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软组织损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软组织损伤应该吃什么药。
*软组织损伤怎么治疗?*一、西医1、如有休克首先治疗休克(见休克节)。
2、如有出血,应立即止血。
轻微或中度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或填塞法止血;四肢大血管出血,先上止血带并准备尽快手术止血,术前应每30min放松止血带1次。
失血较多时,应及时输液输血。
出血不止时,应紧急手术止血。
疼痛较重者,可给哌替啶或吗啡,也可给其他镇静剂、镇痛药。
有骨折时,应适当固定伤肢。
3、有筋膜间隙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者,应及时处理(急性肾衰治疗见第七篇第六章)。
4、严重闭合性挫伤的治疗(1)早期在肢体周围放置冰袋或作冷敷,待出血停止(一般在24~48h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淤血吸收。
必要时,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 2)若水肿严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或小腿、前臂严重挤压伤有肌肉功能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者,应早期切开减张,将皮肤、深筋膜和肌膜纵行多处切开,然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条疏松填上流。
若中毒症状严重,保留患肢将危及生命,应考虑截肢。
5、开放性创伤,除表浅的擦伤及小的刺伤外,应尽早作初期外科处理(清创术)。
(1)根据伤情、创口位位、大小及形状,选用氨胺酮静脉麻醉、局部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或吸入麻醉。
(2)清创术步骤及注意点:①解除急救包扎,创口内暂时填塞无菌纱布,创口周围先用肥皂水、清水(必要时用汽油或乙醚)洗去皮肤的血渍和污垢,剃除毛发。
然后取出填塞物,清除创口内异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数次,拭干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用碘酊及乙醇消毒创口周围皮肤,并辅以无菌巾。
②除大出血外,不应在缚止血带下清创,以免影响对组织活力的辨别。
③充分切开皮肤和深筋膜,彻底暴露伤道。
切开方向与肌纤维、大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一致,必要时在深筋膜切口两端各加一横切口,以解除其张力。
④沿创口边缘切除皮肤(一般不超过0.2~0.6cm)及皮下组织,注意勿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没有明显的皮肤破裂或创口的损伤。
处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休息和保护:停止活动并避免进一步对受伤部位施加压力或拉力,以允许损伤的组织恢复和修复。
2. 冷敷:在受伤部位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肿胀和炎症。
可以使用袋装冰块或冰袋,每次冷敷持续15-20分钟,每日重复3-4次。
3. 加压包扎:在冷敷后,使用压缩绷带包扎受伤部位。
加压包扎有助于减少肿胀和稳定受伤组织。
4. 抬高受伤部位: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入该区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5. 非处方药物: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6. 热敷:如果受伤部位没有明显炎症或肿胀,可以在48小时后使用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7. 物理治疗:在康复期间,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受伤组织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包括运动疗法、按摩和理疗等。
重要提示:以上方法仅适用于轻度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对于严重的损伤或疑似骨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闭合性软组织治疗方法
闭合性软组织治疗方法是指通过非手术方法来治疗软组织损伤或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局部冷敷、按摩、理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旨在减轻症状、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修复。
3. 压迫包扎:通过紧密包扎患处来稳定伤口,减少出血和肿胀,促进创面愈合。
4. 牵引疗法:适用于一些软组织损伤和病变,通过适当的牵引力来恢复组织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5. 注射治疗:包括肌肉注射、关节腔注射和软组织注射等,常用于治疗肌肉韧带损伤、关节炎和肌肉痉挛等疾病。
6.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超声波、电疗、理疗等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松弛,并促进软组织修复。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使用,常常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治
疗软组织损伤或疾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般需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同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理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采用理伤膏外敷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理伤膏组(n=40),对照组(n=40)。
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组内和两组间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结果在改善瘀斑和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情况通过理伤膏外敷能够有效改善。
标签: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在祖国医学中,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称为“伤筋”,是由外伤引起的急诊骨科和创伤外科中的多发、常见疾病。
中医常使用复方制剂进行治疗,其疗效多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药膏剂外敷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方便可行,不良反应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一般在患者敷药后,能够立刻消肿止痛。
1研究方法1.1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x、《外科学》、《中医筋伤学》(第二版)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进行制定。
1.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择气滞血瘀型作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观察方法1.2.1纳入病例标准(1)与西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相符;(2)与中医气滞血瘀证辩证标准相符;(3)发病不高于48小时;(4)年龄为18~65岁;(5)静态疼痛V AS评分不低于4分者,并且静态时疼痛强度评价为剧烈疼痛(V AS≤9分);(6)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2.2排除标准(1)与西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不符;(2)与中医气滞血瘀证辩证标准不符;(3)发病高于48小时;(4)年龄不在18~65岁内;(5)静态疼痛V AS评分低于4分者,并且静态时疼痛强度评价为剧烈疼痛(V AS大于9分);(6)发病后接受了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7)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3研究设计1..1分组流程(1)研究方法选择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闭合性和开放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闭合性运动损伤和开放性运动损伤,同时闭合性运动的损伤也有一定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特点是伤部组织出血、肿胀,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急救原则主要是止血、消肿、制动、止痛,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切忌上后马上搓揉伤部或用热水浸泡伤处、用电烤灯烤伤处。
1、挫伤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使该处及皮下组织或器官受损,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临川表现疼痛、肿胀、出血、淤血或由于血肿出现的波动感、功能障碍急救处理: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2、肌肉、肌腱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
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的附着处。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等急救处理:肌肉未断裂者处理方法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肌肉断裂者,硬党加压包扎,固定伤肢,必须是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3、关节韧带扭伤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
轻者放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可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骨组织的损伤。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和关节活动障碍急救处理:处理以冷敷、加压包扎和固定为主4、运动型中暑临床表现:轻度中暑,可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高。
严重时,将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快而细弱、精神失常、虚脱抽筋、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揭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擦身,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十滴水,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治疗探讨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户外运动、竟技运动及交通运业的增加,创伤骨折病人呈上升趋势。
肿胀是骨折后出现的常见症状,肿胀严重者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致骨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而肿胀常影响复位,亦是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骨折治疗中,除良好的复位及正确的固定外,尽快使其消肿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治疗的研究现状分析,寻找探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治疗的更优方法。
【关键词】闭合性肿胀软组织损伤【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12-021 目前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研究1.1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的肿胀是“瘀”所致,与气、血关系最密切,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目前公认的基本治法是以气血论治,多用活血之法。
因此,临床上多以活血祛瘀治疗,多能取得一定疗效。
但因临床上患者的体质、病程等因素的影响,常并不单纯表现为“瘀”,纯用活血之法,效果并不理想,故仍有一部分患者消肿效果不满意。
部分临床工作者对骨折后肿胀从补气,健脾,温阳或从湿论治,均取得一定效果,说明创伤后肿胀的治疗不应只限于活血祛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气伤痛,形伤肿”,“气无形,血有形,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先伤及于血,或血先伤及于气;先痛而后肿为气伤形,先肿而后痛为形伤气,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明确指出损伤之症多伤及气血,伤气则气滞,伤血则血瘀,气滞能使血瘀,血瘀能阻气行,以致病变为血滞于肌表而青紫、肿痛。
骨折后肢体肿胀虽因病程、体质及感邪与否等导致不同的证侯表现,但其最终的基本病机均为气血瘀滞,脉络不通。
1.2现代西医医学病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多发生于意外事故和运动时,导致局部损伤疼痛、出血、水肿、功能受限。
现代西医医学病理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则是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黄药粉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18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中药、软组织损伤、治疗黄药粉是我院骨伤科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在大量的临床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其主要成份为大黄、黄芩、黄柏、黄连、鹅不食草、赤芍、红花、乳香、没药、桃仁等,由我院制剂室研制成外敷散剂,长期临床观察证明黄药粉化瘀消肿,活血止痛效果明显,我院从2004到2009年间,使用黄药粉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至2009年,本组病例共180例,男106例,女74例,年龄18-60岁,平均41岁。
85例为车祸伤,62例为运动损伤,33例为日常生活摔伤。
上肢68例,下肢112例。
所有病例均为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2 病例选择标准(1)有急性、明确的外伤史。
(2)X片显示无明确骨折或脱位。
(3)伤处有明显的疼痛、肿胀。
(4)测量患肢周径较对侧同一部位周径增加。
1.3 病例排除标准(1)软组织损伤合并有骨折、脱位或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2)陈旧性损伤。
(3)双侧肢体同一部位均有软组织损伤。
(4)伤处有开放性伤口。
(5)患有严重的皮肤疾病无法使用中药外敷。
(6)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使用中药外敷。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黄药粉外敷治疗,黄药粉由我院制剂室提供。
取黄药粉适量用桐油调成糊状,铺于医用沙布上,外敷患处,固定,一日一次。
对照组以麝香壮骨膏(西安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外贴治疗将麝香壮骨膏撕去覆盖在膏布上的隔离层,将膏面贴于患处的皮肤上,一日一次。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周。
1.5 观察指标肿胀:以受伤肢体肿胀最明显部位为中心测量肢体周径,每次对两组患肢测量,计算出不同时间段的肿胀消退指标。
(1)伤处无肿胀(0分);(2)组织略肿胀,皮肤纹理略浅,肢体周径大于健侧0.5-lcm(2分);(3)肿胀明显,皮纹明显变浅,肢体周径大于健侧1.1-2.0cm (4分);(4)严重肿胀,表皮发亮,皮纹消失,肢体周径大于健侧2.1cm以上(6分)。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治疗
1、早期:伤后24或48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
处理原则:止血、止痛、防肿、制动和减轻炎症反应。
处理方法: 伤后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当制动。
还可使用止痛药物和点穴、针刺治疗。
⑴、冷敷
⑵、加压包扎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药物:七厘散、云南白药等。
严重损伤使用度冷丁、吗啡。
2、中期:早期至症状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和渗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综合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
⑴、热疗⑵、理疗:
⑶、按摩、针刺:应从伤部边缘开始,由近端向远端进行,轻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为宜,深部肌肉挫伤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后加以点穴可增强疗效,但禁止重复受伤动作。
⑷、药物使用:
中药: 西药:
⑸、棉花夹板固定:适用于组织断裂者。
⑹、功能锻炼;
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痛肿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主要表现为锻炼时有痛感,肌力未恢复,严重者可能由于组织粘连、疤痕收缩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药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