程;D.教学反思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单选题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是流与“源”的关系;D 。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D.是有机的统一体 B.获得和保持阶段;注意定向阶段; A.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CD.记录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B的快速发展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实现素质教育;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高等学校的人是()。
B B。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A.苏格拉底;B.费希特;强化专业教育; 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C.洪堡;D.范海斯 D.提高人文素养C.提高审美情趣;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
D 。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CC.情感激励法;D.股权激励法开设人文学科方 B.A.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
A 面的课程;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在专业教育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的发展趋势是( )。
CC 。
、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5 A.法治化;B.终身化; A. 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国际化;D.民主化 D.政治统帅论C. 社会本位论;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6C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B.自由讲学;A 。
高等教育法规第十一套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之间的区别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A.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相同;B.制定主体不同;C.实施方式不同;D.稳定性不同;E.表现形式不同2、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是()BA.2004年宪法修正案;B.1999年宪法修正案;C.1993年宪法修正案;D.1988年宪法修正案3、教育法规的特征不包括()。
A A.探索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4、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由国家制定;B.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得以实施;D.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等方面5、在众多教育法律责任主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是( )。
CA.学生;B.教师;C.学校;D.教育行政机关6、刑罚分为两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人适用的主要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同时也可单独适用。
下列属于附加刑的刑罚是()D A.罚款; B.拘役; C.管制 D.罚金7、在教育实践中,当某种学校事故出现后,学校不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有()。
DA.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B.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C.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D.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8、我国《义务教育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 )依法给予处分。
”DA.校长;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C.副校长;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 )。
高等教育法规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D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D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BA.12月1日和3月13日;B.12月4日和3月15日;C.12月3日和3月16日;D.12月5日和3月15日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5、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行为结果;D.法律依据6、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D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7、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8、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B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C.国家强制性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9、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A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10、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教师伦理第一套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伦理学的使命是()。
D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以上都对2、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C A.关于智慧的学问; B.关于价值的学问;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 D.关于城邦政治的学问3、康德把伦理道德看作一种()。
B A.纯粹理性; B.实践理性;C.判断理性; D.价值理性4、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以( )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 A.“实践—精神”; B.“物质—意识”; C.“感性—理性”; D.“自然—社会”5、道德和道德规范是()。
C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人的先验“善良意志”的产物;C.特定社会群体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所达成的“道德共识”; D.不特定社会群体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基于利益的获取和分配所达成的“社会契约”6、黑格尔认为,“道德”相对于“伦理”的最大特点是()。
A A.主观性; B.客观性;C.物质性; D.精神性7、现代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主要维系手段是()。
DA.教育引导;B.法律规定;C.国家强制;D.习俗、舆论和人类良知8、现代伦理学认为,道德的价值评价方式是()。
C A.正误; B.真假;C.善恶; D.美丑9、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CA.广泛性;B.强制性;C.非强制性;D.包容性10、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特征:包括()。
D A.规范科学; B.价值科学; C.实践科学; D.以上都对11、从认识论上说,道德是()。
B A.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B.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 C.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D.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12、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
高等教育法规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A.12月1日和3月13日;B.12月4日和3月15日;C.12月3日和3月16日;D.12月5日和3月15日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5、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行为结果;D.法律依据6、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7、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8、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C.国家强制性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9、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10、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高等教育法规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D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D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BA.12月1日和3月13日;B.12月4日和3月15日;C.12月3日和3月16日;D.12月5日和3月15日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5、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行为结果;D.法律依据6、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D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7、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8、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B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C.国家强制性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9、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A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10、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一、单选题1、伦理学的使命是()。
D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D.以上都对2、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CA.关于智慧的学问;B.关于价值的学问;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D.关于城邦政治的学问3、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以( )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A.“实践—精神”;B.“物质—意识”;C.“感性—理性”;D.“自然—社会”4、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CA.广泛性;B.强制性;C.非强制性;D.包容性5、从认识论上说,道德是()。
BA.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B.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C.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D.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6、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
CA.是神的意志的体现;B.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C.人们对现实道德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反应;D.社会对具体道德事件的特殊要求7、从对普遍行为制约的角度看,道德的形成过程就是()。
AA.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B.个人素质的提升过程;C.社会文化的重构过程;D.善良意志的实践过程8、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
BA.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B.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C.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D.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9、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是()。
CA.都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B.都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C.都对个人行为有限制、约束的规范性功能;D.一旦违反,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10、目的论在目的指向上可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功利主义的基本公式是()。
DA.自由竞争原理;B.权力制衡原理;C.善良意志原理;D.最大幸福原理11、哪个伦理学流派的出现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思辨、规范论证过渡到关注现实、实践应用这样一种历史性转变?()CA.制度伦理学;B.信念伦理学;C.应用伦理学;D.规范伦理学12、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是()。
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高等教育民主化152.类型结构543.隐性课程1674.高等学校社会服务2255.高等教育36.人本主义学习论1087.改造主义课程观1468.高校战略管理2389案例教学法18210.教师专业发展8011.院校层次结构5112.高等教育国际化1513.高等教育民主化1514.结构主义课程观14815.通识教育13816.教师绩效考评257二、判断并简述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1.高等教育大众化即向所有能从中获益的人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
122.高校课程设置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联系反应了课程内容越来越综合化。
1623.学术即科研。
2084.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与行政相兼的二元性。
230 5.历史上国家开始干预高等教育的方式是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86.蔡元培制定的新学制标志着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向近现代高等教育转型。
18-197.高等教育为政治建设服务表现为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88.大学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师道尊严,自上而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104-105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开办了著名的学园(akademie)并执教40年之久。
510.高等教育即是由大学所提供的教育。
311.复杂性是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特性。
23212.研究型大学的唯一功能是科研。
5613.中世纪大学内设法学、医学和神学学部。
714.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815.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法人才方面。
3916.就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言,德国属于分散型模式。
60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22.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403.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854.大学教师该如何编写教案?1585.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有什么特征?596.简述你的学生观。
教师伦理第十一套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阶段的教师,其行为特点是()。
DA.能有意识地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价值;B.个人的价值准则完全依附于社会价值体系;C.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的能力;D.他们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惩罚2、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知情意这三个心理成分都应得到相应发展; B.道德品质的各心理成分的培养有着严格的、特定的顺序;C.通过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间能形成稳固的联系;D.道德品质是年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经验的综合结果3、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CA.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B.道德实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C.道德品质不能成为区分和体现人格差别的标准和尺度;D.个人主观努力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4、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5、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C A.是知、情、意的归宿; 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 D.是心理的外显6、教师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取决于()。
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7、下列选项中是社会道德和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的首要成分的是()。
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8、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C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9、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C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10、下列有关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看法正确的是()。
B A.是自然形成的或先天形成的习性; B.是一种坚定的道德意志的凝结;C.是教师职业行为习性; D.是教师一时的道德冲动11、教师道德品质通过()才能表现出来。
高等教育法规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D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D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BA.12月1日和3月13日;B.12月4日和3月15日;C.12月3日和3月16日;D.12月5日和3月15日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5、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行为结果;D.法律依据6、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D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7、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8、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B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C.国家强制性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9、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A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10、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师资班培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项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因素?A. 学习兴趣B. 学习态度C. 学习目标D. 成就动机答案:D2. 在教学设计中,以下哪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步骤?A. 分析学生需求B. 确定教学内容C. 设计教学活动D. 选择教学方法答案:A3.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下哪项属于认知领域的目标?A. 记忆B. 理解C. 应用D. 评价答案:B4.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独立思考能力B. 团队合作能力C. 批判性思维能力D. 创造力答案:B5.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A. 反思教学内容B. 反思教学方法C. 反思学生反馈D. 反思教学效果答案:C6.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以下哪项智能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A. 语言智能B. 逻辑数学智能C. 音乐智能D. 社交智能答案:D7.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以下哪项不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A. 课程目标B. 课程内容C. 课程实施D. 课程评价答案:C8. 以下哪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A. 教学技能提升B. 教育理念更新C. 教学方法创新D. 教师自我反思答案:D9. 在教育评价中,以下哪项不是形成性评价的特点?A. 及时反馈B. 诊断性C. 总结性D. 过程性答案:C10.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课堂趣味性B. 提高教学效率C. 促进学生理解D. 展示教师技能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学生的年龄特点B. 学生的认知水平C. 教学资源的可用性D. 教学环境的适宜性答案:ABCD2.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A. 成就感B. 同伴压力C. 教师期望D. 家庭背景答案:ABC3.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问策略时,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提问方式?A. 开放式问题B. 封闭式问题C. 引导式问题D. 反问式问题答案:ABCD4.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以下哪些是评价的类型?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自我评价答案:ABCD5.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以下哪些智能是加德纳提出的?A. 语言智能B. 逻辑数学智能C. 空间智能D. 人际智能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请简述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使用提问策略来促进学生思考。
教育学-多选1、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 )。
ABD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科研性和服务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 )。
ABCD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3、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 )。
BCDA.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B.开设双语课程; C.学生出国留学; D.吸引国外留学生4、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一般是指受制于社会的()。
BCDA.负面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5、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BC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D.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
ABCD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E.教学相长7、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
ABCDA.专门性与高深性;B.服务性与伦理性;C.教育性与组织性;D.合法性与自主性;E.他律性与发展性8、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
ABCA.学习的主体;B.交往的主体;C.自我发展的主体;D.独立的个体9、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ABC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D.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1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AD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11、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 ABCA.国家层次;B.学校层次;C.专业层次;D.社会层次12、高校课程的特点是()。
CDEA.基础性;B.职业性;C.高深性;D.前沿性;E.专业性1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ABCDEA.教学大纲;B.教科书;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D.相关的学术杂志;E.相关的学术网站1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