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80例临床治疗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消化道溃疡8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兰索拉唑+常规治疗),B组(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00%,B组总有效率85.00%;A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90.00%,B组77.50%,兰索拉唑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兰索拉唑对治疗消化道溃疡较奥美拉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消化道溃疡【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173-01 消化道溃疡是我国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质子泵拮抗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本文就其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消化道溃疡80例,包括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2±5.7岁,病程为1~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胃胀气、反酸等症状,但无溃疡穿孔和癌性胃溃疡病变,无严重心、肝、肾等重大疾病。
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A组(兰索拉唑+常规治疗),B组(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胃黏膜病理检查阳性,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阳性。
1.3 治疗方法 A组于每天早晨空腹服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一次,早、中、晚餐后服用阿莫西林1000mg/次,每天三次,克拉霉素250mg/次,每天两次,早、晚餐后服用;B组于每天早晨空腹服用奥美拉唑30mg,每天一次,其余治疗方法均同A组,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忌酒和辛辣食物。
胃溃疡毕业论文胃溃疡毕业论文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和痛苦。
本篇毕业论文将探讨胃溃疡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的主要病因是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从而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应激、饮食不当和遗传等因素。
细菌感染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二、胃溃疡的症状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和呕吐等。
疼痛通常在饭后或夜间加重,可以通过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物缓解。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贫血、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三、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胃溃疡的诊断通常通过内窥镜检查来确认。
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并进行组织活检以排除恶性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呼气试验和X线检查等辅助手段来辅助诊断。
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杀灭幽门螺杆菌来减轻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等。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切除溃疡组织或修复胃黏膜。
四、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预防胃溃疡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合理饮食是预防胃溃疡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避免食用过热、过辣、过咸和过酸的食物,同时要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
其次,减少应激和避免长时间空腹也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预防胃溃疡的重要措施。
总结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明显。
通过内窥镜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并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预防胃溃疡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通过合理饮食、减少应激、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洛赛克治疗79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9例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洛赛克为主的治疗胃溃疡方案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洛赛克胃溃疡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会引起患者胃痛、呕血、血便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3],合并症较多使得溃疡面愈合较慢。
胃酸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作用降低是胃溃疡发生发展关键环节,临床治疗应从抑酸和保护胃黏膜入手。
本实验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实验选取胃溃疡患者79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年龄46.8±11.0岁,病程11.2±7.7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胃镜诊断确诊,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上腹饱胀、反酸、嗳气、贫血、头晕、乏力、呕血、黑便,甚至出血性休克。
溃疡个数1个-4个,直径5mm-25mm。
所有患者均无胃部相关手术史、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应用史、肝肾功能不全。
79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洛赛克口服20mg/次,qd,口服阿莫西林500mg,tid。
对照组中应用雷尼替丁口服150mg,bid,口服阿莫西林500mg,tid。
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保护胃黏膜常规药物,均治疗4周。
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停用其他消化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1.3.1 临床症状评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如上腹痛、上腹饱胀、反酸、嗳气、头晕、乏力进行评分。
0分:症状消失;1分: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症状减轻,但影响日常生活;3分:症状未改变或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胃溃疡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胃溃疡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对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胃镜下以胃溃疡且处于活动期确诊的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
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20 mg,1次/d),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20 mg,1次/d)治疗2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服药后腹痛缓解情况和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作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贝拉唑临床治疗胃溃疡能明显环节上腹疼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 雷贝拉唑胃溃疡;疗效胃溃疡为常见的一种消化性系统临床多发性疾病,有复杂病因和多样临床表现,其典型临床症状为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就很容易有胃炎、穿孔或出血被引发【1】。
药物控制为主要的临床治疗胃溃疡的途径,治疗的最终效果来自所选择的药物。
而质子泵抑制剂(PPIs),也即H+/K+-ATP酶抑制剂能够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阻断,有比较强的抑酸作用和高特异性,也有长久的持续时间,目前为一线的治疗胃溃疡药物。
就抗分泌活性来说,雷贝拉唑在体外要强于奥美拉唑达到2~10倍,其主要是在人体内经非酶途径代谢为雷贝拉唑硫醚,成为最少受CYP2C19相关的多态性影响的质子泵抑制剂,相比于奥美拉唑等其他质子泵抑制剂,能更少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并更安全地服用,个体差异也不明显。
本研究即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的对比并做如下报道。
⒈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胃镜下有72例患者以胃溃疡且处于活动期确诊,并将存在化道手术史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排除,也排除掉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以及有着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等等,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
消化性溃疡87例疗效分析论文消化性溃疡87例疗效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和内科治疗的方法。
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来诊的87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疗法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愈合51例,愈合率92%,有效3例,总有效率98%;胃溃疡愈合18例,愈合率86%,有效2例,总有效率95%;复合性溃疡愈合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81%;87例溃疡中总有效率为96.5%。
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奇效迅速,能够控制症状,又可以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的复发,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病程长、起病缓慢、复发率高、且很难治愈。
典型是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多于女性。
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所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就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内科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来诊的87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来诊的87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有消化性溃疡症状,病史在1—5年者71例,6-10年者16例;男69例,女18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0.5岁。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55例,胃溃疡21例,复合型溃疡11例,其中胃溃疡患者和复合型溃疡患者都排除了恶性疾病的可能。
1.2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内镜证实为活动性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抗HP-IgG或13C或14C 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临床医学・41・Health For Everyone 《人人健康》2016年18期胃溃疡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病变部位主要是在幽门至贲门之间[1]。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胃出血和胃穿孔[2]。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鉴于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专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思路。
本次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2.5±6.5)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2.9±6.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早晚各一次,服用两周;阿莫西林胶囊:250mg/次,早晚各一次,服用一周;甲硝唑:0.5g/次,早饭后服,一天一次,服用一周天;给予硫糖铝:1g/次,一天4次,服用两周。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在给予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病症,给予中医辩证施治。
中药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泛酸甚者,加吴茱萸、乌贼骨各10克;泛吐清水明显者加法半夏、茯苓各10克;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嗳气明显者加沉香、柿蒂看、各10克,每天一副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同时脾胃虚寒者艾灸上皖穴、中皖穴、天枢穴、足三里。
以上两组患者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根据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
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治疗的84例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黄蒲清胃散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黄蒲清胃散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黄蒲清胃散;脾胃虚寒型【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225-02胃体、胃角、胃窦都是良恶性胃溃疡、容易发生的地方。
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来治疗胃溃疡,治疗效果已不明显,增加了治疗难度,但黄蒲清胃散在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上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降低胃溃疡再发生的频率[1]。
现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68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6年12月年间收治的168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年龄在26~54岁之间,女性68例,年龄在24~66 岁之间。
8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胃溃疡,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呈饥饿性胀痛、钝痛、隐痛等。
将168例患者均分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治疗。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观察组的胃溃疡患者采用黄蒲清胃散治疗,黄蒲清胃散的处方为大黄10g,升麻10g,黄连10g,蒲公英15g,生地10g,当归10g,牡丹皮10g,加水小火慢煎成200mL药液,口服,每天1剂,5周作为1个疗程,胃溃疡患者服用该药剂两个疗程并观察[2]。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广东省阳江市 529800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操作过程中应用奥美拉唑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医院治疗的13碳呼气试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雷尼替丁,针对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方法,然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情况,要比对照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在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的过程中,结合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应用引言在消化内科疾病中,消化性溃疡是十分重要的疾病类型,同时也十分常见和高发这种疾病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等等出现十分明显的功能紊乱的情况,进而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疾病类型,这种疾病的病情演化速度特别快,恢复起来比较缓慢,所以如果发现相关方面的疾病症状,要在第一时间结合相对应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干预,这样才能为患者及早恢复健康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奥美拉唑对该类患者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现针对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接受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在21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6~62岁,平均年龄(38.56±3.52)岁;病程在0.5~1.2年,平均病程(7.86±0.56)个月。
80例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60-02【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清除hp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治疗作用。
方法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种组合治疗,观察溃疡的愈合和hp清除情况。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统计,a组总显效率达87.5%。
b组总显效率达70.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05)。
结论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对胃溃疡效果良好,出于经济因素及疗效考虑,建议推荐使用。
【关键词】胃溃疡;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胃溃疡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种,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hp感染所导致的。
笔者6年来对我科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清除hp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种组合进行治疗,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80例。
纳入标准[1]:经症状、体征、病史及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取胃黏膜活检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抑酸剂、抗生素及铋剂。
排除标准:近期上消化道出血者;对本研究中药物有明确过敏史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a组40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18~68(41.3±7.5)岁;b组40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21~71(43.2±4.8)岁。
两组病例均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腹痛的特点,并且在溃疡大小、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1次/日,呋喃唑酮l00mg/次,2次/日,左氧氟沙星100mg/次,3次/日,连续治疗1周;b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日,克拉霉素500mg,2次,日,阿莫西林lg/次,2次/日,连续治疗l周。
消化内科疾病中胃溃疡的护理论文(共2篇)第1篇: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规的胃镜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
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
无痛胃镜的出现为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所谓无痛胃镜就是在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之前,对其进行麻醉,从而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诊疗技术。
无痛胃镜技术因为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以及更精确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
我们以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例,对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说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把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岁。
观察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无痛胃镜检查。
经相关检查,所有患者都可以承受胃镜诊断和治疗,没有麻醉和胃镜检查禁止。
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前.进行12h 的禁食。
胃镜检查时两组患者都采取左侧卧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关注。
对照组患者的常规胃镜检查,在患者咽喉局部麻醉后就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观察组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当日,首先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通道,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为3L/minm,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面罩加压供氧。
接着,用芬太尼0.5-1.0(JLg/kgm进行静脉注射,再以丙泊酚1.0~2.0mg/kgm 进行静脉推注。
然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进人睡眠状态后开始实施无痛胃镜手术操作,在患者睡眠状态下完成无痛胃镜检查。
胃溃疡9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种不同术式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至我院就诊且均诊断为胃溃瘍的患者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毕Ⅰ式吻合术;B应用毕Ⅱ式吻合术;C应用Roux-en-Y吻合术。
手术治疗后对照观察三组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三组手术方式的有效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
三组中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三种术式临床疗效相当,但三者中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手术BillrothⅠBillrothⅡRoux-en-Y胃溃疡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间的失衡造成的[1]。
据研究表明,患病率约为10%,胃镜检查中检出率为8%~10%[2]。
手术方式是严重胃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现临床治疗中应用有多种临床术式,我院通过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胃溃疡,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2月~2009年2月至我院就诊的90例胃溃疡患者,均经内镜、影像学及病史明确诊断。
按照临床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应用毕Ⅰ式吻合术;B组应用毕Ⅱ式吻合术;C组应用Roux-en-Y吻合术,每组均为30例。
90例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25~74岁,平均40.1±10.4岁;病程0.6~21年,平均10.2±3.6年。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手术方法:①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手术操作过程中保留幽门,在胃小弯侧进行双层缝合,在胃大弯侧与十二指肠进行吻合重建消化道。
②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术:进行吻合时,必须看到屈氏韧带,提起空肠起始端证实韧带处肠管是固定的,确定为空肠上段后才能经结肠前与残胃进行吻合重建消化道,以免把回肠误当空肠进行吻合,造成严重后果。
80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早期手术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方法:对从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入住本院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分组形式把80例患者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病情,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手术组相对于保守组而言,其在穿孔、梗阻及出血的复发率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组的并发症、复发率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胃溃疡;手术治疗;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91-021 前言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表现有上腹饱胀、腹痛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引发出血、腹痛等症状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癌变。
近些年来,我国内科通常采用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抑制剂以及止血与质子泵抑制剂等方式进行治疗,此保守治疗的疗效与易复发性难以解决。
通过对从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入住我院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两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发现手术组的治疗方法优于保守治疗组,其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
因此,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早期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具体情况如下。
2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2.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从2001年3月至200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平均年龄为45.8岁,治疗时间为6至12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
2.2 治疗方法:首先对于溃疡大于2 cm或是在内科保守治疗未有显著疗效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毕ⅰ与毕ⅱ的手术方式进行。
其次,关于对照组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进行胃黏膜保护、制酸以及内科止血等治疗。
84例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
方法该院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2例治疗组和42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患者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参照组(85.72%),并发症发生率(4.76%)与复发率(7.14%)均低于参照组(14.29%)、(23.81%),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少并发症发生,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节奏不断提高,因而也提高了胃溃疡发病几率。
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是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难治愈性、慢性、易复发及节律性等特点,若不予以及时治疗则极易并发穿孔、出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演变为癌变。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彻底治愈较低,容易反复发作。
因此,探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胃溃疡临床研究重点问题。
故该研究就该院2011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临床疗效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胃溃疡。
所有患者均排除胃癌等病症,纳入标准:(1)均经钡餐、胃镜等临床检查诊断确诊;(2)无胃部手术史及严重并发症;(3)伴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头晕、黑便。
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42例治疗组患者中,22例男,20例女,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0±0.5)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病程(9.5±0.5)年,胃溃疡分型:20例I型,15例II型,7例III型;42例参照组患者中,24例男,18例女,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6.5±0.5)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0±0.5)年,胃溃疡分型:23例I型,13例II型,6例III型。
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59-01【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 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腹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为1.8土0.8d,对照组为2.5±1.2 d,1年后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胶囊40mg,每日1次,连服4周;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加用阿莫西林1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柴胡15g,芍药12g,炙甘草9g,丹参15g,川芎15g,陈皮12g,升麻10g,枳壳10g,香附10g,佛手10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白及10g。
水煎取汁300ml,每日剂,早、晚饭前1h温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
治疗期间戒烟酒,日常生活安排有规律,避免辛辣、酸f生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停用其他一切与抗溃疡有关的药物。
疗程结束后复查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
1. 3 疗效标准痊愈:胃痛症状消失,胃镜下检查见瘢痕形成溃疡愈合hp根除;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胃镜下检查见部分瘢痕形成>50%,进入愈合期,hp消除率≥50%;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缓解,胃镜下见少量或无瘢痕形成产溃疡,hp消除率<50%。
总有效为痊愈加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见表1;腹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为1.8±0.8d,对照组为2.5士1.2d,1年后治疗组复2例,对照组复发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雷尼替丁联合丽珠得乐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反复发作的几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治疗;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gastric ulcerpatients.Methods: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84 cases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anitidine combined Franc music therapy,treatment group in patien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omeprazole,amoxicillin and Franc music combined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comparison,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Gastric ulcer treated with omeprazole,amoxicillin,franc to music therapy can achieve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t,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Gastric ulcer,clinical treatment,treatment effect胃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临床表现为:饥饿不适、上腹疼痛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胃穿孔,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
中医治疗80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胃溃疡患者使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以2014年1月~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中医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
对照组中4例有不良反应情况,停止服药后病情复发。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胃溃疡的治疗,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胃溃疡;中医;西医;研究前言胃溃疡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
目前中医普遍认为遗传,暴饮暴食、营养不良,长期焦虑,脑力劳动过度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胃溃疡。
其临床表现为恶心、犯酸、腹痛腹泻、背痛等,典型表现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定时在餐后出现中上腹部疼痛。
严重者出现呕血、黑便,伴有幽门梗阻、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西医在胃溃疡的治疗中,效果虽好却也易复发,不利于养胃,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1-2]。
近年来,胃溃疡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研究意在用中医方法从根本上治疗胃溃疡,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0例,17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5.41±3.22)岁;病程为2个月~10年,平均病程(3.42±1.59)年。
对照组40例,19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59±4.76)岁;病程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4.33±2.1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胃溃疡80例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胃溃疡患者采取吗丁啉联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8月于我院内科进行胃溃疡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单纯服用吗丁啉药物的方式,服用剂量为12mg,选择一日三餐后口服方式;针对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同剂量吗丁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奥美拉唑,口服剂量为18mg,2次/日。
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统计病症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92.5%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观察组75%的总有效率。
使用吗丁啉和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组患者在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远远低于单纯使用吗丁
啉药物的观察组,两组之间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针对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单纯服用吗丁啉药物的方式,服用剂量为12mg,选择一日三餐后口服方式;针对治疗组40例患者在服用同剂量吗丁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奥美拉唑,口服剂量为18mg,2次/日。
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统计病症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疗效。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患者经过治疗后之前出现的胃溃疡症状已痊愈,经过胃镜等检查后均显示无恙,胃内溃疡的现象已经消失,只存在轻度的炎症即可判断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了大幅度改善,各项检查显示炎症还未消退,溃疡面积缩小幅度超过一半即可判断为治疗有效;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无改
善,溃疡面积缩小幅度不到一半,甚至有患者出现溃疡面积增大和症状加重的情况,即可判断为治疗无效。
1.4 数据处理我们使用spss公司推出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s)的方式来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的方式则适合于计数资料,同时将x2检验的模式运用在处理组间对比问题上,当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溃疡症状改善效果治疗组92.5%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观察组75%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胃溃疡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2.2 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使用吗丁啉和奥美拉唑药物的治疗组患者在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远远低于单纯使用吗丁啉药物的观察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为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复发情况治疗组有1例(2.5%)患者出现了症状复发的现象,观察组有8例(20%)患者出现了症状复发的情况,两组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弱碱性药物奥美拉唑能在患者体内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内进行有效反应,作为一类能在高酸环境下活性物质,最终生成的亚磺酰胺能很好的和质子泵结合,通过发挥抑制作用来阻断胃酸分泌
过多活动,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症状有显著效果。
本院选取了40例患者来采取吗丁啉配合奥美拉唑治疗方式,和单纯选择吗丁啉治疗胃溃疡的观察组形成对比,研究两种药物对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实践数据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高于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急剧下降。
奥美拉唑作用人体后不断增加了胃黏膜的血流量,实际上发挥了一种积极保护的功效,帮助抗幽门螺旋杆菌增加活性,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帮助患者增强疗效,降低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胃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6).
[2] 李红梅,于环宇.胃溃疡的防治心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