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的核算(4)
- 格式:ppt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27
《成本会计》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成本会计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
在成本会计中,正确核算和控制制造费用是保证成本计算准确性和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和要点。
一、直接材料的核算直接材料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并能明确计量的材料,可以按照实际购入价计量,也可以按照标准价格计量。
直接材料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实际加权平均法和标准加权平均法。
实际加权平均法是根据实际购入的直接材料数量和价格来计算单位产品材料成本。
例如,某企业购入1000公斤直接材料A,购入价为10元/公斤,购入2000公斤直接材料B,购入价为8元/公斤。
则直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1000*10+2000*8)/ (1000+2000) = 8.67元/公斤。
以此单价乘以实际使用的数量即可得到直接材料的成本。
标准加权平均法是根据物料的标准单价和实际使用的数量来计算直接材料的成本。
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单价,以此单价乘以实际使用的数量即可得到直接材料的成本。
二、直接人工的核算直接人工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的核算方法与直接材料类似,也可以按照实际工资计量或者按照标准工资计量。
实际加权平均法是根据实际支付的工资和实际工作小时数来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
例如,某企业实际支付的直接人工工资总额为10000元,实际工作小时数为2000小时,则直接人工的加权平均单价为10000 / 2000 = 5元/小时。
以此单价乘以实际工作小时数即可得到直接人工的成本。
标准加权平均法是根据制定的标准工资和实际工作小时数来计算直接人工的成本。
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工资,以此标准工资乘以实际工作小时数即可得到直接人工的成本。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之外,制造费用还包括制造间接人工和制造间接费用。
制造间接人工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如工装工人的工资。
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应使其具有以下特性:(1)共有性,即各应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标准的资料;(2)比例性,即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分配标准总量的变化对制造费用总额的多少有较密切的依存关系;(3)易得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分配标准的资料较为容易地取得;(4)可计量性,即各受益对象所耗用标准的数量可以客观地进行计量;(5)稳定性,即使用的分配标准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便于各期间的成本比较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企业根据各生产单位制造费用的特性和生产特点选定分配标准后,就可进入具体的分配过程。
为了能及时分配制造费用,尽早提供本期成本信息,以及解决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负担水平波动的问题,企业可采用计划分配率的方法配制造费用。
由于采用计划分配计,所分配的制造费用与实际发生的数额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额,对此月末不加以调整而是逐月累计,到年终时一次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中。
调整的方法一是按各产品全年已承担的制造费用总额的比例进行调整,二是将差额并入12月份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中,然后改用实际分配率进行分配。
如果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生产批次较多,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只占全部产品批次的一部分,那么每月进行制造费用分配,其计算与记账的工作量较大,为简化核算,可采用累计分配率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这一方法是将当月完工批次的产品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在其完工月份一次进行分配计入其生产成本,而对当月未完工批次的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一起分配计入其生产成本。
第七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制造费用核算概述一、制造费用核算的范围企业制造费用的范围广、内容多、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包括三类:●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内容较多)●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二、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制造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企业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销的制造费用。
分配后,一般无余额。
为了反映不同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要按车间分设明细账户,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二节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一、折旧费用的核算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
例7-1 P83。
二、修理费用的核算由于修理范围不同,修理费分为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两类。
日常修理费用,如同其他费用一样,在发生时列为当期的制造费用。
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处理。
三、其他费用的核算根据其他费用的发生地点、费用性质及费用受益对象的不同,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账户。
由于费用的发生有直接支付、转账核销、预提待付、已付待摊等不同方式,在核算上也不一致。
(其他费用的具体核算见财务会计) 。
例7-2 P86。
四、生产损失的核算主要是指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进行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在产品,入库时发现的不合格的半成品或完工产品。
●不包括可以降价销售的次品或等外品,合格品入库后因保管不善发生损坏变质的产品,以及在产品销售时发现的废品。
废品按照是否可以修复分为可修复废品与不可修复废品两类。
●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加工修理后可以按原定用途进行使用,而且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的废品是指在技术上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修复的废品。
制造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
准确、科学地核算制造费用,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制造费用核算的定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造费用核算的定义制造费用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制造相关的成本进行计量、分配和核算的过程。
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大类。
制造费用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制造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准确记录和计算,为企业提供合理决策和控制依据。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上,不经过任何分摊。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这两个制造费用项目,它们能够直接与产品形成明确的成本关系。
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通过某种合理的方法分配到产品上。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人工小时法、直接人工成本百分比法和制造费用分摊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产品上,使得制造费用的分摊更加合理和准确。
三、制造费用核算的应用1. 决策依据准确核算制造费用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制造费用核算,企业可以了解到各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对产品定价、产品结构优化等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制造费用核算还可以为企业的产能规划、产品投入和产品绩效评估等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 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
通过对制造费用的准确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自身的成本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制造费用的控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业绩评价制造费用核算还可以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的绩效状况,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
同时,制造费用核算还可以为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制造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分配方法的选择在制造费用核算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
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
1. 哎呀呀,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之一就是直接计入啊!就好比你做蛋糕,买的面粉直接算到蛋糕成本里去,这多直接呀!像那些直接用于生产的材料费用,不就应该爽快地直接计入制造费用嘛!
2. 还有呀,间接计入也很重要呐!比如说生产车间的水电费,总不能直接说这是哪一个产品用掉的吧,那就得按一定方法间接分摊呀。
这就像家里的水电费要一家人分摊一样,得合理分配不是吗?
3. 工时比例法也得知道哦!假如工人 A 和工人 B 一起干活,A 干了 5 小时,B 干了 3 小时,那分配制造费用的时候就得按工时比例来呀。
这不就好像分蛋糕,干得多的就多分点嘛!
4. 机器工时比例法也不能小瞧呀!不同机器工作时间不同,产生的费用就得按它们工作的时间来分摊,这就跟汽车跑的里程越多油耗越高一个道理,能理解吧?
5. 定额比例法也挺有意思的哟!有了定额标准,就按这个标准去算制造费用,多明确呀!就好像考试有了及格线,知道自己在啥水平,清晰得很呐!
6. 产量比例法可得好好讲讲呢!产品产量多的,就多摊点制造费用嘛。
这不难理解吧,就好比搬砖,搬得多的人自然累一些,要多给点报酬啦!
7. 最后还有个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提前计划好分配率,然后按这个来,多简单呀!就如同计划好每天花多少钱一样,心里有底呀!
总之,这些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都很重要,各有各的用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呀!。
成本会计制造费用的核算1. 引言成本会计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核算企业制造费用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精确计算其制造产品的成本,以便能够合理定价并做出决策。
本文将介绍成本会计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和原则。
2. 制造费用的定义和分类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费用。
根据其性质,制造费用可以分为三类:•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间接费用:指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其他费用,如间接材料成本、折旧费用、能源费用等。
3. 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1. 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核算制造费用的方法。
该方法要求将每个成本项目的实际发生额与相应的产品进行关联,以确定产品的实际制造成本。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准确,但缺点是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3.2.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管理层判断确定的,它代表了在正常情况下所需的成本水平。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且能够反映出潜在问题,但缺点是不够准确,可能导致误差。
3.3. 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差异的方法。
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和影响程度,可以找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差异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提高成本效益。
4. 制造费用核算的原则在进行制造费用核算时,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4.1. 直接性原则直接性原则要求将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完全分配给相应的产品。
这意味着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必须直接与产品相关联。
4.2. 分配性原则分配性原则要求将制造费用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如产量、劳动力等)分配给各个产品。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制造成本。
4.3. 期间性原则期间性原则要求将与产品制造相关的费用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