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基本知识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462.50 KB
- 文档页数:59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Tuina technique and merit legal science)(供5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与功法的术式结构、技能训练方法、动作原理、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推拿专业课程中,是一门核心技能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功法、手法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推拿功法、手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研究方法和临床辨证应用规律,为学习《推拿治疗学》与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西医诊断基础》。
后续课程:《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
先修课程是本课程的讲述基础,后续课程是此课程的具体应用,后续课程应在此课程开设的下一学期进行教学。
二、课程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总学时90学时,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操作示范、技能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听教材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加强手法操作的示范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
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教学(实训)6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 王之虹等.推拿手法学.2001年8月第1版.中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主要参考书1 周信文等.推拿手法学.2000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 张建华、何光远等.推拿学.2007年1月第1版.中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 俞大方等.推拿学.1985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四、课程考核考试(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其中理论考试50%,技能考试50%。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1.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掌握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和病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手法施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推拿的操作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拨叩、拍打等。
2.中医推拿的技术要点(1)按摩:以手掌、指腹、拇指或掌根等部位作往复式的摩擦作用,对病区或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经活络。
(2)揉捏:以手指、掌根或拇指等部位对局部或整个穴位进行捏捉、揉动、揉转、揉压等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3)推拿:以推、拉、捏、按、挤等手法对患部或穴位进行施力,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脏腑的功能,消除病邪。
(4)拿:以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抓足、提握、提拨等操作,以调理经络,消除疼痛。
(5)拨叩:以手指、掌根、拇指等部位的力道和速度,对穴位或病区进行重叠拨动,以调理气血,消除病邪。
(6)拍打:以手掌或拳头等部位的力度和速度,对病区或全身进行拍打,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二、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和适应症1.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辨证施治、因病选穴、灵活运用手法、标本兼治、调理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2.中医推拿的适应症(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头晕等疾病;(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风湿病;(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胃痛等;(4)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恢复等;(6)皮肤病:湿疹、疮疖、痒疹等;(7)肿瘤放化疗后的协调治疗;(8)儿童多动症、夜啼、消化不良等。
三、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脉象、舌苔等信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熟悉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推拿学基础考纲总要求推拿学是研究怎样用推拿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的科学,在推拿学的复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常用的检查方法,手法的基本操作及推拿对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法。
要求考生:1、掌握手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功用、治法和治则。
2、熟悉常用检查方法的主要内容。
3、熟悉与推拿相关,特别是与小儿推拿相关的针灸学相关知识。
4、熟悉成人推拿常见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方法,了解推拿治疗方法和操作。
5、熟悉小儿推拿常见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方法,了解推拿治疗方法复习考试内容第一篇总论一、推拿手法1、手法概述:了解手法的概念;领会手法的技术要求及临床应用;熟悉手法的分类;理解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辨证关系。
2、摆动类手法:熟悉摆动类手法的概念,掌握~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变化应用。
3、摩擦类手法:掌握摩法、擦法、推法的动作技巧及三者在操作上的异同;熟悉本类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及其作用。
4、振动类手法:正确掌握抖法和振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巧,熟悉本类手法的临床运用。
5、挤压类手法:重点掌握按法、捏法和拿法的动作要领;熟悉临床应用方法和治疗作用,了解按法和点法、捏法和拿法之间的区别。
6、扣击类手法:掌握拍法、击法、啄法、扣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巧,熟悉本类手法的临床应用。
7、活动关节类手法:掌握摇法、各种扳法和拔伸法的动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熟悉本类手法的综合运用。
二、推拿的基本作用l、掌握推拿的基本作用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滑利关节、增强人体抵抗力。
2、了解推拿补泻的特点及在治疗时的运用。
3、了解推拿的作用途径。
三、推拿的治法治则l、推拿的治则:熟悉推拿的治则。
2、推拿的治法:了解推拿八法及其运用。
四、常用临床检查l、颈部检查:了解颈部检查的主要内容,掌握检查方法。
2、脊柱检查:熟悉脊柱检查一般方法,掌握脊柱检查的特殊方法。
3、髋关节检查:熟悉髋关节检查一般方法,掌握髋关节检查的特殊方法。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推拿手法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
本大纲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计划对针推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对本门学科的要求而编写,学生在掌握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推拿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针推人材。
《推拿手法学》是研究中医推拿手法起源、发展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1.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及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及推拿特定穴;3.掌握推拿各类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4.熟悉推拿手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强手法的练习和临床见习。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1.讲授基本理论在推拿手法中的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使用手法、治疗部位。
2.在进行手法教学时,必须加强手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
3.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介绍一些推拿手法临床上的新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64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手法基础第一章绪论【要求】(一)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了解中医推拿手法名称的演变。
(二)了解推拿的起源及推拿手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
(三)了解推拿手法、功法与治疗学的关系。
(四) 了解历代推拿发展演变过程及推拿主要著作。
【内容】(一)推拿手法的定义、理论依据、治疗特点。
(二)“推拿手法”名称的演变,在中医学起源中的作用。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hinese massage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课或必修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80学分:6适用对象:针灸推拿专业先修课程:中西医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大纲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计划对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对本门学科的要求而编写,学生在掌握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推拿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人材。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推拿手法学》是研究中医推拿的源流、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1.掌握推拿的定义及了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及推拿常用腧穴;3.熟悉推拿主要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4.了解推拿练功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病症自我推拿的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强手法的练习和临床见习。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1.讲授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使用手法、治疗部位。
2.在进行手法教学时,必须加强手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
3.在讲解推拿常用腧穴时,要结合临床应用。
4.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介绍一些临床上的新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96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要用“掌握、熟悉、了解”等进行描述,“教学内容”包括实验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了解中医推拿名称的演变。
《推拿手法技术》教学大纲(本大纲供三年制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使用)推拿手法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是针灸推拿的主干课程之一。
虽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医经络外治法特色,区别于中医的其他学科,也区别于针灸学,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各种推拿手法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知识,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为:绪论部分包括推拿手法的形成与发展、推拿手法的特点、分类与推拿手法主要内容、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学》的总学时安排为76学时,除由教师理论讲授外,应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及开展自学、讨论等多种授课形式。
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推拿手法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推拿简史[目的要求]1、熟悉推拿手法的特点、临床应用范畴。
2、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3、了解推拿手法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过程。
4、了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本常识[目的要求]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2.熟悉推拿的注意事项和推拿介质以及热敷3.了解推拿的命名与分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三章推拿练功[目的要求]1.要掌握推拿练功的预备姿势、动作要领。
2.要熟悉推拿练功的原文。
3.要了解推拿练功的按语。
[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操作示范、学生实训。
第四章成人推拿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目的要求]1.掌握摆动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
对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手法要体会其缠绵,具有可持续操作性,且治疗适应症广泛的特点。
2.熟悉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上篇经络与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
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
1.2掌握。
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3.了解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
第三篇治疗篇第九章骨伤科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本章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2、掌握推拿对本章有关病症的辨证施治【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1、如何理解“筋骨整体观”2、推拿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内容3、提高手法调整的成功应采取的途径第二节各论1、脊柱骨盆病变(1)颈椎病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①临床表现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脊髓型颈椎病4)椎动脉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②诊断1)颈型颈椎病:颈部易疲劳,反复出现“落枕”2)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3)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的症状、体征4)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类似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体征③治疗松解调整,分急性发作期和症状缓解期④预后脊髓型颈椎病预后较差⑤附注(2)枕寰枢关节失稳①临床表现1)枕颈不称2)寰枢椎不稳②诊断主要依靠影象学诊断③治疗松解调整④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⑤附注(3)脊柱后关节紊乱重点介绍胸椎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①临床表现局部疼痛不适②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局部压痛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④预后良好⑤附注(4)颈椎间盘突出症定义:各种原因造成的颈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症状和体征①诊断1)临床表现2)分型诊断标准3)临床分期分型②治疗采用分期治疗③预后多属急性发病,预后不佳④附注(5)腰椎间盘突出症①定义:腰部受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病因病理:主要为间盘退变及外力作用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淤④预后较好⑤附注(6)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①定义:以第三腰椎横突明显压痛为特点病因病理: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致肌肉或筋膜损伤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较好⑤附注(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①定义:腰椎退变而引起的腰椎移位病因病理:软组织退变、长期工作姿势不当、腰椎结构发育异常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局部放松,整复滑脱,制动④预后较好⑤附注(8)骶髂关节紊乱症(损伤与错位)①概述②临床表现坐骨神经痛及盆腔脏器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③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各种试验检查(包括影象学检查)④治疗理筋整复,以符合解剖生理及力学承受要求⑤预后尚可⑥附注(9)强直性脊柱炎①定义:是一种累及椎间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型的疾病病因病理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④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⑤附注(10)外伤性截瘫①定义: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受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分型:脊髓休克型、脊髓受压型、脊髓本身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可明显改善症状④附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⑤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⑥附注(11)退行性脊柱炎①定义:又称增生性脊柱炎,以椎体边缘增生和小关节肥大为主要特征病因病理:退行性变为主要原因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④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⑤附注2、脊周软组织病变(1)落枕①落枕的概念病因病机:睡卧姿势不良、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肌肉紧张、头部偏斜强硬检查:X线无特殊发现③治疗疏筋通络,活血止痛,理筋整复(2)颈部扭挫伤①病因病机跌仆闪挫,突然扭转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外伤,颈椎疼痛,活动受限检查:局部肌肉痉挛,X线无异常③治疗疏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3)项背肌筋膜炎①病因病机外伤、劳累、受寒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项背酸痛不适,遇则重,活动受限检查:局部压痛X线:偶可见局部韧带钙化③治疗疏筋活血,解疼止痛(4)急性腰扭伤①病因病机弯腰用力不当或负重过大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不能活动检查:局部压痛,疼弯,侧弯③治疗疏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5)腰肌劳损①病因病机长期体位不正或急性损伤后未彻底治疗,先天畸形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功能活动一般正常检查:广泛压痛,肌疼弯,X线先天畸形和骨质增生③治疗疏筋活血,散疼止痛(6)骼腰韧带损伤①病因病机腰椎极度前屈时突然旋转,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腰痛呈钝痛,牵拉样或酸困样痛,久座久站、晨起、劳累均加重③治疗疏筋活血,通络止痛(7)臀上皮神经损伤①病因病机腰骶部突然扭转、屈伸,直接暴力撞击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腰臀部疼痛,活动困难检查: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局部条索状物,直腿抬高受限③治疗疏筋通络,活血止痛3、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周围炎①病因病机⑴年老体虚,气血不足⑵感受风湿邪⑶肩部外伤及慢性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广泛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检查:肩关节周围压痛,活动受限,X线早期无改变,后期软组织内钙斑③治疗初期:活血止痛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2)肩峰下滑节炎①病因病机直接或间直外伤,劳损及退变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检查:外形改变,压痛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3)肱骨外上髁炎①病因病机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握物无力检查:压痛,前臂伸腕肌群炕阻试验;Mill氏试验,X线改变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4)旋后肌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外伤或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伸掌、伸、外展拇指无力检查:压痛,中指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5)腕管综合症①病因病机损伤或疾患引起腕管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初期:手指麻木刺痛,挥动手症可解除;后期:肌肉萎缩,手指感觉消失检查:Tinel症;Phalen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6)腕尺管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劳损,占位性病变,先天畸形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I型:疼痛,麻木乏力,且向上放射II型:支配区域肌力下降,萎缩,麻痹检查:Froment试验;Tineol试验;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7)旋前圆肌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外伤,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无力,麻木,烧灼感检查:压痛;Tinel症;对掌无力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8)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①病因病机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红肿,拇指无力检查:局部结节状隆起;压痛;握拳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9)退行性膝关节炎①病因病机机械性损伤,退行性改变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受限。
浙江推拿功法教学大纲浙江推拿功法教学大纲浙江推拿功法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推拿功法在浙江地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为了推广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浙江推拿功法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推拿功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推拿师的专业水平。
一、浙江推拿功法的历史渊源浙江推拿功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就有了推拿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拿功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浙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承。
二、浙江推拿功法的理论基础浙江推拿功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推拿手法。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网络,通过按摩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气血理论强调气血的流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推拿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流动来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手法是浙江推拿功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揉、捏、按、推、拿等手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浙江推拿功法的教学目标浙江推拿功法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推拿师。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浙江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推拿手法等;2. 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3. 掌握推拿手法的技巧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推拿治疗;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专业的推拿服务。
四、浙江推拿功法的教学内容浙江推拿功法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实践操作主要包括推拿手法的练习和实际治疗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掌握推拿功法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五、浙江推拿功法的教学方法浙江推拿功法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