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伦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8
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爱情是人类美好而神圣的情感,更是大学校园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
从80年代的大学生“禁止谈恋爱”,到90年代的“不提倡,不反对”的默许方针,再到现今社会广泛争议的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讨论。
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伦理道德等深层次的问题了。
大学生现行恋爱观当中的不少价值取向和道德缺失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现行恋爱观的调查和分析,对大学生恋爱观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进行道德评析和伦理审思,探求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主要由如下三个部分所构成:一,调查分析。
本文不是在抽象的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建立在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实际调查结果和间接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了当前大学生恋爱观普遍凸现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二,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伦理审视。
文章阐述了爱情的实质和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科学的恋爱观,对大学生现行恋爱观进行了道德评析。
指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存在恋爱与责任的偏离,恋爱与道德的偏离,以及恋爱与婚姻、家庭的偏离三个显著的倾向。
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偏离的社会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
三,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价值引导。
文章指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必须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以人生观教育为支点,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以道德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性;以理性教育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挫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
本文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充分吸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个案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现行恋爱观中的种种偏离,对如何进行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强调了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摘要:爱情是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
随着爱情的简单化、快速化,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大学生要对爱情有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大学生爱情观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文:爱情是完美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
随着大学生生理上的日趋成熟,思想活跃,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更加强烈,因此大学生恋爱是无庸置疑的。
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纯真而美好的,没有经历社会的洗礼,保持着最初的美好,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般的开始加入恋爱大军,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情侣们的身影,他们旁若无人的在公开场合秀恩爱。
单身的同学整天自己一人待在宿舍,每天都感到空虚无聊。
强大的寂寞感和秀恩爱的情侣们的刺激让他们也跻身于恋爱大军中,这就像恶性循环一样,他们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从而导致了恋爱的“快餐化”,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以后,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暴露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够成熟,还显示出在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1、恋爱中的经济问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爱情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维持长久。
大学生的经济尚未独立,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
在恋爱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开支。
首先,双方为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外表印象,都愿意投“巨资”包装自己。
其次,恋爱中的活动费用也很多,为了追求浪漫的玫瑰花,情人节的礼物等等。
最后,一旦失恋了又会增加恋爱的第三重成本,男生会颓废喝酒抽烟,女生会通过购物,吃零食来减轻失恋的痛苦。
这些都是严肃而重要的问题,它困扰和阻碍着爱情的良好发展。
2、恋爱中的思想问题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事情都比较片面,只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在乎结果。
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并非志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只是为了排解寂寞,寻找玩伴。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两个人在一起后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是因为两个人互相不理解、不包容,只知道像对方索取而导致的。
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一)引言概述: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一、尊重和平等1. 尊重对方的意愿:大学生应该尊重对方的意愿,在爱情中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尊重对方的决定和选择。
2. 平等相待:在爱情中,大学生应该追求平等相待的原则,不以性别、地位等因素划定彼此的地位和权力。
二、真实和坦诚1. 坦诚表达: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保持真实和坦诚,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不虚伪和欺骗:大学生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虚伪和欺骗对方的感情,建立起纯真和真实的感情。
三、独立和自主1. 独立思考:大学生在爱情中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他人的意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2. 自主选择:大学生要在爱情中做到自主选择,不被社会压力和他人意见左右,寻找适合自己的爱情道路。
四、宽容和包容1. 宽容对方缺点: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理解并包容对方的短处,共同成长进步。
2. 接纳不同观点:大学生要接纳对方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尊重彼此的差异,创造和谐的爱情关系。
五、发展和支持1. 互相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追求梦想和目标,共同成长。
2. 倡导个人发展:大学生应该重视个人发展,不将爱情作为唯一的目标,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总结: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需要基于尊重、平等、真实、坦诚、独立、自主、宽容、包容、发展和支持的原则。
只有在正确的爱情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建立健康、稳定和幸福的爱情关系。
引言概述: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探索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经历感情的重要时期。
正确的爱情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并详细阐述其中的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理性对待爱情1.辨别真爱和暂时的冲动:大学生往往对感情充满激情,但要学会辨别真爱和暂时的冲动,不要被短暂的激情冲昏头脑。
2.慎重选择伴侣:在选择伴侣时,要理性地考虑对方的品质、价值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不要被外貌或表面的优点所迷惑。
二、平等和尊重1.平等相待:在爱情中,男女平等是基础。
大学生应该注重对伴侣的平等关照,避免出现对异性的偏见或歧视。
2.尊重对方的意愿:尊重对方是维持长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要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迫对方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三、沟通和诚实1.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维系爱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学会坦诚地与伴侣沟通,并尽量避免隐瞒或欺骗对方。
2.诚实守信:坦诚和诚实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大学生要保持诚实,诚信地对待伴侣,不要隐瞒重要的事实或撒谎。
四、独立自主1.保持个人独立性:大学生时期是建立个人独立性的关键时期。
在爱情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方式,不要完全依赖对方。
2.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大学生应该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和梦想,不要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的发展机会或抱负。
五、阳光和积极1.积极面对困难:爱情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大学生要学会积极面对困难,不妄自菲薄或沮丧。
2.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长久爱情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地面对爱情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总结: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对爱情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时期。
正确的爱情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幸福至关重要。
通过理性对待爱情,平等和尊重对待对方,以及注重沟通和诚实等方法,大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大学生活中,保持独立自主和积极阳光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观点,大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使自己在爱情中更加成熟和幸福。
爱情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体验,涵盖了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的伦理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爱情中平衡个体的情感需求和道德准则。
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对与错、好与坏的理解和判断。
在爱情中,伦理道德决定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关乎着我们是否能够建立健康、稳定的感情关系。
首先,伦理道德在爱情中存在着忠诚与诚实的问题。
忠诚是指在感情关系中对伴侣保持忠诚、不背叛的原则。
爱情基于互信,而忠诚是互信的基石。
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我们应当对伴侣忠诚,并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
与此同时,诚实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们应当坦诚相待,不隐瞒伴侣的事实,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
其次,伦理道德还包含了尊重与公平的原则。
爱情关系中,我们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利益和自由。
尊重是建立健康、平等感情关系的前提,需要我们尊重对方的隐私、自我决定权和个人空间。
同时,公平也是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意味着彼此应该平等地分担责任,互相扶持,保持感情关系的平衡。
最后,伦理道德要求我们对于感情关系中的冲突和分歧进行妥善地处理。
在冲突和分歧出现时,我们应当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面对问题,要善于沟通和协商解决,避免对伴侣进行伤害和攻击。
这需要我们在爱情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目标的观念和追求,它紧密关联着爱情关系中的目标与追求。
在爱情中,个体的价值观念对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价值观在爱情中与婚姻观念息息相关。
婚姻是大多数爱情关系的目标之一,它代表了长期承诺和责任。
个体的价值观在选择婚姻对象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是否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维持家庭稳定和付出牺牲。
其次,爱情中的个体价值观还影响着性观念和道德准则。
对于性的看法和态度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提倡志趣相投的爱情,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
爱情应该是严肃的,是具体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更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盲目追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做到:
1.大学生的爱情应该有相同的思想、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要把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心理的融合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
大学生是一个新时代的栋梁,应该把理想、道德、义务和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使用起来。
2.爱是美丽的。
它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整个生活。
大学生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理顺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爱情上,而忽略了学习。
3.在恋爱过程中,要多理解、多信任、多宽容,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我们既不能完全依赖对方,也不要求完全占据对方。
4.大学生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到,爱情不是无条件的美好,所以为了能够获得更加美好的爱情,我们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不做出格的事,否则就不会收获美好的爱情,爱情的美好是有条件的。
5.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多还显得单纯、天真。
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了梦想,很容易陷入爱情。
面对男女之间的爱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的正确品质。
— 1 —— 1 —。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及他们眼中的理想爱情调研系部名称: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网络姓名:桂玉丽学号:1025053438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
虽然,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
大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中期,其身心发展的最明显特征是随着极大的生理变化,对爱情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大学谈没谈恋爱也成为同学们之间最长聊的话题,还有人认为没谈恋爱的大学师不完美的。
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及种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43.6%认为“学业高于爱情”;6.8%认为“爱情高于学业”。
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
但是,上述这些只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
更多的是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在回答“你认为‘爱人只能一个,情人可以多个’这句话”时,认为“有一定道理”男生(28.57%)女生(18.37%)和正确(男生12.24%女生4.54%)相加达到40.8%女生22.91%在回答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时,有34%的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其中17%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
爱情伦理学心得体会以前对于爱情总是懵懵懂懂的,没有太多理论的看法,总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衡量,并没有真真的领会这门人生必修课的重要性。
当学习了爱情心理学这门课后,我不能说完全掌握了爱情心理学这门课,但是我也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爱情心理的一般阶段和过程。
这对于我将来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把握,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与爱人甚至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让自己有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有和睦的家庭。
现在,我还是从头说起吧,恋爱是人的自然属性,是我们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个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渐渐地开始思考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当我们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我们不用做出羞愧的表现,你可以去试着和她接触,如果对方并不回避你,同时也没有恋人,那么,我认为你是可以向他(她)表白或暗示的,如果你是一位男生,我认为,你还是主动一点好,因为女孩子都比较矜持和腼腆,所以你要大胆去表白,说出你心中的爱意,如果你成功了,你们是恋人关系,那么你不是会很高心吗?如果他(她)拒绝了你,你也许会很伤心和失落,但这只能说明你们不适合,并没有什么,相反,你的意志得到了锻炼,你会更坚强,这难道不是收获吗?我很喜欢俞敏洪的一句话:“请问,在你没追他(她)之前,他(她)属于你吗?”对啊!就算失败了,你也没有失去什么。
但你们开始交往的前期,你们会有一段美好的时光,你们几乎每天都是开心的,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
这段时光是你们很开心的日子,充分的在爱河里享受着甜蜜和幸福。
有句话说得好:“热恋中的人智商为零。
”可能说的就是这一时期吧!在这段时间中,你们几乎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情,你们会一心一意的经营你们的爱情,甚至不顾一切。
可能是在这段时间因为得到了对方的爱和对对方的新鲜感吧,在你们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感情纠纷,也很少出现矛盾,所谓的海誓山盟、以身相许大都出现在这个时候。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双方交往的加深,都会暴露出一些自己的缺点,这也许和你当初那个完美的映像有着一定区别吧!于是乎,当初那份新鲜感也慢慢的消失。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及其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启示陈金兰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揭示了人类爱情丰富的伦理内涵:纯洁之爱、相互之爱、专一之爱、文明之爱。
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为指导,高校应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突出爱情道德教育,强化恋爱责任教育,加强性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恋爱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2-0067-03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观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发掘其时代价值,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和青年大学生爱情伦理观的构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恩爱情伦理观的基本前提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性才是使人成为人的根本属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73他们把对人的关注焦点从神和抽象的人身上拉回到人本身上来,强调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使人成为人的最终根据;人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人本身或人的本质只能在现实中得以规定。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的爱情伦理学意义在于:肯定了爱情的社会性和具体性,爱情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即是人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规定。
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爱情的尊重即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恋爱权利的肯定即是对人的肯定,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则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爱情的目的也构成人的目的。
总之,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观形成的前提和基本出发点,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幸福的关注是马克思恩格斯爱情伦理观的核心。
爱情中的伦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思考爱情中的伦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的思考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班级:国贸11401班学号:1140410128姓名:陆蓉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为情自杀的案件不在少数,所以如何看待爱情与人生的问题值得我们现今大学生警醒。
本文先从“唯精神论”和“唯性欲论”对爱情的本质做一定的研究,然后结合当今人对爱情的态度讨论理想和责任,并在最后简单的阐述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实例与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爱情与人生二者不可分割,没有爱情的人生失去了动力,没有人生的爱情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爱情与人生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在不断地摩擦中组成统一整体。
关键词:不可分割动力方向整体人生目录一、引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对爱情本质的探讨。
尽管如此,当代大学生仍然出现许多爱情疑问:爱情是什么?这是友情还是爱情?……甚至与此,出现许多大学生自杀的现象。
“问世间情为何物?”和爱情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就由本文逐渐为你揭秘。
二、爱情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有关爱情本质的研究可以归为两类观点:“唯精神论”和“唯性欲论”。
(一)唯精神论唯精神论”认为,爱情是男女在精神上的依恋,它与性欲绝对排斥,毫不相干。
古希腊多数思想家都持此观点,最典型的代表是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后来,人们把这种禁欲主义思想和纯精神恋爱称为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
20世纪初,奥托·魏宁格在他写的《性别与性格》一书中写道:“爱情和情欲是根本不同,互相排斥。
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
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爱情中的伦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思考
爱情中的伦理学
——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的思考
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班级:国贸11401班
学号:1140410128
姓名:陆蓉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为情自杀的案件不在少数,所以如何看待爱情与人生的问题值得我们现今大学生警醒。
本文先从“唯精神论”和“唯性欲论”对爱情的本质做一定的研究,然后结合当今人对爱情的态度讨论理想和责任,并在最后简单的阐述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实例与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爱情与人生二者不可分割,没有爱情的人生失去了动力,没有人生的爱情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爱情与人生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在不断地摩擦中组成统一整体。
关键词:不可分割动力方向整体人生
目录
一、引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对爱情本质的探讨。
尽管如此,当代大学生仍然出现许多爱情疑问:爱情是什么?这是友情还是爱情?……甚至与此,出现许多大学生自杀的现象。
“问世间情为何物?”和爱情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就由本文逐渐为你揭秘。
二、爱情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有关爱情本质的研究可以归为两类观点:“唯精神论”和“唯性欲论”。
(一)唯精神论
唯精神论”认为,爱情是男女在精神上的依恋,它与性欲绝对排斥,毫不相干。
古希腊多数思想家都持此观点,最典型的代表是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后来,人们把这种禁欲主义思想和纯精神恋爱称为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
20世纪初,奥托·魏宁格在他写的《性别与性格》一书中写道:“爱情和情欲是根本不同,互相排斥。
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
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总之,推崇理性,禁绝欲望,是“唯精神”派的共同特点。
(二)唯性欲论
而“唯性欲论”恰与“唯精神论”相反,认为爱情是纯粹的性本能,性欲是爱情产生的惟一根源,爱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性欲的满足。
沙莲香在其主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介绍了佛洛伊德的性欲学说:性能量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必须通过某种途径发泄出来,从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原动力。
按佛洛伊德的理解,男女之间的爱情就是性本能需要的表现。
这些论调完全抹煞了爱情中的精神因素,把人的爱情和肉欲混为一谈,几乎(我不肯定动物之间不存在爱情)把人的需求降到了一般动物的层次。
(三)马克思主义眼中的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如此解说爱情: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和专一的感情。
(四)联系
不管是“唯精神论”、“唯性欲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他们对于“爱情”的解释都不足于完全解释爱情。
尤其是东方社会(主要是中国),对于爱情的追求受到几千年伦理的制约,而今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范。
我们在接受西方资本思潮的同时,也在唤醒对爱情的追求,对性的渴望。
三、爱情的两个核心
(一)理想
理想看似与爱情风牛马不相及。
没错,如果对爱情仅仅是浅尝辄止,那就是这样,但若是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的话,理想就与爱情密不可分。
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成长的内在依据。
爱情是两个人的交融,是爱他与自爱的统一。
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的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为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
这种人格上的相互反射,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对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没有说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20世纪50年代,20岁左右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
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半坡头山,自立更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
半坡头在高滩村背后的深山中,和村上原本只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相连。
怕老伴出行摔跟斗,刘国江从上山那年起,便开始在崎岖的山崖上一凿一凿地开造他们的爱情天梯。
每到农闲,刘国江就拿着铁钎榔头、带着几个煮熟的洋芋一早出门。
先在顽石上打洞,然后站上去,在绝壁上用泥土、木头或石板筑阶梯。
半个世纪的打凿,铁钎凿烂20多根,终于完成了6000多级台阶。
人生中有这样的信念,才会不断地拼搏,才会有动力去不顾一切的努力。
但爱情的力量还有可能是负面的,大学生中因为爱情而消沉的人不在少数。
有的因为爱情不顺进行自残,实在让人寒心。
就是前不久,网络出现90后少女为情自杀的各种照片,对身体各器官自残的照片,让人感觉到底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在爱情上多一点理性,把握好理想与爱情、人生的关系,也许这一切就会改变。
所以把握好理想与爱情才有可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二)责任
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正因为如此,有责任的爱情才不会轻浮,才会具有它本身应有的庄重性。
责任是爱情的升华,由此也成为爱情得以成就的重要保证,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爱就是责任,爱就是承担。
因为,爱一个人不一定是为了拥有他,而是希望他过得幸福。
尽到责任,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要轻易毁掉婚姻。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人活在世上,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家庭的、工作的、社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最根本的责任,那就是对情感对人生的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活一次的机会,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换个角度而言,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者转让的,惟有对自己情感的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需要我们跋涉,能够与他相携相伴,共度风雨的人,只能是一个。
也许你们在携手之前,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这样的婚姻理应倍加珍惜,无论男女双方都要时刻怀着一颗真诚的、温柔的、满怀感激的心,与对方共同耕耘家庭与事业,共同分享欢乐与成功,共同承担困难与不幸;也许你们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甚至是一场错误的婚姻,但是既然最终选择了对方,你就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由此带来的痛苦、寂寞和失落。
要时刻怀着一颗宽容的、信任的、互相理解的心去接纳对方,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和优点,多承担一份家庭的责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说再见。
随着时间流逝岁月蹉跎,当你们共同走到白发苍苍的暮年,蓦然回首,原来,人类的婚姻就是在宽容、理解和共同承担的过程中才得以一个圆满的结局。
亮出自己的双肩去替对方承担,无论一段爱情来得多么暴风骤雨,或是多么平淡如菊;无论是一片痴心,还是一见钟情;无论是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还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无论如何,这爱情终归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平静下来,就像汇入大海的涓涓细流。
无论源自何方,终究付诸东流,剩下的,只是余生。
余生的你选择谁,还是余生的谁选择了你,这一生,逃不开的都是责任。
无论是谁,当浪漫的爱情归于一种责任,生活也就归于本质了。
四、爱情中的人生
对于一个人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两种东西:事业与家。
而家中就包含了爱情。
爱情比之人生,就好像润滑剂比之发动机,没有爱情,人生就苦涩无比,难以高速运转而报废。
有了爱情,则可以拥有澎湃动力,努力拼搏,创造高度。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这句话就形象的解释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前机制指挥,灵活应对,在建国后大气磅礴,进退有余,将中国的外交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为世间留下不凡的精彩。
周恩来一生何其精彩,但其背后却是邓颖超默默支持,无私奉献爱。
没有爱情的支持也许他就无法惊艳全球。
爱情与人生的相互促进引领入另一种境界。
理想的契合,使爱情表现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投入以极大的热情:责任的承担,让爱情不再是自私的享受,而是自愿地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任责任。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理解和把握爱情、人生的真谛或本质,并融入到社会历史中区,才能真正理解爱情与人生。
五、建议
(一)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
首先要摆正爱情与事业的位置,其次要理智地看待失恋,失恋不矢志,坚信
属于自己的爱情还没有真正到来.当爱情遭到挫折后应学会积极的心理调试,在挫折中激发向上的动力,使自己变的成熟,人格更加健全完美.
(二)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虽然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是秉着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但作为恋爱中的大学生,必须遵守恋爱道德.爱情是神圣不容亵渎的情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并统一在共同进步,互为促进的目标下,使爱情成为勤奋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