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5
制药工艺学的分类有哪些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制药过程中药物的制备、纯化、分离和包装等工艺的学科。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制药工艺学的主要分类:根据制药工艺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前处理、制剂工艺和包装工艺三个主要方面。
- 前处理:前处理是制药工艺学中的首个环节,主要包括原药料收集、质量控制、预处理和制剂配方的制定等过程。
前处理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预处理原料,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为后续的制剂工艺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 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将药物原料转化为最终用于临床诊疗或患者治疗的药剂的过程。
制剂工艺包括各种物质的混合、溶解、分散、乳化、浸渍、包衣和加压等操作。
制剂工艺的目标是制备出稳定、有效、高生物利用度和可控释放的药物制剂。
- 包装工艺:包装工艺是指将制剂装入药品容器中,并通过防潮、防氧化、防光和防辐射等手段,保护制剂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包装工艺的目标是保障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并为便携性、易使用性和长期保存提供条件。
2. 制药工艺学的其他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和需求,制药工艺学还可以按照其他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包括:- 工艺流程分类:根据制药工艺中所涉及的物料流动和工作流程的不同,可将制药工艺学分为批次生产工艺、连续生产工艺和混合生产工艺等。
- 制剂类型分类:根据药剂的剂型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生物制剂和新型制剂等。
- 工艺标准分类:根据制药工艺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的不同,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等。
- 物性分类:根据药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有机制药工艺、无机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和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等。
- 境内外分类:根据制药过程所处的国际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制药工艺学分为境内制药工艺和境外制药工艺等。
以上是制药工艺学的几个主要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相互交叉和重叠,并且会随着科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一、前言制药工艺学是医药行业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合成、制备、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等方面。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参加了制药工艺学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制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制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3.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5. 为今后从事医药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制药原理与工艺流程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物合成、制备、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我们对制药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制药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制药设备的种类、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操作了离心机、混合机、干燥机等设备,熟悉了制药设备的使用流程。
3. 药品质量控制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药品质量控制的技能。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相互协作、沟通与交流,我们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技巧。
5. 实践操作实训期间,我们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合成实验:学习并掌握药物的合成方法,如重结晶、萃取等。
(2)制剂实验:学习并掌握药品的制备方法,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3)干燥实验:学习并掌握干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如流化床干燥、喷雾干燥等。
(4)质量检验:学习并掌握药品质量检验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制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熟练掌握了制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3. 提高了药品质量控制的技能;4. 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为今后从事医药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训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制药工艺。
一、制药工艺学是指将原料药或中间体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药物配方、药物制备、包装和检验等技术过程,加工成符合药品注册批准文书要求的成品药的学科。
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法,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药品。
二、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1.原料药的生产原料药生产是整个制药生产的基础,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药的质量。
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合成、提纯、结晶、干燥等环节。
在原料药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过程的监控以及产品的提纯和析出等关键环节。
2.中间体的生产中间体在药物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原料药合成的核心环节。
中间体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并且要注意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3.成品药的制备成品药的制备是制药工艺学的最终环节,包括配方确定、制剂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的设计、生产设备的选择等。
在成品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药物生产中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需要对原辅料的质量、反应过程的控制、产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2.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药物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对药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3.生产设备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对药物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质量稳定。
1.危险性品的防护在药物生产中会接触到一些危险性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
2.工艺操作的安全控制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操作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3.废物处理的安全控制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对废物处理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安全处理废物。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制药工艺学的概念制药工艺学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制备成满足药用要求的药品的过程。
它是现代药物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药品生产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二、制药工艺学的主要内容1. 药物原料的提取和精制药物原料一般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通过提取和精制,将其纯化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的药物原料。
2. 药物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物。
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生物合成等方法。
3. 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将药物原料或合成的药品与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制成适合于人或动物用药的物理状态和剂型。
4. 药品包装包装是药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保护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方便药品的使用和储存,因此包装工艺也是制药工艺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5. 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制药工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药品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检验、稳定性试验等。
6. 药品生产设备药品生产设备是实施药品生产工艺的主要条件之一,包括反应釜、干燥设备、填充设备、包装设备等。
7. 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监控、品质管理、安全管理等,它是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三、制药工艺学的基本原理1. 质量原理质量是药品的生命,制药工艺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以质量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全原理制药工艺学中的生产设备、工艺和工作人员都要遵循安全原则,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3. 经济原理制药工艺学中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药品的合理价格。
4. 环保原理制药工艺学中的生产过程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制药工艺学的发展方向1. 绿色制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制药正逐渐成为制药工艺学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绿色工艺和绿色原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智能制药智能制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药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制药过程的科学学科,涉及药物的制备、转化、纯化和包装等方面的工艺技术。
在制药工艺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下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名词。
1. 药物:指的是具有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作用的化学物质。
药物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的化学物质。
制药工艺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制备药物。
2. 药物制备:指的是从原料开始,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工艺步骤将原料转化成药物的过程。
药物制备通常包括合成、提取、纯化等步骤,还可能包括晶化和干燥等工艺。
3. 中间体:在药物的制备过程中,中间体是指在合成路线中生成但不是最终产品的化合物。
中间体是制备药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们在反应过程中被转化为最终的药物。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在药物制备中,化学反应经常被用来将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以获得所需的药物。
5. 提取:提取是指从天然来源中获取药物或化合物的过程。
提取通常涉及将天然原料浸泡在溶剂中,使药物或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等方式从溶剂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
6. 纯化:纯化是指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的过程。
纯化通常包括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杂质,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药物或化合物。
7. 结晶: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解物质的无序分子重新排列为有序晶体的过程。
结晶常常被用来纯化药物,因为在结晶过程中,杂质往往不能结晶并被排除在晶体之外。
8. 干燥:干燥是指将药物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去除的过程。
干燥药物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时间。
9. 控释:控释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
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长时间维持在治疗剂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0.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主要涉及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和评价。
药剂学的目标是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剂型,以方便患者使用。
11.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质量和纯度的科学技术。
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2、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可分为:包括小试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3、按照药物生产过程,制药工艺过程分为:✓化学制药工艺:全合成工艺(total synthesis)和半合成工艺(semi synthesis)✓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制剂工艺4、化学全合成工艺——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5、化学半合成工艺——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
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属于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分支,从使用的原料来分,有机合成可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两类。
●半合成(semi synthesis):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全合成(total synthesis):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2、逆合成分析方法逆合成的过程是对目标分子进行切断,寻找合成子及其合成等价物的过程。
切断:目标化合物结构剖析的一种处理方法,想象在目标分子中有价键被打断,形成碎片,进而推出合成所需要的原料。
切断的方式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即切成自由基形式或电正性、电负性形式,后者更为常用。
切断的部位极为重要,原则是“能合的地方才能切”,合是目的,切是手段,与200余种常用的有机反应相对应。
合成子:已切断的分子的各个组成单元,包括电正性、电负性和自由基形式。
制药工艺学第一章绪论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摆阔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1小试研究在实验室规模的条件下,研究化学或生物合成反应步骤及其规律、工艺参数与原料,并估算成本。
对于工艺路线研究,可选择的策略有天然原料的直接分离提取、全化学合成、半合成、微生物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甚至是动植物的养殖与种植,很大程度上基于经济可行性的考虑。
工艺研究还包括各反应步骤相关的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单元组合对收率的影响。
同时,研究建立成品、半成品、中间品、中间品、原料的检验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最终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出收率稳定、质量可靠的操作条件,为中试放大的研究提供技术资料。
2中试研究在中试车间的条件下,进行工艺试验与工业化生产的考查和优化。
研究放大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对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
取得工业生产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为工程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3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基于中试研究的结果,制定出生产工艺规程,在生产车间进行试生产。
对工艺进行验证,在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后进行正式生产。
按照制造技术可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合成药物、和中药三大类。
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化学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和制剂工艺。
第二章一种化学药物可通过若干种不同的途径获得,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
化学药物的设计方法与有机合成设计方法有许多类似之处,诸如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和模拟类推法等。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
【抗真菌药物克霉唑的拆分】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
云南大学硕士招生考试
916-《制药工艺学》考试大纲
《制药工艺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涉及两大部分内容:(1)制药工艺学课程,(2)有机化学课程。
考题总分为150分,其中第一部分制药工艺学课程考试内容约占85分,第二部分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内容约占65分。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代表性产品的工艺研究、工艺过程与控制原理等,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工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考试的内容
(一)制药工艺学部分考试内容:
1、绪论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特点、GLP、GMP、GSP、GCP、实验室工艺研究过程、中试放大研究过程、我国现阶段制药工业主要发展战略、创新药的概念及研究开发过程、仿制药的概念及研究开发过程、药品注册管理和生产管理法律法规
2、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工艺路线的概念、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的研究对象、合成路线设计的相关概念、逆合成分析方法、追溯求源法、分子对称法、模拟类推法、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收率的计算
3、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工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反应试剂的选择、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溶剂的选择、配料比与反应浓度、加料顺序与投料方法、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搅拌与搅拌方式、反应时间、优化催化反应、反应后处理方法、产物
纯化与精制方法、重结晶技术、工艺过程控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利用实验设计优化工艺
4、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影响手性药物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晶法拆分外消旋混合物、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手性合成子与手性辅剂、手性源的组成和应用、不对称合成的定义和发展、不对称合成反应类型。
5、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物料衡算的计算步骤、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和基本内容、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订。
6、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和现状、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废水的处理、废气的处理、废渣的处理。
7、奥美拉唑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奥美拉唑的结构、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奥美拉唑与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8、塞来克西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塞来克西的结构、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塞来克西与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9、生育酚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生育酚的结构、混合生育酚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0、左氧氟沙星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左氧氟沙星的结构、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左氧氟沙星与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1、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萘普生的结构、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萘普生与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2、卡托普利的生产工艺原理
掌握卡托普利的结构、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卡托普利与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二)有机化学部分考试内容:
1. 烃类化合物
掌握各种烃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方法;掌握烷烃的构象: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写法及各构象之间的能量关系;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及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掌握轨道的杂化(sp3、sp2、sp杂化)基本概念;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Markovnikov 规则;理解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及烯烃的制备方法。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和炔化物的生成、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船式构象、优势构象、e-键、a-键)、多脂环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及波谱分析
掌握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光学活性、比旋光度。
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活性;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D/L法、R/S法);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谱图进行解析。
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3. 芳香烃、卤代烃及醇、酚及醚类化合物
掌握芳香烃、卤代烃及醇、酚、醚的分类和命名;掌握苯的结构及共振
论的基本要点,理解Hückel规则;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伯奇(Birch)反应;苯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规律:两类定位基、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定位规律的应用;掌握代烯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1、S N2)、消除反应历程(E1、E2)、Grignard试剂、有机锂化合物。
掌握醇的酸性和碱性、醇的氧化、醇成酯的反应、卤化作用、醇的脱水反应;掌握醚的物理性质和反应:佯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克来森(Claisen)重排、环氧化合物的反应;醚的合成法。
4. 醛、酮、醌
了解醛和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加HCN、加NaHSO3、加ROH、与氨极其衍生物的加成、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与炔烃的加成、与Wittig试剂的反应);α-氢的反应(卤代反应、缩合反应、Mannich反应);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坎尼扎罗反应、还原反应);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性质(1,4-亲电加成、1,4-亲核加成)。
5. 羧酸、羧酸衍生物及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及命名,羧酸的结构;羧酸的制备方法;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及其反应机理;还原反应;与Grignard反应;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酰胺的酸碱性、脱水反应、Hofmann降解反应)。
掌握羟基酸的制备方法(卤代酸水解、羟基腈水解、Refomatsky反应)、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水反应、α-羟基酸的分解。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Claisen酯缩合);乙酰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酸式分解和酮式分解;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6. 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
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2.掌握胺的化学性质;3、掌握胺的制备;4、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
7. 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掌握吡啶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一些含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用途。
掌握葡萄单糖的结构;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掌握双糖的两种可能连接方式和蔗糖的结
构,了解一些重要双糖的结构;了解多糖的结构及其应用。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葡萄糖的结构(开链式、氧环式、Haworth式、构象式、开链式-氧环式的互变异构);单糖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成脎反应、成苷反应、成酯和成醚反应;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与性质;多糖(淀粉、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8.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构型、性质,了解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掌握肽的结构和肽键,了解多肽结构的测定和端基分析;掌握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了解构成核酸的单体——核苷酸的结构,掌握核酸的结构和生物功能。
氨基酸的制备方法(α-卤代酸的氨解、Gabrial合成法、Strecker合成法);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两性和等电点、羧基的反应、氨基的反应、与水合茚三酮的反应。
肽和蛋白质的结构。
二、试卷的题型和比例
制药工艺学课程部分的题型包括基本概念题及应用题。
基本概念题分为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类(约占35分);应用题包括简单题和分析讨论题两类(约占50分)。
有机化学课程部分的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完成反应式、推测结构及合成题五类。
其中选择题和简答题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基本规律等,约占25分;完成反应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应条件,内容涉及基本反应),约占20分;推测结构及合成题约占20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