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39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最新模拟精炼1.(2023·浙江宁波·宁海知恩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
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
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
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
”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
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可知列宁主张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说明要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1919年依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借鉴本国资产阶级的做法建设苏维埃政权,不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除B项;1919年还没有提出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江苏南京·统考三模)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
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主张()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一、选择题1.有观点认为:1917年的形势下,十月革命并非政变……考虑到俄国特殊的国情,让临时政府去发展资本主义至少在工业化方面不大可能达到斯大林模式的苏联那么高的成就。
上述观点( )A.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民心B.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C.全面正确地分析了斯大林模式D.说明布尔什维克政治号召力强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
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这一论述( )A.成为俄国新制度建立的依据B.揭示了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C.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3. 1917年8—9月,列宁写成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特别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以及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如廉价政府、公职人员的选举和罢免、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公社等。
列宁意在( )A.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B.正为推翻沙皇统治作准备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指出了武装夺权的新方式4. 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
列宁把该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认为这是一个为期不下十年,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
据此可知,全俄电气化计划的实施( )A.得益于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完善了特殊时期的经济体制C.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5.如图是苏俄(联)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
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56年D.1956—1964年6.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首次明确规定准许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
高考历史复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鹤壁市二模]1908年,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说道,无产阶级固然不可轻视和平的斗争手段,因为这些手段在革命的准备时期是必要的,但是无产阶级一刻也不应当忘记,阶级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采取武装斗争和国内战争的形式。
他意在强调()A.巴黎公社建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B.俄国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必要性C.公社社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D.俄国社会存在和平斗争的可能性2.《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说:“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民族独立革命D.资本主义革命3.[2023·保定市二模]1917年4月,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提出俄国革命应向第二阶段过渡的主要依据是()A.俄国专制政府难以满足民众诉求B.无产阶级专政符合时代潮流C.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基本完成D.无产阶级代表工农群众利益4.[2023·河北保定二模]下图所示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士兵在莫斯科街头扛起“共产主义”横幅的场景。
这反映了当时俄国()A.封建专制阵营力量严重削弱B.无产阶级坚持城市中心道路C.广大士兵对于新社会的向往D.士兵是革命依靠的主要对象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
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表明当时()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6.1917年7月,首都街头进行“武装示威游行”的士兵和喀琅施塔得水兵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而事件的目击者孟什维克活动家苏汉诺夫也说:“虽然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没有组织,也没有下令在7月3日起事,但布尔什维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准备了起义,只是没有把起义的时间确定在7月初。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因此,本节课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进行论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说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史料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数据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俄国十月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从而导入新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前两课分别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而十月革命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与伟大。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包括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战的影响等。
(2)掌握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3)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