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温度和温标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5
温度及温标换算公式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K)等单位来表示。
不同的温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
1.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公式: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1.8+32℃=(℉-32)/1.8其中,“℃”表示摄氏度,“℉”表示华氏度。
2.摄氏度(℃)与开尔文度(K)的换算公式:温度的零度点和绝对零度点是摄氏度和开尔文度之间换算的关键点。
摄氏度的零度点是水的冰点,即0℃,而开尔文度的零度点是绝对零度,即0K。
摄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K=℃+273.15℃=K-273.15其中,“K”表示开尔文度。
3.华氏度(℉)与开尔文度(K)的换算公式:华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与摄氏度和开尔文度的换算公式类似,只需在摄氏度和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后加上一个常数。
华氏度与开尔文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K=(℉+459.67)/1.8℉=K×1.8-459.67以上是常用的温度及温标之间的换算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温度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在科学、工程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在国内旅行时,需要将摄氏度换算成华氏度,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在烹饪时,根据不同的烹调要求,需要将摄氏度转换成华氏度来控制烹调时间和温度;在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将摄氏度转换成开尔文度以进行更精确的温度测量等。
总而言之,温度及温标的换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温度单位之间进行换算,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换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温度及温标的知识。
知识回顾1.分子间作用力以下事实可以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有间隙②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间隙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这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所共有的现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表明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反映了分子间存在这间隙。
分子间虽然有间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分子间有引力,而分子间又有间隙,没有紧紧吸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当r<r时,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快,所以分子力表时,现为斥力;当r>r分子引力和斥力也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引力减小的快,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r=r0时,分子引力和斥力是相等的,分子力为零。
2.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单个分子的运动是不规则、带有偶然性的,但是大量分子一起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统计规律。
导入新课想一想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水都是液态的。
为什么当温度到达某一数值的时候水就会变换状态,变成冰?想一想冬天虽然寒冷,却也带给我们很多美妙的回忆。
想一想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节温度和温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
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理解温度的意义,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以及温度的表示。
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并会使用。
2.过程与方法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知道什么是温度,什么是温标,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并学会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好的研究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平衡定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七章第四节温度和温标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彼此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C )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解析:由热平衡的概念可知,C选项正确。
2.(浙江宁波2021年高二检测)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需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窗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式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C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掏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当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掏出当即读出示数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需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可隔着冰又无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掏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互换,测出的温度再也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即热力学温度为10K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C.摄氏温度升高10℃,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二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K,有许多同窗错误地以为可变形为ΔT=Δt+273.15K,而认为C选项正确,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
4温度和温标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1)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反映了系统的特征、性质。
(2)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3)非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谈重点平衡态①系统各部分的参量并不相同,而且可能正在变化,然而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的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会达到稳定,即达到平衡态。
②把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的气体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如果容器和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各点的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即达到平衡态。
【例1】表示系统存在状态的各物理量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就说系统处于平衡态,对吗?解析:描述系统存在的任何一状态参量发生变化,系统都处于非平衡态,温度是描述系统存在的其中一个物理量,温度发生变化,说明系统不处于平衡态,所以这种说法不对。
描述系统状态的热学参量有多个,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系统就不处于平衡态。
答案:见解析释疑点热学、力学中的平衡描述系统状态的热学参量有多个,其中一个发生变化,系统就不再处于平衡态。
热学平衡与力学中的受力平衡是不同的概念,力学中的受力平衡研究对象是物体,特点是合力为零;热学中的平衡是系统的一种状态。
2.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间没有隔热材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时,此时的状态叫做热平衡状态,我们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对温度的理解①温度的宏观解释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情况下,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
温度和热平衡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
统编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一)内容:温度和温标(4课时)(二)解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①知道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②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③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2、解析①知道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②知道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的热学性质”叫做温度,知道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③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 K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未区分研究对象的一个系统还是两个接触的系统。
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判断依据系统不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不变、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来区别平衡态与热平衡。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 自学(约20%)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一、平衡态和状态参量1.系统:在物理学中,通常把研究对象称为系统.2.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来源:学科网]3.平衡态: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最后系统的状态参量都不再改变,这时两个系统具有“共同性质”,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3.温度: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的热学性质”叫做温度.三、温度计与温标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_K.[来源:]第二部分 新课教学(互学约30%、导学约40%)问题一:如何理解状态参量与平衡态?设计意图:通过这组问题串,让学生理解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第一讲温度引入(尚未写)知识点睛知识点一:温度与温标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标: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
1)摄氏温标(t):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滚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单位:摄氏度(℃)2)热力学温标(T):又称国际温标或绝对温标,以绝对零度为基点的标尺。
即℃,在此温度下分子停止运动(0℃=)。
它以-273.15℃作为起点,单位为开尔文(K)。
即=0℃。
二者的换算关系是:T=(t+)K知识点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1) 构造: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和装有适量液体的玻璃泡2)原理:物体的热胀冷缩乒乓球瘪了,让它变回原状,什么缘故用热水?用冷水行吗,什么缘故?知识点三:分类1) 用途分类2) 材料分类温度计种类 测量温度范围 煤油温度计 约-30℃~ 150℃ 酒精温度计 约-117℃~ 78℃ 水银温度计约-39℃ ~357℃温度计名称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不同点温度计的量程_-20_℃~_110℃__35_℃~_42__℃_-20_℃~_50℃ 分度值 ___1_℃ ℃ ___1_℃ 用途 测___液体温度___测__体温___测___气温____相同点原理都是根据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单位都是___摄氏度_____因空隙太小导致铁轨扭知识点四:温度计的利用方式1,实验用温度计利用方式想一想下面哪一种方式是正确的,什么缘故?⑴观看:利用温度计前,第一要观看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也确实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而且在测量前要先估量被测物的温度,选择适合的温度计⑵放置: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数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着容器底或容器壁。
能够竖直放置,也能够斜着放置。
被测量的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最少要能够全数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宜,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搅拌,使整个液体遍地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知识梳理】一、温度与温标1、温度(1)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温度表示冷热程度,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不存在大小或多少之分,因此,在语言表述时只能说温度高或温度低,温度上升或下降等.2、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摄氏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100度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例如“-52℃”,读作“负五十二摄氏度”或“零下五十二摄氏度”,不能写成52C或读作摄氏零下52度。
(2)热力学温标: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把-273.15℃叫做绝对零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相同(通常取绝对零度为-273℃),热力学标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3)华氏温标(了解):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32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212度,中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度。
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利制作的。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温度计:(1)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2)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3)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三、温度计的使用1、实验室温度计(1)使用前:估计待测液体温度,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然后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4温度和温标
5内能【
第八章气体
1气体的等温变化
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1固体
2液体<
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
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