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东营港xls - 经信委网站
- 格式:xls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招商
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6.03
•【字号】东政办字〔2015〕36号
•【施行日期】2015.06.03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工
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东政办字〔2015〕3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强对东营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市政府确定成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现将其组成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长:李俊峰(副市长)
副组长:冯玉峰(市政府副秘书长)
孙继续(市商务局局长)
苟增杰(河口区区长、东营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成员:解爱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树杰(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会主席)
李树坤(市科技局副局长)
高青松(市工商局调研员)
许钦增(市口岸办副主任)
李卫国(市港航管理局局长)
宋联升(市油区办副主任)
王延亮(市金融办主任)
高申廉(市招商局局长)
李慧芬(东营贸促会会长)
马爱芳(市国税局副局长)
杨永卿(市地税局副局长)
于占胜(东营海关关长)
张凤和(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宋迎章(东营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王新(市商务局招商促进办公室主任)
胡培强(东营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宋迎章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新、胡培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该项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自行撤销。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3日。
2.2 气象2.2.1气温极端最高气温 38.7℃年平均最高气温 29.9℃年平均最低气温 -7℃年平均气温 20.4℃2.2.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1099.9mm年平均降水日数 112.8天历年各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6天。
2.2.3雪、雹暂时不考虑。
2.2.4雾况全年平均雾日为30.2日(多出现在3~7月),年最多雾日为45日,年最少雾日为17日。
2.2.5风况(根据61~83年资料统计)强风向和常风向均为NNE,最大风速为32.6m/s(59年8月30日),历年平均风速为6.62 m/s,大风日数(≥6级)最多为131天,最少年为64天,平均年为91天。
本地区多年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和五十年一遇风速(m/s)资料详见表2-1。
风向频率和风速表表2-12.3 水文2.3.1潮位本港无长期潮位观测资料,1984年曾进行过一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分析验潮资料,潮汐属半日潮型,经与同一海区的其它长期站潮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整理后,本港各设计水位如下(黄海基准面):极端高水位 4.25m极端低水位 -3.33m设计高水位 3.04m设计低水位 -2.38m施工水位 0.00m本港潮差较大,验潮期间出现的最大潮差为6.10m,流速一般在0.3~0.5m/s。
2.3.2波浪湾内主要受来自外海NE~SE向风浪的影响。
拟建防波堤前设计波要素(原始波向NE)表2-2拟建码头和护岸前的设计波高由于东侧防波堤岸线的掩护作用,NE方向入射的大部分波浪能量不能直接传入港池,使得东侧港池内波浪较平稳,有效波高都小于1米,结构物前的波高小于N、NW及NNW方向波浪入射时的波高拟建码头和护岸前的五十年一遇设计波要素见表2-3。
拟建结构物前设计波浪要素汇总表2-32.3.3泥沙运动与港内淤积分析本港目前没有泥沙资料,但通过84年及88年两次地形测量图的对比,在天然状态下,冲淤变化不太明显,仅局部地方略有淤积,年回淤量约在60cm左右, 95年4月份又在该地进行了钻探,从钻探测深的30多个点中发现,多数点的冲淤变化只在2~3之间。
东营港疏港铁路跨黄河备用流路选线方案研究针对东营市利津县和河口区工厂、油田、管线等生产生活设施的现状,结合黄河备用流路(刁口河流路)的规划情况,对东营港疏港铁路跨越黄河备用流路的选线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并总结选线经验,为油田地区跨越备用流路的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黄河备用流路;油田;选线1 概述东营港疏港铁路(以下简称疏港铁路)接轨于在建黄(黄骅)大(大家洼)线的利津站和德大铁路的利津南站,沿途经过利津县、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终点至大唐电厂的电厂站,是一条为东营港港区集疏运和大唐电厂运煤服务的地方铁路,设计年运量近期1630万吨,远期3070万吨。
疏港铁路在CK64+214.35~CK80+491.42之间跨越黄河备用流路(刁口河流路),由于该地区胜利油田采油区,油井和化工厂分布密集,控制方案因素较多,因此,对地区控制方案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选线方案。
2 方案研究2.1 控制方案因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控制选线方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黄河备用流路规划大坝的位置和主河槽的位置;二是区域内化工厂的分布;三是区域内油井和油气管线的分布;四是河口区规划和区域内城镇分布。
各项因素具体的分布情况及方案情况如图1所示。
2.2 跨越黄河备用流路的方案研究综合以上各项因素,可以看出控制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桥梁长度、油井和油气管线排迁数量,影响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线路的长度,影响地方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设站位置。
从节省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角度分别对方案进行研究。
从图1中可以看出,刁口河规划备用流路的大坝是越向北大坝之间的距离越长,即备用流路越宽,桥梁长度将越长。
南部区域有孤岛水库、孤岛采油区、孤岛镇和仙河镇,属于城镇密集区,油井和油气管线分布密集,错综复杂,线路从此穿越投资非常巨大,且拆迁量大大增加,社会影响和施工难度都非常大,因此,线路走向选择在孤岛水库以北进行多方案比选。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港总体规划(2016―2040年)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鲁政字[2017]37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09
【实施日期】2017.03.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港总体规划(2016-2040年)的批复
(鲁政字〔2017〕37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修订东营港总体规划的请示》(东政呈〔2016〕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东营港总体规划(2016-204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东营港作为山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东营市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山东省原油运输的重要接卸港。
东营港要通过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以液体散货为主,兼顾散杂货、集装箱、客滚等货物运
输的综合性港口。
二、同意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方案(详见附件1)。
东营港共规划港口岸线21.5km,其中已利用2.2km。
三、同意港口布局方案、港区功。
东河统发〔2018〕10号2017年东营市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一、综合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9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44.98亿元,-1-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7亿元,增长6.0%。
三次产业4.4%。
结构为4.8:49.8:45.4。
人均生产总值188680元,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75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52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53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48人。
2017届高校毕业生截止12月底就业率达9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
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5.15亿元,增长6.3%。
其中,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1.7%;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1%;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2.8%;渔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0.6%。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粮食种植面积29.18万亩,增长23.1%,总产量10.76万吨,增长31.1%。
其中,夏粮种植面积9.20万-2-亩,增长10.2%,总产量3.25万吨,增长8.9%;秋粮种植面积19.97万亩,增长30.0%,总产量7.51万吨,增长43.8%。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
完成湿地修复面积2700亩,造林面积2950公顷(44250亩),其中,防护林面积2688公顷(40320亩),经济林面积262公顷(3930亩)。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8•【字号】东政字〔2023〕24号•【施行日期】2023.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字〔2023〕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2023年6月28日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工作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牢牢把握“四个高”“两个高于”工作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打造东营样板,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6.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东营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东营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东政办字〔2018〕4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及时、全面、客观、准确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找准存在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政府确定建立东营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现就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工作职责在市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集中研究全市经济发展态势,发掘运行中的亮点和新增长点,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研判下一阶段走势,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就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会商;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市投资促进局、市人行、东营银监分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单位组成。
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协助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统计局局长担任召集人,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经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同意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通报各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指定具体人员担任。
三、工作规则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总召集人或总召集人委托的召集人主持。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29•【字号】东政办字〔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29日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为加快推进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20〕4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0〕1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2021年,建成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建成东营区、广饶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023年,培育10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5个交易额过3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200亿元,初步建成汇聚外贸产业链、电商服务链、跨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全方位跨境电商生态系统。
二、推进措施(一)建设“两大平台”。
1.建设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
依托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市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在跨境电商进出口通关监管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向税务、外汇、物流、金融等领域延伸,打造“一点接入、一站式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东营海关、市税务局、市人行、市邮政管理局)2.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东政发〔201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优化全市化工产业布局,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优的原则,高端定位、统筹推进,着力构建以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重点化工企业为补充的化工产业布局体系。
到2020年,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完善、集群优势明显、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石化品创新制造基地、国际知名的石化产业承接地和集中区;重点化工企业设施工艺向高端延伸,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产业基地化、项目大型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的新型化工产业格局。
二、发展布局化工产业发展布局采取“1+N”模式。
“1”,即打造1个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N”,即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之外,符合相应条件的若干重点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建设重点企业园区。
(一)建设和发展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包括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3个片区。
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港口、铁路、公路、管道以及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实施“飞地”政策措施,促进化工产业向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集中,打造市域北部沿海石化产业隆起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高地。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河口区新户镇等4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局部修改河口区新户镇等4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东政字〔2019〕48号河口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修改河口区新户镇等四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东河政字〔2019〕6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改新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199.444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895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42.1536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4.3953公顷;局部调减建设用地199.4445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142.1536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7.2909公顷。
二、原则同意修改义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194.6916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187.8147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6.8769公顷;局部调减建设用地187.9322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187.8147公顷、采矿用地0.1175公顷。
增加的6.7594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东营港-广饶南北输油西线原油管道工程项目),占用省级下达的省及省以上立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相互调整面积0.6955公顷。
原规划为坑塘水面0.5345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6766公顷、自然保留地10.9286公顷共计12.1397公顷,规划调整为旱地。
三、原则同意修改孤岛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局部调增建设用地1.3438公顷,全部为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局部调减建设用地1.3438公顷,全部为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扩大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东营港化工产业园面积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9.01.18
•【字号】东政办字〔2019〕6号
•【施行日期】2019.01.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调整扩大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东营港化工产业园面积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名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185号)关于省政府公布的化工园区扩大面积认定工作的有关规定,按照《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鲁政办字〔2017〕168号)确定的标准,经河口区政府、东营港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和市有关部门审核,市政府同意调整扩大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东营港化工产业园面积,现公布如下: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面积扩大至41.87平方公里,其范围为:沾化苇场以西,沾利河以东,省定海岸线以南,南界草桥沟以东至纬一路、草桥沟以西至纬三路。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面积扩大至35.85平方公里,其范围为:观海路以南,桩埕路—港北一路—海港路以北,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边隔离带界线以
东。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18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5.28•【字号】东政办字〔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5月28日东营市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防风险与促提升相统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聚焦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六大产业(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下同),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服务稳链、招商补链、项目延链、科技强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二)主要目标。
重点产业总量稳步提升,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六大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
到2023年,六大产业的15条产业链形成关键链主企业引领、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撑、核心技术产品突显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东营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石化产业。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4•【字号】东政字[2012]40号•【施行日期】2012.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东政字〔2012〕4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根据《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东发〔2008〕9号)、《东营市能耗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的2011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和市政府下达市有关部门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市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市有关部门2011年度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现通报如下:一、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考核基本情况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实现“十二五”和年度节能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经考核,广饶县、垦利县为超额完成等级,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完成等级。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健全节能工作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定期调度检查工作,查找问题,制定对策,确保各项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
进一步充实节能监察队伍,加快节能执法体系建设。
加强工业企业能耗监测,进一步提高能耗统计质量。
建立健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强化能耗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
(二)强化节能目标管理。
将节能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层层分解落实。
各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将指标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单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