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5.53 MB
- 文档页数:192
毒理学知识点总结毒理学,这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总结毒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理学中的“毒”并非单纯指有毒物质,而是泛指各种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因素。
毒物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剂量是毒理学中一个关键概念。
剂量反应关系描述了生物体接触不同剂量的毒物后产生的反应程度变化。
阈值则是指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最低剂量。
二、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分类方式多样。
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毒物和人工合成毒物;根据作用靶器官,有肝脏毒物、肾脏毒物等;依据化学性质,又分为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等。
例如,一些天然存在的毒素,如蛇毒、河豚毒素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而人工合成的毒物,如农药、工业化学品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若不注意防护,也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毒物的毒性作用毒物的毒性作用表现形式丰富。
急性毒性通常在短时间内接触高剂量毒物时发生,症状明显且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慢性毒性则是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引起的,往往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但可能会引发慢性疾病。
局部毒性作用局限于接触部位,如皮肤刺激、呼吸道炎症等。
而全身性毒性作用则会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四、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主要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
吸收后的毒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体内,毒物会经历代谢过程,主要通过肝脏中的酶系统进行。
代谢可能会使毒物的毒性增强(称为活化)或减弱(称为解毒)。
最终,毒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
排泄速度和效率会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程度和毒性作用的持续时间。
五、毒作用机制毒物产生毒性作用的机制复杂多样。
有的毒物直接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强酸强碱对细胞的腐蚀。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要求(一)学习目标1. 掌握毒理学中毒物、毒性、毒效应和剂量、反应、效应的概念、内涵及其关系。
2. 熟悉暴露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其应用;毒性参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3. 了解安全限值概念及其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1. 毒性与毒效应的内涵。
2.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其应用。
3. 毒性下限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二、学习笔记(一)毒性毒性(toxicity)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化学物引起机体有害作用的、内在的固有的能力。
毒性是物质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根据毒物暴露剂量与时间不同,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根据引起的毒效应类型,毒性又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选择性毒性一般是指物种之间的毒性差异。
目前,选择性毒性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推广。
现在认为,选择性毒性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也可发生在个体内器官或系统之间(易感器官为靶器官)或和群体中个体之间(易感人群为高危险人群)。
(二)毒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称为毒效应,也常称为毒性作用或毒作用(toxic effects)。
毒效应和毒性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内在属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是化学物内在毒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外在表现。
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由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随剂量的增加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构成,毒效应谱还可包括致癌、致突变和致畸胎作用。
适应(adaptation)、抗性(resistance)和耐受(tolerance)是与毒效应相关的概念,但含义不同。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效应可进行以下分类: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 局部或全身毒作用3.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效应一、毒物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化学物:机体内已经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物(t o x i c s u b s t a n c e,toxicant,poison)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的剂量进入机体,能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或生化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称为毒物。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that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remedy.——Paracelsus(1493-1541)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任何化学物质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力⏹例如,药物在其治疗剂量范围内发挥疗效,而超出该范围达到中毒剂量时,则成为毒物。
⏹另一方面,人体内经常有痕量的铅、汞等重金属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生了重金属中毒。
⏹由此可见,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二、毒性与毒效应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能够引起机体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某个靶器官组织或者某些高危人群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生物、其它器官组织或者其他人群无害.☐反应停对人类和兔子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但对大鼠和小鼠则无此作用。
☐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肾是镉的靶器官。
☐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易发生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机体易发生肺癌。
☐肝炎伴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性高。
化学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利用这些差异研制出来的各种抗菌药物,可以杀死致病菌而对人体细胞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