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背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文学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此后其影响逐渐遍及全世界。
比较文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从形成之日至今,一帆风顺,高潮迭起,一浪更比一浪高;有的命运多舛,几经起伏,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经复兴,便十分繁荣兴旺。
由于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顺应了世界化的潮流,它本身又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动态开放状态,所以它能够兼收并蓄各种新的观念和方法,变‚危机‛为‚转机‛。
总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中心主义遭到了有力的破除,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各民族文学平等对话的文化多元主义时代,研究方法日益丰富,研究内容日益深入,研究范围日益宽广,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体臸化建设也日益正规。
比较文学在我国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是一门充满活力、前景看好的学科。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萌芽期一比较文学在西方的萌芽如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比较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长久的孕育,才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中,逐渐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比较文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古巴比伦时期。
古巴比伦人借用、改造苏美尔人的神话和史诗里的题材以创作自己的民族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把现代比较文学中所谓‚题材史‛的研究用于史诗的创作之中。
在西方,比较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运用了求同辨异的比较方法。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把希腊、罗马文学两相比较,号召作家们‚勤学希腊典范‛,并把维吉尔比作荷马,将普劳图斯与阿里斯托芬进行比较。
此后这种比较方法相沿成习,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常见运用。
中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在其学术著作《论俗语》的第九章,把奥克语的古法国文学和奥依语的普罗旺斯文学加以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面对新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深受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发生分岐,形成保守派与激进派,这两派之争一直影响到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
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从中国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从中国传统文学到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学者开始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
早期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上,比如《红楼梦》的英文翻译、《山海经》的法文介绍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开始注重对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学理论和方法,如对比文学、影响与接受理论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中国比较文学目前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不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还包括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
与此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既有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也有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研究,还有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逐渐走向国际,不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还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层出不穷,如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等,这些机构和团体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虽然中国比较文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和学术体系。
其次是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多样化的研究需求,需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人文、跨学科研究等,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的诞生与确立比较文学创建于19C末的欧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段。
作为一门正式地学科建立之前,即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历史一下述三个标志为开端:1、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2、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3、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史前史和学科史之间的实际性的区别在于:在史前史阶段,研究者的比较意识是自发的,其比较多半是零散的、肤浅的,并没有理论和方法的自觉;学科建立之后,研究者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目的明确的、系统的研究了。
一、史前史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当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模仿自然的理论的同时,强调罗马作家要模仿古希腊人。
许多罗马作家也确实这样在各个方面师法希腊作家。
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大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
(维吉尔《阿涅阿斯记》,是对希腊《伊里亚特》和《奥德修记》的模仿)生活在罗马时代的希腊传记家普卢塔克,写过一本《希腊罗马名人传》,搜集了50位希腊、罗马名人的生平传记,除四章独立外,其余46位两两对照,排成23对。
如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名将凯撒。
虽然作者原意在于进行道德说教、劝世警示,但全书比较的框架是分明的,也是独特的。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基督教全面控制下,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字(拉丁文),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当时文人学者一般把欧洲看做一个统一的拉丁化世界,但也有学者意识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意大利诗人拉丁在《论俗语》中,就按方言的不同把欧洲文学分成北、南、东三个部分,并把南部的意大利俗语文学、普罗旺斯俗语文学、西班牙俗语文学加以对照。
文艺复兴时期,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各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启发,许多作家都是在对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继承古代传统的。
Eg.贝洛于1687年在法国学士院宣读的诗《路易十四时代》就把路易十四时代和罗马奥古时代的“黄金时代”做了比较。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作两段:史前史和学科史。
标志:一、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三、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一)史前史一、古罗马时代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论证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
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搜集了50位希腊和罗马名人的生平传记,其中46位可以两两配对类比,具有相似性,;例如:雅典王忒修斯和罗马王慕洛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和罗马名将凯撒,希腊演说家狄摩西尼和罗马演说家西塞罗,都可以相互对照。
二、中世纪欧洲一方面:基督教和拉丁文在欧洲大陆盛行,拥有共同的民族信仰和通行的文字,使得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他们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对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
另一方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人胜于古人”的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17世纪法国展开“古今之争”,代表人物:夏尔·贝洛.,他认为今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越了古人,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也超过了古人。
而布瓦洛作为反对派的代表,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无法超越的典范,后人应当借鉴和学习。
这场古今之战对于比较文学的贡献是:通过文学史料的收集,跨民族和跨时代对两种文学形态进行了对比。
三、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领衔整个欧洲大陆,连同英国文学对这个欧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伏尔泰:提出文学“共同的法则”观点,旨在发展各民族共同的鉴赏趣味,但又要维持独特的民族特性。
他尊奉古罗马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认为古希腊戏剧和《圣经》等跟它们比只能是二流文学,并且喜欢东方文学,曾经就将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改写成《中国孤儿》。
赫尔德:德国人,认为文学史应该是一个整体,应该有不同的民族文学构成,这种观念启发了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构想。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观念,憧憬有朝一日,各民族文学会结合为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
目 录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1章 文类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主题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译介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形象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类型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详解第7章 比较诗学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1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文学与心理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文学与宗教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文学与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文学与科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1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详解第3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淘通(一)比较文学被誉为当今世界一门“显学”比较文学从19世纪末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盛行于世界各国,发展得极其迅猛,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文坛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