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操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4.48 KB
- 文档页数:2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医学肌骨超声检查是指通过超声技术诊断肌肉骨骼系统。
相比于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监测、操作便捷等多种优点,同时超声检查还具备无创性、操作快速且便于医患间沟通等特点。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针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需及时进行诊治。
临床发现超声高频探头对于各类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具有较好的显示作用,因其,通过超声检查可用于扫查患者骨皮质以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评估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且在超声检查中,高频探头不仅可清晰显示出患者肌肉、肌腱以及韧带等结构及走行关系,同时可用于评估患者肌腱、韧带功能状态,从而提高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效果。
那么,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超声医学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本文以针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超声检查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一、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软骨及骨骼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波可穿透人体骨骼并通过成像系统显示探头侧的骨皮质,正常骨骼声像图中骨皮质表现连续、规则的线状强回声。
发生未完全钙化的软骨在超声检查中具较好透声性,一般可显示为软骨内部、表面回声,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或无回声带,覆盖骨皮质表面,回声内部透声较好,回声较均匀,且近、远端表面呈光滑锐利高回声线。
肌骨超声检查是临床针对软骨骨折患者一项具有较好效果的诊断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清晰显示出患者软骨骨折状态,且能动态监测患者骨折愈合过程。
此外,相关研究也表明,超声检查对骨骼系统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效果也相对较高。
(二)关节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骨关节的正常超声声像图可见为覆盖于患者关节面透明软骨、低回声的滑膜组织及关节囊内滑膜隐窝可见少量的无回声液体。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研究表明,超声检查技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在Iagnocco等学者的研究发现,超声检查技术在骨关节炎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医学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意味着用超声方法诊断肌肉骨骼系统。
与CT扫描和磁共振技术相比,超声检查具有实时等一系列优点,动态控制,操作简单等。
肌肉骨骼系统的发病率也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
必须及时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超声高频探头对不同关节粘膜的炎症变化有较明显的作用,由于超声检查可用于扫描患者的皮肤和周围软组织,以评估肌肉骨骼疾病。
此外,在超声检查中,高频探头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等。
患者的结构和行走方式,还评估了患者肌腱和韧带的功能状况,从而提高了骨骼肌系统疾病的诊断。
那么,超声医学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超声诊断方法综述。
一、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软骨和骨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波穿透人体骨骼,通过成像系统显示探头一侧的皮质骨,正常骨骼皮质骨骼声音图像,连续、规则线性强回波.软骨在喷发不完全的情况下,超声检查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一般可表现为软骨内侧,表面回声,超声图像显示在覆盖骨皮层的低或无回波带上,内部回波透明度好,回波均匀,而近、远表面光滑锋利的高回声线。
肌骨骼超声检查是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它不仅显示了患者的骨骨折状况,还动态控制骨折愈合过程.此外,研究表明,在诊断性疾病如骨系统占优势方面,超声检查结果相对较高。
(二)关节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正常的骨关节超声图可见为透明软骨、覆盖在患者关节上的粘膜低声组织和关节囊中的填料盒,少量可见,无回声液体。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研究表明,超声检查方法更灵敏、特异、准确。
Iagnocco等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超声检查方法在骨关节炎诊断中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同时,通过应用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关节炎的病因。
临床研究表明,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在关节炎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较为明确的特点,超声检查时可以看到回波的低水肿,此外,在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超声检查时,还可以看到软骨表面的声音图像,如“双重症状”。
秒懂超声:肌骨超声快速入门肌骨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和评估肌肉和骨骼结构。
它在临床诊断和康复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运动医学领域。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肌骨超声技术的快速入门,介绍其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
我们将探讨肌骨超声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了解肌骨超声的基本知识,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肌骨超声的快速入门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支持。
1肌骨超声的原理和技术1.1超声波的基本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其频率超过人类听觉范围的上限。
超声波通过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当超声波穿过组织时,它会与组织中的不同结构发生反射和散射。
这些反射和散射的声波被接收器捕获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
1.2肌骨超声的工作原理和成像模式肌骨超声利用超声波的原理来观察和评估肌肉和骨骼结构。
它通过将超声波传输到人体组织中,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来生成图像。
肌骨超声的成像模式包括B模式(二维成像)、M模式(运动模式)和Doppler模式(血流成像)。
B模式是最常用的模式,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显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M模式可以观察组织的运动和变化,常用于评估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Doppler模式用于评估血流情况,可以检测到血流的速度和方向。
1.3肌骨超声的设备和探头肌骨超声使用特殊的超声设备和探头进行图像获取。
超声设备通常由一个控制台、一个显示器和一个探头组成。
探头是将超声波传输到体表并接收反射声波的装置。
肌骨超声的探头有不同的频率和形状,用于不同的应用。
常见的探头包括线性探头、凸面探头和阵列探头。
线性探头适用于浅表结构的成像,凸面探头适用于深部结构的成像,而阵列探头则具有多个发射和接收元件,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
2肌骨超声的临床应用2.1肌肉和肌腱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肌骨超声在肌肉和肌腱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随着当前人们对其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升高,越来越多人重视肌肉骨骼健康。
而受环境以及日常活动影响,肌肉骨骼部位的损伤也越来越成为常见发生的症状。
临床上针对肌肉骨骼损伤需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摄片检查,但该检查方法对肌肉骨骼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扫描辐射较大等,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而CT扫描对肌肉软组织的结构显示相对较差。
相比之下,超声检查在肌肉骨骼损伤的诊断中具有无创、无射线损害、操作快速便捷、短期可重复性高、实时成像以及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等多种优势,其在临床应用范围广。
那么,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方法以及超声报告有哪些规范呢,本文将带领读者认识和了解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方法以及超声报告的一些规范。
一、超声仪器的选择肌肉骨骼损伤诊断中,临床可选择应用中、高档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一般首选高频线阵探头,5.0~12.0MHz;针对深部病变则选择频率3.5~5.0MHz超声探头。
二、超声检查的体位超声检查的体位在原则上可选择任意体位,一般以可清晰显示出病变部位、患者感受舒适为体位选择原则。
而针对膝关节等部位损伤则一般需选择针对性的体位。
三、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超声检查首先需询问患者病史,尤其需要询问患者外伤、疾病治疗以及患处疼痛病史,若可疑肿物,则需进一步询问其肿物生长速度及抗感染治疗等相关病史。
对于病史的询问要求认真详细,且要有一定的技巧,有时就诊患者不明确其损伤部位的受伤史,对于有明确损伤史者,则要注意观察患者损伤时姿势、位置以及直接遭受外力的部位情况等。
需要注意患者外伤部位及外伤处对侧、淤血处情况。
超声检查中需探查疼痛最明显部位或肿物部位。
对于关节损伤患者,需对患侧、健侧进行对比检查,注意检查时两侧采用的手法需尽量保持一致。
在超声检查中应注意实时观察肌肉、肌腱有无发生撕裂,在关节手术后需注意观察有无发生粘连、对肌腱与神经进行鉴别等。
同时,超声检查数据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情况。
•指南与规范•基本要求一、仪器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首选线阵探头,5.0~12.0 MHz ,深部病变选择3.5~5.0 MHz 探头,观察皮肤病变宜选择超声生物显微镜[1]。
一般选择肌肉骨骼超声模式。
拓宽成像、三维超声对肌肉骨骼超声的显示和观察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选用。
二、体位原则上可采取任意体位,以显示清楚病变、患者舒适为原则。
某些关节超声检查如膝关节检查积液与软骨应采取相应体位。
三、注意事项1.首先询问病史,尤其是外伤、治疗、疼痛等病史,如可疑肿物,并进一步询问生长速度、抗感染治疗病史;病史的询问一定详细、认真,要有技巧,有时患者有自己不注意的受伤史,如骑自行车蹬空动作等;有损伤史者还要注意损伤姿势、位置、直接受外力部位等。
2.注意在外伤部位及外伤处的对侧、淤血处、疼痛最明显或者肿物部位进行探查。
3.两侧对比检查,首先注意健侧并注意与患侧对比;检查时手法注意尽量一致。
4.注意实时超声检查和选择合适体位;肌肉、肌腱有无撕裂,手术后有无粘连、肌腱与神经的鉴别、肌疝的确认等,实时超声有独特价值。
5.综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尤其是传统影像学检查,无论阳性结果及阴性结果。
6.存储图像一般要有双幅对比检查、二维及彩色等,不熟悉者,首先观察健侧,然后检查相应部位患侧;熟练者,可直接扫查可疑部位。
有条件者,多利用宽景成像及三维超声,因为宽景成像及三维超声更利于与患者及临床医师沟通。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5.01.004通讯作者:郭瑞君,Email :ruijunguo@7.对皮下组织病变可以选用7.0~15.0 MHz 探头,对皮肤病变利用水囊有一定作用,但观察不满意,建议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8.超声新技术在肌肉骨骼超声有重要价值,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肌肉、肌腱、滑膜微循环灌注情况,对免疫及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硬度变化,因而在肌肉骨骼超声有独特价值,但是影响因素很多,临床推广还有很长的路[1]。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指南3.腕关节展开全文对手腕标准的超声检查从评估其背侧开始,然后是手掌评估。
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可以在手腕的不同位置(屈曲和伸展,桡骨和尺骨偏,内旋和旋后)获得US图像,患者坐在检查者面前。
1、手腕背侧(伸肌腱的隔间 compartment of extensor tendons)将超声探头放在手腕背侧的横向平面上,以便正确识别伸肌腱。
一般情况下,应该首先识别固有的肌腱,然后按照它在短轴的平面向下到远端插入处。
超声的伸肌腱长轴图像不太有用,但是它们可能有助于评估肌腱的完整性,并详细评估其动态运动。
伸肌腱的动态扫描可以通过将手放在凝胶管上,手指悬挂在其边缘之外来进行,以便于手指移动。
注解:APL,外展拇长肌;EPB,伸拇指短肌;ECRL,桡侧伸腕长肌;EPCB,桡侧伸腕短肌;EPL,伸拇指长肌;EIP,食指固有伸肌;EDC,伸指长肌;EDQ,小指固有伸肌;ECU,尺侧伸腕肌2、第一间隔室 frist compartment将患者的手腕保持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将探头放在桡骨茎突的侧面以检查伸肌腱的第一室- 拇长外展肌(腹侧)和拇短伸肌(背侧)。
检查支持带并注意可能出现的垂直隔膜,将隔室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
在舟状骨上方远端外展肌腱以评估可能的附件肌腱。
注解:APL,外展拇长肌;EPB,伸拇指短肌3、桡动脉和桡神经 radial artery and radial nerve观察桡动脉和桡神经感觉支,分别在第一间隔室的深层和浅层。
从近端到远端扫描,注意桡神经及其分支从这些肌腱上的腹侧向背侧折转。
注释:A,桡动脉;APL,拇长外展肌腱;箭头,桡神经;星号,拇趾外展肌腱滑脱;EPB,拇短伸肌肌腱;v,头静脉4、第二间隔室 second compartment当手掌朝向检查台时,将探头在横向平面上向内侧移动,可以探查第二隔室- 桡侧腕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腱。
将探头在这些肌腱向上扫过,以显示外展肌拇长和拇短伸肌,这些肌肉在远端前臂(交叉点)处插入第一隔室。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指南1.肩关节作者:Ian Beggs, UK;Stefano Bianchi, Switzerland;Angel Bueno, SpainMichel Cohen, France;Michel Court-Payen, Denmark;Andrew Grainger, UK;Franz Kainberger, Austria;Andrea Klauser, AustriaCarlo Martinoli, Italy;Eugene McNally, UK;Philip J. O’Connor, UKPhilippe Peetrons, Belgium;Monique Reijnierse, The NetherlandsPhilipp Remplik, Germany;Enzo Silvestri, Italy虽然不同国家和机构对患者肩膀的定位差异很大,反映了不同操作者的意见和经验。
我们强烈建议患者坐在旋转的椅子上面进行检查,在这个位置上,可以容易地旋转椅子来变换患者的方向,使探头轻易地探测肩部的各个方位。
1、二头肌腱长头 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将手臂略微内旋(指向对侧膝盖),肘部弯曲90°,掌心向上。
首先在大/小结节之间找到长二头肌肌腱- 使用短和长(更有限的效用)轴平面来检查二头肌。
将探头向上移动,以检查其关节内的二头肌和向下到达肌腱连接处(胸大肌腱的水平)。
注:SubS,肩胛下肌腱; SupraS,冈上肌腱; 箭头,肱二头肌腱的长头; LT,较小的结节; GT,结节较大; SH,二头肌的短头; LH,二头肌的长头; H,肱骨干; 箭头,胸大肌腱2、肩胛下肌腱 subscapularis tendon向外侧旋转手臂,将肘部固定在髂嵴上方,以显示肩胛下肌腱及其在小结节上的插入点(手轻微旋后,可能有助于抵消外展的肘部抬高的倾向)。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指南》阅读笔记1. 内容概述《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指南》是一本关于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专业书籍,涵盖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
本书内容全面,为从事医学影像学、骨科、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本书首先介绍了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等。
详细阐述了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监测等方面。
本书还介绍了超声技术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内容。
在内容概述部分,我特别关注了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和诊断要点等方面。
书中明确指出,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对于肌肉、骨骼、关节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炎等疾病方面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书中详细介绍了超声技术的操作方法,包括仪器的选择、探头的使用、扫描技巧等,使读者能够迅速掌握超声技术的核心技能。
书中还强调了诊断要点,如图像的解读、病变的识别等,有助于读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指南》是一本关于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权威著作,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于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该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1 背景介绍肌肉骨骼超声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超声技术因其安全、便捷、准确的特点而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青睐。
在此背景下,对广大医学影像学从业者、康复治疗师、运动损伤防治人员以及医疗技术爱好者而言,了解和掌握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成为必要技能之一。
在此背景下撰写此技术指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相关从业者快速掌握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的核心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能够直观地展示肌肉、骨骼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特征,对于诊断肌肉损伤、骨折、关节炎症等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肌骨超声机器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肌骨超声机器的操作流程详解肌骨超声机器,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关节等软组织疾病的诊断。
适应症包括:
1.骨骼疾病:包括骨折、骨髓炎、骨肿瘤
2.关节疾病:关节的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包括关节肿物韧带及滑
囊
3.肌肉、肌腱与软组织:包括肌肉损伤、血肿、肌腱断裂、肌腱炎、
腱鞘炎、软组织肿瘤等
4.神经:外周神经损伤及常见周围神经肿瘤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检查操作流程
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肌腱与软组织,外周神经等。
一般首选线阵探头,3-15 MHz,首先询问病史,尤其是外伤、治疗、疼痛等病史,如可疑肿物,并进一步询问生长速度、抗感染治疗病史;
两侧对比检查,首先注意健侧并注意与患侧对比;检查时手法尽量一致。
注意实时超声检查和选择合适体位;存储图像要有双幅对比检查。
1.骨骼:探头扫查骨的形态有无改变;骨皮质表面是否光滑、连续;
骨膜的形态、厚度、与骨皮质的相对位置;骨周围软组织内回声有无异常。
2.关节:
肩关节及肩袖:首先将探头横置于肩的前方,显示肱骨的结节间沟,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肱二头肌长头腱回声。
旋转探头90度沿肱二头肌长腱纵向扫查,并以此为标志,平行向内移动探头,可
显示肩胛下肌腱。
向上、后移动探头,沿长轴及短轴扫查,依次显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及肌腱。
髋关节:仰卧位进行前侧扫查,探头平行于股骨颈,扫查髋臼前缘、股骨头、股骨颈、前关节囊、关节前间隙等。
侧卧位进行冠状面扫查,探头与身体长轴平行。
膝关节:膝关节适当屈曲,探头横置于髌骨尖上方,略向下倾斜扫查。
观察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关节周围滑囊。
3.肌肉、肌腱与软组织:
肌肉:主要观察肌纤维的连续性、内部回声,肌肉形态,异常回声的性质,收缩和松弛时的对比。
肌腱:主要是肌腱和腱鞘的表面连续性,内部回声性质,是否均一,厚度是否正常均一,体位变化时的对比。
4.外周神经:
首先检查患者有无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其范围等。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直接循神经走行扫查,先沿神经短轴进行横断面上下扫查,当断定神经时,沿短轴90°追踪神经长轴进行纵断扫查。
并注意与血管、肌腱韧带回声的鉴别。
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及卡压的部位,神经损伤处的连续性及形态、肿瘤与神经的关系,周围神经病变毗邻关系有无血流等情况,同时注意正常和损伤神经及病变图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