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2020年诚聘博士后
- 格式:docx
- 大小:15.32 KB
- 文档页数:5
2020年“博新计划”申报通知来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博士后设站单位: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33号),为做好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工作安排(一)项目内容“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确定资助人员。
拟进站的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
(二)申请条件申请人须为2020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20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19年2月28日至2020年2月29日(含)之间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9年1月1日(含)以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4.198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申报项目须属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科门类或心理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且须符合优先资助研究领域(附件1)。
北京大学关于开展博雅博士后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总第2批)北京大学关于开展博雅博士后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总第2批)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立的意见》要求,为吸引会聚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学校决定启动“博雅”博士后工程(Boy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欢迎拟于xx年进站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积极申请。
下面,为大家提供北京大学关于开展博雅博士后工程申报工作的(总第2批),全文如下:原文地址:申请人须为拟于xx年进站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 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2. 申请截止日期前,理工科申请者原那么上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申请者不超过40周岁;3. 遵守科研学术道德,身心安康;4. 已获得优秀科研学术成果或具有良好开展潜质;5. 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6. 进站后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申请表(附件1);2.推荐信两封(含博士导师推荐信一封,推荐人密封签字);3.院系推荐汇总表(附件2)。
申请表和推荐汇总表请准备纸质材料和电子版各1份。
1. 申请人将申请表(附件1,需为PDF 格式)和两封推荐信提交至各学院(系、所、中心)。
2. 各学院(系、所、中心)初审后将被推荐人的纸质版、电子版材料和院系推荐汇总表(附件3,需为PDF格式)报送至学校博士后办公室(勺园五甲楼211、213室)。
(一)各学院(系、所、中心)初评,确定推荐人选和排名次序。
(二)校博士后评审委员会会评,经公示后确定资助人选。
(一) 根本年薪18.5万元起;(二)享受学校提供的博士后公寓或4.2万元/年的津贴;(三) 享受国家、学校提供的福利性住房补贴1.512万元/年;(四)享受各类保险、公积金(约2.74万元/年)和公费医疗;(五)按政策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户档迁转和子女入托入学等;(六)资助期限两年;:62751395 李教师邮箱:1406581246@pku.1.博雅博士后工程不含博新方案、香江学者、中德交流、国际交流引进或派出等工程资助者。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08.29•【字号】京教人[2008]17号•【施行日期】2008.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京教人[2008]17号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九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引进、聘请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杰出人才的引进与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相结合,保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新兴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大攻关项目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第三条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包括引进学科首席专家、聘请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校外教学名师讲学,同时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著名高校教授、国内211、985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以及优秀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予以资助。
学科首席专家以正式调入的方式引进,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由校外公开招聘,实行岗位聘任制和聘期目标责任制。
第二章岗位设置第四条2008-2012年在市属高校共设置10个学科首席专家岗位、40个特聘教授岗位、100个讲座教授岗位。
高等学校急需引进的人才所需岗位数量由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根据市属高校校外名师讲学计划,面向市属高校设立50个左右的校外名师讲学资助点。
(一)学科首席专家岗位主要设置在国家级、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
申请设置学科首席专家岗位的高等学校应具备支持学科发展的平台和优势。
(二)特聘教授岗位一般在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主干学科及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的前沿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设置。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同4篇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同合同编号:xxxxxx甲方:北京大学乙方:(姓名)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管理办法》,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在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中的工作和待遇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期限本合同期限自(起始日期)至(结束日期),共计(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乙方将在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中从事科研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参与课题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研究成果;2.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升学术水平;3.遵守北京大学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维护北京大学的声誉和形象。
三、工作时间和地点乙方在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中的工作时间为每周工作40小时,具体工作时间由乙方和导师协商确定。
工作地点为北京大学指定的研究实验室或办公室。
四、待遇1.乙方在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中的月基本工资为xxxx元;2.乙方享受北京大学提供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3.北京大学将为乙方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保障乙方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4.乙方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应提前向导师和北京大学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五、知识产权1.乙方在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归北京大学所有;2.北京大学负责对乙方的科研成果进行申请专利、转让、出版等工作,并保证乙方享有合理的利益分配。
六、违约责任1.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2.如乙方未按时履行工作任务,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终止合同、取消待遇等。
七、解决争议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解决,则提交至北京有关部门或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裁决。
八、其他事项1.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签字):乙方(签字):日期:日期:以上为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同,双方应认真履行合同规定,共同维护合同的正当权益。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04.01•【字号】•【施行日期】2020.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号)的安排和部署,现将上海地区组织开展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本市各类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以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并符合至少一项推荐条件,可申请设立工作站。
(一)基本条件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二)推荐条件1.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高端智库等国家科研创新平台;2.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近五年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或承担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研项目;4.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家或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且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5.获得国家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较高评级或企业资质,整体技术水平或重点科研领域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具有行业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6.能够充分体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事业单位;7.承担重要社会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端新型科研组织或市级以上直属科研文化单位;8.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且已有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9.市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须有三家以上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园区内单位同时申请设立园区分站)。
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第一条为保证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是指经批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区域(以下统称“园区”)设立的,委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代招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吸引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是指经批准,在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内单位设立的,具体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或聘用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建立首都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整合首都人才、智力、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研发支撑平台;旨在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平台;旨在培养造就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构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条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服务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使用为目的,遵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依托项目、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局”)是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区县成立本区县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县人力社保局”)、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管委会及区县财政、科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0.16•【字号】京政发〔2019〕18号•【施行日期】2019.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19〕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北京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16日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球视野、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勇气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创新统筹1.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动在国家亟需的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
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加快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重大任务在京落地。
加强部市会商、市区联动,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北大博士人才引进政策
北大博士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博士后资助:获资助人选可申请学校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12万元/两年。
根据申请人情况,博士后合作导师或院系可给予每年3万元、6万元或9万元等不同档次的额外配套资助。
2. 荣誉和岗位:获得“博新计划”资助者来校报到后同时享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荣誉称号。
“博新计划”资助的博士后在站两年可按学校评审程序申请专职研究人员系列特聘副研究员或特聘研究员岗位。
正常在站三年后,北京大学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由北京大学评定副研究员资格。
3. 子女教育和家庭安置: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大学的相关政策规定,博士后可办理子女入托入学、升学和出站落户北京等省市。
4. 申请条件: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
总之,北大博士人才引进政策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博士后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和生活环境,促进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同3篇篇1甲方: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乙方:(博士后姓名)鉴于甲方同意接收乙方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甲方和乙方在博士后研究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促进研究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1. 乙方应在甲方的指导下,开展所承担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按时按质完成预定的研究课题。
2. 研究目标为:(具体目标)。
三、合同期限及工作时间1. 本合同期限为XX年,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 月XX日止。
2. 乙方应在工作时间内,专注于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严格遵守甲方的相关规定。
四、待遇及福利1. 甲方将为乙方提供博士后公寓或宿舍,并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
2. 乙方在合同期间享有国家规定的相关福利待遇。
3. 甲方将为乙方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实验条件。
五、知识产权归属1.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乙方所完成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甲方。
2. 乙方应将其研究成果及时以论文、专利等形式向甲方报告。
六、保密义务1. 双方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及国家秘密和甲方商业秘密的内容负有保密义务。
2. 乙方在合同期间及合同终止后,未经甲方许可,不得泄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七、违约责任1. 若乙方在合同期间未能按质按量完成预定的研究课题,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2. 若乙方违反合同规定,侵犯甲方知识产权或泄露甲方商业秘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若甲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福利待遇,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履行义务或解除合同。
八、争议解决1. 本合同的解释、履行和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若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事项本合同的修改、补充应以书面形式进行,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决定。
北京大学院系概况北大各院系介绍北京大学开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那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闻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成了一因此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增强和进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进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进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XX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归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
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治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材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效劳的功能。
北京大学始终维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奉献。
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五人取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九人),12人成为"两弹一�"的元勋,近500人被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进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奉献。
北京大学现有一般本科学生14465人、硕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共有5个学部、41个院系、271个研究所(中心)、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18.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材培育基地、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附属医院;101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44个硕士点、201个博士点;81个全国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97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2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3名、长江学者9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取得者108人。
2022年06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张文彬研究员课题组诚聘2名博士后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1.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职人员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其公职等问题由()。
A.所在单位自行处理B.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处理C.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处理D.所在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处理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按照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可以使得教师丧失教师资格()。
A.因为分房矛盾.谩骂校领导B.与自己的学生结婚,影响较坏C.与同事发生纠纷,将同事打成重伤D.屡次上访,对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答案:C本题解析:与同事发生纠纷,将同事打成重伤已构成刑事犯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需要接受刑事制栽,而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者,将自动丧失教师资格。
时于A、D两项的行为,将构成行政法律责任,不受刑事制裁:B项的行为只涉及道德层面上的影响,不构成犯罪。
4.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A.“必须”B.“可以”C.“有权”D.“有……的自由”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
A.1958年B.1961年C.1978年D.1985年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所谓受教育权,是指()。
A.在一定的教育机构中,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B.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C.公民有获得知识、技能的权利D.公民均有上学的权利答案:B本题解析: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即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教育新探索】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1年8月(第8期,总第292期)Aug.,2021(No.8,General No.292)收稿日期:2021-06-15基金项目:本文为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数据驱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咨询产品研发与服务示范”(项目编号2018YFB14350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佩洁(1984-),女,四川达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与生态经济、教育管理;王娟(1987-)女,安徽池州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数字生态与数字经济、企业管理(通讯作者)。
高校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李佩洁1,王娟2(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当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到数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数字时代需要数字人才,而数字人才储备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
如何构建数据科学教育体系,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亟须的数字人才,是目前高校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代表性高校数据科学教育体系现状上,构建面向新时期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即在课程设置上基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基础科学开展交叉学科知识培养,同时针对某个行业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问题开展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未来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也应围绕学科交叉和行业应用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数字人才;数据科学;交叉学科;课程设置;数字时代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1)08-0156-05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这就需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包括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博新计划2020 学科【原创实用版】目录1.博新计划 2020 简介2.博新计划 2020 的学科范围3.博新计划 2020 的申报条件和流程4.博新计划 2020 的资助政策5.博新计划 2020 的实施效果正文一、博新计划 2020 简介博新计划,全称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是我国为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
2020 年,博新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为各学科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二、博新计划 2020 的学科范围博新计划 2020 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旨在通过资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推动各学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三、博新计划 2020 的申报条件和流程1.申报条件:申请者需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科研潜质。
2.申报流程:申请者需向所在高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评审后,推荐至国家博新计划管理部门。
国家博新计划管理部门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结果将作为资助与否的重要依据。
四、博新计划 2020 的资助政策博新计划 2020 将为获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资助政策还包括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五、博新计划 2020 的实施效果博新计划 2020 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优秀博士研究生的资助,博新计划有效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提升了他们的科研水平。
同时,博新计划还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2020年博新计划申报条件2020年博新计划申报条件一、年龄要求申请者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下(以申请当年7月1日为界)。
同时,申请者必须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3年。
二、学术要求1.申请人需在所申报的学科领域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造诣,具有较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研道德,且无不良记录。
2.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与申报学科相关的教学或研究工作。
3.申请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有两名与其申报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申请人应具备独立完成所申报学科高层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在相关学科领域有独创性研究成果或突破性发现。
三、身份要求申请人应为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中的主要业务骨干,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满2年(以进站时间为准),且进站前已获得博士学位。
2.高级访问学者:非在职的高级访问学者,在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学科前沿研究,且在海外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3.短期访学人员:在职人员,在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学科前沿研究,且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3个月。
4.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在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会议期间须与申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术机构或专家有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须有连续3年以上与申报学科相关的科研工作经历和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
6.非在职人员:无固定职业,且无固定收入来源的全职研究人员,须有连续3年以上与申报学科相关的科研工作经历和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
7.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四、资助要求申请人需提供所在单位书面推荐意见和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并按规定的时间报送至有关推荐部门(具体时间以当年通知为准)。
申请人需提交完整的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同时,申报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所提交的所有材料真实可靠,无虚假内容。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2020年诚聘博士后
一、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首批认定并启动的13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之一。
中心依托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凭借基础
研究实力、综合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在先进制造与仿真、能源
与环境技术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
的创造大国做出贡献。
中心实行领导小组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参
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模式进行建设、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模式进
行管理。
进行科研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
效研究机制,营造宽松独立的科技创新环境,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二、招聘方向
段慧玲教授课题组:
方向一:功能结构固体表面的减阻性能测量与机理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功能结构表面的近壁面精细流场测量;层流及湍流中功能
表面的减阻机理研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减阻机理研究;刚性及
柔性功能结构表面的制备与表征;功能表面结构的优化与设计。
具
有流固耦合、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研
究背景,对粒子成像测速系统(PIV、Micro-PIV)具有操作经验者
优先考虑。
方向二:流固界面力学。
包括但不限于:有效滑移边界条件;功能结构固体表面的浸润稳定性;水下微结构流固界面气层演化及稳
定性;柔性结构在流场中的界面问题及流固耦合动力学;界面(自
由液面、多相多介质)流动及液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研究;
具备理论、数值模拟、实验等单一方面能力或多方面综合能力。
方向三:面向水下应用的功能结构样品的大面积制备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表面微结构的功能设计优化及其大面积制备技术;柔性
结构表面的大面积制备;功能结构表面的大面积喷涂技术;压印或
图案转移制备技术;大面积多孔骨架材料制备技术。
课题组负责人段慧玲教授的介绍:
/subpaget.asp?id=76
联系人:吕老师(lvpy@)
黄建永研究员课题组:
方向一: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合成、功能化及应用。
研究聚合物材料和构件对力学、物理和化学等环境刺激的响应,考察聚合物材料
的组分、微纳结构、尺度、形貌,以及表面修饰等对聚合物材料性
能的影响;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的开发及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
用研究。
方向二:增材制造技术及可打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包括但不限于:可3D打印柔性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形状记忆智能结构材料的
3D打印技术;多材料3D打印技术、微纳米力学技术、先进生物3D
打印技术及其应用。
具有高分子(水凝胶)材料设计和制备、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微CT或激光共聚焦显微操作经验者可优先考虑;新
型3D打印材料的研发,按不同功能需求,制备、表征新材料,并能
够根据设备参数调节材料性能,具有化学、材料或生物工程背景优
先考虑。
联系人:黄老师(jyhuang@)
易新研究员课题组:
方向一:金属材料的3D打印、断裂与疲劳行为。
采用理论模型、有限元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或是实验手段研究微观和宏观尺度下
金属及合金材料的3D打印成型、大变形、断裂、疲劳机制。
方向二:辐照效应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使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位错动力学、晶体塑性理论、有限元等方法从微观尺
度、细观尺度和宏观尺度开展辐照效应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
研究。
方向三:非线性系统的力学分析。
使用理论建模、有限元模拟、实验测量等方法研究薄膜或板壳材料的褶皱、超材料大变形和失稳、表界面失稳等。
课题组负责人易新研究员介绍:
/subpaget.asp?id=602
联系人:易老师(xyi@)
刘谋斌研究员课题组:
方向一:金属增材制造模拟与仿真相关研究,包括:
1)输粉铺粉颗粒两相流、金属融化与凝固过程;
2)微液滴形成、输送及射流,微流控与流道设计;
3)其它与增材制造相关的算法研发、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
方向二:激光增材制造成型控制及内应力分析与在线检测,包括:
1)建立动态点热源模型,对热应力进行分析并进行机理研究;
2)薄壁零件的设计与成型控制;
3)高温合金及高刚度或高熔点合金的激光增材料制造研究;
4)超材料激光增材制造的缺陷控制及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课题组负责人刘谋斌研究员介绍:
/subpaget.asp?id=627
联系人:刘老师(mbliu@)
韦小丁研究员课题组:
方向一:低维材料(包括一维纳米线和二维单分子层材料例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及其复合材料的生长、制备、化学性质调控以
及表征;或拥有对低维材料力学性能运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
及其他多尺度模拟手段进行理论研究。
方向二:抗冲击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等)的设计、制备和冲击动力学实验。
拥有
复合材料合成制备、表征、理论分析或多尺度模拟经验者优先。
方向三:晶体塑形力学和非晶合金力学。
在晶体塑性本构理论模型、位错动力学、晶体塑性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纳米晶体金属材料
微纳米力学性能机理研究;或非晶合金材料制备、力学实验表征、
以及理论模拟等方向具有研究经历者优先。
课题组负责人韦小丁研究员介绍:
/jzyg/qbjylb/876509.htm
联系人:韦老师(xdwei@)
三、应聘条件
1、具有力学、材料、生物工程、物理或化学等工程科学相关专
业的博士学位及近期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
2、论文第一作者论文2篇以上,或至少知名期刊1篇;
3、勤奋进取,认真踏实,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备较好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四、相关待遇
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博士后岗位录用后的基本待遇按
照北京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执行,工资构成为"北大+津贴"两部分;
2、解决博士后在站期间户口、住房问题;
3、北大在站博士后子女可申请入北大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
4、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优秀者可申请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介绍链接:
https:///tzgg/90438.htm);
5、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可协助在站博士后申请各类相关科研项目。
五、应聘投递材料
1、个人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工作经历、参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研究工作计划);
2、代表性论文或专利1-2篇;
六、应聘要求
应聘简历标题务必按照以下要求投递,如格式不正确,可能对您的简历筛选造成影响:
1、请使用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
2、邮件标题及附件标题请按照如下格式命名:博士后应聘+应聘导师+研究方向+姓名+词汇网;
3、本招聘信息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