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83.39 KB
- 文档页数:10
2016届高三一模考诗歌鉴赏题汇总2016-02-18 【宝山】(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昭君怨(宋)万俟咏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注】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13.“昭君怨”是这首诗歌的()。
(1分)A.宫调 B.词牌 C.曲牌 D.题目1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写春来雪尽、佳节花期,烘托愉悦之情。
B.上阕“倚栏干”自然过渡到下阕,天衣无缝。
C.结尾化用李白诗句寄托客居之思,不露痕迹。
D.全词表现词人内心愁苦,却不着一“愁”字。
15.赏析这首词曲折有致的构思特点。
(4分)参考答案(四)《昭君怨》13、B14、A15、这首词先写随着春天到来,原本是元宵佳节的热闹与花开时节的春色,转而词人自己独自凭栏,感受雨后的寒意。
情感为之一转。
分明倚栏远望,下阕却转而又说莫倚栏,因为烟雨阻隔望而不见。
但偏偏又远望京城心切,欲罢不能,最后以暮云遮蔽作结。
构思曲尽其妙。
【崇明】(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咏贫士(其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4.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15.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13.古体诗14.D15.诗歌以“孤云”的“独无依”以及瞬息而灭比喻贫士孤独无所依靠,命运无常;(1分)以众鸟比喻庸碌平凡之人,(1分)以迟出早归的鸟儿比喻贫士的与世无争,独守“故辙”。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 2016.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
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味(品相)。
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
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
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
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
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
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形基础或基础梁。
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米左右。
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房山区 2016 年高三语文一模测试一试卷2016.3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 小题,共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24 分。
1—7 题。
资料一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极具原生态特点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交融在一同,使观众同时看到了戏曲与摇滚的______( zá r óu),乡村与城市文化的交融,民间老艺人和时髦摇滚女歌手的合作,给万家团聚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
华阴老腔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属于皮影戏的一种。
华阴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拥有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它是当地大户张家的家族戏,并且传男不传女。
它只需五人便可撑起一台戏: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同样也不缺,可是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当。
音乐唱词常用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采纳上句和下句相联合的基本构造形式。
此中伴奏乐器均由手工制作而成。
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达成。
华阴老腔以其特别的风格被列入了2006 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阴老腔一声喊》混搭式的风格给人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觉感觉。
但是,回归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阴老腔自己来看,也许这类做法又会带来好多的难堪。
作为地区性文化,华阴老腔与当地的文化土壤有着亲密关系,长远以来形成了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规范以及文化禁忌。
作为一个节目,却一定打破这类限制。
而这类打破原有的表演规程和禁忌的作法与原生态的文化相去甚远。
并且经过央视春晚进行放大,存心无心地遮盖了原有的文化色彩与内涵。
当华阴老腔火了此后,在中国很多拥有特点文化品类的地方,也许这类土洋联合的方式为他们宣传当地文化遗产供给了方式借鉴,也许当你再次听到某某腔“二声喊” “三声唱”的时候,这类对传统文化带有______( zhuānɡbi ǎo)式的方式就丧失了它本来能够带给你的震惊与奇特。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荷锄而咏(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赤墀ch: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诗歌鉴赏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____。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
(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
北京市东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6.4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
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
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
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
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
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
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
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
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
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
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代,人们把凡是文字石刻,如碣、摩崖、墓志、经幢等,都包括到广义的碑的范围内。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
市西城区2021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021.4一、〔24 分〕1.〔2 分〕 C2.〔2 分〕 D3.〔2 分〕 A4.〔 3 分〕①实用性②艺术性③省投资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 1 分。
5.〔3 分〕 D6.〔 3 分〕①影响区域开展②降低城市活力③浪费土地资源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 1 分。
7.〔3 分〕 B8.〔 6 分〕参考答案要点:①有无应该视实际需要②存废应该有利于环境建立③存废应该有利于减少浪费。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 2 分。
二、〔 20 分〕9.〔3 分〕D10.〔3 分〕 B11.〔 3 分〕C12.〔3分〕C13.〔4 分〕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1 分〕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微妙文字的语句,〔1 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 1 分〕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 1 分;表达清楚流畅, 1 分。
14.〔4 分〕参考答案要点: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章,就立刻横加指责。
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让读者不明所以。
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三、〔20 分〕15.〔3 分〕B16.〔3 分〕 C17.〔8 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评分标准:每空 1 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那么该句不得分。
18.〔6 分〕①表现手法方面的一样:两首诗都运用了比照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说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1 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土、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1 分〕〔 1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 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土亲人的期待渴盼;〔 1 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 1 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文学类文本海淀一模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乌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篆(zu àn)刻副业 B.动辄(zhé)谐音C.迂(yū)阔胸意 D.所镌(ju àn)嗣后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
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 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乙)之妙。
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
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丙)。
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 )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
最迂(yū)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西村是一首诗,中间两联是仗的。
甫《登高》也有两联是的,写出其中一联。
横线上填写品原句。
追忆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一诗中“______,______联,就是抗金历史的回忆。
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侵醉墨痕。
高柳簇桥初转,家临水成村。
列本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______台歌管三罢,自风摇九子。
(李商隐齐宫词》)“坏壁苔侵醉痕”意谓残土青侵蚀昔日醉后的字迹。
一首清记今细云新月耿黄昏。
西村梅子留酸齿牙,蕉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初夏午起二句》)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初”都是“才”刚刚”的思。
作到西村“叩求浆”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的黄昏时。
下列诗句:声色兼“项是______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列各题。
茂林风送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深处的鸣,衬出西村的幽。
笛闻声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陈羽《从军行)“莫农家腊酒丰年足鸡豚。
复无路,柳暗花明又村。
箫鼓追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若乘月,拄杖时叩门。
”这是陆游一首纪游诗《游山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内容上相同点和同点。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4.0分)3.阅读面文言文,成下列各。
楚不赋于民用也 /空空格/ // 空/ /空/ 空/:给予空格 // 空格/// 空//空/D.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______在下面每个人物的横线上写一个恰当的熟语成语,用来评价物在文中。
什至而金千也空格/空/ 空格格/ 格//格/ 空格空格空格/ 空格/ :十倍把十分六的粮食藏起来公即使楚生鹿楚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民轻重,谷十之六。
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钱庄山,令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之重也国之所以,明王之所赏功。
禽者害,之弃逐也。
今齐以其宝买吾群,则是之福也,天且以私楚。
2016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2016年北京卷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西村》翻译吴鹏飞韵译: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个人家敲门要水解渴,却发现自己闯进了世外桃源。
高大的柳树簇拥着一座小桥,刚刚调转马头,就看到自成小村的几户人家紧靠着水边。
清风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送来几声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留下自己墨痕的墙壁,已经破败,青苔斑斑。
此时的天空有几片细碎的云朵,与一弯微明的新月,今晚我要用清新的小诗,记下这个美丽的黄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016年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⑴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⑵。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⑹、功名万里,甚⑺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
这里代指李广⑷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⑸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⑹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⑺甚:为何,为什么。
白话译文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诗歌鉴赏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____。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
(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唐·陆畅)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
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
(宋·黄庭坚)13.(3分)B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16.(3分)B西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藤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6分)参考资料: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15.(3分)B 16.(3分)C17.(8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评分标准:每空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8.(6分)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1分)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1分)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 “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
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15.【参考答案】C【思路点拨】C 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
16.【参考答案】D【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参考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2分)【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参考答案】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4分)②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4分)【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无边落木萧萧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每空一分)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李纲【2】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