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概况
- 格式:pptx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0
---------------------------------------------------------------最新资料推荐------------------------------------------------------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
其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根据发生部位,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
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
前者包括 I 度和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室内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及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心电检查: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通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监测仪等心电监测方法以确诊。
对于间歇性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监测仪可了解到最快和最慢心率、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1 / 490%心律失常都在院外发作,而且发病时间短、很难捕捉。
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发生。
这是目前医院心电图机的一个短板,就是疾病发作后等到医院检查,病症已经消失了。
掌上心电专注于家用心电监护,随时随地 24 小时监控您的心脏健康,且有心电医生在线指导,是您值得信赖的心脏家庭医生;掌上心电动态心电记录仪有四大功能:功能一:疾病初步筛查。
用户可随时随地自测心电图,及时捕捉心脏异常,检测结果通过APP 发送至心电医生,实时监控心脏,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有效提高心血管病检出率,降低疾病突发风险;功能二:捕捉异常以供就医参考。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诊疗常规【概述】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和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室率过缓性心律失常,常伴有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
【临床表现】1心律不齐所致的心悸。
2.因心动缓慢所致的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晕、黑朦、晕厥、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出现阿一斯(Adarns一Stokes)综合征。
3.与心律失常相应的体征如心律不齐、心搏脱漏;心音强度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大炮音等。
4.可伴有原发心脏疾病的表现。
【辅助检查】1.主要通过ECG进行诊断,包括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植入式心电信息记录仪。
2.功能试验窦房结功能测定,如阿托品试验、自主心率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测定(食管或心内)。
房室传导系统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描记,1:1传导的最高心房起搏频率测定、程序心房刺激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及传导时间。
3.特殊病因的有关检查颈动脉窦按摩、倾斜试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与心室率过缓相关的器官供血不足所致的症状及典型心电图特征予以诊断,必要时结合功能检查和电生理试验综合分析,可以明确过缓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程度。
【治疗】1.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治疗适用于可逆性的过缓性心律失常、临时保护性起搏及需急诊抢救性起搏的患者。
2.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适应证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束支一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II度H型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者;在观察过程中阻滞程度进展、H-V间期>100ms者,虽无症状,也是植人起搏器的适应证。
3)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率经常V50次/min,有明确的临床症状。
4)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间歇发生心室率V40次∕min,或者有长达3s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植入起搏器。
5)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心率缓慢,心率或R-R间隔达到上述标准,伴有明确症状者;但由于血管反应所致的血压降低,起搏器不能防治。
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指南
13.1 概述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传导阻滞(主要是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轻者可无症状,严重的心动过缓可造成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晕厥前兆或晕厥等血液动力学障碍。
有些心动过缓(如III度房室阻滞)可继发QT间期延长而发生TdP,产生心源性脑缺血症状。
13.2 诊治建议[1, 16]
①积极寻找并治疗可逆性诱因,包括肺栓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低血容量、低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酸中毒、药物过量、体温过低和高钾血症等。
②轻度的心动过缓(如心率50-60次.分)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可观察,不需紧急处理。
过度治疗使心率加快反而可能起不利作用。
③症状性心动过缓的药物治疗:
a. 阿托品可用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不宜用于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逸搏心律的患者。
老年前列腺肥大者也不宜应用。
b. 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阿托品无效或不适用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也可用于起搏治疗前的过渡。
多巴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肾上腺素合用。
这些药物可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产生新的快速心律失常,因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应慎用。
④对症状性心动过缓,应尽早实行起搏治疗。
起搏方法详见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常用技术。
⑤心室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为无灌注节律,往往是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应实施心肺复苏。
无有效心肺复苏的保证,药物和临时起搏不能发挥作用。
慢心律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什么是慢心律慢心律是指心率过慢的一种心律失常,也被称为窦房结功能低下。
窦房结是心脏中的起搏器,控制着心脏的节律。
当窦房结出现功能异常时,心率会变得过慢,导致慢心律的发生。
慢心律的症状慢心律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症状:•疲劳和虚弱感•心悸或心跳缓慢•头晕或晕厥•呼吸困难•体力活动耐力下降慢心律的功能主治慢心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对于慢心律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来控制心率。
常用的药物包括:1.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并增加心脏泵血能力。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慢心率。
3.异丙肾上腺素:作为起搏器,帮助恢复正常的心率。
介入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一些慢心律不适合药物治疗或不满意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介入治疗,其中包括:1.心脏起搏器植入:通过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在需要时向心脏提供电刺激来维持正常的心率。
2.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高频电能传递到异常的心脏组织上,破坏异常的起搏点,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率。
预防和自我管理除了医疗治疗,对于慢心律患者来说,预防和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定期就诊: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跟踪治疗效果。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管理并控制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需积极控制这些疾病。
慢心律的预后慢心律的预后通常是良好的,特别是在接受适当治疗和自我管理的情况下。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率,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慢心律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因此,密切的医疗监测和定期的就诊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结论慢心律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率过慢会导致疲劳、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一)诊断依据1.心率〈50 次/mine2.心电图大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分为3度。
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每个心房冲动均可下传至心室,但P-R间期>0.20so 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部分心房冲动不能下传至心室。
又分为I型和II型。
I型者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离一个QRS波群;II型者部分P波后无QRS 波群。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所有心房冲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 P波与QRS 波群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通常心房率高于心室率。
(二)注意事项1.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若无特别不适的主诉,仅给予吸氧治疗,不必给药。
若有不适主诉,并有明显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就需给予药物急救。
明显异常的症状和体征指有下列情况之一: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2.患者存在明显异常的症状和体征,且为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应采用体外心脏起搏,属于I类效果治疗。
若心电图呈直线或无脉搏心电活动,此时使用体外心脏起搏效果就差,属于I【b类治疗。
若无体外心脏起搏器,只能跳过此项程序。
3.多巴胺属IIb类效果药物,其剂量用法见休克项目。
4.异丙肾上腺素低浓度时属I【b类效果,高浓度时属III效果。
其治疗剂量为2〜lOiig/min,用每毫升20滴输液器,滴数控制在每分钟8〜40滴为宜。
(三)操作程序| ------------------- 电图检查◄-------- (好转)I -------------------- 二 *―I(不存在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阴滞)(存在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意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