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跑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7.35 KB
- 文档页数:3
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景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
通过情景游戏,幼儿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真实生活,培养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接力跑》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情景游戏教案,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同时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等。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对《接力跑》这个教案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教学内容。
2. 《接力跑》教案内容《接力跑》是一种团队协作的体育活动,它可以在户外或者室内进行。
活动的具体教案如下:第一步:准备活动场地。
可以选择在操场、运动场、室内体育馆等地方进行活动,确保场地宽敞、平整,并且没有障碍物。
第二步:分组。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里的幼儿人数要保持一致,最好是4-6人为一组。
第三步:确定传递物品。
可以使用接力棒、书籍等作为传递物品,确保物品不会太重大,以免幼儿难以携带。
第四步:讲解规则。
老师向幼儿们讲解接力跑的规则,包括传递物品的方法、传递顺序、注意事项等。
第五步:开始活动。
每个小组依次站在起跑线上,第一个幼儿拿着传递物品,然后进行接力跑比赛,直至所有小组的所有幼儿都完成一轮比赛。
第六步: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比赛中发生的情况,包括成功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3. 深度探讨《接力跑》在《接力跑》的教案中,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需要紧密合作,传递物品的过程需要相互配合和沟通,这样才能完成比赛。
这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一种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比赛中发生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
4. 广度探讨《接力跑》除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外,接力跑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
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全身参与,跑步、传递物品等动作都需要一定的体能。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乐趣中锻炼身体,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实践课教案案例评析基本部分一、“下压式”传接棒这种传接棒方式是由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直,掌心向上,虎口张开向后,拇指向内。
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传入接棒人的手中。
344441412′2′2′3′4′1′3′1ˊ1、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2让学生掌握接棒时正确手型3、通过分解练习,学生掌握接棒技术动作4、通过分解练习,学生掌握传棒技术动作5、初步体会传接棒动作6、给学生及时纠正错误7、进一步体会慢跑中传接棒动作8、通过观看其他学生的技能展示,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9、进一步巩固传接棒动作10、给学生展示的机会1、教师讲解并示范“下压式”交接棒要领及动作。
2、组织学生学习接棒时正确手型。
3、组织学生学习原地徒手接棒技术动作。
4、组织学生学习原地徒手传棒技术动作。
5、组织学生原地进行交接棒练习。
(一、三组原地接棒动作,二、四组传棒动作)6、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技术工作。
7、组织学生进行近距离跑动中进行传接棒练习8、组织学生技能展示和教学评价。
9、慢跑中完成传接棒。
10、个人展示●●●●●●●●●●●●●●●●○○○○○○○○○○○○○○○○▲1、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并模仿练习。
2、学习接棒时的正确手型3、原地进行徒手接棒动作练习。
4、原地进行徒手传棒动作练习。
5、原地跑动中传接棒练习,注意交接棒的动作。
6、在练习中探索体会动作要领及纠正动作。
7、跑两步完成交接棒8、学生大胆展示自我,积极参与评价。
9、慢跑中进行传接棒练习10、个人展示二、接力游戏26′二.接力游戏1、在游戏比赛中,完善技术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体验成功乐趣二.接力游戏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要求,并示范一次。
2、教师当裁判。
3、引导学生为本队用掌声加油鼓励。
4、对学生的比赛做出及时的讲评与合理的评价。
二.接力游戏1、学生认真听游戏规则。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接力赛的乐趣结束部分在活跃的氛围中,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得到放松。
“接力跑”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高中体育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引导、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速度和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1. 运动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本堂课的各项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释放能量的目的。
2. 运动技能:通过接力跑技术的学习,建立完整动作印象,75%—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接力跑的动作要领。
3. 社会适应: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接力跑学习重点难点:接棒人的手型及传接棒时机与位置的选择。
学习过程:(一)调动情绪阶段:1、达成目标:(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调动学习兴趣。
(3)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
2、学习内容:(1)课堂常规(2)徒手操: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3)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做徒手操,做到充分活动开身体各部分,以准备下面的活动。
(二)掌握技能阶段:1、达成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兴趣。
(2)体验运动的喜悦,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学习内容:接力跑练习教法:1、老师先结合学生示范完整的“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动作,让学生形成完整动作印象。
2、采用讲解示范法逐步进行动作技术环节的学习。
学法:1、结合示范讲解“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技术;2、原地做“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练习;3、走动中和慢跑中听信号做“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练习。
在做练习2、3时,将学生同向排成四列横队,一、二列同学为一组,三、四列同学为另一组,前后相距1至1.5m,传棒人右肩对着接棒人左肩,轮流做传棒和接棒练习;4、快跑中听信号做“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练习。
水平四七年级《接力跑》教学设计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平四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接力跑》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接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接力棒的传递方式、起跑和接棒的技巧,以及接力跑比赛中的战术配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接力跑比赛中的配合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速度、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接力棒的传递技巧和起跑、接棒的时机。
教学重点:接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接力棒、计时器、口哨、标志物。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抓接力棒”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接力跑的趣味性。
讲解接力跑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关注接力棒的传递和团队配合。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接力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起跑、接棒、传棒等动作细节。
示范接力跑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接力跑练习,注重起跑和接棒的时机。
指导学生掌握接力棒传递的正确姿势,提高传递速度和准确性。
4. 教学比赛(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关注比赛中的团队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邀请学生分享接力跑的心得体会,促进相互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接力跑技术要领:起跑:快速、有力接棒:准确、平稳传棒:迅速、顺畅2. 接力棒传递方法:递棒: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接棒:掌心向下,拇指与其他四指并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接力跑比赛方案,包括比赛规则、场地布置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接力跑比赛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平四七年级《接力跑》教学设计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水平四,七年级上册的《接力跑》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接力跑的基本技巧、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要领,以及接力跑的竞赛规则和团队配合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巧,提高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竞赛规则,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接力跑的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要领,以及团队配合。
重点:接力跑的基本技巧,竞赛规则,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接力棒、口哨、计时器、标志物。
学具:运动服装、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单的接力跑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接力跑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讲解接力跑的基本技巧、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要领。
(2)示范接力跑的正确动作,强调起跑、接棒、交棒时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接力跑的起跑、接棒、交棒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某学校举行4×100米接力赛,每队4人,要求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规范,比赛过程中不得违规。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加强团队合作。
六、板书设计1. 接力跑基本技巧起跑:快速启动,保持速度接棒:提前进入接棒区,准确接棒交棒:迅速将棒交给下一位队员2. 接力跑竞赛规则1. 每队4人,每人跑100米2. 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规范3. 比赛过程中不得违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接力跑的起跑、接棒、交棒动作要领。
案例描述:某学校举行4×100米接力赛,比赛过程中,A队因接棒失误导致成绩不佳。
2. 答案:(1)起跑:快速启动,保持速度;接棒:提前进入接棒区,准确接棒;交棒:迅速将棒交给下一位队员。
幼儿园体育锻炼:比赛中的合作精神案例精华共享在幼儿园体育锻炼中,比赛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比赛中,幼儿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学习到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共享一些关于比赛中合作精神的案例精华,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案例一:小组接力赛在一次幼儿园的体育比赛中,举办了一场小组接力赛。
每个小组都有四名队员,他们需要依次跑完全程,并在最后将接力棒交给下一名队员。
在比赛进行中,有一支队伍的第三名队员在奔跑途中摔倒了。
这时,其他队员并没有因为这个意外而停下来等待,而是立刻冲上前去帮助他站起来,交给他接力棒,继续比赛。
虽然这支队伍最终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他们展现出的团结和合作精神让所有人印象深刻。
观点:这个案例中体现出了孩子们的积极向上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他们之间相互帮助,不计较个人成绩,而是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种精神不仅在比赛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够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
案例二:跳绳比赛在另一次体育比赛中,举办了跳绳比赛。
所有的孩子都非常用心地练习了跳绳技巧,希望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在比赛过程中,有一名女孩因为技巧不够娴熟而频繁出错,导致她们小组的比赛成绩一直垫底。
然而,其他队员并没有因此责怪她,而是鼓励她、指导她,并在比赛结束后给予她支持和安慰。
通过大家的努力,这名女孩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逐渐进步,最终获得了成绩的提升。
观点:这个案例展现了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给予同伴支持和鼓励的精神。
他们不会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努力帮助同伴,鼓励大家一起努力进步。
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内在动力。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体育锻炼中,比赛是培养孩子们合作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参与比赛,孩子们能够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团队利益为重。
这种精神不仅在比赛中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和能力。
文章总结通过上面的案例共享和观点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体育锻炼中,比赛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接力跑》教学案例一. 案例背景在高年级的接力跑下压式交接棒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掌握交接棒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然而在场地、器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平时看来枯燥乏味的交棒、接棒、跑动这些基本环节的知识要点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和创造一些能将重难点融合在一起并能使学生容易记住的教学游戏来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如何正确创编教学游戏才能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呢?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场地、器材和教材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自主创编,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帮辅作用。
二.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充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利用小的器材,一物多用,达到实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 案例的教学理念本课以发展学生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为主要目标,选择了以自创游戏“报数抢棒”、“角力”和游“陆地赛龙舟”为教材的辅助教学内容。
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自创的游戏和口诀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动作技术的探究学习;同时通过游戏《角力》提高学生在接棒时手臂与身体夹紧后伸的控制能力,游戏《陆地赛龙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发扬学生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
课的最后安排学生在垫子上做放松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
四. 案例的教学目标1. 学习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的交与接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其动作要领。
2. 学习和体会接力跑的下压式的传接棒交接方法,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团结协作意识。
2024年初二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接力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八章“田径运动”,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接力跑”。
本章详细介绍了接力跑的起源、规则、技巧以及训练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巧,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接力跑的起源、规则,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使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接力跑中的交接棒技巧。
教学重点:接力跑的基本姿势、步伐和呼吸。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接力棒、口哨、秒表、标志物。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短的接力跑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力跑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接力跑的起源、规则,让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基本知识。
3. 技能训练(10分钟)(1)示范接力跑的基本姿势、步伐和呼吸,让学生模仿练习。
(2)分组练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高技能。
4. 交接棒技巧讲解与练习(10分钟)(1)讲解交接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示范交接棒动作,让学生分组练习。
5. 例题讲解(5分钟)分析一场经典接力跑比赛,让学生了解接力跑中的策略和技巧。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接力跑的起源、规则2. 接力跑基本技巧姿势步伐呼吸3. 交接棒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接力跑的起源和规则。
(2)描述接力跑的基本技巧。
2. 答案:(1)接力跑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团队合作的项目。
规则:每组4人,每人跑100米,总共400米。
比赛时,接力棒必须传递给下一位队员,否则视为无效。
(2)基本技巧:起跑时,前脚用力蹬地,后脚迅速跟进;跑步过程中,身体保持前倾,手臂自然摆动,呼吸均匀。
【接力跑】中学体育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主题为“接力跑”。
具体内容包括:接力跑的基本技术、接力区的运用、接力棒的传递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跑的距离和接力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运动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接力区的运用、接力棒的传递技巧。
教学重点:接力跑的基本技术、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接力棒、口哨、计时器、标志物。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接力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接力跑的基本技术。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接力跑的基本技术、接力区的运用、接力棒的传递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的接力跑案例,分析技术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接力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接力跑基本技术2. 接力区的运用3. 接力棒的传递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组接力跑比赛方案。
2. 答案要点:包括比赛规则、接力区设置、接力棒传递技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接力跑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接力跑赛事,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接力区的运用2. 接力棒的传递技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比赛方案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接力区的运用1. 预跑区的运用:队员在预跑区内,应保持加速状态,为交接棒做好准备。
a. 接棒人提前做好接棒准备,手臂后伸,掌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