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要点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要点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要点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要点

AI2000=YN900 YN900=AI2000

使用手册(2015.05.V2.0版)

永诺电气有限公司

YONGNUO ELECTRLC CO.,LTD

目录

前言 (1)

一、概述 (2)

二、基本功能及特点 (2)

三、智能配电监控终端功能概述 (3)

四、安装尺寸 (4)

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优点 (5)

六、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专业采集模块 (5)

6.1概述 (5)

6.2技术参数 (5)

6.2.1辅助电源 (6)

6.2.2输入信号 (6)

6.3数字通讯 (6)

6.4外形尺寸 (13)

6.5接线方式 (13)

前言

非常感谢您购买永诺电气有限公司的触摸屏产品。

永诺电气生产的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主要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可视触摸控制,以期优异的性能在各行业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纺织机械、卷染机械、塑料橡胶机械、注塑机、包装机械、超声波设备、电子焊接设备、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医疗机械、木工机械、起重设备、智能楼宇、水处理设备、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煤炭系统、石化系统、空调行业、加工车床行业、轮胎行业、测控仪器、教学仪器、先进制造系统与设备等通用装备控制行业,取得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稳定的软件运行和强大的产品功能得到了用户得一致好评。

注意

(1)未经同意,不得对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转载、复制。

(2)本手册的内容,包括规格会有所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3)本书力求严谨,若您发现不明、错误之处,请与手册卷末公司地址联络。

安全注意事项

在此将安全注意事项分为【危险】、【注意】两种。危险: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死亡或重伤。注意: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中度损伤或轻伤。但标记为注意的事项在某种场合会造成严重事故。请务必遵守记载事项。

警告

●在安装、拆卸、连接导线、保养或检测之前,请将电源关闭,否则会导致触电、误操作或故障发生。

●请在触摸屏外部设置紧急停止回路、连锁装置等。否则触摸屏发生故障会引起机械损坏或造成事故。

●通电时请不要触摸端子等有电部分。否则会引起触电。

永诺电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用户手册

一、概述

永诺电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作为新一代智能装置,正在被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采用,该人机界面是用户和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介,能更好地反映出设备和流程的状态,并通过视觉和触摸的效果,带给客户更直观的感受

二、基本功能及特点

永诺电力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计量保护设置和总线技术,对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实时数据、开关状态及远程控制进行了集中管理。该电力监控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监控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系统有曾经从事过多年电力软件设计的资深开发人员自主研发,以WINDOW2000/NT/XP为操作平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SQL Serve2000等为数据库平台,数据安全、准确,系统有自动备份功能,数据无需整理;丰富的组态软件包通过配合网络、实时库能够准确、实时的描述现场情况。

■功能订制

系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不同的运行界面和功能;

■成本低

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稳定性高

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软件简单易学

组态操作既操作直观,又灵活多变。

三、智能配电监控终端概述

开机界面 主页面

在主页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功能, 可进入该功能查询页面。

++++++++++++++++++++++++++++++++++ 主线路 实时参数

+++++++++++++++++++++++++++++++++++++++

+++++++++++++++++++++++++++++++++++++++

报警情况

能够形象的展现现场的布线情况,实时的显示电参数,实现遥控功能。 界面提供了实时电参数的实时显

示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实时显示不同电设备电参数,点击(设备1-设备8),可查询不同设备。

电流、电压等上下限报警的实时显示以及所有的历史记录,比如在电流、电压临界值的情况下,智能配电监控终端操作系统就会发出报警,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工作

实时曲线 历史查询

显示三相电流曲线

四、安装尺寸

外型尺寸:228×154×41mm 安装开孔尺寸:210×145mm

设备记录的电能最多可以记录上万条

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优点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无论是面向现场控制器还是向上位监控管理,两者是有密切内在联系的,他们监控和管理的现场设备对象是相同的,因此许多现场设备参数在他们之间是共享和相互传递的。智能配电监控终端的标准化设计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它确实体现了易懂、简单、实用的基本原则,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各种工控组态软件和编程工具为制作精美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手段,系统越大越复杂越能体现其优越性。

注:1、通信线缆必须采用手拉手接线方式

2、仪表通讯端子末端表位AB两根线,线路中的其它仪表端子AB共4根线,不得出现6根线的情况;

3、其它楼层可按照此图进行接线;

4、最多可以带12个通讯模块。

六、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专用采集模块

6.1概述

采集模块适用于电力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对电流、电压、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的电参数测量,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抗震动等优点。

6.2技术参数

性能参数

输入测量显示

网络三相三线、三相四线

电压

额定值AC25-500V

过负荷持续;1.2倍瞬时;10倍/10S

功耗<1V A(每相)

阻抗>500KΩ

精度RMS测量,精度等级0.5级

电流额定值AC0-5A

过负荷持续:1.2倍瞬时:10倍/10S

功耗<0.4V A(每相)

阻抗<2mΩ

精度RMS测量,精度等级0.5级

频率45-65Hz

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精度1.0级,无功精度1.5级电能四象限计量,有功精度1.0级,无功精度1.5级谐波总谐波含量2-31次

电源工作范围AC/DC85-270V

功耗≤5V A

输出数字接口RS485、MODBUS-RTU协议

脉冲输出2路电能脉冲输出,脉冲常数:5000imp/h 环境工作环境-10-55℃

储存环境-20-75℃

安全耐压输入/电源>2kv,输入/输出2kv,电源/输出>1kv 绝缘输入、输出、电源对机壳>50MΩ电能测量范围有功无功电度测量范围0-99999999Mwh.

超过此数值电度从0开始计数

6.2.1辅助电源

多功能电力仪表具备通用的(AC/DC)电源输入接口,若不作特殊声明,提供的是AC/DC85~270V电源接口的标准产品,请保证所提供的电源适用于该系列的产品,以防止损坏产品。

注:采用交流供电时,建议在火线一侧安装1A保险丝。

电力品质较差时,建议在电源回路安装浪涌抑制器防止雷击,以及快速脉冲群抑制器。

6.2.2输入信号:

多功能电力仪表表采用了每个测量通道单独采集的计算方式,保证了使用时完全一致对称,其具有多种接线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负载形式。

电压输入:输入电压应不高于产品的额定输入电压(100V或400V),否则应考虑使用PT,在电压输入端须安装1A保险丝。

电流输入:标准额定输入电流为5A,大于5A的情况应使用外部CT。如果使用的CT 上连有其它仪表,接线应采用串接方式,去除产品的电流输入连线之前,一定要先断开CT 一次回路或者短接二次回路。建议使用接线排,不要直接接CT,以便拆装。

要确保输入电压、电流相对应,顺序一致,方向一致;否则会出现数值和符号错误!(功率和电能)

仪表输入网络的配置根据系统的CT个数决定,在2个CT的情况下,选择三相三线两元件方式;在3个CT的情况下,选择三相四线三元件方式。仪表接线、仪表编程中设置的输入网络NET应该同所测量负载的接线方式一致,不然会导致仪表测量的电压或功率不正确。其中在三相三线中,电压测量和显示的为线电压;而在三相四线中,电压测量和显示为电网的相电压。

6.3数字通讯

网络电力仪表提供串行异步半工RS485通讯接口,采用MOD-BUS-RTU协议,各种数据信息均可在通讯线路上传送。在一条485总线上可以同时连接多达32个仪表,每个仪表均可以设定其通讯地址(Address NO.),不同系列仪表的通讯接线端子号码可能不同,通讯连接应使用带有铜网的的屏蔽双绞线,线径不小于0.5mm2。布线时应使用通讯线远离强电电缆或其他强电场环境,推荐采用T型网络的连接方式。不建议采用星形或其他的连接方式。

MODBUS/RTU通讯协议:MODBUS协议在一根通讯线上采用主从应答方式的通讯连接方式。首先,主计算机的信号寻址到一台唯一地址的终端设备(从机),然后,终端设备发出的应答信号以相反的方向传输给主机,即在一根单独的通讯线上信号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传输所有的通讯数据流(半双工的工作模式)。

MODBUS协议只允许在主机(PC,PLC等)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讯,而不允许独立的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这样各终端设备不会在它们初始化时占据通讯线路,而仅限于响应到达本机的查询信号。

主机查询:查询消息帧包括设备地址码、功能码、数据信息码、校验码。地址码表明要选中的从机设备功能代码告之被选中的从设备要执行何种功能,例如功能代码03或04是要求从设备读寄存器并返回它们的内容;数据段包含了从设备要执行功能的其它附加信息,如在读命令中,数据段的附加信息有从何寄存器开始读的寄存器数量;校验码用来检验一帧信息的正确性,为从设备提供了一种验证消息内容是否正确的方法,它采用CRC16的校准规则。

从机响应:如果从设备产生一正常的回应,在回应消息中有从机地址码、功能代码、数据信息码和CRC16校验码。数据信息码包括了从设备收集的数据:如寄存器值或状态。如果有错误发生,我们约定是从机不进行响应。

传输方式是指一个数据帧内一系列独立的数据结构以及用于传输数据的有限规则,下面定义了与MODBUS协议-RTU方式相兼容的传输方式。每个字节的位: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奇、偶、无奇偶校验位时)。

数据帧的结构:即报文格式。

地址码功能码数据码校验码

一个BYTE 一个BYTE N个BYTE 2个BYTE

地址码:是帧开始的部分,由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码)组成,十进制为0~255,在我们的系统只使用1~247,其它地址保留。这些位标明了用户指定的终端设备的地址,该设备将接受来自与之相连的主机数据。每个终端设备的地址必须是唯一的,仅仅被寻址到的终端会响应包含了该地址的查询,当终端发送回一个响应,响应中的从机地址数据告诉了主机那台终端与之进行通信

数据码:包含了终端执行特定功能所需要的数据或者终端响应查询时采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内容可能是数值、参考地址或者设置值。例如:功能域码告诉终端读取一个寄存器,数据域则需要反映明从哪个寄存器开始及读取多少个数据,而从机数据码回送内容则包含了数据长度和相应的数据。

校验码:错误校验(CRC)域占用两个字节,包含了一个16位的二进制值。

CRC值由传输设备计算出来,然后附加到数据帧上,接收设备在接受数据时重新计算CRC值,然后与接收到的CRC域中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值不相等,就发生了错误生成一个CRC的流程为:

1)预置一个16位寄存器为FFFFH(16进制,全1),称之为CRC寄存器

2)把数据帧中的第一个字节的8位与CRC寄存器中的低字节进行异或运算,结果存回

CRC寄存器

3)将CRC寄存器向右移一位,最高位填以0,最低位移出并检测

4)上一步中被移出的那一位如果为0:重复第三歩(下一次移位):为1:;将CRC寄存

器与一个预设的固定值(0A001H)进行异或运算

5)重复第三歩和第四步直到8次移位。这样处理完了一个完整的八位

6)重复第二歩到第五步来处理下一个八位。直到所有的字节处理结束。

7)最终CRC寄存器的值就是CRC的值。

功能码:告诉了被寻址到的终端执行何种功能下表列出本表支持的功能码,以及他们的意义和功能。

代码意义意义

0x03/x04 读数据寄存器值

0x10 写设置寄存器指令报文格式命令

MODBUS-RTU 通讯地址信息表

地址 HEX 地址 Dec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数据长度 word

说明

0x00~0x09

0~9

保留

一次电网数据(float)

0x0A 10 Ua Float 2 三相相电压数据,单位 V NOTE :只有在三相四线 接法时有效, 在三相三线

接法中数据无效。 0x0C 12 Ub Float 2 0x0E 14 Uc Float 2 0x10 16 Uab Float 2

三相线电压数据,单位 V

0x12 18 Ubc Float 2 0x14 20 Uca Float 2 0x16 22 Ia Float 2

三相电流 数据,单位 A 0x18 24 Ib Float 2 0x1A 26 Ic Float 2 0x1C 28 Pa Float 2 分相和总的有功功率,单位W NOTE : 有功功率数据带符号,“+”表示负载消耗电能, “-”表示负载发电。一般情况下当接线错误时,有功功率为“-” 。 0x1E 30 Pb Float 2 0x20 32 Pc Float 2 0x22 34 P ∑ Float 2 0x24 36 Qa Float 2 分相和总的无功功率,单位var NOTE : 无功功率数据带符号,

“+”表示感性负载, “-”表示容性负载。

0x26 38 Qb Float 2 0x28 40 Qc Float 2 0x2A 42 Q ∑ Float 2 0x2C 44 S ∑ Float 2 总视在功率VA 0x2E 46 cosQ Float 2 功率因素0~1.000 0x30 48 F Float 2 电压频率,Hz 0x32 50 Ep+ Float 2 正向有功电能,单位kWh 0x34 52 Ep- Float 2 反向有功电能(双向计量电能) 0x36 54 Eq+ Float 2 感性无功电能,单位kvarh 0x38 56 Eq- Float 2 容性无功电能,单位kvarh

58~69

保留

地址 HEX 地址 Dec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数据长

度word

说明 0x00~0x09

0~9

保留

二次电网数据(int/long 整型数据)

0x46 70 Ua Int 1 三相相电压数据,单位0.1V NOTE :只有在三相四线接法 时有效, 在三相三线接法中 数据无效。

0x47 71 Ub Int 1 0x48 72 Uc Int 1 0x49 73 Uab Int 1

三相线电压数据,单位 0.1V

0x4A 74 Ubc Int 1 0x4B 75 Uca Int 1 0x4C 76 Ia Int 1

三相电流数据,单位 0.001A 0x4D 77 Ib Int 1 0x4E 78 Ic Int 1 0x4F 79 Pa Int 1 分相和总的有功功率,单位W NOTE : 有功功率数据带符号, “+”表示负载消耗电能, “-”表示负载发电。 一般情况下当接线错误时,

有功功率为“-” 。 0x50 80 Pb Int 1 0x51 81 Pc Int 1 0x52 82 ΣP Int 1 0x53 83 Qa Int 1

分相和总的无功功率,单位var NOTE : 无功功率数据带符号,

“+”表示感性负载, “-”表示容性负载。 0x54 84 Qb Int 1 0x55 85 Qc Int 1 0x56 86 ΣQ Int 1 0x57 87 Sa Int 1

分相和总的视在功率,单位V A 0x58 88 Sb Int 1 0x59 89 Sc Int 1 0x5A 90 ΣS Int 1 0x5B 91 cosQ Int 1 功率因数0~1000,固定格式1.000

0x5C 92 F Int 1 频率,单位 0.01Hz 0x5D 93 Ep+ long 2 正向有功电能,单位Wh 0x5F

95

Ep-

long

2

反向有功电能,单位Wh

地址HEX 地址

Dec

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长

word

说明

0x00~0x09 0~9 保留

二次电网数据(int/long整型数据)

0x61 97 Eq+ Long 2 感性无功电能,单位varh 0x63 99 Eq- Long 2 容性无功电能,单位varh

地址HEX 地址

Dec

数据内容数据

格式

数据长度

word

说明

0x00~0x09 0~9 保留

电表设置参数

0x12D 301 仪表通讯地址Int 1 1-247

0x12E 302 电压倍率Int 1 PT=1-5000

0x12F 303 电流倍率Int 1 CT=1-5000

0x130 304 通信波特率Int 1 0-1200;1-2400;2-4800;3-9600 0x131 305 通信数据格式Int 1 数据格式0-N.8.1 1-O.8.1 2-E.8.1 0x132 306 接线制式Int 1 0-三相四线;1-三相三线

0x133 307 电压量程Int 1 0-100V;1-220V;2-380V

0x134 308 电流量程Int 1 0-5A;1-1A

所有参数设置地址(写)

0x3E8 1000 编程设置密码Int 1 1-9999

0x3E9 1001 仪表通讯地址Int 1 1-247

0x3EA 1002 电压倍率Int 1 PT=1-5000

0x3EB 1003 电流倍率Int 1 CT=1-5000

0x3EC 1004 通信波特Int 1 0-1200;1-2400;2-4800;3-9600 0x3ED 1005 通信数据格式Int 1 数据格式0-N.8.1 1-O.8.1 2-E.8.1 0x3EE 1006 接线制式Int 1 0-三相四线;1-三相三线

0x3EF 1007 电压量程Int 1 0-100V;1-220V;2-380V

0x3F0 1008 电流量程Int 1 0-5A;1-1A

6.4外形尺寸

6.5接线方式(注:如果与仪表壳体上的接线图不一致,请以仪表壳体上的

接线图为准)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通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并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配置话筒、扩音器、音箱、音柱等音频对讲设备,将它们通过多媒体接入单元的语音对讲接口与音频输入接口接入监控系统,以实现监控中心和监控现场的双向语音对讲与中心语音广播,以便在发生异常、设备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满足调度指挥的需要。 (2)网络设备 监控现场与监控中心设备均部署在同一IP局域网下,如果采用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一,系统概述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是对小区、工业园区等变配电场所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对各种监测及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现场设备运行的环境情况、设备本身运行情况,通过联动控制,保证配电房场所的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因环境改变、非授权活动、设备状态变化等引起的事故,满足配电房远程运维的可靠管控要求。为新型现代化配电房的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互动化做有效支撑。

1、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配电房管理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以及《电力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应用案例,采用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把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分为站端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说明: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子系统配置。 2、网络拓扑设计 目前,对于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传输方式: 已有以太网的配电房:每个配电房主机需要一个RJ45网口和一个IP地址即可。 仅有2M光纤接口:配置一台2M--以太网桥,通过光电转换,提供以太网接口。 没有以太网和光纤的配电房:可以选择如下两种方式: 就近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以太网或者光纤:适合于小区内运营商网络连接较为方便的地方。 租用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采用3G、4G路由器接入的方式,可以使用公网或者组成VPN专网。本方案需要向运营商缴纳网络使用费用和购买VPN服务器。 总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配备以太网为最优化和成本最低的传输方式。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平台采用云部署模式,利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应用,实现参数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和接口标准管理。 1.实现在线监控数据管理,具备通过在线检测模块采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环境、 安防、消防状态检测数据。 2.实现配电场所的设备在线监测、环境温度、湿度、SF6气体浓度、臭氧浓度、含氧量、 烟雾火灾、水位、粉尘、噪声、震动、防小动物等信息的采集和告警,电力环境调控机、风机、空调、除湿机、灯光等设备的控制管理等; 3.通过视频监控以及安防入侵检测实现配电房安防状态检测; 4.通过对配网变压器、中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和电缆等设备的现在检测,实现设备的 状态在线检测以及局放、测温等检测; 5.系统平台具备配电房设备在线检测数据浏览功能,包括:综合环境检测、安防状态检 测、设备状态检测等在线检测数据的浏览功能; 6.实现在线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功能、设备实时状态分析评估功能,实现检测数据完整性、 一致性、采集及时性的统计分析功能。 四,设计原则和依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是:以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为基础、以自主开发的监控产品和系统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动力环境设备监控、门禁监控、安防报警、视频监控、消防监控等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实现系统所有监控子系统的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提高系统可用性并节约系统维护成本。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

AI2000=YN900 YN900=AI2000 使用手册(2015.05.V2.0版) 永诺电气有限公司 YONGNUO ELECTRLC CO.,LTD

目录 前言 (1) 一、概述 (2) 二、基本功能及特点 (2) 三、智能配电监控终端功能概述 (3) 四、安装尺寸 (4) 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优点 (5) 六、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专业采集模块 (5) 6.1概述 (5) 6.2技术参数 (5) 6.2.1辅助电源 (6) 6.2.2输入信号 (6) 6.3数字通讯 (6) 6.4外形尺寸 (13) 6.5接线方式 (13)

前言 非常感谢您购买永诺电气有限公司的触摸屏产品。 永诺电气生产的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主要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可视触摸控制,以期优异的性能在各行业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纺织机械、卷染机械、塑料橡胶机械、注塑机、包装机械、超声波设备、电子焊接设备、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医疗机械、木工机械、起重设备、智能楼宇、水处理设备、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煤炭系统、石化系统、空调行业、加工车床行业、轮胎行业、测控仪器、教学仪器、先进制造系统与设备等通用装备控制行业,取得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稳定的软件运行和强大的产品功能得到了用户得一致好评。 注意 (1)未经同意,不得对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转载、复制。 (2)本手册的内容,包括规格会有所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3)本书力求严谨,若您发现不明、错误之处,请与手册卷末公司地址联络。 安全注意事项 在此将安全注意事项分为【危险】、【注意】两种。危险: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死亡或重伤。注意: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中度损伤或轻伤。但标记为注意的事项在某种场合会造成严重事故。请务必遵守记载事项。 警告 ●在安装、拆卸、连接导线、保养或检测之前,请将电源关闭,否则会导致触电、误操作或故障发生。 ●请在触摸屏外部设置紧急停止回路、连锁装置等。否则触摸屏发生故障会引起机械损坏或造成事故。 ●通电时请不要触摸端子等有电部分。否则会引起触电。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 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经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

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

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而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SMS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1) 关键字:SMS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1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家居的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和便捷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出现的新事物,正朝着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如今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如何让普通百姓只需要 增加少量投入便可以通过手机远程遥控自己家中的电器设备,远程查看设备或安防系统状 况。同时,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安全事故时能够立即获知警报,及时处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MS和Atmega128 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由CP U 模块、短信收发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LCD 显示模块、键盘模块、驱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检测模块等模块组成,如图 1 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户通过手机将控制或查询命令以短信的形式通过GSM 网发送到短信收发模块,CPU 再通过串口将短信读入内存,然后对命令分析处理后作出响应,控制相 应电器的开通或关断,实现了家电的远程控制。CPU 定时检测烟感传感器、CO 传感器、门禁系统的信号,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险情时,系统立即切断电源、蜂鸣 器警报并向指定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实现了家居的远程监视。为了达到更人性化的设计, 当用户在家时可通过手持无线遥控器控制各个家电的通断,通过自带的小键盘设定授权手机 号码、权限和设定系统的精确时间等参数。LCD 用来实时显示各电器状态和各个传感器的 状态。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3 硬件系统设计

施耐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2010年8月

目录 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简介 (3) 1.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概述 (3) 1.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 (4) 1.2.1执行国家或部颁标准 (4) 1.2.2 工作环境 (5) 1.2.3工作电源条件 (5) 1.2.4电磁兼容性 (5) 1.2.5抗干扰性能满足 (6) 1.2.6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6) 1.3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7) 2、施耐德ION-Enterprise软件系统 (8) 2.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特点 (8) 2.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层次 (8) 2.2.1间隔层 (8) 2.2.2通讯层 (9) 2.2.3监控中心层 (9) 2.3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HMI界面信息 (9) 2.3.1 低压配电设备监控界面 (9) 2.3.2系统数据库查询界面 (10) 2.3.3打印记录功能 (10) 2.3.4读取各种参数界面 (11) 2.4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功能 (12) 2.4.1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12) 2.4.2控制功能 (13) 2.4.3显示、查询及打印功能: (13) 2.4.4计算、统计、分析功能 (14) 2.4.5自动报警功能 (14) 2.4.6主接线图及报表的制作、编辑功能 (15) 2.4.7在线维护功能 (15) 2.4.8自检功能 (15) 2.5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接口和应用软件 (15) 2.5.1智能设备接口软件 (15) 2.5.2功能完善的应用软件 (15) 2.6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扩展功能 (16) 2.6.1网络扩展功能 (16) 2.6.2多种通讯接口 (16) 2.6.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接口 (16) 3、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硬件系统 (17) 3.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监控主机配置 (17) 3.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通讯设备 (17) 4.服务及质量保证体系 (19) 4.1服务 (19)

东方电子DF9311中压配电监控终端介绍共9页word资料

中压配电监控终端 DF9311馈线自动化终端装置是架空线开关的远程控制单元,适用于中压配电架空线路,与柱上开关配合实现遥控及自动化管理。根据配套开关的类型,该装置具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型号。 DF9311电流型主要性能特点: ?具有适应多种架空线开关的接口,与各种电流型开关配合稳定可靠。?实现对一个开关的遥控、遥测和遥信等远程监控功能。 ?具备架空线相间故障检测功能。 ?在线大容量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具有完善的备用电源充放电管理功能。 ?多种通信接口。具有2个RS232接口或1个RS232接口 + 1个10BASE-T 以太网接口。 ?具有当地及远方维护功能。 ?安全可靠的遥控输出控制,采用了多项防“误动”技术:节点反校、长密码锁控制、负电压驱动技术。 ?协议栈丰富稳定,支持IEC870-5-101、DNP3.0和IEC870-5-104规约。?支持光纤、双绞线、无线电台、GPRS/CDMA、中压载波等多种通信介质。

?采用全工业级低功耗技术设计,宽温度范围(-40℃--+75℃),满足在户外恶劣环境运行的要求。 ?挂箱防雨、防尘、防潮,防护等级达到IP54。 DF9311V电压型主要性能特点: ?实现对一个开关的遥控、遥测和遥信等远程监控功能。 ?具有适应电压型开关(如VSP5)的接口,可以实现基于“电压-时间”模式的馈线故障检测、隔离和恢复,处理过程不依赖于后备电源和通讯系统。 ?多种通信接口。具有2个RS232接口或1个RS232接口 + 1个10BASE-T 以太网接口。

?具有当地及远方维护功能。 ?安全可靠的遥控输出控制,采用了多项防“误动”技术:节点反校、长密码锁控制、负电压驱动技术。 ?协议栈丰富稳定,支持IEC870-5-101、DNP3.0和IEC870-5-104规约。?支持光纤、双绞线、无线电台、GPRS/CDMA、中压载波等多种通信介质。?采用全工业级低功耗技术设计,宽温度范围(-40℃--+75℃),满足在户外恶劣环境运行的要求。 ?挂箱防雨、防尘、防潮,防护等级达到IP54。 DF9312配电自动化终端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设计实施指导思想 一统集成商的选择 1、应有集成化系统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或系统中大多项数产品的直接代理; 2、不但具备供货能力、施工资质,而且具备培训、开发维护等技术支持能力; 3、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较好的工程业绩。在正式施工前,具备实施方案的各 子系统及其集成模拟安装、测试及演示手段,保证具备各子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实力,做到业主放心; 4、拥统产品的专家,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具有技术领先性,能掌握技术前沿的 硬件、软件,保证系统的升级换代能力。 5、具备现场各类机电设备的调试指导能力,保证弱电、强电系统的统一配合开 通。 6、具备独立测试、集成系统的能力,保证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和总体质量。 7、系统集成商首先要熟悉各子系统产品,这种熟悉不能纸上谈兵,应该有实际 的工程经验,能真正了解技术细节。从而能正确提出信息集成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项目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产品作评估和把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作业方法,在这样的工程中,实际的现场经验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相信您不能将一项投资达数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当作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同时,系统集成商能面对现场的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问题,去满足综合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倾注全力向业主提供一套完整、全面的、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系统集成商的基本尺度和要求,而不应只关注于推销某种弱电产品,只有这样作为弱电系统总承包者,他的做法才会客观和公正,他才能得到众多供货厂家的支持,也才会得到业主的信赖和委托。

总之,可以这样说,业主的资金加上一个优秀的弱电总包商才是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集成化系统的保证。 二、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1、注重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素质和能力。 2、确认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是否采用当今正在发展的、主流的技术, 是否可靠成熟等等。 3、一定要确保所选产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即具有和外部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这一点对系统集成来说有决定性的意义。 4、在系统集成工程开展时,作为系统集成商应负全面的责任,他们应将已经掌 握的各种接口资料,向业主,设计院和建设者提出客观的参考意见。他们应向所有子系统供货商提出系统集成方案关于实现数据通讯的技术要求,由各子系统供货商承担责任,提供关于通讯接口的技术资料。他们应和各子系统供货商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集成系统和各子系统通讯接口的设计、技术开发和调试完成,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本身的正常开通及现场数据地址的组织和编程,这种合作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三、项目集成技术在业主管理中的思想体现 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既反映当今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又能保证系统功能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面向实际应用、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设计实施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保护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及随着技术进步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以最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最经济、合理的投资,保证系统据具备高标准的开放性、扩展性,实现系统将来的扩展和维护,从而有效保护业主的初期投资。 坚持高起点,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系统设备及集成技术,总体优化,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并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扩容性、技术升级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 监控平台介绍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 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 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WORD文档可编辑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 2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3代:以视频矩阵为代表的模拟系统、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部分数字化的系统和以视频服务器为代表的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虽然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受到了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安全性和实用性的不高,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保安值班人员具有人类自身的弱点,在值班时间内,注意能力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不可能全天24小时进行有效的监视,有时无法察觉安全威胁。 2)图像不能长时间显示,几乎没有一个视频监控系统会按照和摄像机数目相同的模式配置显示设备,在中大型系统中,均采用模拟视频矩阵或者数字视频矩阵采用成组切换或者通用巡视的方式把视频图像切换到显示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有大量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以后,值班人员无法看到,而刚好在不显示某路视频图像的时间内就有值得注意的异常现象出现,由于值班人员并未当场发现并处理,这时,只能通过事后回放录像文件才能查找到相应的图像信息。这是由于监控视频图像的海量数据和相对较少的显示设备造成的矛盾。 3)数据分析困难,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因素,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的分类存储,最多只能打上时间标签,或者按照某一通道的外接报警信

号或者简单的视频移动报警触发录像,数据分析工作变得非常耗时,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 4)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被动监控”,目前的监控系统大部分情况下都仅起到一个“录像”的工作,即将一段时间内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硬盘录像机进行保存,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后,需要查找录像,找出时间发生时的视频图像,但此时损失和影响已经造成,无法挽回,完全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监控”。在这种意义上说,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还没有入侵报警系统实时性高和实用。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个人认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定义为第四代视频监控。 智能视频能够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视频监控中所说的智能视频技术主要指的是:“自动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而仅仅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并依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报警,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以常见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具备大家熟知的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还具有更大的优势: 1)全天候监控:借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可靠监控,彻底改变以往完全由值班人员对监控画面进行监视和分析的模式,通过嵌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力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技术性服务。公司聚集了一批在电力和通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研发精英,为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测定位等提供产品以及技术性服务。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团结协作、顾客至上的理念,为电力用户提供了诸多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业内企业的认可。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水泵站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信息掌控,基于此,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可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水泵站最有可能实现原创性突破、占据世界制高点的领域。 二.概述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TDW-008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是集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网络式监控管理系统。 泵站管理人员可以在泵站监控中心远程监测站内水泵的工作电压、电流、多路无线检测温度、水位等参数;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

的启停,实现泵站无人值守。该系统适用于城市供水系统、电厂、工厂、排水泵 站的远程监控及管理。 1)系统组成 TDW-008主要包括:值班室污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人值守集中控制管理系统中心主站监控平台和现场泵房控制分站: ◇中心主站监控平台由工控机、系统监控软件、网络接入设备共同构成,能够实现监测、查询、遥调、运算、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现场泵房控制分站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电压、电流、功耗、功率因数,无线可以接多路温度、水位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继电器单元、配电控制机柜及安装附件组成。它与中心主站监控平台通过GPRS/3G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水源地各井位泵房为分站,中心泵房统领各分站,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点到多点的通讯,从而最终实现对各井位泵的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 2)控制功能 (1)监测采集功能 ---监测采集泵站水位、各种在线温度;监测泵组的启停状态、电流、电压、保护状态以及深井泵电机的实际温度等数据。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39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低压配电是电网系统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在低压配电的建设中,逐渐增加智能因素,提高低压配电运行效率。在配电结构中,引进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以及智能化配电。本文通过对低压配电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属于不可缺少的能源,我国在电能供应方面,明显体现供应量不足的缺陷,所以加强对配电的控制,尤其是在低压配电上,利用监控系统,监控低压配电的实际运行,促进电能的持续发展,更显尤为必要。 分析现有低压配电监控系统 因为低压配电系统本身的运行环境和特点,促使其在监控方面,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对目前监控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际分析,如下: 1.1 断路器的智能监控 借助断路器实现的智能监控,属于集成监控类型,可以大幅度提高监控周期,实现低压配电的科学保护。在断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电科恒钛智能科技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6)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求及变电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变电站配电室的环境要求包括: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远程视频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四日

目录 1.方案概述 (4) 1.1 设计原则 (4) 1.2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5) 2.基本要求与配置 (6) 2.1 基本要求 (6) 2.2 交通监控类型原理 (6) 2.2.1 DDN远程监控方案 (7) 2.2.2 WLAN无限连接监控方案 (8) 2.3设备配置 (10) 3.系统结构组成 (10) 3.1方案结构图 (10) 3.2工程描述 (12) 4.产品说明 (12) 4.1摄像产品介绍 (13) 4.1.1技术特点 (14) 4.1.2技术参数 (15) 4.2网络视频编/解码器(DSN-M4T/R) (16) 4.2.1主要特点 (16) 4.2.2技术指标: (17) 4.3传输设备介绍(XQ-54M- 5.8 5.8G 无线室外网桥) (18)

4.3.1产品特点: (18) 4.3.2应用方式 (18) 4.3.3技术指标 (19) 4.4、有讯网络DWL-2000AP+A 无线AP (21) 4.4.1产品特性和优势: (21) 4.4.2参数 (21) 4.5、系统管理平台 (23) 4.5.1、功能概述 (25) 4.5.2、系统构成 (25) 5.系统主要指标 (31) 5.1视频系统 (31) 5.2录像存储 (31) 5.3系统维护 (31) 6.方案特点 (32) 7.配置清单 (33)

1.方案概述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综合管理软件为核心,结合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监视、远程遥控摄像机以及录像、报警处理等,通过兼容模拟视频设备实现模拟视频系统与数字视频系统的数字化统一管理。 众所周知,采用无线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可省去布线的麻烦,可以让信号覆盖到有线网络不能延伸到的地方,可以节约维护成本等。 本方案中设计使用DSN-M4T编码器将前端摄像机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告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前端的无线传输设备(5.8G无线网桥)与监控中心进行传输,在监控中心的视频服务器(PC机)上通过CC SERVER软件解码,实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或通过视频解码器连接到监视屏幕实现多画面监控。录像由客户端PC机通过软件实时完成。并且告警信号经过软件处理在监控中心有声光显示或直接进行告警后录像存储。 1.1 设计原则 在此方案设计中,以下原则贯穿于设计工作中的全部过程: 1、可靠性原则: 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是监控系统具有实用性的前提,是监控系统应急、防范及事后举证的保证。 2、实时准确的原则: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将被监控对象发生的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地反映上来。因此实时性与准确性的原则贯穿在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 3、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又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实用性。选用的设备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同时考虑系统的总体成本以及实际的气候、地理条件,比较模拟监控、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数字存储等诸方面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最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说明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 2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3代:以视频矩阵为代表的模拟系统、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部分数字化的系统和以视频服务器为代表的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虽然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受到了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安全性和实用性的不高,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保安值班人员具有人类自身的弱点,在值班时间内,注意能力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不可能全天24小时进行有效的监视,有时无法察觉安全威胁。 2)图像不能长时间显示,几乎没有一个视频监控系统会按照和摄像机数目相同的模式配置显示设备,在中大型系统中,均采用模拟视频矩阵或者数字视频矩阵采用成组切换或者通用巡视的方式把视频图像切换到显示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有大量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以后,值班人员无法看到,而刚好在不显示某路视频图像的时间内就有值得注意的异常现象出现,由于值班人员并未当场发现并处理,这时,只能通过事后回放录像文件才能查找到相应的图像信息。这是由于监控视频图像的海量数据和相对较少的显示设备造成的矛盾。 3)数据分析困难,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因素,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的分类存储,最多只能打上时间标签,或者按照某一通道的外接报警信

号或者简单的视频移动报警触发录像,数据分析工作变得非常耗时,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 4)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被动监控”,目前的监控系统大部分情况下都仅起到一个“录像”的工作,即将一段时间内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硬盘录像机进行保存,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后,需要查找录像,找出时间发生时的视频图像,但此时损失和影响已经造成,无法挽回,完全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监控”。在这种意义上说,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还没有入侵报警系统实时性高和实用。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个人认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定义为第四代视频监控。 智能视频能够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视频监控中所说的智能视频技术主要指的是:“自动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而仅仅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并依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报警,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以常见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具备大家熟知的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还具有更大的优势: 1)全天候监控:借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可靠监控,彻底改变以往完全由值班人员对监控画面进行监视和分析的模式,通过

配电站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配电站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大部分配电站房为无人值守型,但多数配电站房没有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任何一个由于安全防范过失造成的意外系统中断和设备损坏,都会给供电系统及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并保证配电站房的安全运行,必须有一套先进可靠的配电站房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一个完整的监测系统能够对位于不同地域的机房进行集中监测,以更好的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该系统必须能够随时随地观察到配电站房内设备及其运行环境的情况,必须能及时地监测到危险源故障并发出预防性报警,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从而有效的保障整个站房的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特色 ●系统后台应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升级。 ●系统的软硬件接口应采用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支持与其它标准硬件、其它网络及不同生产商的设备互联。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系统具备开放的二次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进行连接的接口;能够实现与GPMS的互联。 ●设备选用先进、成熟、可靠并在电力行业中运行业绩良好的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和TCP/IP网络技术,能反映当今技术的先进水平,监控前端采用专用芯片完成实时图像压缩,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使用简单、明了,使用人员在经过短期培训后能迅速掌握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

主要功能 1、环境监控:为全面地监控配电房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水浸、SF6气体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2、动力监测:站方监控系统的后备电源供电系统,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了站方监控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动力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及时发现隐患或故障,从而及时处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安防监控:通过门禁能够记录人员出入情况,对人员进行统一调度管理,系统授予工作人员权限进入配电站房,具有延时鉴权功能;实现报警设备的任意布防和撤防。 4、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配电房内设备的信息,确定环境及设备运行状态,确定开关的分/合闸状态,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配电房主要设备间(包括高压室、低压室、变压器等),主站能了解配电房内的一切情况。 5、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实时对电缆头温度、开关柜局部放电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及预报警。 6、远程控制: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配电房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高权限用户操作;对门禁、照明、视频、新风或空调系统进行控制。 7、系统联动控制:通过站控层集中监控设备。 主要性能

配电终端DTU介绍

P S-6700 配电监控终端装置 (DTU) 技术说明书 上海华立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二月 1.概述 PS6700DTU网络型配电监控终端装置是一种分布式多CPU多功能的网络型测量控制装置。它吸收了现代流行的分布式系统结构的设计思想,装置内含有以太网络接口,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10/100M通信速率;装置内部总线采用CAN现场总线网络实现各模块之间的通讯。主模块采用ARM9 EP9315 软件基于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 RTOS,结合高级语言的软件开发使系32位高性能MCU;采集控制模块采用高性能的TMS320 F2812 DSP MCU。应用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装置配有基于终端配置软件的串行口,可以方便地对整个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装置有个2以太网口、4个串行口(可扩展到7个),满足不同场合通讯要求。 PS6700网络型配电监控终端装置具有交流采样、直流遥测、遥控、遥信、录波、时钟同步、事件顺序记录、多串口通信、多种通信规约、分布式网络通信、当地或远方在线装载或更新应用软件、设置参数、远程诊断维护等功能并且可以保存大容量数据,是新一代测控终端装置。 PS6700网络型配电监控终端装置是针对目前城市电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环网柜、小型开闭所,而开发的监控终端产品,同时也可以灵活的用在农村供电电网智能化系统作为智能终端使用,它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和子站系统配合,实现多条线路的电量的采集和控制,检测故障、故障区域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PS6700网络型配电监控终端适用于: ●电力系统各级变电站中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铁路电力及电气化系统中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其它工业控制领域中动力网的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PS6700 1/2 19″机笼配置,主要用于DTU/STU/网隔监控,图片: PS6700 19″机笼配置,主要用于箱变监控,配电所监控,图片: PS6700网络型配电监控终端装置整体机械结构形式为双层机箱式,外层挂箱箱体一次成型防雨防尘,内层采用模件机箱,安装方便,结构清晰,外箱尺寸为800mm ×500mm×300mm,内箱采用标准6U机箱(如在某些有条件的开闭所,可以直接使用 内箱嵌装在机柜上。)。 2.产品特点 1)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总结我们多年来调度自动化产品设计经验,结合我国 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特点,采用网络通讯技术、高性能单片机等现代数字电子技 术,达到装置性能可靠,使用灵活方便。 2)结构设计上,采用通用国际标准以功能模块为单元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装置 的绝缘性能及抗干扰能力。既可分散安装,也可集中组屏,从而可灵活的运用 于各种场合。 3)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装置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100M通信速率。含有2个 通信速度极高、具备通用性接口的以太网络芯片,用于组成互为备用的站内通 信网络。 4)富余的通讯接口。装置含有多达四个串行口,(RS485或 RS232可选)满足不同 场合的通讯要求。 5)采用无破坏优先级仲裁的双CAN-BUS网络作为模块间的通讯网络。CAN-BUS网络 采用多主方式工作,任一子模块均可主动发起信息传输,以此来保证重要事件 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6)软件设计采用开放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 RTOS,用于实现各个采集控制 等任务的调度管理,不仅提高了软件的运行可靠性,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软 件走标准化、可重用化的道路。 7)软件编程以C语言为主。装置上统一使用自编的RTOS,CAN网络通讯的驱动模 块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开发。 8)严密的抗干扰设计,精湛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可靠性。采用国际标准的工业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