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册27课岳阳楼记
- 格式:docx
- 大小:10.17 KB
- 文档页数:4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选自《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2)庆历四年: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
巴陵郡:即岳州。
“守巴陵郡”就是“知岳州”。
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及,到。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废,荒废。
具,同俱,全,皆。
兴,兴办(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增,扩大。
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以,用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优美的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
吞,吞纳。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汤汤,水流大而急。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楼导入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27.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目标1.在熟练翻译的基础上,疏通文意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班级来了这些位老师和领导,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吗?(有)老师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一定会展现你们的精彩和亮点。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对《岳阳楼记》整篇进行了翻译,上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文章。
板题: 27.岳阳楼记范仲淹二、出示学习目标1.在熟练翻译的基础上,疏通文意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一生读,其他人明确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一)快速译全文,注意重点语句,8分钟后提问重点语句的翻译1.学生自由翻译全文2.逐段提问重点语句的翻译第一自然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点字:谪属第二自然段: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重点字:衔吞第三自然段: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重点字:淫雨阴风浊浪第四自然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四、出示自学指导(二)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每段内容,5分钟后回报1.生自主归纳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正确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点燃热情“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二者相互映衬,水美楼更佳。
这水与楼到底美在何处,妙在何方,读完这篇传诵千古的名篇,你也许能明白一二。
二、走近范仲淹,了解范仲淹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老师对此进行补充、归纳、整理为:⒈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⒉作者轶事。
范仲淹生在徐州,两岁时丧父,幼时刻苦好学,借住长山醴泉寺僧房,勤奋攻读,“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每日仅煮一小锅粥,凝结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咸菜或撒盐而食。
这就是典故“断齑划粥”的由来。
天圣七年(1029年),刘太后垂帘听政,范仲淹冒死直谏,触怒太后,被贬河中府。
明道二年(1033年),江淮及京东大灾,而皇室仍挥霍无度,范仲淹再次进谏,又第二次被外贬。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的相关内容:《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1、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2、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
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
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译文】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赏析】饮水思源,解文寻根。
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三)由读课文直至读熟。
二、学习文章的第一节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岳yu è阳y áng 楼l óu 记j ì宋s òng 范f àn 仲zh òng 淹y ān庆qìn g 历lì四sì年nián 春chūn ,滕téng 子zǐ京jīng 谪zhé(zh é)守shǒu 巴bā陵líng 郡jùn 。
越yuè明míng 年nián ,政zhèng 通tōng 人rén 和hé,百bǎi 废fèi 具jù兴xìn g 。
乃nǎi 重chóng 修xiū岳yuè阳yáng 楼lóu ,增zēng 其qí旧jiù制zhì,刻kè唐táng 贤xián 今jīn 人rén 诗shī赋fù于yú其qí上shàng ,属shǔ予yǔ作zuò文wén 以yǐ记jì之zhī。
予yǔ观guān 夫fū巴bā陵líng 胜shèng 状zhuàng ,在zài 洞dòng 庭tín g 一yī湖hú。
衔xián 远yuǎn 山shān ,吞tūn 长cháng 江jiāng ,浩hào 浩hào 汤shāng 汤shāng (sh āng ),横héng 无wú际jì涯yá;朝zhāo 晖huī夕xī阴yīn ,气qì象xiàng 万wàn 千qiān 。
此cǐ则zé岳yuè阳yáng 楼lóu 之zhī大dà观guān 也yě,前qián 人rén 之zhī述shù备bèi 矣yǐ。
五册27课岳阳楼记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
领会全文大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全书的思路。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警句的作用。
3.领会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
二能力训练点首先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字音正
确,停顿合理,注意语调高低抑扬,把握记诵的思路,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在反复诵读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
三德育渗透点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美育渗透点全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结构艺术及古仁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学法引导《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
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录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正确理解难词、难句,可以通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
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来完成。
语言文字的美感,宜在反复诵读中体会。
警句的深刻内涵,宜在教师适当补充背景知识下理解。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应该如何评价,是学习的一个疑点,宜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作者所处的特定社会阶段,进行正确地分析。
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影碟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自学文章,理解难词、难句,领会文意。
2.学生结合听范读,看碟片和自由诵读,一边领略岳阳楼美景,边感受本文语句错落有致,富于音乐美的特点。
3.教师设计讨论题,在边读边议中领会文章主旨及作品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写作动机。
2.感受本文语言美的特点。
3.理解1、 2 节文意。
'二整体感知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今江苏吴县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仁宗时,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他主张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
但这些改革多少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致推行不久便告失败,
他也被贬官外放。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是唐代张说 4 建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贬居邓州今河南邓县一带时,应好友滕子京的
请求写一篇散文。
其时,滕子京重修是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悚曲篆额 用篆字书写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三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放岳阳楼胜景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指导朗读。
3.教师强调读骈句的一般规律,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本文语句骈散 结合,错落有致,极富音乐美的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二。
在复习骈句知识之后,强调读骈句的规律。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名,骈句以外,统称散 句。
读骈句。
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必须有稍长的停顿。
4.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 1、2 节文意。
着重理解下列语句 1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听录音,要求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的高低抑扬。
音,
5.概括两节大意,理解它们在全篇中的作用。
四总结、拓晨本节课,着重体会了本文语言的骈散结合、凝练形象有特点。
为加深认识,可以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四,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妙处。
1.洞庭湖本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易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并领会到洞庭湖气吞山河的壮阔景象。
形成一幅生动的画图。
波澜也是无生命之物,用惊则易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
并领会春和景明的平和气氛。
2.说洞庭湖气象万千,可联系上文衔远山••…朝晖夕阳,领会到景物变化无穷之意。
3.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宜理解为登楼者在特定氛围中所产生的幻觉。
既渲染出环境的恶劣。
又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可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意思。
在理解文中难词难句,体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段落以骈句为主?哪些段落有较多的散句?2.本文在什么
情况下多用骈句?在什么情况下多用散句?3.纯用骈句的语段和骈散结合
的语段在朗读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语言效果?小结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
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一般地说,一篇文章中仅用几个骈句,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
本文首段全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起结均用散句而中间写景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