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06.39 KB
- 文档页数:2
妊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总结妊高并发症是指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情况,常见的并发症有子痫、HELLP综合征等。
对于妊高并发症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的健康。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总结妊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护理工作。
一、饮食调理1. 低盐饮食:妊高并发症患者应遵守低盐原则,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血压。
2. 控制水分摄入:妊高并发症患者应限制饮水量,控制水分摄入,防止水肿加重。
3. 补充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可以维持正常代谢,增加肾脏排泄功能,有利于降低血压,预防肾功能损害。
4.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出血症状。
5.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各类食物,保证全面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生活护理1. 定期监测血压:妊高并发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就医。
2. 保持充分休息:妊高并发症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
3. 避免精神刺激: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情况,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平和。
4. 避免长时间站立:妊高并发症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尽量多躺、坐休息,减轻下肢水肿。
5. 定期检查孕妇体重:妊高并发症患者应每周定期测量孕妇体重,了解水肿程度,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三、心理护理1. 积极心态:妊高并发症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不要过分焦虑和恐慌。
2. 家人陪伴:家属应适时到医院陪护,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和支持。
3. 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及治疗情况,积极应对困难。
4. 定期沟通: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法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关键因素。
疾病发作后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机体健康,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健康。
有研究表示,高血压还会引起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血压控制效果,实现最佳治疗及预后。
那么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
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为大动脉出现粥样硬化。
疾病发作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压波动大、并发症与合并症多(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高血压护理,旨在为患者机体健康提供保障。
1.血压观察及护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发生一定变化。
一般情况下,脉压逐渐增大;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舒张压下降(于50-60岁之后)。
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波动大、不稳定。
医生不得根据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判断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测量两次血压。
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应随时监测血压。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受患者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因素的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会发生以单纯收缩压提升的表现情况。
除此之外,其他对血压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情绪、气候、季节、体力负荷变化等。
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积极配合其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为患者机体健康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需要在给予患者针对性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最佳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血压监测时间,进而方便及时对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观察与记录,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高血压护理按内科及心血管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血压: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视病情需要每日或按时测血压,测量前需静坐或静卧30分钟。
2.观察并发症:如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有头痛、呕吐等症状,考虑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3.用药的观察:注意观察降压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二、护理措施1.休息:早期高血压病人应避免疲劳,劳逸结合。
对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靶器官损伤表现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2.饮食: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控制进食量和总热量,戒烟酒。
3.定时测量血压,一般情况下,每天测量1~2次,如出现高血压危重症,急性低血压反应等应做好心电、呼吸监护等,每30~60分钟监测一次。
4.在应用降压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5.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及时给予安慰解释,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
三、健康指导1.宣教高血压病的知识,解释引起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强调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的重要性。
2.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
4.适当运动:可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以不出现头晕、心慌、气急为宜,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如球类比赛、举重等。
5.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副作用,并提供书面资料。
指导病人必须遵医嘱长期服药,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
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的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用药治疗、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方法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采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延长生存期限。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或特发性高血压,系指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生理、病理性改变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成人血压的正常值为收缩压低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12.0千帕(90毫米汞柱)。
成人的收缩压等于或大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等于或大于120千帕(90毫米汞柱)(二者具备其一者)即为高血压。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9.7%。
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者会致残或猝死[1]。
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并做了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我科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高血压病人9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8岁,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一期73例,占16.2%,二期339例,占75.5%,三期37例,占8.3%。
二、护理方法(一)一般护理1.环境提供安全、舒适、便利、整洁的休养环境。
适宜的温、湿度可使病人感到舒适。
避免因外环境的改变而导致血压升高。
2.休息与运动适当休息和运动。
根据年龄、体质状况选择运动方式和时间,运动量不宜过大,量力而行,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9 344同时也大大的缩减了平均分诊时间和门诊意外,有效的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焦虑感。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运用到门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 谢静誉. 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与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01(11):135-136.[2] 刘芳. 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24):204-205.[3] 陈巍. 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0):187-188.·临床监护·高血压危象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护理对策刘希英1,乔红2(1.吉林省通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134200;2.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100)关键词:高血压;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295高血压危象是临床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最常见。
由于高血压危象发病凶险,临床症状多样,合并症严重,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
其急救原则是迅速降压,制止抽搐、脱水排钠降低顷内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需要我们快速做出抢救处理,及时调整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病导致的巨大危害给患者本人与其家庭带来负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理改变,在临床上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远期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般高血压危象是继发原有高血压的基础之上因为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如绝经期或经期)等诱发。
继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多见的: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护理的现状与对策
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护理的现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许多老年人对于饮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往往忽视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
同时,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存在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高血压的危害以及正确的饮食方式,提高老年人的饮食认知和重视程度。
2. 提供个性化饮食指导: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控制盐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等。
3. 强调饮食多样性:鼓励老年人多食用各种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老年人食品安全的监管,严禁使用添加剂和致病菌超标的食品,保障老年人的饮食安全。
5. 加强社会支持和关爱:建立老年人健康饮食的社会支持体系,鼓励老年人与家人一起采摘、烹饪健康食材,增强饮食的乐趣。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饮食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控制高血压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重症医学科高血压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深度探索重症医学科高血压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 引言在重症医学科(ICU)中,高血压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它不仅容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的风险和负担。
对重症医学科高血压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深入研究和了解至关重要。
2. 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通常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来定义。
高血压可以给身体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肾脏功能受损等。
在重症医学科中,高血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出血、心绞痛等,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3. 高血压的评估和监测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评估和监测患者的高血压情况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基本指标来实现。
还可以借助体征观察、监测设备和实验室检查来全面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状况。
4. 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在重症医学科中,合理的高血压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a. 定期监测血压:通过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干预。
b.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帮助控制患者的高血压。
c. 控制液体平衡:合理控制患者的液体入量和排泄量,通过调整液体平衡来影响和调节患者的血压。
d. 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可能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因此要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e. 及时处理并发症:重症医学科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病等,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控制患者的高血压非常重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重症医学科高血压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我认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仅依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护士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
护理对策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
一、患者认识不充分,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治愈性的疾病,因此对及时进行治疗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病情加重。
二、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习惯性不良生活方式。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没有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精神紧张等,这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剧。
三、患者对治疗方法认识不深刻,缺乏坚持治疗的意识。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很多患者对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等认识不深刻,往往在治疗中出现盲目调节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间不确定等情况,这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护理对策:
一、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认识高血压病。
通过宣讲、病例讨论、书籍阅读、影音材料等多种方式,使患
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重视治疗的重要性,并明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目标。
二、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做到“以少为多”,尽量减少患者饮食中的油腻食物、肥腻食物,及零食、糖果等,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悦,改善生活质量。
三、加强患者对药物的知识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作用机制等,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让患者深入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信心,避免药物的滥用。
高血压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探讨降压药物的使用以及护理的措施。
结果:48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都有缓解,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
结论:除了医疗和护理,患者的自我监测对病情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对策;自我监测高血压的多数患者是中老年人,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高血压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
患病早期患者的表征为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躁等等。
高血压对人体的重要脏器能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造成脑溢血的发生,还会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脑部缺血,甚至形成脑血栓。
血压持续升高会增加左心室的负荷,造成左心衰竭。
长期高血压还能够使人体的肾功能衰竭。
如果患者出现了并发症,高血压症状会更加明显,比如手指僵硬,下肢疼痛等等。
5%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急症,常见的高血压急症有脑出血、可乐宁急性停药综合征、急进型恶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年龄、职业、遗传、体重、食盐量等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高血压患者在自己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之后,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所以要做到积极防治,有效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40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5岁。
1、2、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肥胖、遗传、脑出血、高血脂和社会因素等等。
记录患者的最高血压和治疗的效果,包括现在和之前抗压药物的效果,确定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
患者体位采用坐位或者卧位,需要测量3次取平均值,有疑问的患者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下结论。
诊断标准;理想血压值为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正常血压值为130/85 mm hg以下,临界高血压为130~139/85~89 mm hg,高血压ⅰ期140~159/90~99 mm hg,高血压ⅱ期160~179/100~109 mm hg,这个时候已经损伤到人体的肾脏、心、脑等器官,高血压ⅲ期是180/110 mm hg以上,此时患者已经有脑出血和肾衰竭等病变,有生命危险。
高血压危象患者急救与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3-01-03T09:21:14.13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8期作者:张燕[导读] 目的:为研究和分析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主要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张燕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共和 813000摘要:目的:为研究和分析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主要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在其出现病症后及时采取静脉滴注降压药物或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等措施,待患者的症状基本稳定后,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80位患者中有23位血压平稳下降,经过门诊治疗以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显著缓解,57位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较住院前血压水平有效降低,降幅达到25-38%,无死亡病例。
结论:针对高血压危象患者,根据其进行积极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日后患者快速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高血压危象;院前急救引言高血压危象是在高血压基础上,由于某些诱使因素使得周围细小动脉出现暂时性强烈痉挛,从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失明失语甚至肺水肿的急剧恶性表现,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的重要器官损伤,需要护理人员立即进行降压处理,科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其中女性38人,男性42人,患者年龄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63.5岁,属于高血压急症者23人,高血压次急患者57人。
高血压急症患者伴有急性进行性靶器官病变,舒张压≥130mmHg;高血压次急患者则只有血压急剧升高而无急性靶器官损害者。
有急性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时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率衰竭;有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征象有感觉过敏、半身发麻、瘫痪失语;肾小动脉强烈痉挛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壓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对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均在脑出血后24 h内给予开颅手术治疗,41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死亡,有8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肺炎致呼吸衰竭,2例患者因应激溃疡大出血而死亡,1例患者因颅内再出血而死亡,1例患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因营养不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结论详细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让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8.3±3.9)岁;41例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其中10例患者破入脑室,30例患者出血量为30~80 ml,11例患者出血量>80 ml;16例患者于术前发生脑疝。
26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为3~5分,15例患者GCS评分为6~9分,9例患者GCS评分为10~15分。
1. 2 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1. 2. 1 肺部感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非常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误吸是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卒中死亡病例中,细菌性肺炎的占比为15%~25%;意识水平较低、吞咽障碍或吞咽反身受损患者发生误吸的几率非常高,吞咽困难、咽反射差、卧床活动少等是引起误吸的主要原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