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标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531.00 KB
- 文档页数:26
化工基础名词解释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温度没有高极点,只有理论低极点“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热力学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绝对温度=摄氏度+273.150℃对应绝对温度是273.15 ℃,100 ℃对应为373.15 ℃。
T ℉= 1.8t℃+ 32 (t为摄氏温度数,T为华氏温度数)。
0°F相当于-17.78 ℃,100°F相当于摄氏温度37.78 ℃。
2、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简称压强,习惯上又称压力。
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某点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在数值上均相同。
在SI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N/㎡,称为帕斯卡,以Pa表示。
标准大气压有如下换算关系:1atm=1.013×105Pa=760mmHg=10.33mH2O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3、密度: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vm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m-流体的质量,kgv-流体的体积,m3对于气体,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Mρ=RT式中p-气体的绝度压力,Pa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T-热力学温度,K R-摩尔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K)4、比重:物体的密度与4℃纯水的密度的比值,称为比重。
5、比热容: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
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
华氏温标绝对温标摄氏温标的换算
华氏温标、摄氏温标和绝对温标是常见的温度计量单位,它们
之间的换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实现:
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
F = (9/5)C + 32。
其中,F代表华氏温度,C代表摄氏温度。
如果要将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C = (5/9)(F-32)。
2. 摄氏温度和绝对温标的换算公式为:
K = C + 273.15。
其中,K代表绝对温标(单位为开尔文),C代表摄氏温度。
如果要将绝对温标转换为摄氏温度,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C = K 273.15。
3. 华氏温度和绝对温标的换算公式为:
K = (F + 459.67) x 5/9。
其中,K代表绝对温标,F代表华氏温度。
如果要将绝对温标转换为华氏温度,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F = K x 9/5 459.67。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温度计量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物体的摄氏温度,我们可以使用第一个公
式将其转换为华氏温度,或者使用第二个公式将其转换为绝对温标。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物体的华氏温度,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
将其转换为摄氏温度或绝对温标。
这些换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不
同的温度计量单位之间进行灵活转换,以满足实际需求。
绝对温标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摄氏温度和绝对温标都是衡量温度的方式,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绝对温标是温度测量的基准,以绝对零度为零点,摄氏温度则以水的三相点为零点。
摄氏温度和绝对温标的转换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K)= t(℃)+ 273.15
其中,T为绝对温标的温度,K表示开尔文温标,t为摄氏温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开尔文温标的温度,也可以用来将开尔文温标的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同时,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华氏温度是以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为标准的温度计量单位,与摄氏温度的转换公式为:
F = 1.8C + 32
其中,F表示华氏温度,C表示摄氏温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也可以用来将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总之,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开尔文温标是温度测量中常用的三种单位。
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转换公式进行相互转换。
温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是热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温度,而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就是两种常见的温度表示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开尔文提出的,它将水的冰点设定为0度,将水的沸点设定为100度,然后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
摄氏温标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表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
在摄氏温标中,常见的室温约为20~25摄氏度,热水的温度约为50~60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摄氏度。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丹尼尔·华氏提出的,它将水的冰点设定为32度,将水的沸点设定为212度,然后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份,每一份称为1华氏度。
华氏温标在美国和一些英联邦国家被广泛使用,但在国际上并不常见。
在华氏温标中,常见的室温约为68~77华氏度,热水的温度约为122~140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32华氏度。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是两种不同的温度表示方法,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进行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C = (F-32) \times \frac{5}{9}\]\[F = C \times \frac{9}{5} + 32\]其中,C代表摄氏度,F代表华氏度。
通过这个转换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在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间进行转换。
总的来说,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是两种常见的温度表示方法,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和领域被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这两种温度表示方法的特点和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的概念,更准确地进行温度的测量和计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表示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温度的控制和管理。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温度的定义及国际温标介绍温度的定义及国际温标介绍温度的定义及国际温标介绍温度定义: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中间划分100等份,每等分为摄氏1度,符号为℃。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中间划分180等份每等份为华氏1度符号为F。
热力学温标(符号T):又称开尔文温标(符号K),或绝对温标,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
国际温标: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精度高,使用方便。
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
但由于IPTS-68温度存在一定的不捉,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年会议通过1990年国际ITS-90,ITS-90温标替代IPS-68。
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ITS-90国际温标。
1990年国际温标:a、温度单位:热力学温度是基本物理量,它的单位开尔文,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这个方法。
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
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t90)。
b、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
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任何于温度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的多,而且更为精密,并且有很高的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