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9课 python 自定义函数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5.94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通过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1.2 操作系统的使用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基本操作。
教授如何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以及如何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
1.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授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关系和作用。
教授如何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如何进行文件搜索。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Word的基本操作介绍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输入文字、编辑文字、设置字体和段落等。
教授如何插入图片、表格和公式,以及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和打印。
2.2 Word的高级应用介绍Word的高级功能,如样式、模板、宏等,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文档的制作效率。
教授如何进行文档的审阅和修改,如查找和替换、批注和评论等。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Excel的基本操作介绍Excel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教授如何进行简单的计算,如求和、平均值等,以及如何创建图表。
3.2 Excel的高级应用介绍Excel的高级功能,如公式和函数、数据透视表和图、宏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教授如何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以及如何使用条件格式进行数据突出显示。
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介绍PowerPoint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创建演示文稿、添加幻灯片、编辑幻灯片等。
教授如何插入文本框、图片、图表和媒体文件,以及如何设置幻灯片的布局和主题。
4.2 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介绍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如动画、过渡效果、演讲者视图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3. 计算机的组成4. 计算机的操作方法5.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组成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2.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有哪些作用?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三、计算机的组成(10分钟)1.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四、键盘和鼠标的使用(10分钟)1. 老师讲解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键盘和鼠标使用的熟练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3. 学会保存和打印文档。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2. 文档的创建和编辑3. 保存和打印文档教学重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2. 文档的保存和打印教学难点:1. 文档的编辑2. 保存和打印文档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学生练习文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文字处理软件有什么了解?文字处理软件有哪些作用?二、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5分钟)1. 老师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网络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2. 学生实践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2. 学生实践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第三章:操作系统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和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3. 文件管理、软件安装和卸载等操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Python程序设计
第9课自定义函数【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流程】
(课件出示猜成语游戏)
【游戏导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吧,看哪个
小组猜的最多。
【启发思考】每个成语背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
义融合能力。
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成语。
【函数引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函数就和成语一样,是一段
语句的集合。
在python程序中,我们可以像引用成语一样,使
用函数,完成复杂的问题。
出示课件,停留在活字印刷图片
【类比启发】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印章一次制作,可以多次使用。
函数就像这些活字印章一样,一次定义多次使用。
【提出问题】什么是函数?
函数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程序功能模块。
④试一试:
给sjx()函数设定参数,使其根据参数打印不同行数的三角形图案。
使用for 语句。
def sjx(n):
for i in range(1,n):
print("*"*i)
例如:sjx(10)
⑤议一议:
在程序设计中,把一些功能设计成函数有什么作用。
【活动引入】数学课我们学过解方程,那我们能不能自定义函数来解决解方程的问题呢?
做一做:
在方程ax=b(a不等于0)中,请设计一个自定义函数,给定a 和b的值,即可算出x的值。
课件出示程序:
【讲授】在函数内部的变量为“局部变量”,在函数外部的变量为“全局变量”。
例如上面代码中的x在函数外部,为全局变量,程序要修改全局变量,应在变量前添加global保留字。
【讲授】使用全局变量保存方程的计算结果时,虽实现了计算的效果,但对程序的模块化和重复使用上有所影响。
所以在函数内部一般不使用全局变量,可以定义局部变量x,获取得到的结果,最后使用“return x”语句作为函数的结果。
课件出示程序:
【活动引入】在python中,列表等数据结构能够支持基本的数
据统计应用,请利用自定义函数,设计一个程序,用函数功能实现以下功能。
1.通过输入数据建立列表。
2.计算列表的平均数。
做一做:定义getnum()函数,以输入的方式获得一组数据,按回车结束输入,函数值返回为列表类型。
计算列表平均值的参考程序
学校要举办一次演讲比赛,为了确定参赛顺序,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抽签程序,你能设计一个抽签函数吗?
要求:用列表表示的编号或人名作为函数的参赛,结果能返回一个随机抽签的列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函数在运行过程中有错误,怎么修改、调试。
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