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超声造影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40
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步骤
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扫描乳房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检查乳房内的肿块和其他异常情况。
以下是乳腺超声造影检查的步骤,供参考:
1.准备:在检查前,患者需要穿上一件特殊的衣服,然后将腹部放在检查床上。
2.消毒:医生会对乳房进行消毒,以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3.放置探头:医生会将一个超声探头轻轻地放在乳房上,然后通过超声波对乳
房进行扫描。
4.注射造影剂:在扫描过程中,医生会向乳房内注射一种造影剂,以帮助更好
地显示乳房内的结构。
5.观察影像:注射造影剂后,医生会观察乳房的超声影像,以寻找异常情况。
6.记录影像:医生会拍摄超声影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复查和比较。
7.结束检查:完成上述步骤后,医生会结束检查,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
但是,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呼吸困难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检查。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乳腺肿块是乳腺常见病之一,根据其恶性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CR)在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
肿块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CEUS)被广泛应用于鉴别乳
腺良恶性肿块。
方法:
我们收集了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资料,包括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
收集的资料包括前瞻性超声造影数据,包括乳腺造影表现和时间强度曲线。
同时,每个病
例的组织学结果也被收集。
结果:
通过分析50例良性肿块和50例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超声造影在识别肿块边缘方面有显著优势。
良性肿块的边缘清晰,恶性肿块的边缘
不规则、模糊不清。
2.该研究证实,CEUS在分辨出乳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良性肿块在CEUS图像上呈现出均匀清晰的增强;恶性肿块表现出更强的强化和不均一的强化模式。
3.时间-强度曲线也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良性肿块呈现出缓慢而稳定的强化
模式;而恶性肿块有更快速的强化模式,最大强度也比良性肿块高。
这项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它
是一种简便、无创、高精确度的诊断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乳腺肿块,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的应用进展乳腺癌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起病隐匿。
常规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较易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对体积小、乏血供者及病灶浸润程度等诊断能力有限。
超声造影能更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提高超声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1时间-强度曲线时间-强度曲线研究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e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及曲线上升支和下降支斜率等。
国内学者[1]在对216例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中发现,良恶性组间AT、TTP、MTT均差异显著。
也有学者[2,3]发现TTP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意义不大。
Szabó[4]分析了超声造影参数与乳腺癌分级和预后的关系,发现TTP不仅能鉴别良恶性,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和预后相关。
在对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造影研究中显示,原位癌的AT、TTP、PI与浸润癌存在差异。
在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比较中,显示TTP及PI存在差异。
MTT能反应造影剂在肿块滞留时间长短,近来认为其对鉴别良恶性方面无特异性[1]。
AUC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样存在争议性。
Barnard[2]对49例病灶研究发现AUC对恶性预测敏感性为97%;而Eisenbrey[5]发现AUC对良恶性鉴别意义不大。
此外,曲线上升支与下降支斜率能反映造影剂进入与消退的速度,良性肿瘤主要呈“缓升速降”及“速升速降”,恶性主要呈“速升缓降”。
Saracco[3]研究中,曲线上升支斜率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意义不大。
国内研究将乳腺癌血流灌注分三型:快进慢退、快进-延退-慢退、同进同退,发现恶性肿瘤的斜率大于良性肿瘤。
2增强方式2.1病灶及血管形态恶性病灶大多无包膜,呈浸润生长,造成乳腺癌多呈不规则状侵蚀性增强,其微血管粗细不均,走行扭曲,可有局部灌注缺损,周围存在毛刺状微血管分布。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其中恶性肿块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无痛、恢复期快的检查方法,可在便利的门诊环境下完成。
本文旨在评估超声造影鉴别乳
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某医院门诊就诊的50例女性患者,通
过临床、超声及穿刺组织学确诊。
其中,良性病变45例,恶性病变5例。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超声造影检查。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及受试
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研究其临床有效性。
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方面有着高度统计
学意义(P<0.01)。
ROC曲线分析发现,该技术的面积下曲线(AUC)为0.897,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7.78%。
对于恶性肿块的检测,超声造影的阳性预测值为83.33%,
阴性预测值为98.18%。
结论: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技
术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快速、方便,并且可重复使用。
在乳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
超声造影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者:1.李静,2.郭丽苹单位:1.大连大学,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故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目前,乳腺的常用检查方法有超声、钼靶、磁共振成像等。
而与其影像学检查技术相比,超声具有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其在乳腺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
其中,实质性脏器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能实时动态显示脏器微循环灌注的影像学技术,其造影剂是相当于红细胞大小的微泡造影剂,不会透过血管壁,是一种纯血池造影剂。
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离不开其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微细血管的检出能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但不同医师对乳腺疾病CEUS增强模式的看法不同,且目前尚未有统一的乳腺癌CEUS诊断标准。
因此,对乳腺癌CEUS的增强特点及原理进行解读,可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乳腺疾病的增强模式,同时也为临床诊断乳腺疾病提供参考。
现就CEUS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乳腺癌CEUS的增强特点1.1增强模式通过文献的总结及经验的积累发现,CEUS的增强模式有多种,包括高增强、不均匀增强、向心性增强等。
现分别介绍如下。
1.1.1高增强与周围腺体相比,乳腺病灶的增强程度分为低增强、等增强及高增强。
有研究认为,高增强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特点。
其原因可能为恶性肿瘤在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新生微血管量较良性肿瘤多,造影剂进入肿块内的通路增多,使大量造影剂聚集于肿瘤内部,从而出现峰值强度(PI)明显增强的特征;同时,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高于良性肿瘤,故MVD较高的区域CEUS后的PI值也较高。
但也有研究认为,MVD高的肿瘤不一定均能表现为高增强的增强模式,有的微血管没有功能,且在造影时可能由于动静脉瘘的存在,造影剂在进入的同时又快速排出,所以难以出现肉眼可辨的高增强。
综㊀㊀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应用研究进展李昆临1ꎬ于㊀乐1ꎬ㊀综述ꎬ李建军1ꎬ2ꎬ3ꎬ刘㊀欢1ꎬ2ꎬ3ꎬ史㊀慧1㊀审校1.济宁医学院㊀山东㊀济宁㊀272029ꎻ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㊀山东㊀济宁㊀272067ꎻ3.济宁医学院乳腺研究所㊀山东㊀济宁㊀272067㊀㊀ʌ摘㊀要ɔ㊀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ꎬCEUS)是一种基于超声的新型纯血池成像技术ꎬ通过向体内注射特殊的微泡造影剂ꎬ能实时动态显示病变组织的微小血管和血流灌注压力等情况ꎬ进而获得相关生物学信息ꎬ克服了传统超声单一组织形态学成像特异度不高的局限性ꎬ目前已逐步用于临床ꎮCEUS在早期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㊁新辅助化疗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和活检以及与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判断等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ꎮCEUS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ꎬ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ꎮ本文将对CEUS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ꎮʌ关键词ɔ㊀乳腺癌ꎻ超声造影ꎻ鉴别诊断ꎻ新辅助化疗ꎻ前哨淋巴结ꎻ生物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37.9ꎻR44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2 ̄2308 ̄05Progress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indiagnosisofbreastcancerLIKunlin1ꎬYULe1ꎬLIJianjun1ꎬ2ꎬ3ꎬLIUHuan1ꎬ2ꎬ3ꎬSHIHui11.JiningMedicalCollegeꎬJining272029ꎬP.R.China2.AffiliatedHospitalofJiningMedicalCollegeꎬJining272067ꎬP.R.China3.InstituteofBreastResearchꎬAffiliatedHospitalofJiningMedicalCollegeꎬJining272067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CEUS)isanewultrasound ̄basedpurebloodpoolimagingtechnology.Byinjectingspecialmicrobubblecontrastagentsintothebodyꎬitcandynamicallydisplaythemicrovesselsandbloodperfusionpressureofthediseasedtissueinrealtime.Inordertoobtainrelevantbiologicalinformationꎬitovercomesthelimitationoflowspecificityoftra ̄ditionalultrasoundsingletissuemorphologyimagingꎬandhasbeengraduallyusedinclinicalpractice.CEUShasplayedarolein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benignandmalignantearlybreastlesionsꎬthedetectionandbiopsyofneoadjuvantchemotherapyandsentinellymphnodesꎬandtherelationshipwithbiomarkers.CEUScanimprovethespecificityandsensitivityofbreastcancerdi ̄agnosisꎬtoacertainextentꎬlightentheburdenonpatientsꎬreducethemortalityofpatientsꎬandhasclinicalapplicationvalue.ThisarticlewillreviewtheprogressofCEUSinbreastcancerdiagnosis.ʌKeywordsɔ㊀Breastcancerꎻ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ꎻDifferentialdiagnosisꎻNeoadjuvantchemotherapyꎻSentinellymphnodesꎻBiomarkers㊀㊀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导管末梢小叶上皮的恶性肿瘤ꎬ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ꎬ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ꎮ最新的数据显示ꎬ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ꎮ研究表明[2]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ꎮ在我国ꎬ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ultra ̄soundꎬUS)检查技术已成为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3]ꎮ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ꎬCEUS)是基于超声原理的一种新型超声检查技术ꎬ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多种脏器以及病变组织内的血管分布和微灌注等状态ꎬ因其具有安全㊁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02856)ꎻ济宁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编号:JYP2019KJ18)作者简介:李昆临(1997 ̄)ꎬ男ꎬ山东济宁人ꎬ毕业于济宁医学院ꎬ本科学历ꎬ主要从事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工作通信作者:李建军㊀主任医师ꎬ教授㊀E ̄mail:lixv16@sohu.com通信作者:刘欢㊀副教授㊀E ̄mail:liuhuan198609@163.com高效和便捷的特点ꎬ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ꎮ本文就乳腺癌CEUS特点ꎬCEV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㊁监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ꎬNAC)的反应㊁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ꎬSLN)的检出以及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ꎬSLNB)和判断生物标志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1㊀CEUS概述㊀㊀随着第二代超声造影剂的发展ꎬCEUS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评价肿瘤微循环的多普勒技术ꎮ术中利用微泡造影剂对肝脏㊁胰腺和肾脏等脏器的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以及梗阻性胆管㊁梗阻性输卵管㊁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肿瘤消融治疗的疗效等[4 ̄5]ꎮCEVS的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主要是Sonazoid(SNZ)和SonoVue(声诺维)ꎮ其中ꎬSonoVue由平均直径为2.5μm的六氟化硫微泡组成ꎬ容易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ꎬ8032但不能透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隙ꎮ因此ꎬSonVue能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维持较长时间的化学稳定性ꎮ基于使用第二代造影剂的CEUS可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图像解释方法ꎬ实现了对血管微循环㊁淋巴管流㊁血液灌注和SLNs的动态可视化成像ꎮ2㊀乳腺癌CEUS特点2.1㊀定性诊断乳腺癌CEUS的定性诊断主要从造影剂的分布㊁增强时间㊁病变组织增强的特点㊁增强面积的范围㊁增强病灶的边缘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穿支血管等方面描述ꎬ其中增强面积的范围扩大可以作为乳腺癌独立的危险因素ꎮ常见的恶性肿瘤征象包括:多呈不规则形ꎬ边缘模糊不齐ꎬ呈现 蟹足样 改变ꎬ表现为快速增强和冲洗ꎬ肿瘤周边不均匀高强化ꎬ存在穿支血管和充盈缺损ꎬ肿瘤纵横比>1ꎻ而大多数良性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ꎬ形态及边缘较规则ꎬ多呈均匀缓慢的增强ꎬ在CEUS上表现为等强化或低强化ꎮ良恶性肿瘤强化的差异可能与恶性肿瘤快速浸润性生长及较多的新生毛细血管有关[6]ꎮ2.2㊀定量诊断Mori等[7]采用时间 ̄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CEUS定量参数ꎬ包括峰值强度(PI)㊁上升时间(RT)㊁达峰时间(TTP)㊁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等ꎮLee等[8]研究发现ꎬ恶性肿瘤的TTP平均为12 2sꎬ良性肿瘤的TTP平均为24.8s(P=0.078)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ꎻ良性肿瘤的PI均值为 ̄55.4dBꎬ恶性肿瘤的PI均值为 ̄49.6dB(P=0.021)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良性肿瘤往往以肿块与正常组织的时间峰值比率最高ꎬ平均0.9ꎬ而恶性肿瘤为0.6(P=0.036)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因此ꎬCEUS乳腺肿瘤的定量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ꎬ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活检ꎮ3㊀CEUS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㊀㊀2013年ꎬ美国放射学学会(ACR)发布了第五版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 ̄RADS)ꎬ以此来规范乳腺病变的风险评估ꎮ其中ꎬBI ̄RADS4类乳腺病变的恶变率跨度较大ꎬ从3%~94%不等ꎬ这与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有关[9]ꎮBI ̄RADS4类乳腺病变的常规US灰度图像表现往往有一定程度的限制ꎬ可能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和不必要的活检ꎬ因此ꎬBI ̄RADS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ꎮ梁永超等[10]通过对79个BI ̄RADS4类乳腺肿块的研究发现ꎬCEUS的应用减少了57.0%的不必要活检ꎬ仅3.8%的肿块发生了误诊和漏诊ꎮCEUS通过向肘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ꎬ对乳腺病变内微血管结构进行可视化成像来提供肿瘤的微循环状态等形态学范围外的信息ꎬ进而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ꎬ从而弥补传统US的不足[11]ꎮ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大量VEGFꎬ导致大量血管的增生ꎮ这些增生的血管管壁薄㊁缺乏滑肌细胞㊁内皮结构不完整且管腔较小ꎬ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ꎬ导致高血流灌注[12]ꎮLiu等[13]研究发现ꎬ86.4%恶性病变的灌注表现为不均匀的异质性高强化ꎬ85.2%乳腺良性病变在CEUS上表现为均匀的等强化或低强化(P<0.05)ꎬ这可能与VEGF促进血管生成有关ꎮLi等[14]研究发现ꎬ传统US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㊁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96%㊁81.63%㊁88.33%㊁86.1%和92.7%ꎬAUC为0.879ꎻ将传统US与CEUS结合ꎬ其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㊁PPV和NPV分别为90.14%㊁95.92%㊁92.52%㊁89 9%和100%ꎬ0.936与对比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dMRIꎬCE ̄MRI)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251)ꎮ而传统US和CE ̄MRI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差异明显(P=0 008)ꎮ证明CE ̄MRI和传统US结合CEUS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相同的价值ꎬ这与梁永超等[10]研究结果一致ꎮ一项通过对992例患者的meta分析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ꎬ表明CEUS和传统US结合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ꎬ效能更高[15]ꎮ因此ꎬCEUS是临床上替代CE ̄MR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新型辅助检查方法ꎮ4㊀CEUS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㊀㊀NAC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的全身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方法ꎬ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6]ꎮ病理学技术是评估乳腺癌患者对NAC反应的金标准ꎬ但由于其临床滞后性和有创性而不易被人群普遍接受ꎮ常规多普勒显像在检测血流量方面存在局限性ꎬ只能测量直径ȡ200μm的血管ꎬ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形态学特征有较大的重叠ꎮCEUS是一种敏感的新型多普勒技术ꎬ其造影剂仅停留在血管和淋巴管管腔内ꎬ不易扩散到组织间隙ꎮ与CE ̄MRI相比ꎬCEUS可靠性更高ꎬ可以探测直径小于40μm的微血管ꎬ清楚显示病变组织血管的形状㊁分布ꎬ能更好地评估肿瘤微循环和灌注情况ꎬ并能重建立体的血管灌注图像[17]ꎮ因此ꎬCEUS可以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对NAC的病理反应[18]ꎮ研究[19]显示ꎬ对NAC敏感的患者的TTP曲线下面积增加ꎬ这是因为在治疗早期ꎬ化疗药物导致肿瘤细胞死亡ꎬVEGF表达下降ꎬ肿瘤的血液灌注减少ꎬ导致对比剂的冲洗速度减慢ꎬ时间延长ꎮSaracco等[19]通过对19例接受NAC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CEUS定量参数进行分析ꎬ比较治疗前获得的数据(基线)和开始治疗5周后的TTP值ꎬ从TIC中观察到对NAC敏感者与不敏感者比较ꎬTTP值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 02)ꎮWang等[20]对65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ꎬ通过CEUS来评估新辅助化疗反应的Kappa值为0.710ꎬAUC为0.864(95%可信区间:0.765~0.964)ꎬ预测的准确率达89 2%ꎮ这表明ꎬCEUS可以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NAC早期疗效进行实时无创监测ꎬ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肿瘤血管内造影剂的TTP值发生变化而判断NAC对患者的疗效ꎮ但CEUS对较大乳腺肿瘤组织的宏观显影能力不佳ꎬ且对多个病灶无法在同一基线上测定[21]ꎮ因此ꎬCEUS在乳腺癌范围9032较大和乳腺内转移的患者的NAC监测评价上存在局限性ꎮ5㊀CEUS辅助SLNB和评估SLN5.1㊀CEUS辅助SLNBCEUS是一种可以辅助SLNB新型技术ꎬ最初应用在猪黑色素瘤模型[22]ꎮSLNB是早期乳腺癌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诊断工具ꎬ可对淋巴结的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ꎬ对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23]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SLNB阴性患者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ꎬALND)ꎬ因此经SLNB证实SLN未发生转移的患者ꎬ对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可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ꎮ临床上常用蓝染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评估SLN和LCs并指导SLNBꎮ但蓝染法对乳腺内淋巴结的识别作用有限ꎬ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ꎻ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患者辐射较大ꎬ且成本较高ꎮ而CEUS无辐射㊁不需要特定的设备ꎬ能够无创㊁实时监测前哨淋巴结和淋巴结的引流ꎬ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研究的新方向[24]ꎮCEUS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SLNs是否发生转移和辅助SLNB的一种有前景的技术ꎮ但由于其特异度较低ꎬ假阳性率较高ꎬ不作为较好的排除指标ꎬ需结合其他检查ꎮ5.2㊀CEVS定位检测SLNSLN是肿瘤细胞通过界定的区域淋巴通道(LCs)从乳腺癌的原发部位扩散到相应区域的第一站淋巴结ꎬ其中以腋窝淋巴结(ALNs)受累最为常见[25]ꎮ从乳晕外上象限注入微泡造影剂并充分按摩后ꎬSLNs显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增强:I型ꎬ均匀增强ꎻII型ꎬ不均匀增强ꎻIII型ꎬ不增强ꎮ一项研究通过对SLNs增强模式与病理诊断的比较发现ꎬI型的SLNs均未发生转移(51/51)ꎬII型的SLNs有62%发生了转移(47/76)ꎬ38%未发生转移(29/76)ꎬIII型SLNs均未发生转移(7/7)ꎬ这可能与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并植入局部皮质淋巴窦ꎬ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ꎬ肿瘤细胞聚集在淋巴结中ꎬ破坏小淋巴管有关[26]ꎮ因此ꎬ有SLNs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ꎮZhao等[27]研究发现CEUS检查对判断SLN是否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ꎬ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52%ꎬ这与Saidha等[28]研究结果相似ꎮ说明可以通过注入微泡造影剂后ꎬ观察SLNs的增强模式来预测前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ꎬ准确识别术前乳腺癌患者的SLNsꎬ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转移性SLNs和ALNs的状态ꎮ由于部分乳腺癌患者淋巴管堵塞ꎬ造影剂有可能通过旁路途径到达其他未受累的正常淋巴结ꎬ且经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会降低SLN的检出率ꎬ进而出现假阴性结果ꎮ此外ꎬ乳腺的SLN的引流通道分为浅层㊁穿支和深层对于深层的淋巴结可能显示不清ꎮ因此ꎬCEUS在评估SLN方面受到一定限制ꎮSLN的假阴性结果是评价ALNs是否发生转移的最主要问题ꎬ常导致错误的TNM分期和治疗ꎮ而通过注射CEUS造影剂可以对淋巴结引流方式进行分类ꎬ如单淋巴道/单发SLN㊁单淋巴道/多发SLN㊁多淋巴道/单发SLN㊁多淋巴道/多发SLNꎮ通过该方法可以在SLNB之前进行淋巴管造影ꎬ显示淋巴管流向SLNs的模式ꎬ在了解淋巴流的情况下行SLNB可以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分期ꎬ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ꎬ以免错误的辅助治疗ꎮ6㊀CEUS与乳腺癌生物标志物㊀㊀随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ꎬ通过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对乳腺癌分类已逐渐被人们重视ꎮ研究表明ꎬ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状态与ER㊁PR㊁Ki ̄67和HER ̄2等表达相关[23]ꎮ刘传金等[24]研究发现ꎬ出现肿瘤 毛刺征 和淋巴结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ER㊁PR㊁Ki ̄67㊁HER ̄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 毛刺征 ㊁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 05)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ꎻ而ER㊁PR㊁Ki ̄67㊁HER ̄2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大小㊁增强是否均匀的评估中无明显差异(P>0.05)ꎮ其中ꎬKi ̄67生物半衰期短ꎬ在增值活性强的乳腺癌变组织中表达能力强ꎬ通过研究Ki ̄67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ꎮDu等[22]研究发现TTP㊁MTT的表达随着Ki ̄67的表达增强呈负相关ꎬ而到达强度(AI)㊁差异强度值(DIV)㊁洗涤斜率(WIS)的表达随着Ki ̄67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P<0.05)ꎬ且TTP㊁AT㊁WIS在Ki ̄67阴性组和阳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ꎮ当Ki ̄67表达增强时Vmax也随之增大ꎬ这与Ki ̄67介导的肿瘤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29]ꎬ这表明CEUS某些特定的定量参数与生物标志物Ki ̄67的表达有关ꎬ可以通过其表达情况判断肿瘤恶性程度㊁预测患者的预后并可用来指导乳腺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ꎮWang等[30]研究发现ꎬCEUS造影剂分布㊁穿支血管的血流量㊁增强范围及是否发生充盈缺损与HER ̄2表达有关ꎮ与HER ̄2阴性组相比ꎬHER ̄2阳性组存在血流和充盈缺损过多的情况(P<0 05)ꎬ这可能与VEGF与HER ̄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有关ꎮ随着肿瘤血管数量的增加和肿瘤细胞耗氧量的增加ꎬ部分肿瘤组织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发生坏死ꎬ因而HER ̄2阳性乳腺癌肿瘤中会发生充盈缺损ꎮ与HER ̄2阴性组相比ꎬHER ̄2阳性组TIC升支斜率更大ꎬPT更短ꎬ而降支曲线较为平坦ꎬ造影剂清除缓慢ꎬ导致AUC值较大ꎮ定量TIC分析显示HER ̄2阴性和阳性组的PT㊁PI㊁K值和AUC分别为(23.648ʃ4.994)s和(20.354ʃ3.560)s(P<0 001)ꎻ( ̄47.734ʃ5 578)dB和( ̄46.340ʃ4.200)dB(P=0.185)ꎻ(0.104ʃ0 022)和(0.118ʃ0.022)(P=0.003)ꎻ(823.45ʃ280.572)和(1034.355ʃ281.272)(P<0.001)ꎬ表明HER ̄2阴性组和HER ̄2阳性组PT㊁AUC㊁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ꎬ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这与Liu等[31]研究结果相似ꎬ说明CEUS的定量参数与生物标志物如HER ̄2可以提供乳腺病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ꎬ进而判断乳腺病变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ꎬ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做出决策ꎮ因此ꎬ通过CEUS的定量分析数据来研究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ꎬ能有效地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ꎬ指导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ꎮ综上所述ꎬCEUS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突破了传统0132US的部分功能限制ꎬ尤其是通过对肿瘤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ꎬ开创了超声学技术诊断乳腺癌方面的新纪元ꎮ但是目前针对CEUS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方面ꎬ有关定量的研究较少ꎬ研究方向较为局限ꎬ且临床上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ꎮ因此ꎬ需要制定标准化的CEUS乳腺癌诊断标准ꎬ以便临床上更好的使用CEUS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ꎮ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ꎬCEUS将在乳腺癌患者实现精准化诊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临床价值ꎮ参考文献:[1]DiasASꎬAlmeidaCRꎬHelgueroLAꎬetal.Metaboliccrosstalkinthebreastcancermicroenvironment[J].EurJCancerꎬ2019ꎬ121(9):154 ̄171.[2]DeSantisCEꎬMaJꎬGaudetMMꎬetal.Breastcancerstatisticsꎬ2019[J].CACancerJClinꎬ2019ꎬ69(6):438 ̄451.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ꎬ2019ꎬ29(8):609 ̄680.[4]ChengXꎬZhangZꎬXuanyanGꎬetal.Adhesivecapsulitisoftheshoulder:evaluationwithUS ̄arthrographyusingasonographiccontrastagent[J].SciRepꎬ2017ꎬ7(1):5551. [5]王俊东ꎬ魏达友ꎬ吴绍锋ꎬ等.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29(6):977 ̄980.[6]LuoJꎬChenJDꎬChenQꎬetal.Predictivemodelforcontrast ̄en ̄hancedultrasoundofthebreast:Isitfeasibleinmalignantriskas ̄sessmentof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4lesions?[J].WorldJRadiolꎬ2016ꎬ8(6):600 ̄609.[7]MoriNꎬMugikuraSꎬTakahashiSꎬetal.Quantitativeanalysis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imagingininvasivebreastcancer:anoveltechniquetoobtainhistopathologicinformationofmicroves ̄seldensity[J].UltrasoundMedBiolꎬ2017ꎬ43(3):607 ̄614. [8]LeeSCꎬTchelepiHꎬGrantEꎬetal.Contrast ̄enhancedultra ̄soundimagingofbreastmasses:adjuncttooltodecreasethenum ̄beroffalse ̄positivebiopsyresults[J].JUltrasoundMedꎬ2019ꎬ38(9):2259 ̄2273.[9]ElvericiEꎬBarcaANꎬAktasHꎬetal.NonpalpableBI ̄RADS4breastlesions:sonographicfindingsandpathologycorrelation[J].DiagnIntervRadiolꎬ2015ꎬ21(3):189 ̄194.[10]梁永超ꎬ贾春梅ꎬ薛影ꎬ等.超声造影对乳腺BI ̄RADS4类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ꎬ2018ꎬ98(19):1498 ̄1502. [11]ZhaoYXꎬLiuSꎬHuYBꎬetal.Diagnosticandprognosticvalues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inbreastcancer:aretrospectivestudy[J].OncoTargetsTherꎬ2017ꎬ10(10):1123 ̄1129. [12]SiveenKSꎬPrabhuKꎬKrishnankuttyRꎬetal.Vascularendothe ̄lialgrowthfactor(VEGF)signalingintumourvascularization:potentialandchallenges[J].CurrVascPharmacolꎬ2017ꎬ15(4):339 ̄351.[13]LiuGꎬZhangMKꎬHeYꎬetal.BI ̄RADS4breastlesions:couldmulti ̄modeultrasoundbehelpfulfortheirdiagnosis?[J].GlandSurgꎬ2019ꎬ8(3):258 ̄270.[14]LiCYꎬGongHYꎬLingLJꎬetal.Diagnosticperformance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and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forbreastnodules[J].JBiomedResꎬ2018ꎬ32(3):198 ̄207. [15]WubulihasimuMꎬMaimaitusunMꎬXuXLꎬetal.Theaddedval ̄ue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toconventionalultrasoundindifferentiatingbenignandmalignantsolidbreastlesions:asys ̄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is[J].ClinRadiolꎬ2018ꎬ73(11):936 ̄943.[16]TakahashiYꎬIwamotoTꎬSuzukiYꎬetal.Evaluationofthera ̄peutictargetgeneexpressionbasedonresidualcancerburdenclassificationafter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rHER2 ̄negativebreastcancer[J].ClinBreastCancerꎬ2019ꎬ15(7):1 ̄12. [17]DietrichCFꎬAverkiouMꎬNielsenMBꎬetal.Howtoperform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CEUS)[J].UltrasoundIntOpenꎬ2018ꎬ4(1):2 ̄15.[18]WanCFꎬLiuXSꎬWangLꎬetal.Quantitative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evaluationof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breastcancerreceivingneoadjuvantchemo ̄therapy[J].EurJRadiolꎬ2018ꎬ10(3):118 ̄123.[19]SaraccoAꎬSzaboBKꎬTanczosEꎬetal.Contrast ̄enhancedul ̄trasound(CEUS)inassessingearlyresponseamongpatientswithinvasivebreastcancerundergoingneoadjuvantchemotherapy[J].ActaRadiolꎬ2017ꎬ58(4):394 ̄402.[20]WangBꎬJiangTꎬHuangMꎬetal.Evaluationoftheresponseofbreastcancerpatientstoneoadjuvantchemotherapybycombinedcontrast ̄enhancedultrasonographyandultrasoundelastography[J].ExpTherMedꎬ2019ꎬ17(5):3655 ̄3663.[21]谷立爽ꎬ王勇.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ꎬ2018ꎬ20(11):766 ̄768.[22]DuRꎬZhangHꎬShuWꎬetal.CorrelationbetweenKi ̄67ex ̄pressionandhemodynamics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inpatientswithbreastinfiltrativeductalcarcinoma[J].AmSurgꎬ2018ꎬ84(6):856 ̄861.[23]AbubakarMꎬFigueroaJꎬAliHRꎬetal.CombinedquantitativemeasuresofERꎬPRꎬHER2ꎬandKi ̄67providemoreprognosticinformationthancategoricalcombinationsinluminalbreastcancer[J].ModPatholꎬ2019ꎬ32(9):1244 ̄1256.[24]刘传金ꎬ鲍茜茜ꎬ周剑宇.乳腺癌生物指标表达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7ꎬ27(6):1095 ̄1098.[25]deBonifaceJꎬFrisellJꎬAnderssonYꎬetal.Survivalandaxilla ̄ryrecurrencefollowingsentinelnode ̄positivebreastcancerwith ̄outcompletion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therandomizedcontrolledSENOMACtrial[J].BMCCancerꎬ2017ꎬ17(1):379.[26]ZhaoJꎬZhangJꎬZhuQLꎬetal.Thevalueof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forsentinellymphnode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sa ̄tioninpre ̄operativebreastcancerpatients:aprospectivestudy[J].EurRadiolꎬ2018ꎬ28(4):1654 ̄1661.[27]ZhaoWJꎬLuoHꎬZhouYMꎬetal.Preoperativeultrasound ̄guidedcarbonnanoparticleslocalizationformetastaticlymphnodesin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duringreoperation:aretro ̄1132spectivecohortstudy[J].Medicine(Baltimore)ꎬ2017ꎬ96(10):1 ̄7.[28]SaidhaNKꎬAggarwalRꎬSenA.Identificationofsentinellymphnodesusing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inbreastcancer[J].IndianJSurgOncolꎬ2018ꎬ9(3):355 ̄361.[29]WangZꎬZhouQꎬLiuJꎬetal.Tumorsizeofbreastinvasiveduc ̄talcancermeasuredwith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predictsre ̄gionallymphnodemetastasisandNstage[J].IntJClinExpPatholꎬ2014ꎬ7(10):6985 ̄6991.[30]WangXYꎬHuQꎬFangMYꎬetal.ThecorrelationbetweenHER ̄2expressionandtheCEUSandARFIcharacteristicsofbreastcancer[J].PLoSOneꎬ2017ꎬ12(6):1786 ̄1789. [31]LiuHꎬJiangYꎬDaiQꎬetal.Peripheralenhancementofbreastcancersoncontrast ̄enhancedultrasound:correlationwithmi ̄crovesseldensityan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expression[J].UltrasoundMedBiolꎬ2014ꎬ40(2):293 ̄299.(收稿日期:2020 ̄03 ̄20)韧带样纤维瘤病18F ̄FDGPET/MR误诊为输尿管癌1例Desmoid ̄typefibromatosesmisdiagnosedasureteralcarcinomawith18F ̄FDGPET/MR:onecasereport郭㊀坤1ꎬ李云波4ꎬ卢㊀洁1ꎬ2ꎬ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㊀北京㊀100053ꎻ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㊀北京㊀100053ꎻ3.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㊀北京㊀100053ꎻ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㊀陕西㊀西安㊀710045㊀㊀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登峰 计划专项经费资助(编号:DFL20180802)通信作者:卢洁㊀主任医师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㊀E ̄mail:imaginglu@hotmail.com㊀㊀ʌ关键词ɔ㊀韧带样纤维瘤病ꎻ18氧脂氧葡萄糖ꎻ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ꎻ磁共振成像㊀㊀中图分类号:R737ꎻR44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2 ̄2312 ̄02㊀㊀患者㊀女ꎬ24岁ꎮ因 发现左肾积水㊁左侧盆腔包块半年余 行PET/MR检查ꎮ半年前外院给予体外碎石术后疼痛略有好转ꎬ1月前外院MRI检查示:盆腔左侧混杂信号肿块并左侧输尿管盆段扩张ꎬ考虑肿瘤性病变ꎬ不除外 子宫内膜异位症 ꎬ给予药物规范治疗后效果不佳ꎮ为明确诊断收入我院泌尿外科ꎮ体格检查:T36.3ħꎬ双侧脊肋角无压痛ꎬ双肾区叩击痛阴性ꎬ沿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ꎮ左侧骶韧带区扪及3cmˑ3cm质硬包块ꎬ压痛阳性ꎮ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ꎮ超声提示:子宫略小ꎬ图像未见异常ꎮ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ꎮ左肾积水伴左侧输尿管全程扩张ꎬ下段图像考虑实性占位性病变ꎮ18F ̄FDGPET/MR(西门子Biogra ̄phyꎬ德国)显像示:左肾盂㊁肾盏扩张ꎬ左侧输尿管下段团块状异常信号影ꎬ大小约3.7cmˑ3.7cmꎬ边界欠清晰ꎬ呈长T1㊁STIR稍长信号影ꎬDWI呈不均匀高信号ꎬ内见流空血管影ꎬ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SUVmax:2.0ꎬ与子宫阔韧带关系密切ꎬ病变近端输尿管扩张㊁迂曲ꎬ多考虑恶性病变ꎬ输尿管移行上皮癌可能性大(图1)ꎮ遂行左侧盆腔肿瘤切除术ꎬ术中膀胱左外侧见一约4cmˑ4cm包块ꎬ与周围组织呈纤维索带粘连ꎬ血供丰富ꎮ术中冰冻报:间叶性肿瘤ꎬ无法区分良恶性ꎬ故排除原发性输尿管上皮癌ꎮ继续行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ꎮ术后病理回报:间叶组织肿瘤ꎬ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特征倾向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 ̄typefibromato ̄sesꎬDTF)ꎬ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并在周围组织中呈侵袭性生长(图2)ꎮ讨论:DTF是一种来源于纤维组织的罕见肿瘤ꎬ占纤维组织肿瘤的1.19%[1]ꎮ病因不清ꎬ可能和创伤㊁内分泌及结缔组织生长调节缺陷等因素相关ꎮ肿瘤好发于腹前壁㊁腹直肌及其肌腱上ꎬ亦可发生于腹壁以外横纹肌处ꎬ最常见于妊娠及产后妇女ꎬ20~40岁多见ꎮ一般无自觉症状ꎬ如压迫邻近神经可产生疼痛或麻木感ꎮ虽可局部呈侵袭性生长ꎬ累及周围组织或器官ꎬ极易复发ꎬ但不发生转移ꎮDTF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ꎬ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临床和病理特征上ꎮ超声是DTF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ꎬ声像图示深部肌层梭形㊁较均匀弱回声病灶ꎬ与肌束平行扫查时肿块边界不清ꎬ垂直时相对较清楚ꎬ血供不丰富ꎬ呈少许点线状ꎮ需要与结节性筋膜炎㊁肌内型血管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进行鉴别诊断ꎮDTF的CT㊁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ꎬCT平扫密度等或稍低于肌肉ꎬ多较均匀ꎬMRIT1WI均呈等或稍低于肌肉信号ꎬ信号较均匀ꎬT2WI呈不均匀稍高或较高信号ꎬ强化扫描以中等以上渐进性强化为主ꎬ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ꎮOka等[2]认为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纤维瘤病与其他恶性软组织肿瘤ꎮ解剖学的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术前诊断ꎬ并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周围结构受累情况ꎮ在FDGPET显像上ꎬ即使体积较大的DTF肿块也通常表现为中度过度代谢ꎬ而较小的肿瘤倾向于表现为低代谢ꎬFDGPET可用于评价肿瘤复发[3 ̄5]ꎮ目前国内外尚无18F ̄FDGPET/MR相关报道ꎮ(下转2316页)2132。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与价值评析
乳腺癌是许多女性都会遭受到的一种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尤为重要。
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诊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应用和价值进行评析。
一、超声造影技术简介
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的诊断技术,具有无创、非放射性污染、方便等优点。
它通过将声波传入人体进行反射,再将反射回来的声波转变为信号进行成像,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在乳腺癌早期诊断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内部的血管和乳腺组织的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癌变部位和癌变程度。
1. 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早期诊断是治愈乳腺癌的关键。
由于乳腺癌发生的很少表现为明显的症状,所以仅通过乳腺双手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的乳腺癌。
而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结构,清晰地显示乳腺癌的形态特征,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2. 帮助准确判断病灶的恶性程度
通过观察乳腺内部的结构,医生可以了解病灶的恶性程度,确定病灶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辅助乳腺癌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指引医生准确地定位病灶的位置和形状,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此外,它还可以协助医生监测病灶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小结。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及早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乳腺超声造影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有效性尚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乳腺超声造影技术原理、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乳腺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研究方法以及乳腺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全面评估乳腺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前景。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前景展望。
通过对乳腺超声造影技术原理、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乳腺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研究方法、乳腺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以及乳腺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优势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手段。
通过研究结论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有效性,并展望其在未来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发展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乳腺超声造影能够对乳腺组织的血供情况进行实时观察,通过对肿块内部血管的特征分析,增强了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能力。
对乳腺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乳腺超声造影技术原理以及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提高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支持。
2. 正文2.1 乳腺超声造影技术原理乳腺超声造影是利用超声波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向人体组织中注射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波对其进行成像和观察。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乳腺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其中,乳腺肿块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是现代医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
一、概述乳腺肿块早期时往往没有症状,可能是乳房自检或定期检查时发现的。
如果发现肿块,首先要做乳腺超声检查,之后根据超声测定的病灶性质和表现形态、乳腺导管镜下细胞学检查等结合,确定是否为肿瘤。
超声检查是无创的、无痛苦的、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帮助识别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数量及性质,特别是乳腺造影法(CEUS)可以更直接地明确血管状况。
因此,超声造影可用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二、临床有效性1.敏感度和特异度:超声造影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可对乳腺肿块进行有效鉴别。
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89%-97%,特异性为73%-97%。
2.假阳性和假阴性: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肿块的假阳性率较低,但假阴性率较高,这可能由于一些恶性肿瘤较小或在表现形态上类似于良性病变而难以检测导致。
3.乳腺肿瘤定量测量:超声造影可以对乳腺肿瘤进行定量测量,提供更精确的肿瘤大小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
4.诊断指导价值:超声造影不仅可用于乳腺肿块的初步筛查,还可为乳腺手术和微创手术提供诊断指导,为受治疗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手术指南。
三、结论乳腺超声造影是一种有效的乳腺肿瘤鉴别方法,特别是在女性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它的诊断结果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钼靶、磁共振成像等。
因此,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检查是正确诊断乳腺肿瘤的必要环节。
乳腺超声造影的应用原理介绍乳腺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向乳腺注射针对血管的造影剂,然后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其在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的检查方法。
它被广泛用于乳腺病变的评估和诊断,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等特点。
应用原理乳腺超声造影的应用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造影剂的选择乳腺超声造影所使用的造影剂是一种微细气泡,这些气泡可以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回声信号。
常用的乳腺超声造影造影剂有硫酸镁、稳泡丁、二氧化硫等。
这些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不会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
2. 注射造影剂在乳腺超声造影检查中,首先需要将造影剂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到乳腺组织中。
通常是通过一根细针将造影剂注射到乳房内,注射后造影剂会快速传播到乳腺血管中,然后在血管中形成明显的回声信号。
3. 超声波扫描在乳腺超声造影检查中,采用超声波扫描仪器对乳腺进行扫描。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它可以穿透乳腺组织,并产生回声信号。
通过对回声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乳腺组织的图像。
4. 动态观察和分析乳腺超声造影的关键在于动态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造影剂在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可以评估乳腺组织的血流情况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包括时间-信号曲线(TIC)和动态增强。
5. 临床应用乳腺超声造影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乳腺病变的检测和评估,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导管扩张等的鉴别诊断。
此外,乳腺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指导乳腺穿刺和乳腺肿块的定位。
结论乳腺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的乳腺检查方法。
它通过注射造影剂和超声波扫描,可以观察和分析乳腺组织中的血流情况和病变情况。
它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医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乳腺癌的超声造影与诊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逐渐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超声造影技术以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乳腺癌的超声造影技术1.超声造影原理超声造影是利用超声波的声学特性和造影剂对器官或组织进行显像的一种影像学技术。
乳腺癌的超声造影是在乳腺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肿瘤灶内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肿瘤内部的分布情况。
2.超声造影的优势与传统乳腺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增强对乳腺肿块的检测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肿瘤内的血供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的血供状态,评估肿瘤的血液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同时,超声造影还可以提供准确的大小、形态和轮廓等信息,为乳腺癌的分期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二、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诊断1.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乳腺癌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回声肿块。
造影剂在肿瘤内的分布往往呈现不均匀的强化,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内部血供情况。
同时,乳腺癌还常伴有局部血管扩张和异常血流信号,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乳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2.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评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精确测量肿瘤的大小,包括最大径和三维尺寸。
其次,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轮廓,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程度和生长方式。
此外,超声造影还可以观察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血供关系,判断是否存在侵袭周围血管或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三、乳腺癌的超声造影辅助诊断技术1.弹性超声造影弹性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对组织进行应力加载和形态变化的测量,评估组织硬度和弹性特性的技术。
在乳腺癌的超声造影中,弹性超声可以明确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硬度差异,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来评估组织硬度的技术。
乳腺疾病超声检查科普知识乳腺癌是女性面临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成为促进患者预后的关键。
基于此,需要医疗机构提升乳腺检查技术水平,应用先进技术,尽早发现乳腺癌征兆。
过去进行乳腺检查的技术包括超声多普勒、红外线、MRI等,各有各的优点,其中超声多普勒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技术,安全性高、费用低、操作简单等,广受医学单位的青睐。
对于乳腺检查,得到的解剖和病理学诊断影像,是判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而这就需要研究更先进的超声检查新技术。
乳腺超声检查的操作比较快捷,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乳腺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乳腺内部结构、各层软组织的变化以及其中肿块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等。
由于乳腺超声没有放射性,不会产生辐射,适合任何年龄段的病人,包括孕妇和正处于哺乳期的女性。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乳腺内部的囊性或者实物性质的肿物。
一般医生都会建议乳房有肿块的患者做乳腺超声检查,以此诊断乳腺肿块是囊性还是实物性。
超声检查还可以看到患者乳房内肿块的数量、大小和所处的位置。
在做乳腺肿块切除手术时,医生也会使用超声检查协助定位肿块。
另外,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查出乳腺内的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1超声检查新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主要用于检测过去的时候难以探测到的肿瘤及扩散疾病成像,可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方面。
该技术的原理是探测乳房的肿块硬度,以此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因为乳房组织内部有不同的组成,比如皮下、表皮等,这些组织具有不一样的弹性系数,因此在受力后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形,这样一来,进行超声后得到的实时彩色图像也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弹性系数小、变形力度大的组织进行超声后表现出红色,反之则是蓝色,中间的是绿色,以此进行准确分辨。
该技术的提出,弥补了过去超声技术存在的不足,可以准确体现出乳腺组织上的病变,进行精确定位。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是一种新型超声技术模式,原理是测量声辐射脉冲带来的组织位移情况,在一定的参数标准下成像。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包括乳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两种类型。
乳腺良性肿块通常为囊性或实性结节,多为良性的增生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明显威胁;而恶性肿块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早期发现和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对于病情的预后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在提高乳腺肿块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临床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造影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有效性,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比较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鉴别中的表现,分析其在准确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结果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乳腺肿块诊断参考,提高对患者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可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还可以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乳腺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超声造影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入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波对其进行成像,显示出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流状态,提高了对肿块性质的鉴别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鉴别诊断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乳腺肿块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准确的指导,从而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
2. 正文2.1 超声造影的原理和优势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使肿块显影,从而提高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能力的影像检查手段。
超声造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传统的超声检测技术虽然在乳腺肿块的形态与边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一些乳腺压迫性纤维囊肿、结节性增生等良性病变,很难进行准确鉴别。
而超声造影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的血管灌注特点,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分布情况,提高了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临床有效性,为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依据,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
具体目的包括:1.总结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了解其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作用机制;2.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特征,探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难点和挑战;3.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现状,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局限性;4.通过对临床有效性的分析,验证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归纳影响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中表现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和论证,旨在为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准确展示肿块的血流灌注情况,还能够区分病灶的良恶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诊断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应用进行临床有效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作用及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00字】2. 正文2.1 超声造影技术原理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扫描仪实时监测超声造影剂在血管系统内的分布和灌注动力学变化,从而提高对组织血供情况的评估和分析的影像学技术。
医诊通综汇乳腺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为何称为“乳腺结节照妖镜”【摘要】乳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会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对其工作、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关研究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乳腺疾病患者的数量在持续增加。
因此,临床要提高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并在疾病发生的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有效的改善。
乳腺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被称为“乳腺结节的照妖镜”,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乳腺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乳腺结节■王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认识超声造影技术1970年,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造影剂中的微泡通过静脉注射后可在血管中产生回声反射,通过对造影剂产生与消退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超声造影是根据疾病的检测需求,将与人体组织声学特性有显著差异的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入其中,使需要检查的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差异加大,以此获得更加清晰的超声图像,便于医生进行诊断操作。
在临床中使用的造影剂要符合以下要求:(1)对人体没有毒害;(2)容易被人体排出;(3)可以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4)容易保存。
当前的造影剂种类有白蛋白溶液、糖类及脂类制剂等。
我国当前应用的造影剂主要是注射用的六氟化硫微泡,其中各项成分都是无毒无害的,对人体毒副作用极小,能够随着人体的代谢而排出,不会造成气栓的危险。
乳腺超声造影是在使用造影的条件下对乳腺进行超声检查。
乳腺超声造影的实质是使用超声探头来探测乳腺腺体中各部分组织回声的不同情况,然后呈现超声图像。
乳腺超声与造影剂的结合,就是在进行乳腺超声的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在静脉中注入造影剂,造影剂随着血流能够快速的到达乳腺腺体,然后通过超声探头便可看到乳腺腺体中的病变情况。
如此一来医生就可以对乳腺的腺体病变进行精准的观察,能够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判断,该技术超越了常规的彩超,对乳腺结节的判断更具有准确性。
关于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当前正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在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领域都可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