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基础

第一章

1.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及信宿几个部分。

2.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通信网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若按业务种类分,有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广播电视网数据网以及多媒体通信网等;若按所传输的信号形式分,有数字网和模拟网;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等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长途网和国际网;传输数据业务的计算机通信网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若按运营方式分,有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若按所采用的传输媒介分,有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

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树形和线形等。

4.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以下三个要求:(1)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2)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3)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5.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是由各种用户信息的业务网和若干支撑网组成的。

业务网也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业务网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

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6.现代通信网的基础技术包括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

交换方式分为两大类: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又分为空分交换方式和时分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主要包括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等。

现代通信网的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一般都采用光传输技术,常用的光传输网包括SDH传输网、MSTP网、DWDM网、光传送网(OTN)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有微波和卫星通信等。

7.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正向着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控制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1.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道和交换机等构成。对电话通信网的要求有三个方面: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

电话通信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若按通信活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电话通信网和移动电话通信网等。

2.固定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就是把全网的交换局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交换局间则直接互连,形成网形网。而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所以等级结构的电话网一般是复合形网。

我国电话网的网络等级过去分为五级(由一、二、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及五级交换中心即端局组成),现在已经演变为三级。我国电话网包括长途网和本

地网。

3.长途网由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和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我国的长途网已经由四级向两级〔省级(直辖市)交换中心DC1和地(市)交换中心DC2〕过渡。

4.路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按呼损指标的要求可分为低呼损路由和高效路由。如果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可分为直达路由和汇接路由。如果从路由选择的角度可分首选路由、迂回路由和最终路由。如果按路由选择的规则可分为常规路由和非常规路由。如果按所连交换中心的地位可分为基干路由、跨级路由和跨区路由

5.路由选择是指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时在多个可传递信息的途径中进行选择。

路由选择结构分为有级(分级)和无级两种结构。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两种,动态选路方法分为三种: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关选路(SDR)和事件相关选路(EDR)。

6.移动电话通信主要的特点为:以无线传输信道为主进行信息传输,无线电波传环境复杂,系统的干扰大,控制过程复杂,设备的要求高,无线频率资源有限。

7.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具有交换功能以及用于进行用户数据与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所需的数据库功能。它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

基站子系统(BSS)包括基站收发信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该子系统由MSC控制,通过无线信道完成与移动台(MS)的通信,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移动台(MS)即便携台(手机)或车載台,它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块( SIM卡)两部分

第三章

1.B-ISDN的信息传送方式、交换方式、用户接入方式,通信协议都是全新的。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交互型业务和分配型业务。交互型业务又可以分为会话型业务、消息型业务和检索型业务三种。分配型业务又分为无须用户独立控制的和用户独立控制的两种。

b-isdn业务的特性相差很大,主要体现在比特率、突发性和服务要求三个方面

B-ISDN对信息传递方式还提出了两个要求:保证语义透明性和时间透明性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TM。

2.ATM的具体定义为:ATM是一种转移模式(即传递方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信元,来自某用户一段信息的各个信元并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种转移模式是异步的。

3.ATM信元长度为53字节。其中前5个字节为信头(包含有各种控制信息),后面48字节是信息段,也叫信息净负荷。

4.ATM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2)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3)ATM网中没有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4)信头的功能被简

化;(5)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信息段的长度较小。

5.ATM的虚连接建立在两个等级上:虚通路(VC)和虚通道(VP),ATM信元的复用、传输和交换过程均在VC和VP上进行。

虚通路连接(VCC)是由多段VC链路链接而成;虚通道连接(VPC)是由多条VP 链路链接而成。

VP交换仅对信元的VPI进行处理和变换,或者说经过VP交换,只有VPI值改变,VCI值不变;VC交换同时对VPI、VCI进行处理和变换,也就是经过VC交换,VPI、VCI值同时改变。

6.ATM协议参考模型是一个立体分层模型,由三个平面组成: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用户平面UP提供用户信息的传送功能,采用分层结构,有物理层、ATM层ATM自适应层(AAL层)及高层。控制平面CP提供呼叫和连接的控制功能,也采用分层结构,各层名称与用户平面的相同。管理平面MP提供两种管理功能:面管理(不分层):实现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并实现所有平面之间的协调。层管理(分层):主要用于各层内部的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和协议参数的管理,处理OAM信息流。

用户设备ATM层的核心功能有信头产生/提取和信元的复接/分接;网络节点A层核心功能是信头的变换,从而完成VP交换和VC交换的功能。ATM层还有以下几个功能:①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②净荷类型的有关功能;③流量控制的有关

ATM交换具有空分交换、信头变换(信元的VPI/VCI值的转换)和排队三个基本功能。

7.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把数据链路层交换的性能特点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功能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为不同的服务提供有利的环境。

MPLS网络的节点设备分为两类:边缘标签路由器(LER)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ER构成MPLS网的接入部分,LSR构成MPLs网的核心部分。

在MPLS网络中,数据包被映射为转发等价类FEC,FEC标识一组在MPLS网络中传输的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包,这些属性可以是相同的IP地址、相同的QoS,也可以是相同的虚拟专网(VPN)等。FEC可用于负载平衡。

第四章

1.因特网是基于TCP/IP协议的网间网,也称为IP网络,即TCP/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

IP网络具有几个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为:TCP/I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2.OSI参考模型共分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居

TCP/ IP模型分4层,它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为:网络接口层对应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输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5、6、7层。

3.传统以太网具体包括四种:10BASE5(粗缆以太网)、10BA5E2(细缆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和10BASE-F(光缆以太网),其中10BASE-T以太网应用最为

广泛。

4.高速以太网有100 base-t、千兆位以太网和10吉比特以太网

5.宽带IP城域网是一个以IP和SDH、ATM等技术为基础,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为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城域多媒体通信网络

6.为了便于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扩展,一般将城域网的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7.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传输技术主要有: 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DWDM等。

8.路由器是因特网的核心设备,它是在网络层实现网络互连,可实现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转换。它可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连、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连、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

路由器的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分组转发部分包括三个组成: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交换结构。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有:选择最佳传输路由、能支持多种协议的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分段和重新组装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等。

路由器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按能力可分为中高端路由器和中低端路由器;按结构可分为模块化结构路由器和非模块化结构路由器;按位置可分为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按功能可分为通用路由器与专用路由器;按性能可分为线速路由器和非线速路由器。

9.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有RIIP和OSPF等)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一

10.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记录。

11.OSPF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链路状态”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表示距离、时延、费用等)

第五章

1.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旦(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有三种主要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和维护管理接口(Q3)

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分成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E)、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AN系统管理功能(SMF)这五个基本功能组。

3.接入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根据所采用的传输媒介分,接入网可以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西大类。有线接入网包括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光纤/铜轴接入网以及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网包括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

4.ADSL是二种利用现有的传统电话线路高速传输数字信息的技术,下行传率接近8Mbit/s上行传输速率理论上可达1 Hit/si并且在同一对双绞线上可以同传输上、下行数据信号和传统的模拟话音信号等。

5. VDSL的特点主要有传输速率高,能较好地支持各种应用,技术相对成熟,经济性好,具有较好的频谱兼容性。

6.HFC网是一种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

光纤和同轴电缆技术、射频技术以及高度分布式智能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

在HFC网络中光纤通道双向传输方式可采用空分复用(SDM)和波分复用WDM)两种方式,用得比较多的是波分复用(WDM);

7.光纤接入网(OAN)是指在接入网中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介来实现信息传送的网络形式,包括四种基本功能块,即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光网络单元(ONU)以及适配功能块(AF)。

光纤接入网根据传输设施中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

无源光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形、树形和总线形

根据光网络单元(ONU)设置的位置不同,光纤接入网可分成不同种应用类型,主要包括: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家(FTTH)或光纤到办公室(FTTO)等。

光纤接入网的双向传输技术有:光空分复用(OSDM)、光波分复用(OWDM)、时间压缩复用方式(TCM)及光副载波复用(OSCM)。

8.EPON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其标准为IEEE802.3ah。

9.GPON是BPON的一种扩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带宽(下行速率近2.5Gbt/s 上、下行速率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

10.无线接入网是指从业务节点接口到用户终端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方式,即利用卫星、微波及超短波等传输手段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的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网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

固定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直播卫星(DBS)系统、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系统、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实现移动无线接入的方式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另外还有一种既可以提供固定无线接入也可以提供移动无线接入的宽带接入技术WIMAX

11.LMDS是一种崭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微波传输,其工作频段为24~39GHz,可用带宽达1.3GHz

12.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WLAN)

13.WLAN的工作频段有两段:一个是2.4GHz频段,其频率范围为2.4GHz频段,另一个是5GHz频段

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包括接入点(AP)、LAN适配卡、网桥和路由器等。

第六章

1.电信支撑网是指支撑电信业务网正常运行的,并能增强网络功能以提高全网的服务质量的网络。在支撑网中传送的是相应的控制、监测等信号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是现代电信网的三个支撑网。

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2.分级信令网是使用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分级信令网按等级划分又可划分为二级信令网和三级信令网。二级信令网是由一级STP和SP构成,三级信令网是由两级信令转接点,即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和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和SP构成

3.数字同步网中常见的时钟产生源有:原子钟(铯原子钟、铷钟等)、卫星定位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和晶体时钟

在数字同步网中,高稳定度的基准时钟是全网的最高级时钟源,符合基准时

钟指标的时钟源有铯原子钟组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4.在通信节点较多的通信大楼等重要的通信枢纽,单独设立时钟系统以支撑本楼所有通信节点,这种提供高质量的时钟基准信号的设备就是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其缩写为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5.TMN的功能体系结构是从逻辑上描述TMN内部的功能分布,标准的功能模块有五个:操作系统功能(OSF)、网元功能(NEF)、Q适配功能(QAF)、中介功能(MF)和工作站功能(WSF)。

6.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络的管理:管理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这一界定方式也称为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

TMN管理功能利用OS1系统管理功能并对其有所拓宽,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共分为5类:性能管理、故障(或维护)管理、配置管理功能、计费管理功能和安全管理功能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B 一、写出下列缩写的英文全称并解释(5×3=15分) 1.PDH 2.GPRS 3.ADSL 4.WLAN 5.N-ISD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信网是在追求尽可能高的通信系统使用效率的前提下,研究通信系统 的。 2.通信网终端设备除了具有信息-信号转换与适配功能外,还应具有 的功能。 3.现代通信网业务终端的趋势包 括:。 4.在OSI七层模型中,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5.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可分为两大类,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若信令和所要传 输的信息不是采用同一条通信线路,则称为信令系统。 6.通信网中的图是指一些节点与边的集合,节点的度数是 指。 7.计算机通信网不适合采用电路交换的原因 是。 8.通信网结构设计实际上是网络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求无约束条件的最小主树的算法通 常 有P算法算法。 9.电路交换网的优化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而分组交换网的优化其衡量指 标是 。 10.在数据分组交换网中,为了保证信息分组在网络中正常流通,同时能提高效率减小延 时,最主要的网络控制内容是与。 11.G|M|5排队系统中,G的含义,M的含 义是。 12.在网络层以上实现局域网互联的设备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构成通信网的四大要素是什么?一个电话通信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是排队系统?排队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异步转移模式?什么是异步? 4.简述通信网信令的三个主要功能。 5.提高通信网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思想。 四、图论分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1.求下图Ga和Gb的并,交,差,环和。 2.写出下图的基本割集。 3.写出下图的关联矩阵。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1、以下哪一些不属于网络资源( C A、硬件资源 B、软件资源 C、人力资源 D、数据资源 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为( A A、ISO B、OSI C、ICP D、ISP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Internet的应用( C A、电子商务 B、信息发布 C、过程控制 D、电子邮件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设备( D A、双绞线 B、网卡 C、集线器

D、网络操作系统 5、网络作用范围大约在几十至及千千米又称为远程网的网络为( D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以上都不是 6、大部分的局域网都是采用以太网网卡,则其拓扑结构为( A A、星型 B、环型 C、总线型 D、网型 7、在数据传输中,DTE是指( A A、数据终端设备 B、数据传输率 C、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D、数据通信方式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 D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无线通信 9、数据传输方式不包括( D A、基带传输 B、频带传输 C、宽带传输 D、并行传输 10、数据传输中,传输延迟最小的是( A A、信元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报文交换 11、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 D A、信号传输系统 B、电信号传输系统 C、模拟信号系统 D、数据通信系统 12、在数据传输中,需要建立连接的是( D A、电路交换

B、信元交换 C、报文交换 D、数据报交换 13、在ISO/OSI中,网络层属于( C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14、OSI参考模型中,完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是( A A、网络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 15、IEEE802工程标准中的802.3协议是( C A、令牌总线 B、局域网的互联标准 C、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 D、局域网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标准 16、16 BASE-T通常是指( D A、粗缆

《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课程属性:课内实验课程总学时:36总学分:2实验学时:6学分 执笔人:审定人:审批人: 一、实验性质及教学目标 《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主要针对网络规划设计理论中的路由选择算法和网络流量分配算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掌握和理解通信网和规划、设计中的图论思想,熟悉最短路径和最大流等常用计算方法。 三、实验概述 1、路径选择算法--D算法 实验目的:熟悉最短路径计算方法的D算法。 内容及要求:利用Matlab软件编写D算法的程序。 实验结果:利用所编写的程序求解图中某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2、路径选择算法--F算法 实验目的:熟悉最短路径计算方法的F算法。 内容及要求:利用Matlab软件编写F算法的程序。 实验结果:利用所编写的程序求解图中某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3、网络最大流算法 实验目的:熟悉最大流计算方法。 内容及要求: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最大流算法的程序。 结果和数据:利用所编写的程序求解网络的最大流量。 四、主要仪器设备 PC机、Matlab软件。 五、教学形式 课程实验在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师在实验室首先集中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编程操作,注重学生对编程思维的培养。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报告成绩采用单个满分5分制,实验总成绩满分为15分。每个实验的成绩档次有A、B、C、D、E、F六个档次;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综合评定;实验总成绩为各实验项目成绩之和。实验总成绩占理论课程期末成绩15%。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MATLAB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书:

数据通信基础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通常较大,因此通常使用分贝(dB)表示,例如。s/n=1000.分贝表示就是30dB.如果带宽是3KHZ,这时的极限速率是30Kb/s 通常误码率小于10E-6。 8.2 数据通信基础技术 1.信道特性 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在一次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称为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称为信宿,而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就称为信道。信道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信道容量——也就是信道上数据所能够达到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相关的概念如下。 —带宽:是指发送器和传输媒体的特性限制下的带宽,通常用赫兹或每秒周期表示(对于模拟信道而言,其信道带宽W=最高频率f2-最低频率f1)。通常是信道的电路制成后,带宽就决定了,因此它是影响信道传输速率的客观性因素。 —噪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就称为噪声,它会使得信道的传输速率降低。

在数据通信技术中,人们一方面通过研究新的传输媒介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研究更先进的数据调制技术,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道的带 宽。 图8-2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示意图 从图8-2中,可以看出在计算信道的数据速率时有两种考虑的方式。 —有噪声:这时应该使用香农理论。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的比值通常太大,因此通常使用分 (S/N)。例如,S/N=1000时,用分贝表示就是30d 贝数(dB)来表示:dB=10 log 10 B。如果带宽是3KHz,则这时的极限数据速率就应该是C=3000 log(1+1000)≈3000×9.97≈30Kb/s(考试是会考该知识点的,应该记住这里的转换公式)。 对于有噪声的信道,我们用误码率来表示传输二进制位时出现差错的概率(出错的位数/传送的总位数),通常要求小于10-6。 —无噪声:这时应该使用尼奎斯特定律(也称为奈式定律)。 在计算时,关键的地方在于理解码元和比特的转换关系。码元是一个数据信号的基本单位,而比特是一个二制数位,一位可以表示两个值。因此,如果码元可取两个离散值,则只需1比特表示;若可取4个离散值,则需要2比特来表示。码元有多少个不同种类取决于其使用的调制技术,关于调制技术的更多细节参见后面的知识点,在此只列出常见的调制技术所携带的码元数,如表8-1所示。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 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 结果分析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由于节点[3]是节点[1]的一个隐终端,节点[1]无法通过物理载波检测侦听到节点[3]的发送,且节点[3]在节点[2]的传输范围外,节点[3]无法通过虚拟载波检测延迟发送,所以在节点[1]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节点[3]完成退避发送时将引起冲突。 三、课后思考 1、RTS/CTS能完全解决隐终端问题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能。对于隐发送终端问题,[2]和[3]使用控制报文进行握手(RTS-CTS),听到回应握手信号的[3]知道自己是隐终端,便能延迟发送;对于隐接受终端问题,在多信道的情况下,[3]给[4]回送CTS告诉[4]它是隐终端,现在不能发送报文,以避免[4]收不到[3]的应答而超时重发浪费带宽。

通信网技术基础实验

湖南文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网络技术实验实验名称Sniffer软件的安装与简单应用学生姓名: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0910X班学号: xx 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 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niffer软件的安装 2、掌握Sniffer软件的简单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实现Sniffer软件的安装 2、简单应用Sniffer软件,了解其基本功能。 三、实验步骤: ㈠软件安装: sniffer软件的安装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只需要按照常规安装方法进行即可。需要说明的是: 在选择sniffer pro的安装目录时,默认是安装在c:\program files\nai\snifferNT 目录中,我们可以通过旁边的Browse按钮修改路径,不过为了更好的使用还是建议各位用默认路径进行安装。 在注册用户时,注册信息随便填写即可,不过EMAIL一定要符合规范,需要带“@”。(如图1)在随后出现的“Sniffer Pro Usr Registration”对话框中,大家注意有一行"Sniffer Serial Number"需要大家填入注册码“SA154-2558Y-255T9-2LASH” 图1

注册诸多数据后我们就来到设置网络连接状况了,一般对于企业用户只要不是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的都可以选择第一项——direct 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复制sniffer pro必需文件到本地硬盘,完成所有操作后出现setup complete提示,我们点finish按钮完成安装工作。 ㈡基本应用: 1.我们通过“开始->所有程序->sniffer pro->sniffer”来启动该程序。 2.在settings窗口中我们选择准备监听的那块网卡,记得要把右下角的“LOG ON”前打上对勾才能生效,最后点“确定”按钮即可。(如图2) 图2 3.选择完毕后我们就进入了网卡监听模式,这种模式下将监视本机网卡流量和错误数据包的情况。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三个类似汽车仪表的图象,从左到右依次为“Utilization%网络使用率”,“Packets/s数据包传输率”,“Error/s错误数据情况”。其中红色区域是警戒区域,如果发现有指针到了红色区域我们就该引起一定的重视了,说明网络线路不好或者网络使用压力负荷太大。一般我们浏览网页的情况和下图中显示的类似,使用率不高,传输情况也是9到30个数据包每秒,错误数基本没有。(如图3) 图3 4.在三个仪表盘下面是对网络流量,数据错误以及数据包大小情况的绘制图,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一、填空题 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速率。 2.我们平时用的GSM手机采用的是___无线___通信。 3.在通信领域中,数据分为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电脑里的硬盘存储的数据属 于___数字数据。 4.数据包分为三部分:__地址信息______,数据和___校验码____。 5.发送方计算机将数据切分成协议能够处理的较小的部分,称为__分组__. 6.__光纤____更适于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因为它衰减程度低,信号纯度高. 7.接收方计算机将数据包中的数据复制到____缓存_____中,以便进行重新组 装. 8.数据可分为_模拟数据_和_数字数据_两大类。 9.调制解调器在信源端是把_数字_信号转换成_模拟_信号,在另一端是把_模拟 _信号反转换成__数字_信号。 10.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换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调制____; 音频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解调_____。 1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_速率,而单位时间内 传输的码元个数是指__调制___速率。 12.串行通信可以有_单工__、半双工和_全双工__三种方向性结构。 13.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_幅移键控ask_、频移键控法fsk和_相移键控psk. 14.为了能利用廉价的电话公共交换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必须将发送 端的__数字_信号变换成能在电话公共交换网上传输的_模拟_信号。 15._基带传输_是指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的简单传输方式。 16.在数字信号脉冲编码方案中,全宽码又称为不归零码,包括_单极性全宽码_和_ 双极性全宽码_两种。 17.在算机通信与网络中,广泛采用的信号同步方式有_异步传输方式_和_同步传 输方式_两种。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 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 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 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 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 实验名称 通信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二. 实验目的 1、学习MATLAB软件,掌握MATLAB-SIMULINK模块化编程; 2、理解并掌握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方式。 三. 实验环境 1、软件环境:Windows2000/XP,MATLAB7.0 2、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四.实验学时 4学时,必做,综合实验; 2012年4月17日 7号楼219 五.实验要求 1、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仿真设计一套ASK,FSK,PSK通信系统; 2、比较各种调制的误码率情况,讨论其调制效果。 六.实验内容 1、A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2ASK信号调制的模型方框图由DSP模块中的sinwave信号源、方波信号源、相乘器等模块组成,其中sinwave信号作为载波信号,方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Simulink 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其中sin函数是幅度为2频率为1Hz采样周期为0.001的双精度DSP信号

方波信号是基于采样的,其幅度设置为2,周期为4,占空比为1/2 (c)输出波形 正弦波载波波形 方波波形

(2)解调仿真(相干解调) (a)建立模型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解调,就是用已调信号恢复出载波——既同步载波。再用载波和已调信号相乘,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恢复出S(t)信号,simulink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由于低通滤波器是滤去高频的载波,才能恢复出原始信号,所以为了使已调信号的频谱有明显的搬移,就要使载波和信息源的频率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载波的频率设置为100Hz.为了更好的恢复出信源信号,所以在此直接使用原载波信号作为同步载波信号。 下面是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c)输出波形 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波形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结合了计算机和通信两方面的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提高安全可靠性 2.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可以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3.按交换方式,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络(Circuit switching),报文交换网络(Message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ing) 4.按照覆盖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状等 6.点到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是通信的最基本形式,这一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反变换器和信宿6个部分。 7.数字信号长距离传输会衰减,克服的办法是使用中继器,把数字信号恢复为“0”、“1”的标准电平后再继续传输。 8.常见的信号复用有4种形式,即: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9.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可分为3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双工。 10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顺利进行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其组成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11交换机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分别是地址学习、转发/过滤、避免环路。交换机在传送源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时,通常采用直通式、存储转发和碎片隔离种数据包交换方式,其中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 12.路由器执行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路由功能是由选择算法实现,交换功能是数据在路由器内部移动与处理过程。 13.IPV4的IP地址是32位,IPV6的IP地址是128位。 14. Ping命令就是利用ICMP 协议的回声请求报文和回声应答报文来测试目标系统是否可达的。 15.简单的说,DNS的功能就是通过名称数据库将符合名字转换为IP地址 16、为了实现不同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在OSI网络管理标准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域是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最明显的优势在于:D A精度高B存储容量大C运算速度快D资源共享 2.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瘫痪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B A总线型结构B星型结构C环型结构D树型结构 3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B A.MAN B. LAN C. WAN D.SAN 4宽带同轴电缆是D ?电缆。 A.50 B.65 C.70 D. 75 5在下列几种传输介质,抗电磁干扰最强的是D A.UTP B.STP C 同轴电缆D光缆 6微波通信系统主要分为B 和卫星系统 A海洋系统 B 地面系统 C 太空系统D无线系统 7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对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称为:B

通信网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型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 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第N层协议实体包含几部分内容?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 第二章、第三章习题 1. 什么是信令? 为什么说它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2. 按照功能信令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信令方式? 信令的控制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简述No.7信令的功能级结构和各级功能。 5.画图说明No.7信令与OSI分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6.信令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7.简述国际和国内信令点编号计划。 8.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是如何对应的? 9.试从优点、缺点、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 10. 什么是逻辑信道?什么是虚电路?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比较电路交换中的电路和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的不同点。 12.PAD的功能是什么?分组终端接入分组网时需要PAD吗? 13.SVC是如何建立的?PVC又是如何建立的? 14.虚电路方式下数据分组中是否含有目的地址?这样有什么优点? 15.帧中继的特点有哪些?帧中继与分组交换在哪几个方面有不同之处?

16.试画出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17.说明帧中继的帧结构中DLCI的意义。 18.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9.什么是DDN?DDN的特点有哪些? 20.DDN网间互连有哪些方式? 第四、五章习题 教材P91页4.1,4.2,4.5,4.9,4.11 教材P127页5.7~5.10的综合比较。 1.什么是A TM?它有何特点? 2.画出A TM协议参考模型,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为什么A TM的协议模型采用立体分层结构? 4.说明A TM网络组成和接口类型。 5.A TM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6.A TM的逻辑连接包括哪些等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7.什么是VP和VC交换? 8.说明A TM信元的组成。A TM信元头中各功能域的作用是什么? 9.AAL层的作用是什么?AAL支持的业务类型有几类,每一类有什么特征? 同点。 10.A TM网络为什么要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1.接入网与传统用户环路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12.接入网的定义是什么?说明它可以由哪些接口来定界? 13.接入网可分为几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4.简述ADSL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它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15.HFC技术有什么特点?说明其频谱是如何划分的。 16.简述PON技术中常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17.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第八章习题 1.移动通信中为什么要采用复杂的多址接入方式?多址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区分每个用户的? 2. 从网络结构看,数字移动网与模拟移动网的区别是什么? 3. 详细说明VLR、HLR中存储的信息有哪些,为什么所存储的信息不同? 4. CDMA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哪些部分? 6. 什么是同步? 数字网为什么需要同步? 7.同步网传送定时基准的方法有哪些? 8. 数字网同步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9. 利用基本的网同步方法,可以组成哪些结构同步网? 10.数字同步网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1.叙述我国同步网的等级和结构。

通信网实验报告

实验一:路径选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进行通信网选择路由时,首选路由和各个迂回路由通常都是按照路径最短的原则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使网络费用达到最小。在求解最短径的算法中常用的有D算法和F算法。D算法用于求指定节点到其他各节点的最短路径;F算法用于求任意端间最短径。在实际中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路由设计。本次实验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算法并能用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 二、实验内容 用编程语言实现F算法。 F算法M文件内容如下: function [w,r]=fsuanfa(m) % F算法的函数文件 v_num=size(m); v_num=v_num(1); w=zeros(v_num); r=zeros(v_num); for i=1:v_num for j=1:v_num if i~=j if(m(i,j)==0) w(i,j)=inf; else w(i,j)=m(i,j); r(i,j)=j; end end end end disp W0= disp(w) disp R0= disp(r) for k=1:v_num pause;

for i=1:v_num if(i~=k) for j=1:v_num if(w(i,k)+w(k,j)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答案:一、CCADA ABCBA 二、AC\ABCD\ABCD\AC\ABCD\ABC\AC\ABCD\ABC\ABC 三、1、数据通信 2、信息 3、数据 4 、信号 5、数字模拟数字模拟 6、发送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 7、比特率 8、波特率 9、带宽 10、信道容量 11、误码率 12、吞吐量 13、串行传输 14、并行传输 15、同步 16 异步 17、单工 18、半双工 19、全双工 20、电路报文分组 21、电路建立数据传输拆除电路 2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23、分组交换 24、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25、多路复用 26、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单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2.数据通信的信道包括()。 A.模拟信道B.数字信道 C.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D.同步信道和异步信道

3.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4.半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5.完整的通信系统是由()构成。 A.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B.信源、变换器、信道、信宿 C.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 D.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6.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构成。 A.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 B.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D.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7.无线寻呼是()。 A.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B.一种传送非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C.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双向呼叫系统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资料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 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 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